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 寧 陳青冰
楊 寧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陳青冰 人民日報海外版實習記者
從2001年至今,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已經走過19年,為世界各地的華文媒體搭建溝通平臺,共同探討如何為中國發(fā)聲。
以“牽手世界,見證時代—華文媒體的‘中國故事’”為主題,第十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于2 019年10月12—14日在河北石家莊成功舉辦,論壇就華文媒體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華文媒體的作用等話題進行了熱烈、深入的研討。
記者在論壇前后采訪了多位華文媒體人,聽他們講述華文媒體在海外的傳播經驗,以及海外華文媒體是如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
從2 0 01年至今,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已經走過19年,為世界各地的華文媒體搭建溝通平臺,共同探討如何為中國發(fā)聲。從首屆論壇中13 0余位海外華文媒體人士參與,到如今來自五大洲6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10多家華文媒體人士與會,論壇的凝聚力、海外華文媒體的傳播實力也伴隨著這些數(shù)字在日益增強。
2019年10月13日,石家莊,第十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落下帷幕。12位連續(xù)十屆參會的海外華文媒體代表獲得特別致敬
委內瑞拉僑報網總編輯龍濤在接受采訪時說:“這是我第四次參加論壇,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屆規(guī)模都要大。場上氛圍也非常好,各大媒體人紛紛踴躍發(fā)言,積極為海外華文媒體發(fā)展獻計獻策。”
匈牙利《聯(lián)合報》總編季毓萍也表示了對此次論壇的肯定?!拔掖舜蝸韰⒓诱搲?,最大的感受便是祖(籍)國對海外華文媒體越來越重視;我們海外媒體人傳播中國聲音的責任越來越大?!?/p>
在論壇主題方面,歷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主題也都緊扣時代熱點,把握發(fā)展潮流,試圖在新的發(fā)展背景下為海外華文媒體的傳播打通新思路。從“面對新世紀的海外華文媒體”,到“全球‘中國熱’中的海外華文媒體”,再到“全球金融危機下的華文媒體”和“海外華文媒體與上海世界博覽會”,又到“海外華文媒體200年—薪火傳承與使命擔當”“‘一帶一路’與華文媒體新發(fā)展”,論壇每一年都致力于給全球華文媒體人帶來新的思考,為他們搭建出一條通向世界的傳播之路。
今年為深化國際傳播能力,論壇主題設置為“牽手世界,見證時代—華文媒體的‘中國故事’”。中國故事究竟需要怎么講?龍濤表示:“作為海外華僑華人創(chuàng)辦的華文媒體,自誕生之日起就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唇齒相依,與中國人民的自強不息緊密相連。在華文媒體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方面,一是應該建搭平臺,促進民間對話;二是應該強化協(xié)作,向主流社會發(fā)聲?!?/p>
對此,季毓萍則給出更多細節(jié):“華文媒體在講好中國‘大故事’的同時,也要多講一些民間‘小故事’。海外華僑華人除了關心祖(籍)國的進步和發(fā)展的大事外,最關心的是自己家鄉(xiāng)的‘小事’。”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表示:“講好中國故事不是單純地講,而是需要仔細研究。如何接地氣地講、如何用所在國接受的方式去講、如何讓大家認識到中國故事是人類命運共同體里面的共同財富……這些都是華文媒體在講好中國故事時需要努力的方向。華文媒體一直與祖(籍)國同呼吸共命運,和祖(籍)國改革開放后的發(fā)展脈絡緊密聯(lián)系。也因此,華文媒體在海外傳播的一大要點便是不忘初心?!?/p>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不只是一個匯集海外華文媒體的平臺,更重要的是能夠以“媒”為橋,讓原汁原味的中國故事能夠借著華文媒體走進每位華僑華人的心間。
此次論壇開展前夕還邀請了各大華文媒體前往四川、云南、貴州等各個省份進行實地采風活動,讓許多華文媒體人士實地感受到祖(籍)國的巨大變化,并將其記錄于筆端傳播給每位華僑華人。
龍濤分享了此次到四川省的感受:“在本次的四川行中,我看到了中國西部的發(fā)展。林坡村的扶貧成果、九寨溝的美景、七一藏文中學里的義務教育普及……這些都給我呈現(xiàn)了一個完整立體的中國西部省份,也從中看到了中國的強大?!?/p>
不過,華文媒體傳播的主要陣地還是在海外。華文媒體在海外如何發(fā)揮其橋梁作用,讓當?shù)厝A僑華人不僅能彼此相聯(lián),也能在他鄉(xiāng)時刻聆聽到來自祖(籍)國的聲音?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前總編輯、現(xiàn)任編務總監(jiān)卜佛海分享了創(chuàng)刊9 0周年的《星洲日報》的傳播經驗。
“《星洲日報》在傳播中國聲音、聯(lián)結華僑華人方面承擔著一個重要角色?!辈贩鸷Uf,“華文媒體、華人團體和華文教育是馬來西亞華社的三大支柱,馬來西亞當?shù)爻汕先f華人團體的活動訊息則仰賴華文媒體傳播出去。平日里,中國文化團體赴馬來西亞演出、中國頂尖大學在馬來西亞展開學術交流等各類活動,常常也需要借助華文媒體這一渠道進行傳播?!?/p>
“絕大多數(shù)的華僑華人希望能夠看到中文媒體,所以海外華文媒體不僅是訊息的傳聲器,對于華僑華人來說也是與祖(籍)國的情感鏈接,里面承載著海外華僑華人的愛國愛鄉(xiāng)之情?!奔矩蛊佳a充說道。
龍濤在采訪過程中也分享了她作為一個華媒人的經驗:“我在《委國僑報》已經工作了11年,深深體會到在異國他鄉(xiāng)擁有話語權的重要性。華文媒體在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聯(lián)結華僑華人方面起著非常關鍵的紐帶作用、導向作用。”
一路走來,一路耕耘。幾十年時間讓許多華文媒體從默默無聞到嶄露頭角,影響力不斷擴大,中國與全球華僑華人的距離在逐漸縮小。
在日本從事了31年國際傳播的蔣豐可謂華文媒體成長的一個見證者?!拔?988年剛到日本,海外華文媒體還處于沙漠狀態(tài),再到后來隨著改革開放、留學生增加、中國富強、華僑華人經濟力量增長……華文媒體如雨后春筍一樣遍地涌現(xiàn),我親眼看著海外華文媒體如何從無到有?!?/p>
不過,蔣豐也指出,海外華文媒體還有較大的提升發(fā)展空間。
來自世界6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00多家華文媒體高層人士、中央主要新聞機構及國內有影響力媒體負責人等共600余位嘉賓參加論壇
接受采訪的華文媒體人均提到了“新媒體”一詞,一致認為媒體環(huán)境的變化影響著華文媒體在海外的發(fā)展。季毓萍認為:“全球的華文媒體都面對著相同的困境,即紙媒的成本在升高,新媒體的投入在加大。華文媒體如何在其中找到正確、適宜的發(fā)展方式,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p>
在談及新媒體這一挑戰(zhàn)時,“融合”成了龍濤口中的關鍵詞。“未來華媒面對新媒體信息碎片化的沖擊,仍然要走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的道路,既要意識到傳統(tǒng)媒體內容的生產優(yōu)勢,向內容做精、做深發(fā)展,也要意識到轉型新媒體是華文媒體發(fā)展的新趨勢。”
同時,卜佛海表示,合作的作用也不能忽視?!笆澜绺鞯氐娜A媒應該加強合作,尤其是在技術和業(yè)務發(fā)展方面互相支援。媒體人之間需要互訪交流,吸取成功媒體的傳播經驗?!?/p>
“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不僅是華文媒體的業(yè)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華文媒體的受眾也需要顧及新生代的華僑華人的需求。這些變化都給華文媒體傳播帶來了挑戰(zhàn)?!笔Y豐最后總結道,“不過無論如何變化,華文媒體始終都需要有一個方向。華文媒體不光要在華僑華人圈內發(fā)揮作用,同時也要進入到中國主流媒體圈、住在國主流媒體圈,這樣才能發(fā)揮好溝通祖(籍)國和住在國、華僑華人和住在國公民之間的橋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