翟立紅
國外科學家研究得出,“嬰兒語”只適用于4至8個月大的嬰兒,9個月到1歲的寶寶已經進入了單字期,但因為口腔肌肉不夠成熟,只能說出疊字音,其實寶寶能理解的詞比能說出的要多出兩倍,因此父母在單字期不需要刻意說疊字的嬰兒語,反而要用稍微高程度一點的方式來對話,避免讓寶寶產生語言障礙的問題。
一般來說,從6個月開始,寶寶的語言能力就有了一個快速的發(fā)展。這個時候,就可以教寶寶說話了。寶寶學說話不是一蹴而就的,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互動,在6個月,寶寶經常會發(fā)出一些單音節(jié)的字和簡單的復音節(jié),父母要多回應寶寶,不能置之不理。最早小寶寶說話的時候,一定是幾個詞、含糊不清的、嘟囔。這時候,父母要鼓勵他多說,和寶寶對話是提高小寶寶語言技能的最好辦法,當小寶寶對著一個東西嘟囔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馬上告訴他這是什么,或者主動指著東西說出名字,幫助小寶寶學會叫出東西的名字。
很多新手爸媽在跟寶寶說話時,喜歡用嬰兒語,也就是疊詞,像什么“飯飯、香香、衣衣”,在小時候,可以這么哄小寶寶,到學說話的時期,就不要這么說了,一定要用成人的語言把話說給寶寶聽。比如,寶寶說“飯飯”的時候,爸爸要說,“要吃飯了”,這樣才能幫助小寶寶掌握成年的語言,盡早學會說話。
寶寶說話的早晚和孩子所處的環(huán)境有很大的關系,如果父母經常和孩子對話,隨時觀察寶寶的行為,幫助他表達自己的想法,會對孩子說話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教寶寶說話不要刻意而為,需要在生活中潛移默化。比如,爸爸可以把自己做的事情說給寶寶聽。媽媽呢,可以一邊唱兒歌,一邊配合歌詞做動作表演給小寶寶看。這樣,寶寶很快就可以將詞匯和意思聯(lián)系起來,懂得說話了。
還有就是,平時要讓孩子多接觸外人,特別是在家庭聚會人多的時候,要讓小寶寶在這種場合下聽別人講話,聽得多了,小寶寶理解和說話的能力才會有一個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