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家庚
正值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我通讀了《初心——紅色書信品讀》這本書,盡管書中的革命先輩都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但有些書信、故事等內(nèi)容,還是第一次讀到。閱讀這本書,追尋革命先輩的初心歷程,有一個很深的感受,那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分子,他們的初心和我們黨的初心始終同源并生、同頻共振,他們對黨的事業(yè)始終懷有強烈的價值認同、情感認同、使命認同,在他們身上集中實現(xiàn)了“小我”和“大我”的辯證統(tǒng)一。
黨員的初心是由個人的政治覺悟、工作生活實踐所決定的,是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有層次的價值追求??傮w上看,有這樣幾個層次:一是加入黨組織、成為一名黨員的榮譽感;二是作為一名黨員,嚴格遵守黨章黨紀要求的自覺意識;三是承擔和完成好黨交給的工作任務的責任感;四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五是參與黨執(zhí)政興國、治國理政的政治追求;六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共產(chǎn)主義的遠大理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中國共產(chǎn)黨的初心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黨的初心是由無產(chǎn)階級政黨的政治屬性決定的,是黨最根本、最長遠、最本真、最樸素的價值追求。黨員的初心根植于黨的初心,黨的初心是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黨員堅守初心的集中展現(xiàn)。只有全體黨員初心一致,才能確保黨的初心不改;只有黨的初心始終不改,才能激勵和約束黨員堅守初心。
我們現(xiàn)在講“不忘初心”,不是簡單的個人成長一般意義上的“初心”,不能簡單地與個人“小理想”“小情懷”混為一談,而是我們黨成立98年來,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經(jīng)歷無數(shù)次迷茫、挫折、激情、炮火和鮮花,無數(shù)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前赴后繼,高度凝練形成的共同氣質和高尚價值追求,是先進政黨高級形態(tài)的“執(zhí)念”。因此,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要準確把握黨的初心和黨員個體初心的辯證關系,“不忘初心”,關鍵是要不忘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
要做胸懷理想的人。左權在給叔叔的信中說: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yè)來奮斗,請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夏明翰對母親說:兒女不見媽媽兩鬢斑白,但相信你會看到我們舉過的紅旗飄揚在祖國的藍天。理想信念高于天,崇高的革命理想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之鈣,懷揣理想就會感到溫暖,追求理想才能時刻充滿力量。
要做勇于擔當?shù)娜?。方志敏同志寫道:不要悲觀,不要畏餒,要奮斗!要持久地艱苦地奮斗,決不能讓偉大的可愛的中國,滅亡于帝國主義的骯臟的手里!劉伯堅說,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一切聽之而已。在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共產(chǎn)黨人置生死于度外,勇敢斥鬼神,擔當做丈夫,正是一代又一代共產(chǎn)黨人把民族大義扛在肩上,人民才把我們時刻記在心里。
要做永遠年輕的人。方志敏寫下《可愛的中國》時36歲,周恩來以審慎求真的態(tài)度“對于一切主義開始推求比較”時24歲,夏明翰寫下“殺了夏明翰,還有后來人”時28歲,袁國平“愿拼熱血頭顱,戰(zhàn)死沙場以博一快”時21歲。他們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漢子,把最火熱的青春年華獻給了黨的事業(yè),不愧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年輕人。
在那個至黑至暗的年代,先輩們留下這一封封書信,字字千鈞,句句肺腑,段段泣血,又篇篇似劍。與他們相比,我們有幸生活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新時代,是多么的幸運,多么的富足,作為新時代的黨員干部,我們更應該不忘初心、傳承初心,牢記使命、完成使命,把黨的初心和個人初心有機融合在一起,不辜負壯美新時代、不辜負美好青春年華,把對革命先輩的崇高敬意,轉化為干事?lián)數(shù)氖愀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全部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