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春過后,臺灣地區(qū)2020年大選序幕就逐漸拉開,并有多個看點。外界最關注的當然還是可能的選舉結(jié)果及懸念:例如“九合一”選舉大勝的國民黨會不會繼續(xù)贏得明年大選,可能代表民進黨參選的蔡英文會不會成為臺灣第一個連任失敗的領導人,“白色力量”柯文哲會不會參選。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大勝尤其是韓國瑜意外取得綠營大本營高雄市長選舉寶座后,藍營政治領袖對參選2020年大選熱情高漲,當選可能性大增,有意參選者紛紛行動,進行選舉布局,被外界點名者并被視為藍營太陽者包括朱立倫、吳敦義、王金平與馬英九等人。目前已明確表態(tài)參選者只有朱立倫,有明確參選意向者包括吳敦義、王金平,未來還會有其他有意參選者,另有黨內(nèi)人士策劃或鼓動韓國瑜參選。
近日,國民黨初選機制已經(jīng)確定:全民民調(diào)占七成,黨員民調(diào)占三成。依此機制進行,若韓國瑜參選,則必勝出無疑,將會成為國民黨候選人,但韓參選的可能性不高,另馬英九參選的可能性也不大。就其他黨內(nèi)有意參選者實力而言,朱立倫初選勝出的可能性更大,吳、王等人可能性略低,但也不能排除吳、王勝選的可能性。國民黨參選還有一個風險在于會不會有人在初選機制選舉中失敗后脫黨參選,出現(xiàn)國民黨或藍營分裂選舉局面。
民進黨的蔡英文爭取連任似已成定局?!熬藕弦弧边x舉大敗后,民進黨在大選中處于不利地位,誰代表民進黨參選,對選舉結(jié)果仍有重要影響。就目前黨內(nèi)社會聲望與民意支持情況看,賴清德是最具競爭實力的政治人物,民調(diào)也高居民進黨內(nèi)之首,較蔡英文高出不少。激進“臺獨”勢力也傾向支持賴清德參選。不過,蔡英文雖辭去黨主席一職,但仍實際掌控民進黨,參選意志堅定,已表明參選意愿,若沒有意外,仍會代表民進黨參選。在此形勢之下,賴清德不會直接與蔡英文競爭,而是將目標放在2024年大選上。若蔡英文參選,選情很不樂觀,除兩岸議題敏感及操作風險大之外,經(jīng)濟民生問題與執(zhí)政不力是致命傷,敗選機率頗高。
各界關注的另一焦點是柯文哲是否參選,對選舉結(jié)果有著重要影響。依目前形勢觀察,從柯文哲即將訪美及有意組黨的動作看,柯文哲參選的可能性甚高。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合作與互補的副手合作,勝選機率不小。
如此以來,2020年臺灣大選很可能在蔡、朱、柯三者之間產(chǎn)生。這是事先的理論預判,未來可能還會有很多變數(shù)。距離選舉雖然還有一年多時間,候選人也還沒有確定,不易準確判斷選舉結(jié)果,但仍可依據(jù)島內(nèi)政治生態(tài)與格局,對島內(nèi)選情進行初步預判。總體選情對民進黨不利,對國民黨相對有利,柯文哲更是不確定的最大變數(shù)。
在政黨或政治背景之外,參選者的政治實力與民意動向是影響大選結(jié)果的兩大關鍵性因素。候選人不同,選舉結(jié)果就大不一樣。如果國民黨是由吳敦義或王金平出面參選,與蔡英文或柯文哲對決,國民黨勝選機率不高;如果是國民黨的朱立倫與民進黨的蔡英文對決,朱立倫仍然沒有必勝把握,但勝選可能性較大;如果柯文哲參選,形成柯、朱、蔡三人參選格局,形勢比較復雜。目前柯文哲的各種民調(diào)支持率始終高居第一,幾乎沒有競爭對手,勝選機率比較高,但隨著選舉活動的展開,政黨動員能力會逐步顯現(xiàn),柯文哲的選情會相對弱化,選情依然對國民黨有利。特別是目前國民黨有韓國瑜這一政治明星,如果國民黨實現(xiàn)整合與團結(jié),韓國瑜大力輔選,則朱立倫勝選的可能性比較高。
不過,柯文哲仍是最強的競爭者,若民進黨在選舉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操作棄保效應,很可能出現(xiàn)類似2018年臺北市長選舉結(jié)果的情況。民進黨的蔡英文選情很不樂觀,她只有在柯文哲不參選、吳敦義或王金平參選等特殊情況下才有勝選的可能性。當然,蔡英文不會就此放棄,還是會采取各種手段爭取勝選,包括民進黨出臺更具敏感性的新決議文、民進黨推動或通過激進“臺獨”勢力發(fā)動激進性“公投案”,挑動兩岸事端,制造島內(nèi)不安,增強民眾危機意識,以便險中求勝。因此在關注2020年臺灣大選的同時,需要更關注可能引發(fā)的臺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