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華 秀國
習近平主席今年初在回應意大利眾議長菲科提問時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這是何等的胸襟和氣度、境界和擔當。這種無我,心里始終裝著人民,人民至上的宏大格局,為各級領導干部樹立了標桿。我們都應自覺對標對表,找準人生方位,做一個有大格局的人。
格是人格境界,局是胸懷視野,格局就是人生的眼界和氣魄,也是看待人生的態(tài)度和方法,是思考問題的層次和高度,從根本上講,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的體現(xiàn)。格局決定結局。格局高低,往往決定一個人能走多遠、行多穩(wěn),干多大的事、挑多重的擔子,而且走得越遠,站位越高,越能體會格局的重要性。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格局大,天地寬。歷史無數(shù)次告訴我們,但凡能夠成大事者,往往擁有大格局。在井岡山革命斗爭時期,毛澤東同志曾在黃洋界哨口問一個戰(zhàn)士,從這里你能看到哪兒?戰(zhàn)士回答,能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澤東同志卻說,站在井岡山,還要看到全中國、看到全世界。正是有這樣的大格局,中國共產(chǎn)黨人才會團結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
唯有格局大者,才能實現(xiàn)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tǒng)一;才能擁有開闊的眼界,運籌帷幄而不固步自封;才能抓住本質、看到主流,作出科學判斷和決策;才能胸襟寬廣,有著容人、容事、容言、容錯的雅量,處事公心,不會為虛名私利扭曲變形;才能心里有底、胸中有數(shù),遇事處變不驚、沉著應對,做到“任憑風浪起、穩(wěn)坐釣魚臺”。
然而,現(xiàn)實中有的人一切以自我為中心,只算小賬而不算大賬,缺乏對黨、對國家、對人民的真摯情感;有的目光短淺、后知后覺,缺乏對大勢的敏銳判斷和把握;有的愛惜羽毛,附庸茍且,缺乏起碼的人格;有的沒有定力,心浮氣躁、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心底無私天地寬”,格局小,說到底是因為私心重,不消除心底的“小我”,如何成就“大我”?更談不上“無我”。只有心里裝的是國家、民族和人民,才會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人生的舞臺才會寬廣無限,生命之花也必定絢麗燦爛。
大格局不是與生俱來,更不會憑空產(chǎn)生,也不是一天練成的。領導干部的格局不會隨著黨齡的增加而自然提高,也不會隨著職務的升遷而自然提高。錘煉大格局的過程,就是人生不斷升華的過程,必須終生努力。一是要加強學習。要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黨性修養(yǎng),堅定理想信念。特別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還要不斷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學習古代先賢的立德修身之道、家國情懷、擔當精神和氣節(jié)風骨,為成就大格局提供基本遵循。二是要勤于實踐。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行之。領導干部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在改革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維護穩(wěn)定的第一線、服務群眾的最前沿砥礪品質、提高本領,并從實踐中拓寬眼界視野、體悟為民情懷。三是要勇于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心中有大局,腳下路自寬。要努力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轉化為生動鮮活的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四是要自我改造。共產(chǎn)黨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律己用權,要的正是忘記得與失、不計功與名的黨性修為。領導干部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yǎng)、加強品格陶冶。要時刻用黨章、用共產(chǎn)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有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的精神,襟懷坦白,用人公道、做事正派,保持清清爽爽的上下級關系和同志關系,決不能因為圈子所限而給人生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