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偵偵
摘要:本文介紹了西沙郵輪旅游的重要意義、組織形式和主要著衣場景,提出了從“地域性”和“文化性”兩個領域、海洋、熱帶、海南民族文化、西沙本土文化等四個方向探索提取西沙郵輪旅游服飾設計元素,最后對郵輪船員服裝、游客海島觀光服裝和配飾等三類典型西沙郵輪旅游服飾提出了具體的設計思路。
關鍵詞:西沙;郵輪;旅游;服飾設計
三沙市位于南海,是我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三沙市旅游資源豐富,西沙郵輪旅游是其唯一對外開放的旅游項目。西沙郵輪旅游形式獨特,同時還賦予了緬懷革命先烈、維護國家主權、回味艱苦奮斗、踐行生態(tài)環(huán)保、感悟海洋文化等內(nèi)涵,因此其服飾設計元素非常豐富。提取西沙郵輪旅游服飾設計元素,開展西沙郵輪旅游服飾設計實踐,增強西沙郵輪旅游品質(zhì)體驗是本文的中心目的。
一、西沙郵輪旅游組織形式及主要著衣場景
西沙郵輪旅游始于2013年,采取以郵輪基地、郵輪+沖鋒舟+登島的游玩方式。游客從三亞鳳凰島郵輪碼頭搭乘“南海之夢”或“長樂公主”郵輪,經(jīng)過一晚旅程抵達西沙永樂群島瀉湖內(nèi)。游客從郵輪過駁到小型沖鋒舟上,再由小型沖鋒舟依次運送至全富島、鴨公島和銀嶼島等三個小島游玩。全富島是無人島,島上海沙細軟、島區(qū)水產(chǎn)豐富,游客在島上參加升旗、觀光、環(huán)保等活動;鴨公島由細小、零碎的珊瑚礁石和貝殼堆砌而成,島上有漁民居住,游客在島上可游泳、美食或乘船到附近海域參加潛水、海上觀光等活動;銀嶼島是當?shù)鼐游瘯诘?,游客可參觀基層政權組織、觀看宣傳片或開展黨組織活動。游客其他時間均在郵輪上度過,郵輪為每名游客配備了一名度假助理,組織開展演出、觀影、燒烤、觀日、攝影、集體游戲等多種娛樂活動。所有活動結束后,游客再搭乘郵輪返回三亞。
西沙郵輪旅游的著衣對象主要包括郵輪船員、郵輪服務人員、演藝人員、度假助理和游客,著衣地點分為郵輪,小島和海上。郵輪船員是職業(yè)人員,其服飾應當是一種職業(yè)制服及配套飾品,滿足日常工作和身份標識的需要。郵輪服務人員包括商品售賣人員、娛樂設施管理人員等,其服飾應當體現(xiàn)郵輪公司企業(yè)文化和西沙地域特色。演藝人員的服飾除了滿足演出功能需求外,也應體現(xiàn)郵輪公司企業(yè)文化和西沙地域特色。度假助理類似于景區(qū)導游,其服裝設計應當突出顯眼、親和及活動便捷等特點,同時還應兼顧不同地點的著衣功能需求。西沙郵輪旅游定位為中高端旅游,游客的服飾應當具有功能、品質(zhì)、文化、時尚等特點,并且在不同地點有不同選擇。
二、西沙郵輪旅游服飾設計元素分析
西沙郵輪服飾設計元素應當重點從“地域性”和“文化性”兩方面進行挖掘。地域性包括“海洋”和“熱帶”兩方面,主要是從能夠典型代表海洋、熱帶的自然風光、動植物和物件中去找尋設計元素。文化性包括“海南民族文化”和“西沙本土文化”兩方面,主要是從民族服飾、典型人員等文化符號中去尋找設計元素。具體來說:
海洋。西沙群島太陽輻射時間長、水質(zhì)透明度高,海水以蔚藍色或深藍色為主,島礁沙子細膩潔白。西沙群島典型的動植物包括石斑魚、紅口螺、龍蝦、螃蟹、海龜、硨磲、玳瑁、珊瑚和藻類等。船舶是西沙群島的基本交通工具,船、船錨、船舵、纜繩等船舶部件也是西沙旅游服飾的設計元素。
熱帶。體現(xiàn)熱帶特色的主要是植物。海南本島包括椰子、火龍果、小米蕉、菠蘿蜜、黃皮、木瓜、芒果、荔枝等特色水果和椰樹、紅樹林、三角梅、木棉花等特色樹木和花朵。西沙群島的特色植物是麻楓桐、海岸桐、銀毛樹、羊角樹、諾尼果樹等。
海南民族文化。主要是借鑒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海南黎錦以及海南苗族傳統(tǒng)服飾的款式、圖案、面料和配飾,例如黎族的“大力神”和動物圖案,苗族傳統(tǒng)服飾款式、銀頭飾、織錦、扎染、絣染圖案等。
西沙本土文化。西沙群島有三種主流顏色,分別是紅色,寓意愛國愛島、革命純潔;黑色,寓意苦中作樂、守島奉獻;藍色,寓意胸懷開闊,友遍天涯。此外,西沙是我國國防前沿,軍事文化是西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軍服的構件、顏色和圖案等也是重要的參考對象。
三、典型西沙郵輪旅游服飾設計思路
郵輪船員服裝設計。郵輪船員服裝設計應體現(xiàn)機能、標識和時尚。機能通過服裝款式和面料來實現(xiàn);標識通過標識符號(例如企業(yè)LOGO、工種符號)、等級標識件(肩章、胸牌和綬帶)等來實現(xiàn);時尚通過款式、局部細節(jié)來實現(xiàn)。郵輪船員服飾設計可采用軍事元素、民族元素相結合的方式來設計,例如顏色以深藍色、軍綠色、戰(zhàn)艦灰或金色為主色調(diào),采用軍裝廓形,拿破侖時期的飾扣,鑲金邊的衣袖,刺繡徽章,提花裝飾,緞帶和貼花等造型結構,融入黎族服裝圖案。制服中的女性頭飾可以使用黎族頭飾中的傳統(tǒng)銀簪進行改良,女性帽子風格或大膽艷麗或小巧多變。
游客海島觀光服裝設計。游客海島觀光服裝有日光裙、熱褲套裝、文化衫、防曬衣等多種類別。在材質(zhì)的選擇上要注重實用性,例如具有濱海游樂所需的防曬、涼爽、遮陽、速干,輕薄等功能。在款式結構設計上,可借鑒魚鱗片狀、魚尾的擺動姿態(tài)進行有規(guī)律、有層次的組合,產(chǎn)生層次分明、大小不一的視覺效果,體現(xiàn)女性的柔美姿態(tài);可將螺類、貝類的外形螺旋結構和紋路走勢通過意象思維進行變型、解構和組合,運用夸張的手法進行對比設計,表現(xiàn)層次感,使其結構更加明顯。通過多種款式結構、絢麗色彩和輕薄材質(zhì)的運用,最終體現(xiàn)海島度假的愜意感。
配飾設計。西沙郵輪旅游服裝配飾包含頭飾(遮陽帽、頭花、發(fā)帶、墨鏡)、首飾(手鏈、手鐲、戒指、項鏈、絲巾)、鞋類(包含拖鞋、休閑鞋)等。近年來,海洋生物仿生服裝飾品受到眾多女性的喜愛,因此配飾設計也可采取仿生設計的方式,將海洋生物的造型進行夸張的變形和組合,采用海洋生物的絢麗色彩、運用對比色搭配,使用多種科技感較強的新型材料進行混搭,進而達到一種特殊效果。
四、結語
開展西沙郵輪旅游服飾設計對于提升游客旅游體驗,打造西沙郵輪旅游項目的品質(zhì)具有重要意義。西沙郵輪旅游服飾設計應當抓住“地域性”和“文化性”兩個方面,從海洋、熱帶、海南民族文化和西沙本土文化中挖掘設計元素,探索通過造型、顏色和面料將地域特性、文化特性與現(xiàn)代審美意識進行融合,用地域和文化的精髓來指導西沙郵輪旅游服飾設計,才能創(chuàng)作出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符合現(xiàn)代市場的優(yōu)秀服飾作品。
參考文獻:
[1]申麗花.旅游服飾品設計引入地域文化元素的研究與實踐[J].藝術品鑒,2017(06):442-443.
[2]白志剛.制服設計與時尚[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3):58-60.
[3]周益嬌,卿少寧.湘西民族旅游服飾的開發(fā)策略[J].藝海,2009(04):126.
[4]付麗娜,徐青青.淺析職業(yè)服裝的分類及設計[J].中國個體防護裝備,2006(06):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