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文
在高考中考錄取階段,一年一度的“升學宴”“謝師宴”又粉墨登場。不少地方出臺規(guī)定,嚴禁黨員干部、國家公職人員違規(guī)操辦和參加“升學宴”“謝師宴”。此舉不僅減輕學生及家長的經(jīng)濟負擔,就教師而言也是一種減壓,同時也向社會傳遞了新風尚。
自中央倡導“厲行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以來,社會風氣大為好轉(zhuǎn)??涩F(xiàn)在的“謝師宴”漸漸變了味,演變成了講排場、講攀比、比闊氣的代名詞。如此“謝師宴”嚴重毒化了社會風氣,敗壞了純樸民風。要拒絕“謝師宴”鋪張浪費,但家長們愛面子的心態(tài)難以糾偏,因而“謝師宴”這種感恩的盛宴往往淪為大吃大喝。“謝師宴”與鋪張浪費緊密相連,對節(jié)儉的社會風尚釋放出負能量。
從教師的角度來看,赴“謝師宴”有時也是無奈之舉。學生及家長一片盛情好意,似乎不去就太不給面子,太不近人情。但一場緊接著一場的“謝師宴”,教師們也是不勝酒力與精力,直呼“吃不消”。如此“謝師宴”不要也罷,這種表面的客套無法承載答謝師恩的厚重情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謝絕“謝師宴”其實是一堂生動的社會課。感謝師恩,不必拘泥于形式,實現(xiàn)人生價值、回報社會,這就是對師恩最好的報答。謝絕“謝師宴”,蕩滌了社會風氣,也樹立了良好的師德風尚。
當然,不擺“謝師宴”,學生及家長們不必為此而自責,更不必認為這與小氣吝嗇畫等號。其實,謝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陳舊的觀念也需要改改了,不擺“謝師宴”,心中常懷對教師的一份敬重,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才能真正濃厚起來。因此,學生及家長們應該積極響應不違規(guī)操辦“謝師宴”的要求,對教師多些理解與尊重,為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作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