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金
縣報記者鄒大明跟著縣婦聯領導下鄉(xiāng),去葫蘆鎮(zhèn)檢查工作。參觀完鎮(zhèn)上的幾個點,他們來到距離鎮(zhèn)區(qū)不遠的一片楊樹林。
楊樹林在一條河邊,樹木大小不一,粗的直徑有十厘米,細的不過三四厘米,還有幾十棵明顯是剛栽植不久。能在河灘上造起這片樹林,即便不算奇跡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葫蘆鎮(zhèn)婦聯負責人豪情滿懷地介紹道:“這片林子是我們組織小河附近村組十幾名婦女堅持多年栽植而成的,所以我們叫它‘婦女林?!?/p>
縣婦聯的領導們聽后都很振奮,紛紛掏出手機與“婦女林”合影留念,并對葫蘆鎮(zhèn)婦聯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鄒大明卻一句也沒聽進去,腦海中回放著半個月前自己隨團縣委領導到葫蘆鎮(zhèn)檢查團委工作時的情景。那天,也是在這片樹林跟前,葫蘆鎮(zhèn)團委負責人慷慨激昂地介紹說:“這片林子是我們組織小河附近村組十幾名團員近幾年栽的,鄉(xiāng)親們都親切地叫它‘青年林。”
雖然心存疑問,但自己畢竟不是檢查組成員,跟著來只負責采訪寫新聞,鄒大明也不好說什么。沒想到事有湊巧,僅僅過了一周,部門主任又安排他跟隨縣武裝部領導到葫蘆鎮(zhèn)檢查工作。葫蘆鎮(zhèn)武裝部負責人又領著檢查組再次來到那片楊樹林前,于是,這片樹林又有了新名字——“民兵林”。
那片林子到底叫什么,當地人是個什么說法?鄒大明越來越好奇。中午,一行人在鎮(zhèn)政府食堂吃完工作餐,檢查組領導都要午休,鄒大明一個人出來去了那片樹林。
來到樹林里,正好遇到三位老人在挖樹坑,新坑旁邊放著一捆楊樹苗和兩只空水桶。鄒大明心想運氣不錯,趕緊走到老人跟前打招呼:“大爺,栽樹呢。”“是啊?!崩先藗凖R聲說。鄒大明接著問:“這些樹都是你們栽的嗎?”一位老人自豪地看了鄒大明一眼:“可不是嘛。我們村離這河太近,為了抗洪防水,幾把老骨頭一有工夫就來栽樹,五六年光景,總算長成一片林子了?!?/p>
可算找到了真正的造林人,鄒大明有些激動地揮著手說:“什么‘婦女林‘青年林‘民兵林,這分明是九九重陽林!”
老人一臉迷茫:“你叫它啥林?不就是一片擋水的樹林嘛,還要取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