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江西
“奇怪了,這些題型我明明看過很多遍,思路也很清晰,怎么一到了考試,答題速度就總比預計的要慢,交卷鈴響了還寫不完呢?”考試后的班會上,有位同學提出了他的疑惑。
“這是因為你在這些題型上的‘肌肉記憶’還很薄弱,不能與大腦的記憶形成高效的配合。”老師講解時可能是看到許多同學驚訝的表情,又繼續(xù)舉例說明,“肌肉也是有‘記憶力’的,比如運動員的技巧、工匠的技能、我們寫字的筆畫、生活中所做的任何動作,肌肉其實都在記著。與大腦回顧所學的知識一樣,動作重復的次數(shù)越多,肌肉記憶就越深刻。我們常說,不要‘眼高手低’,要多動筆寫一寫,熟能生巧,就是肌肉記憶的原理?!?/p>
聽完老師的講解,這位同學有點臉紅地撓撓頭,說:“我最近確實經(jīng)常只看不寫,怪不得手總是像走在陌生的路上,不知不覺就耽擱了時間,以后我一定改。”
原來肌肉的記憶力這么有用,然而……我本來也想說說我的問題,但又感覺與學習無關,最終還是忍住沒說。
我的困擾是強迫癥,好像不受控制地、毫無意義地重復相同的動作,尤其是洗手、洗臉、刷牙等,一旦開始就很難停下來。表面上看,這似乎與前面同學的情況沒有關聯(lián),但今天隨著肌肉記憶這個概念的提出,我突然覺得,肌肉對于熟悉的動作產(chǎn)生了過強的記憶,會不會也是強迫癥的成因之一?
就像本應互相合作的兩人,如果其中一方過于驕傲自大,就容易自以為是地亂來,不聽指揮。肌肉記憶正是這樣,洗漱這些動作我們每天都做,它因為太熟悉而“得意忘形”,連大腦發(fā)出的“停止”命令都不服從了。該怎么解決才好呢?
想想老師舉的例子,運動員和工匠每隔一段時間都要練習更高難度的技巧和更高超的技能,原來不僅僅是“自強不息”的客觀要求,更是自己主觀上的需要。如果一直沒有新的內(nèi)容可供肌肉去記憶,任由無意或有意的、低水平而無節(jié)制的重復“橫行霸道”,就會如同電腦中裝滿了陳舊的軟件一樣,既無聊又難受。
那么,我也適時“更新升級”一下習慣動作吧,為肌肉記憶增加點挑戰(zhàn)性,讓它理智些。我邊洗手邊保持著“金雞獨立”的姿勢不動,洗臉時則站成弓步,單手刷牙時,另一條手臂也固定在伸展的狀態(tài)。這樣,肌肉就與大腦重新統(tǒng)一了目標:趕快做完,好停下休息吧!挺不住了!
“哎,你這是干嗎呢?”室友看到了我的這種造型,“啊,我知道了,像廣告里說的,再忙碌,也要保持身材!”她還沒等我解釋,居然也跟著做了起來。
善用肌肉記憶的好處確實還有很多,塑造優(yōu)美的身材也確實是其中之一。她既然有她的理解和引導方式,我就不必跟她說起我的強迫癥問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