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肅勇
1898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發(fā)動了戊戌政變,九月二十八日,將譚嗣同、楊深秀、楊銳、林旭、康廣仁、劉光弟六人在北京菜市口殺害,史稱此六人為“戊戌六君子”。而在此案幸免不死的徐致靖,論官階比六人都大,為光緒朝正二品禮部右侍郎;論其“罪”也算是最大,說他是六君子案的“第一君子”,也算夠格。徐致靖先在湖南任學政官,即與陳寶箴等人在湖南發(fā)起新政運動。戊戌年百日維新期間,徐致靖以禮部右侍郎之官職,先后七次向光緒皇帝上奏折,保舉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人,“置諸左右,以資顧問,或進諸政府,籌措新政”。終使康、梁、譚等成為新政骨干官員。徐致靖還幾次替康有為草擬奏章,請求光緒皇帝實施變法改制。
九月二十四日,慈禧指令九門提督去徐致靖家中抓人時,因徐致靖正值外出,未抓到人。待徐致靖回到家之后,他毫無驚慌主動去刑部投案。
徐致靖在獄中事前得知九月二十八日,慈禧要斬殺一批參與或倡導新政的人犯,徐致靖自知必死無疑,便在獄中穿好官服,戴整官帽,等候上路。徐致靖在北京的侄子徐仁錄等也為之備下棺材,到時抬到刑場為叔父收尸。結果只見六君子殉難,卻未見徐致靖其人,徐仁錄與從湖南趕來的徐致靖之子徐仁鑄,都不知因有李鴻章搭救,徐致靖才幸免不死。
徐致靖,湖南長沙人,1844年生于世代書香人家,中舉后以晚清翰林起步,成光緒朝七品縣官。其子徐仁鑄、徐仁鏡也曾是晚清的翰林,故美稱徐氏家族為“父子三翰林之家”。
早在1847年的科考場上,徐致靖的父親徐偉侯與李鴻章同在一個考棚里,應考作題答卷。李鴻章剛剛謄寫好第一篇答卷,另兩篇考卷只寫出草稿,還沒有謄清,就突然復發(fā)瘧疾,右手拿筆哆嗦,無法堅持謄寫答卷,他哀嘆說:“今科無望,我算完了?!毙靷ズ顒t對李鴻章說:“我代你整理抄寫,送上去試試?!蹦脑氚l(fā)榜時,李鴻章一舉中了進士。日后李鴻章位極人臣,從未忘懷山東各縣知縣徐偉侯為他助考中進士的恩惠,徐李兩家人始終相處很好,交往不斷。
當李鴻章得知徐偉侯之子徐致靖被捕,即前去找榮祿幫忙:“年侄徐致靖是個書呆子,好唱昆曲,并不懂新政,你向慈禧太后為徐致靖講個情?!睒s祿接受重托,第二天面見慈禧,未及說事,即看見桌案上放置一張判決新政人員名單,第一名就是徐致靖,判定“斬立決”。榮祿向慈禧求情說:“徐致靖是個書呆子,整天在家里唱昆曲,吹笛子,不懂什么新政,恐怕是上當受騙了。有人說他是光緒帝親信之人,可是身為禮部右侍郎高官的徐致靖,光緒帝3個月未召見他一次,與之合謀新政。徐致靖耳朵聾得很厲害,不能有什么大用。太后英明,放過徐致靖吧?!?/p>
慈禧聽之,稍緩,氣憤地說:“徐致靖不是什么好東西,他離間我母子,你袒護他!現(xiàn)在看在你的面子上,就叫他老死監(jiān)獄吧?!彪S后,慈禧提筆將徐致靖由“斬立決”,改為“斬監(jiān)候”,由此徐致靖得以活命獄中。
徐致靖在獄中蹲了兩年,他精通中醫(yī)常為獄中人治病,深受獄友尊重。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進北京,慈禧帶領光緒帝逃往西安,洋人將獄中人全部釋放,徐致靖決定不走出監(jiān)獄,聲言:“我是大清國的犯官,判我斬監(jiān)候,現(xiàn)在外國開監(jiān)放囚犯,我不能聽他們的命令。”一直等到監(jiān)獄犯人都走光了,監(jiān)獄的伙食供應都停了,徐致靖才走出監(jiān)獄。他特請清廷刑部尚書貴恒代奏請命,兩個月后,得到慈禧從西安發(fā)來赦旨,徐致靖終在1900年八月,了卻戊戌案。
1901年初,徐致靖離別北京,前往杭州桃園寺巷,住進兒子徐仁鑄先前為他買下的居室頤養(yǎng)天年。
徐致靖在杭州期間,以教授孫子讀書為主業(yè),余暇時多獨唱昆曲,或到茶館飲茶,會友下圍棋,自得其樂。最使徐致靖欣慰的是,民國時,他在杭州家中會見了康有為、梁啟超,暢談昔日維新改制之事。言說:“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我們變法維新的主張是對的。我們對清政府的腐敗貪污不滿,要除舊布新,這一點也是站得住腳的?!?/p>
1918年,徐致靖患病死于杭州家中,終年7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