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陳前榮
我叫陳前榮,今年64歲,是安順市西秀區(qū)巖臘鄉(xiāng)青杠坡村村民,2018年4月6日搬遷到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彩虹社區(qū)居住。
我原來在村里種著一畝三分地,兒子兒媳在外務工,每月給我寄些生活費,日子雖然清貧,但還算安穩(wěn)。
然而,2013年我得了腎結(jié)石,做了兩次手術(shù),花了不少錢,出院后身體也大不如從前,很難從事體力勞動,生活的重擔全壓在兒子兒媳身上。村里看我們一家生活得太困難,把我和老伴列為貧困戶,每月有200多元的低保金。我和老伴的低保加起來有500多元,我們?nèi)粘i_銷有了著落。
不幸的是,2017年我的兒子意外去世,隨后兒媳撇下兩個孩子改嫁了,我和老伴就把兩個孫子接過來養(yǎng)。
時間久了,我們兩個老人養(yǎng)兩個孫子逐漸感到吃力。絕望之際,西秀區(qū)黨委、政府給我們帶來了希望。西秀區(qū)政府先是安排我們住進漂亮的新居,兩個孫子就近入學,后來又分別給我和老伴安排了社區(qū)樓長和保潔員的工作,我倆月工資和低保金加起來接近3000元,除去日常開銷還有盈余。
是黨的好政策,才讓我有了好生活,我將時刻感念這份天大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