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敢
[摘要] 目的 觀察早期氣管切開在治療顱腦外傷和腦出血中的臨床效果。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于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氣管切開術(shù)進行治療;研究組患者采用早期氣管切開術(shù)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結(jié)果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00%(44/5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6.00%(33/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832 3,P=0.008 9 <0.05);且研究組患者在病情控制時間、住院時間、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以及不同時間段DR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jié)論 早期氣管切開在顱腦外傷和腦出血的治療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值得推廣。
[關(guān)鍵詞] 早期氣管切開;常規(guī)氣管切開術(shù);顱腦外傷;腦出血;臨床療效;DRS評分
[中圖分類號] R65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9(a)-000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trache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100 patients with craniocerebral trauma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6 to October 2018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tracheotomy. Early tracheotomy was performed;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as 88.00% (44/5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6.00%(33/5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6.832 3, P=0.0089 <0.05); The DRS scor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ime of disease control, hospitalization, complication rate and different time periods,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Early tracheotomy has a good clinical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craniocerebral trauma and cerebral hemorrhage.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 Early tracheotomy; Conventional tracheotomy; Craniocerebral trauma; Cerebral hemorrhage; Clinical efficacy; DRS score
顱腦外傷與腦出血均屬于臨床中最為常見的危重癥,該病的病情發(fā)展較快,病因較為復雜,患者死亡率較高。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措施,則很容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從而使得腦出血癥狀進一步加重[1]。通常臨床救治成功的患者存在著認知、運動以及語言功能障礙等后遺癥,不但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同時也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F(xiàn)階段,早期氣管切開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顱腦外傷與腦出血的臨床治療中,根據(jù)臨床研究表明[2],早期氣管切開能夠保證患者的呼吸通暢,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該次將該院于2016年7月—2018年10月收治的100例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早期氣管切開在治療顱腦外傷和腦出血中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于該院收治的100例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其中,對照組50例患者中,男患者28例,女患者22例,患者的年齡在33~70歲,平均年齡(48.72±5.38)歲;發(fā)病時間為3~15 h,平均時間(4.57±0.51)h;研究組50例患者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1例,患者的年齡在35~72歲,平均年齡(49.39±4.18)歲;發(fā)病時間為2~17 h,平均時間(5.13±0.72)h;納入標準:①患者發(fā)病時間均小于24 h;②患者年齡均在21~90歲之間;③所有患者均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情況;④所有患者均對該次研究中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所有患者在各項一般資料中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對比。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氣管切開進行治療:給予患者對癥治療措施,在治療效果不佳的情況下,于病發(fā)后24 h進行氣管切開治療。
研究組采用早期氣管切開治療:使用一次性PVC材質(zhì)帶氣囊氣管切開導管進行治療;患者入院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狀況,準確記錄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在此基礎(chǔ)上對原發(fā)傷與合并癥進行對癥治療,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采用脫水劑與吸氧治療。具體手術(shù)方法: ①體位采用一般取仰臥位,在患者肩下墊枕頭,讓患者頭向后仰,盡可能是氣管接近患者的皮膚。助手坐在患者的頭側(cè)部位,妥善固定好患者的頭部,保持正中位置。常規(guī)進行消毒,鋪無菌巾;②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③多采用直切口,由甲狀軟骨下緣到胸骨上窩處,沿著頸前正中線切開皮膚與皮下組織;④采用血管鉗沿中線分離胸骨舌骨肌與胸骨甲狀肌,促使氣管能夠得到充分的暴露;⑤確定氣管之后,通常在第2~4氣管環(huán)部位,使用尖刀片自下向上挑開2個氣管環(huán);此時置入氣囊導管并進行固定。
1.3? 評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其中,患者各項癥狀與體征均得到徹底改善,患者完全能夠照顧自身的日常生活,即為顯效;患者各項癥狀與體征均有所改善,能夠基本照顧自身的日常生活,即為有效;患者各項癥狀與體征均沒有明顯變化,患者喪失日常生活能力或死亡,即為無效[3]。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病情控制時間、住院時間、病死率與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同時采用殘疾分級評分(DES)評分量表對患者受傷后3 d、1周以及2周進行評價;其中,0分即為無殘疾;1分為輕度殘疾;2~3分為部分殘疾;4~6分為中度殘疾;7~11分為中重度殘疾;12~16分為重度殘疾;17~21分為嚴重殘疾;22~24分植物狀態(tài);25~29分極端植物狀態(tài);30分即為死亡[4]。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使用(x±s)來進行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病情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在病情控制時間以及住院時間中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病死率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在病死率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中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DRS評分對比
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在受傷3 d、受傷1周以及受傷2周后的DRS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顱腦外傷主要是由于外力沖擊所致,隨著交通事故的頻繁發(fā)生,現(xiàn)階段顱腦外傷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了逐年遞增的趨勢。顱腦外傷患者多伴有腦出血的癥狀,患者發(fā)病后會使得顱內(nèi)壓增高,進而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5]。在對患者進行搬運的過程中,隨著患者體位的變化,舌根后墜,自主呼吸能力降低,會使得患者出現(xiàn)誤吸、呼吸道阻塞以及低氧血癥等情況,嚴重時甚至還會造成窒息,進而嚴重威脅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6]。此外,長時間的缺氧會使得患者腦血管擴張,腦部組織因缺氧而產(chǎn)生惡化,進而使得患者顱內(nèi)壓增高,加重了患者的病情。因此,在患者發(fā)病后,需要及時糾正患者的呼吸障礙情況,確?;颊叩暮粑〞硨τ诤笃诘闹委煿ぷ饔葹橹匾?。在現(xiàn)階段的臨床治療中,氣管切開術(shù)被廣泛的應用在該病患者的急救當中。通過氣管切開術(shù)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喉源性呼吸困難的情況,確?;颊叩暮粑〞?,進而能夠盡快控制患者的病情發(fā)展[7]。根據(jù)臨床研究顯示,顱腦外傷與腦出血發(fā)生24 h后,患者腦水腫情況最為嚴重,患者腦缺氧、意識障礙等情況也會隨之加重;同時,隨著呼吸道分泌物的增加,病情加重,在此時進行氣管切開術(shù)的難度相對較大,且很容易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氣胸、縱膈氣腫等并發(fā)癥發(fā)生。不但影響了治療效果,同時也威脅到了患者的身體健康[8]。
為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通常在氣管切開術(shù)時間的選擇中,會選擇在患者發(fā)病后24 h以內(nèi)進行。在臨床中,早期氣管切開術(shù)多適用于以下幾種癥狀的患者:①重度顱腦損傷且伴有昏迷情況者;②患者的年齡較大,身體抵抗能力較差;③患者伴有頸部粗短、咽腔狹窄等癥狀;④患者合并其他臟器器官損傷,同時存在嘔吐頻繁,顱底嚴重骨折、出血量較大或是出現(xiàn)腦脊液漏的情況;⑤患者出現(xiàn)呼吸暫停、潮式呼吸等呼吸障礙嚴重者;⑥患者的呼吸頻率超過28次/min;血樣飽和度低于90%,且進行吸氧治療沒有效果的患者。在該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采用早期氣管切開術(shù)進行治療后,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8.00%(44/50),顯著優(yōu)于采用常規(guī)氣管切開術(shù)治療對照組患者的66.00%(33/50)(χ2=6.832 3,P=0.008 9,P<0.05);且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中,研究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00%(5/50),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28.00%(14/50)(χ2=5.263 2,P=0.021 8,P<0.05);在兩組患者的病情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中,研究組患者病情控制時間與住院時間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在兩組患者DRS評分中,研究組患者在受傷3 d、受傷1周以及受傷2周后的DRS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也能夠表明,早期氣管切開術(shù)在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治療中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在崔曉等人[9]的研究中,其主要針對60例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進行研究;30例對照組采用非早期氣管切開方式,30例觀察組患者采用了早期氣管切開方式;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臨床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其研究結(jié)果與該次研究結(jié)果一致。
其中,早期氣管切開術(shù)在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治療中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項:①能夠盡快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與誤吸物,促使患者呼吸道恢復通暢;②在減少患者咳痰與誤吸情況發(fā)生的同時,能夠刺激患者的咳嗽反應,提高患者肺泡的活動,促使肺部氣體交換能夠得到有效的改善[10];③能夠及時緩解患者腦組織缺血與缺氧的癥狀,糾正患者低血氧癥狀與酸堿失衡情況,減少繼發(fā)性腦損傷與腦水腫的發(fā)生率,促使患者腦神經(jīng)功能能夠得到恢復;④在患者腦水腫情況還未嚴重前進行手術(shù),能夠有效防止手術(shù)對于患者病情的影響,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⑤氣管導管中的給藥途徑便于局部抗感染的實施。在采用早期氣管切開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注意,若患者的呼吸困難情況已經(jīng)得到改善,痰液顯著減少時,需要盡早將插管拔出,并迅速為患者建立語言功能、吞咽反射與咳嗽等,拔出前后需要時刻觀察患者的呼吸狀況[11]。由于氣管切開術(shù)具有一定的侵入性,氣管中非常容易滯留較多痰液,且大部分患者均處于脫水與半脫水的狀況;同時,由于氣管直接暴露在空氣當中,使得外界微生物很容易進入到呼吸道當中,進而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肺部感染的情況[12]。因此,在手術(shù)前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優(yōu)質(zhì)的護理干預,并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以此來降低手術(shù)的風險。
綜上所述,在對顱腦外傷與腦出血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由于隨著病情的發(fā)展,患者腦水腫情況會逐漸加重。因此,需要在早期采用氣管切開術(shù)進行治療,以此來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促使患者能夠盡快得到康復。
[參考文獻]
[1]? 張隴平,左明武,韓小芳.高血壓腦出血術(shù)后早期氣管切開對防止肺部感染的影響[J].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2017,14(7):54-55.
[2]? 巨濤, 劉增強, 劉文剛. 早期氣管切開對特重型基底節(jié)區(qū)高血壓腦出血術(shù)后病人運動功能障礙及并發(fā)癥的影響[J]. 中西醫(yī)結(jié)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20):2440-2442.
[3]? 王春暉,李振興,張丹楓.老年患者高血壓腦出血術(shù)后氣管切開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xiàn)代手術(shù)學雜志,2016,8(6):77-79.
[4]? 張露,李艷,曹鋒生.球囊膨肺在氣管切開患者肺部并發(fā)癥防治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刊, 2016, 51(10):101-104.
[5]? 曹勇, 鄭慧軍,苑亞東.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shù)后早期氣管切開對肺部感染的預防[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 26(8):1750-1752.
[6]? 王光綠. 大量腦出血外科治療患者的氣管切開時機分析[J]. 中國現(xiàn)代手術(shù)學雜志, 2016,24(3):231-233.
[7]? 朱瑞芳, 馮文靜, 王建敏. 腦出血術(shù)后氣管切開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霧化吸入聯(lián)合振動排痰的護理干預及心理因素分析[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7, 46(23):124-125.
[8]? 秦智偉. 微創(chuàng)經(jīng)皮氣管切開術(shù)在神經(jīng)外科重癥患者氣道管理中的應用[J]. 山西醫(yī)藥雜志, 2018, 47(9):101-102.
[9]? 崔曉,景治濤,王運杰.大量腦出血手術(shù)患者的氣管切開時機研究[J]. 空軍醫(yī)學雜志, 2017,17(1):63-64.
[10]? Komoltsev, I. G, Levshina I P,Novikova MR,et al. Changes in the Cerebral Cortex after Dosed Craniocerebral Trauma in Rats of Different Ages[J]. Neuroscience and Behavioral Physiology, 2016, 46(7):826-832.
[11]? Dong L,? Chen L,? Shi T, et al. Combined monitoring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bispectral index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post-operatively[J]. Clinical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 2016,148(21):42-44.
[12]? Abreu Pérez D,Gallardo AJ,Agramonte JA,et al. [Neuromon itoring of severe craniocerebral trauma in paediatric patients][J]. Neurocirugia, 2016, 27(4):86-87.
(收稿日期:201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