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有一次,子夏問孔子:“甜美嬌巧的微笑那樣喜人,美麗靈動的眼睛那樣生輝,您卻說素雅才是最絢麗多姿、美麗動人,這是為什么呢?”孔子回答道:“繪事而后素?!彼囊馑己苊靼?,必須先有“素”(白絹),然后才能施以五彩而成“繪”(圖畫)。
素是一切顏色的基礎(chǔ),也是一切顏色的調(diào)和,就像白日包含著七色。由此,揭示了中華民族的審美理念和美學思想——以素為雅,以純?yōu)槊?,以淡為本,以靜為質(zhì)。修身悟道即是養(yǎng)素。正如元人馮子振寫的《西湖梅》:“蘇老堤邊玉一林,六橋風月是知音。任他桃李爭歡賞,不為繁華易素心。”錢鐘書在《論朋友》中寫道:“假使戀愛是人生的必需,那么友誼只能算是一種奢侈。”錢先生推崇“素交”,他說:“素交更能表現(xiàn)出友誼的骨髓?!币粋€“素”字把純潔質(zhì)樸的交情本體形容得淋漓盡致。
【素材點撥】“素”不但在道德上有“安情”作用,在審美上因為無色彩之迷惑,更易促發(fā)觀者的聚精會神。“素”還象征著簡單、不矯揉造作、返璞歸真的人生??鬃印ⅠT子振、錢鐘書喜歡不同形態(tài)的“素”,表面上看似乎不近人情,實際體現(xiàn)了對極致的真、善、美的追求,正如莊子講的,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適用話題】淡泊;以簡為美;返璞歸真;洗盡鉛華;樸素的真意……
(一米陽光摘自《知識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