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素蓮/淄博職業(yè)學院
教育是我國的一項發(fā)展大計,引導學生培養(yǎng)科學理想信念,對落實我國科教興國戰(zhàn)略具有重要意義。大學生是民族的未來和希望,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要求高校必須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長征精神蘊含有豐富的內涵,有效的將長征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去,可以讓大學生在長征精神激勵下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促使學生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成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因此,高校教師應當認識到長征精神的重要性,運用長征精神,實現(xiàn)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科學培育。
長征,是我黨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戰(zhàn)略轉移。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痹陂L征歷史中,中國共產(chǎn)黨人懷著對革命理想和事業(yè)的無比忠誠,在堅定的信念指引下,不怕犧牲,不怕困難,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筆以“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為核心的精神財富,就被稱為長征精神。隨著十八大、十九大的召開,培養(yǎng)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的民族品質,報效祖國的愛國思想,建設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是現(xiàn)階段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題中之義。毫不夸張地說,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真實體現(xiàn),也是中華民族熱愛祖國民族品質的集中展現(xiàn),更是促使我國革命事業(yè)和建設事業(yè)走向勝利的精神支柱。
理想信念,是個體思想觀念、價值理想的共同體現(xiàn),理想信念對個體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起著統(tǒng)攝作用。大學生是民族振興的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長期以來,在高校都非常重視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當代大學生是在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中長大的,是在電子產(chǎn)品的包圍中長大的。在信息時代,在外來文化影響下,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更加復雜,許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普遍缺失。許多大學生對個人前途、傳統(tǒng)文化都產(chǎn)生了懷疑,他們的社會道德意識也相對淡薄。從理想信念來看,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更加務實,他們的價值取向也日趨功利化。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長征精神的核心所在。長征精神包含的理想信念,集中體現(xiàn)在社會主義信念、愛國主義思想、拼搏精神和進取精神方面,這些豐富的內涵是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所必須具備的思想素質。在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巧妙融入長征精神,利用長征精神中豐富的內涵,可以提高大學生們對艱苦奮斗的作風、嚴明的組織紀律、團隊進取精神的認識,可以解決大學生群體存在的理想信念確失、信仰迷茫、價值觀扭曲等問題,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的目標。換句話說,為了貫徹落實我國民族復興戰(zhàn)略、人才強國戰(zhàn)略,利用長征精神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要想實現(xiàn)有效融入長征精神的目標,就必須要提高教師隊伍思想素質,促使教師隊伍對長征精神有一個全面、系統(tǒng)、科學的認識。首先要提高施教者對于長征精神的認識。作為大學生思想教育的主導者和引導者,高校教師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認識會直接影響到理想信念的教育成效??梢赃@么說,能否取得長征精神融入到理想信念教學中的應有效果,與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密切相關。所以,高校要結合當前高校教師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思想現(xiàn)狀,組織他們定期學習、討論長征精神,開展長征精神宣傳和學習,讓教師全面把握長征精神的本質,為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打好基礎。此外,高校還要引進專業(yè)的思想政治講師,聘請社會人士、行業(yè)典范來校講座,打造一支由專兼職人員組成的高水平的思想政治師資隊伍,創(chuàng)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手法,以長征精神引領學生思想教育不斷前進。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取得實效,必須要做好長期抗戰(zhàn)的準備。如今,我國高校都開設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課堂也成為高校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前方。要想實現(xiàn)運用長征精神培養(yǎng)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目標,就必須要以課堂為主要陣地,要將長征精神融入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論課程中去,在課堂上深入解讀、系統(tǒng)傳播長征精神,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學生對長征精神有所了解。所以,高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建設中,要構建長征精神育人的教育機制,要抓好政治理論課堂教育,將長征精神巧妙滲透其中,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深入淺出地去詮釋、解讀長征精神,以提高學生對長征精神的認同度。這也要求廣大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要擯棄枯燥的灌輸教學法,創(chuàng)新理論教學手法,將長征精神與社會熱點、大學生身邊發(fā)生的事結合起來,增進學生對長征精神的了解。與此同時,高校教師還需要積極在課堂活動的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在演講活動、課題研究活動、論文報告活動中,加深對長征精神的認識與理解,以促使學生堅定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
與父輩相比,當代大學生大都是在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中長大的,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固然重要,不過,良好的經(jīng)濟和生活條件,使得許多大學生根本沒有磨練自己的機會。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大學生很容易迷失方向。以人為本,是高校新課改的核心。以人為本,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具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以人為本就是要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采取有效的手法去教育。除去理論教學,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學方法就是實踐教學。在實踐中對大學生進行長征精神教育,可以磨練大學生的意識,讓大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長征歷史。事實上,培養(yǎng)學生理想信念,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實踐中去,要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如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組織大學生去走訪老一輩革命軍人,拍攝革命紀錄片等;可以帶領學生去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也可以帶領學生深入貧困山區(qū),革命老區(qū),開展支農支教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重溫長征精神,緬懷革命先烈,感受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提高思想認識。
校園文化是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綜合體,校園文化也是校園教學氛圍、學生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xiàn)。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可以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許多高校都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也具有思想道德熏陶的作用,可以把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長征精神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借助多種渠道、多種活動進行報道、宣傳和學習,讓長征精神強占校園輿論高地。確切來說,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以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網(wǎng)絡文化為載體,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加強校園網(wǎng)絡文化建設。通過建設專題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微博和博客等途經(jīng),搭建師生交流平臺,借助各種渠道弘揚長征精神,以抵御不健康的網(wǎng)絡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此外,高校還要抓住一切機會,在文化活動中增加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培養(yǎng)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如在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重要節(jié)日,高校要舉辦各種紀念和慶?;顒?,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同時在大學生文體活動、創(chuàng)新訓練活動中展現(xiàn)新時代的長征精神,培養(yǎng)大學生的進取精神和團結意識。
綜上所述,長征精神對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大學生理想教育和夢想實現(xiàn),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高校在大學生教育中,要以弘揚長征精神為契機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通過長征精神教育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場,進而磨煉大學生的意志,促使大學生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