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告宣傳也要講導向”。這一重要論斷為公益廣告發(fā)展確立了準繩,指明了方向。2016年底,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組建了廣州市公益廣告中心。該中心全面統(tǒng)籌廣州市公益廣告工作。此運作模式在全國尚屬首例。經過兩年多的運行,該中心在促進公益宣傳的制度化、流程化、標準化、常態(tài)化方面,總結出了廣州模式。
1.設立公益廣告聯席會議制度。自2015年起,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召集市文明辦、市財政局、市工商局、市城管委等多家單位,設立公益廣告宣傳管理聯席會議。組織開展全市公益廣告宣傳,制定廣州市戶外公益宣傳管理文件,督促各有關單位做好公益廣告發(fā)布工作。
2.成立廣州市公益廣告中心。由市委宣傳部委托廣州市廣播電視臺成立該中心,組織專業(yè)的傳媒理論、平面設計、視頻制作、行政管理人才隊伍,統(tǒng)籌我市公益廣告管理、發(fā)布工作,提高我市公益廣告制作及服務水準。
1.每年征集。每年12月,即向各區(qū)、各部委辦征集下一年公益廣告發(fā)布計劃,并根據發(fā)布主題的重要性、投放時間等要素進行綜合評估,形成下一年度公益廣告發(fā)布表,經征詢公益廣告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意見后予以公布,充分體現我市公益廣告發(fā)布工作的前瞻性和計劃性。
2.每月評審。每月下旬組織聯席會議代表及省市廣告協(xié)會人才、高校廣告專家等,就下月需進行投放的公益廣告內容進行評審,在主題性和藝術性上進行把關,確保我市公益廣告發(fā)布的規(guī)范性。
3.靈活應急。偶遇重大、臨時發(fā)布任務,且不在年度發(fā)布計劃之內的情況,則呈分管部領導進行審批。提高審批級別的做法,既減少了社會宣傳資源的濫用,又保證了公益廣告發(fā)布工作的嚴肅性、計劃性。
1.直接掌握一級渠道。如公交候車亭、報刊亭、電信亭、戶外廣告大牌、社區(qū)宣傳欄、地鐵燈箱、工地圍擋、電子顯示屏、廣州塔燈網、公交移動視頻、樓宇電視等媒介渠道,由公益廣告中心直接發(fā)函給媒介渠道進行工作部署。
2.間接管理二級渠道。如市政園林主題景觀、人行天橋立體字掛幅、機場、火車站、公交車身、地鐵包站包廂、道旗、高速路收費站大牌、窗口單位等,通過協(xié)調各主管單位,進行間接指導和管理。
3.因勢利導三級渠道。如大型樓宇外墻廣告,大型論壇、體育賽事、院線電影、節(jié)日慶典活動、重點工程建設等,尋找蘊藏其中的核心價值觀宣傳熱點,借力度橋,共建共治共享,擴大公益廣告社會宣傳效果。
1.主題文化墻。為做好核心價值觀宣傳,建設一批與城市景觀相融合、傳揚城市精神面貌的主題景觀,結合歷史傳承、區(qū)域文化、時代要求,打造“一區(qū)一精品,一區(qū)一特色”的主題文化墻。其中天河區(qū)臨江大道長達400余米的經濟文化展示長卷“天河印跡”,南沙區(qū)的“中國夢”校園3D彩繪墻等,均以強烈的視覺吸引力和深入的內容互動性,獲得媒體、市民的主動關注和轉發(fā),成為城市靚麗的風景線和宣傳陣地。
2.主題公園。選取市民休閑娛樂的公園場所,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融入。目前已建成白云山傳統(tǒng)文化主題公園、番禺大夫山英雄紅棉主題公園、從化青云公園、白云金沙家風家訓主題公園,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群眾身邊,在風景中間。
3.量身定制。我中心根據公益廣告不同的主題和特性,對需求單位進行差異化服務。定制服務細化主題,突出個性,避免了千人一面的公益宣傳,將公益宣傳精化、實化,為百花齊放的公益宣傳局面闖出了路子。
1.“羊城杯”公益廣告大賽。自2008年起,隔年舉辦一次的“羊城杯”公益廣告大賽,是展現城市精神風貌、市民文明素質的重要平臺,同時也是網羅創(chuàng)意設計人才的慧眼平臺、廣告行業(yè)專業(yè)評價的權威平臺、創(chuàng)意文化產業(yè)的支點平臺和公益廣告圖庫的全優(yōu)平臺。
2.建立和完善廣州市公益廣告作品庫。按照“圖說我們的價值觀”、重大主題宣傳、道德模范、文明行為、政府民生等主題,上傳近500余幅優(yōu)秀的公益廣告平面作品及視頻,從源頭上豐富我市的公益宣傳內容,也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上全面反映廣州改革開放以來的建設成果,并且在藝術設計上,全面提升了我市公益廣告的美學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