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璐,劉永新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二醫(yī)院 腫瘤科,江蘇 淮安 223001)
隨著人們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人們飲食呈不規(guī)律性趨勢,加之在吸煙飲酒等不良習慣的影響下,極易導致各類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近幾年,食管癌已逐漸成為消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該病病程緩慢,早期通常無明顯癥狀,多數患者確診時已處于中晚期,可出現疼痛或吞咽困難等臨床癥狀,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及死亡率,極大地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健康[1-2]。已有研究證實,采用同步放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方法,可有效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臨床療效,延長其生存時間,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3-5]。本文主要探索同步放化療對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旨在為食管癌提供更多的治療手段,達到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的目的,具體內容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4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60 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根據治療方案不同分成實驗組及對照組,每組30 例。其中,實驗組患者具體信息包括:男20 例,女10 例,年齡范圍在50-80 歲,平均(60.4±7.4)歲;對照組患者具體信息包括:男10 例,女20 例,年齡范圍在50-80 歲,平均(61.8±6.9)歲,且兩組患者食管癌的病理類型均為鱗癌。經比較后得知,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另外,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研究對象或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研究對象具體納入標準包括:①經病理活檢確診為食管癌,且臨床分期為Ⅱ-Ⅲ期的患者;②卡氏功能狀態(tài)評分(KPS)>60 分,且存在手術禁忌征的患者;③從未接受過放化療治療的患者。具體排除標準包括:①對化療藥物過敏的患者;②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僅接受一般藥物治療、對癥支持治療及放射治療,包括常規(guī)口服或靜脈注射保護消化道及增強免疫功能藥物,同時根據胃鏡檢查、增強CT 等檢查結果確認進行放射治療的相應靶區(qū)。通過劑量體積直方圖對放療方案進行實時優(yōu)化及評估,使放療對患者的副作用限定在可耐受范圍內。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治療基礎上,在放療期間進行同步化療方案。具體采用放射治療聯合多西他賽+奧沙利鉑化療藥物進行治療。整個治療期間,醫(yī)務人員應根據患者病情及具體身體狀況適當調整藥物劑量,確保其在患者可承受范圍內,避免對患者造成損傷。
所有患者于治療前及治療后6 個月,采集了抽取空腹靜脈血。采用免疫比濁法對患者檢測了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進行檢測,主要包括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對治療前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水平變化進行分析。
本次研究所收集數據均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因所有數據均為計量資料,故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分別進行t檢驗,且當P<0.05 時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對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后可知: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gA、IgG 及 IgM 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血清IgA、IgG 和IgM 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相應指標,同時也高于本組治療前相應指標,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清IgA、IgG及 IgM 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對比(±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相比,P<0.05;*:組內治療前后相比,P<0.05。
食管癌是一種起源于食管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近些年,隨著人們飲食習慣呈不規(guī)律性改變,故該疾病的發(fā)生率呈逐年上升狀態(tài),且有向呈年輕化發(fā)展的趨勢[6]。目前,針對早期食管癌,外科手術是目前常用的治療方式;但由于食管癌患者發(fā)現時絕大多數為中晚期,故無法采取手術治療,僅能采用對癥支持治療延緩生命。近幾年,有研究表明:對于食管癌中晚期患者采取同步放化療結合手術的綜合治療方式,可對其癥狀具有較好的抑制作用,達到延長患者生存期的目的[7]。其中,多西他賽+奧沙利鉑是常用的化療藥物。多西他賽主要通過與細胞微管中β 位點結合,達到抑制腫瘤細胞分化與增殖的作用,已應用于多種實體腫瘤的治療當中。奧沙利鉑為第三代鉑類抗癌藥物,它可同DNA 上G 共價位點結合,起到對DNA 轉錄與復制的阻斷作用,從而實現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目的[8-1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患者相比,經同步放化療治療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明顯提高,主要表現在治療后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及免疫球蛋白M(IgM)的水平均明顯提高。這對有效緩解食管癌患者的癥狀及延長其生存時間均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同步放化療可有效恢復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從而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限,故可嘗試將該治療方式應用于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療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