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和做之間……
筆者每天坐公交車上班,由于路遠,夏天筆者基本都是趕早6點第一趟車。這個時間,想必許多人還在夢中,馬路上車稀人少,車也跑得快。但在第一輛車里,乘客經(jīng)常擠得滿身大汗,甚至上不來車。于是,擠得齜牙咧嘴的乘客總在車里“嘮叨”:調度為何不在這個時間多發(fā)一輛車啊。
是啊,多發(fā)一輛車難道很難嗎?筆者曾在該市的公交公司年度總結里看見過這樣的文字:“想乘客之所想,急乘客之所急?!惫P者納悶:說和做之間怎么相差那么遠?。浚ㄊ驽\華)
惟有孝順不能等
晨練歸來,偶遇老朋友小坐。期間,他聊起過去因遠離家鄉(xiāng)多年而無暇顧及父母,現(xiàn)在想起痛悔沒有對老人盡到孝心,終成憾事……
對此,筆者亦有同感?,F(xiàn)在許多年輕人經(jīng)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就是忙,于是這就成為長時間不去看望父母的理由。當然,父母們也非常理解孩子們,但筆者以為,在“忙”的理由中,有多少是托詞?一位老教授曾說過一句很經(jīng)典的話:天下什么事情都可以等,惟有孝順不能等,絕對不能等。(王海)
別炒作這些事兒行不?
今年高考成績自從6月24日發(fā)布以后,部分學校及個別媒體又在大力渲染當?shù)亍案呖紶钤薄皩W霸”。這與教育部三令五申嚴禁宣傳“高考狀元”及“高考升學率”的禁令精神格格不入,令人遺憾。
殊不知,過度炒作“高考狀元”及“學霸”,是對高考落榜生的 “精神打擊”,是對人性的褻瀆。試問:如此宣傳炒作,良知何在、公知何在?
希望有關媒體肩負起社會責任,遵守新聞宣傳紀律,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朱霆)
社會需要這樣“管閑事”者
16歲的山東少年小鞏(化名),因沉迷電腦游戲被媽媽批評,2017年4月離家出走流浪。半年前,小鞏來到了武漢。武漢圖書館管理員喻茜主動為小鞏提供幫助。5月11日,在喻茜的耐心勸說下,小鞏同意返回老家。小鞏的父母從山東趕到武漢將其接回了家。
坊間自古就有“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說辭。而喻茜的做法釋放出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管閑事者”。(李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