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羽棟 溫丹妮 徐偉
【摘 要】邁克·索耐特被譽為現代家具的先驅者,他是19世紀著名的家具設計師。他迎合工業(yè)發(fā)展的趨勢,不斷探索新技術來轉變傳統(tǒng)家具的生產方式。其探索的彎曲木技術成功實現了工業(yè)時代的批量生產,推動了家具產業(yè)的現代化。探究索耐特彎曲技術及其設計作品,對現代曲木家具發(fā)展和家具的制作與應用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邁克·索耐特;彎曲技術;曲木家具
中圖分類號:J5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9-0120-02
一、現代家具先驅——邁克·索耐特
(一)家庭環(huán)境與時代背景。1796年7月,邁克·索耐特出生在德國萊茵河畔的小鎮(zhèn)博帕德。其從小耳濡目染,對家具制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德國傳統(tǒng)的木工藝。木工世家的家庭背景和父親的匠人身份為索耐特創(chuàng)造了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他跟隨當地木匠做學徒,使他豐富了經驗,提升了自身的動手能力[1]。在年輕時索耐特就已經充分掌握各種木工藝和細木鑲嵌技術。這段經歷激發(fā)和擴散了他的思維,為后來的創(chuàng)新設計奠定了基礎。
1870年至1901年處于維多利亞后期,正不可避免地走在家具現代化的道路之上。這時期的家具風格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設計師借鑒歷史上的風格,并提取出相應元素進行設計。因此,一件家具往往包含了多個時代的造型特征。維多利亞時期,工業(yè)革命獲得了巨大成功。資產階級因為富裕而出現了攀比、追求奢華的消費傾向。大部分的家具在設計上注重視覺上的華麗,繁瑣的裝飾獲得了人們的青睞。這些華麗奢華的家具通常只提供給皇室貴族和富有階層。索耐特研發(fā)了新的技術,打破了傳統(tǒng)的框架,使他的設計作品造型美觀,不僅受到皇室貴族的喜愛,也能進入尋常百姓家。因此,索耐特被人們譽為“現代家具設計的開拓者”。
(二)商業(yè)實踐。1819年,索耐特在德國開辦了家具工場,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家具事業(yè)。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缺點頗多,1830年,他開始摸索使用一種全新的加工方法來制造家具。新的單板彎曲技術獲得了成功,制作一把椅子的零件數可以從10個壓縮到5個。索耐特不斷地實驗,終于制作出了博帕德曲木椅[2],這是索耐特制造的第一批曲木椅,具有不小的紀念意義。隨后索耐特在維也納開設了家具公司,公司優(yōu)秀的設計作品在倫敦博覽會上使人眼前一亮,獲得了優(yōu)勝獎的殊榮。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索耐特在世界上的知名度,也為其成為家具界的傳奇人物奠定了基礎。
到了19世紀60年代,索耐特迎來了事業(yè)上的輝煌,在家具業(yè)獨占鰲頭。其為咖啡館設計的索耐特“14號椅”名聲大噪,成為了家具史上的經典之作。在公司成立后的100年里,“維也納咖啡椅”約生產了5000萬把。它不僅是第一批標準化批量生產的椅子,也是19世紀最優(yōu)秀的家具設計。
二、索耐特彎曲木技術
傳統(tǒng)的家具制造方案生產效率較低,通常在一塊整木板中切割出各個家具部件的形狀,再進行加工和組裝。這種生產方式成本很高,效率和利用率卻很低,只能支持小規(guī)模的生產。索耐特開始尋找一種新的方法來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降低生產的成本,使家具結構朝著更加簡潔、堅固的方向發(fā)展[3]。
(一)單板層積彎曲技術。索耐特選取彎曲的木材進行試驗,目的是使家具構件的彎曲方向可以與木材的紋理方向一致。他將木材單板沿著紋理的方向切成尺寸規(guī)格相同的小片的薄木板或者細木條。把它們放入膠水中煮沸,之后將它們取出,疊放在一起,最后將它們在木模中彎曲成家具所需要的形狀。薄木板堆疊的層數越少,家具部件就越容易彎曲。所以,如果要制作彎曲程度更大、更加明顯的造型曲線,或者得到物理強度更高、更堅固的零部件,就需要相當多的薄木片[4]。雖然這種彎曲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但與傳統(tǒng)的加工方式相比,還是獲得了不少的突破。采用這種技術制造出來的家具構件更加輕薄、靈巧,而且在強度上也遠勝傳統(tǒng)工藝方法。這項技術具有革命性,是索耐特探索新技術的開端。
(二)木條束層積技術。索耐特在為列支敦士登皇宮制作椅子時,想使家具部件可以在兩個不同的平面內達到連續(xù)彎曲的效果,他嘗試改進之前的單板層積技術。他使用較薄的方形木條代替單板條,同樣,將它們放入膠水中煮沸,然后按需選取數根,將它們拼接成長方形的束,接著通過模具彎曲成型。在彎曲的過程中,木條相對滑動形成所需的曲線造型,膠水干燥后它們就定形了,最后進一步打磨加工[5]。與單板層積彎曲技術相似,木條的數量決定著構件的強度和所需的曲率,索耐特一般采用64根木條,即8條8束[6]。
(三)實木彎曲技術。標準化體系涉及產品設計、生產過程及質量控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任何環(huán)節(jié)的實施情況都影響著企業(yè)整體水平的高低[7]。而索耐特的家具在出口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開裂,這無疑會影響公司的發(fā)展。索耐特必須找到一個合理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項彎曲技術的核心問題是,木材的內圈受壓,而外圈受拉,當木材彎曲超過自身的彈性限量時,家具就會開裂[8]。索耐特想到的解決方法非常巧妙,他沿彎曲部位外緣引入一個鋼片,從而改變木材的物理狀態(tài),形成中性層,提高木材的穩(wěn)定性,防止其在彎曲過程中開裂[9]。
三、彎曲木家具的發(fā)展
(一)經典之作——索耐特椅。曲木家具是在工業(yè)化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應運而生的,世界上第一把實木彎曲椅子——索耐特椅的誕生開啟了彎曲木工藝在家具上探索發(fā)展的道路。
邁克·索耐特利用蒸汽曲木技術將彎曲木家具帶到大眾眼前,這種方法縮短了生產周期,將規(guī)?;a變成可能,同時還創(chuàng)造出了曲線優(yōu)美、靈巧的新型家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索耐特14號椅一經問世便得到世人的關注,接連獲得國際的認可。
14號椅的結構極為簡單,僅由6根彎曲木條、10顆螺絲以及2枚螺帽組成,其所有的零部件皆可自由拆裝。僅僅是這樣一款簡單的座椅,在當時引起了各階層的追捧。14號椅外型簡潔優(yōu)美、輕巧實用,也展現了與當時主流審美不同的新取向,是一件兼具手工藝美感和工業(yè)氣息的作品。它既受到王公貴族的青睞,又可以成為咖啡館里隨處可見的實用坐具。時至今日,14號椅依然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跡可循。
14號椅并不是索耐特公司創(chuàng)作的終點,后續(xù),索耐特公司還設計出了曲木搖椅、18號椅等更多優(yōu)秀的實木彎曲家具。到了1870年前后,由于需求的出現,歐洲市場開始出現大規(guī)模生產,可被批量化生產的彎曲木家具得到了進一步發(fā)展。單板層積材料的出現使得彎曲木家具有了更多創(chuàng)作空間,各式各樣的彎曲木家具接連誕生,現代家具的序幕也逐漸開啟。
(二)彎曲膠合家具。單板層積彎曲膠合的技術始于20世紀20年代末。為了提高出材率、實現工業(yè)化生產,1929年,芬蘭設計師安互爾·奧托首先完成了多層膠合彎曲木的制造工藝的研究,首創(chuàng)了彎曲膠合家具。他使用本地的山毛櫸和樺木單板進行單板膠合,模壓了許多具有優(yōu)美曲線條的彎曲零部件,用于生產椅凳等家具。瑞典的家具設計師馬索森從家具的功用和性能入手,研究人體的骨骼、肌肉結構和使用家具時人體活動姿勢的變化,同時馬索森受到了索耐特椅的啟發(fā),利用單板層壓彎曲技術,將人體工程學融入設計,獨創(chuàng)出許多擁有曲線線條的椅子。1950年,丹麥的海森公司推出了一款結構全新的安樂椅,該椅子用桃花心木作芯,延伸部分用單板模壓制成[10]。
多層膠合彎曲木工藝以制成薄木的單板為基材,經單板準備、涂膠組胚、彎曲膠壓成型等工藝流程使其彎曲成型為實木家具,滿足了家具彎曲木零部件的外觀造型和使用功能[4]。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曾有一些學者對單板膠合彎曲技術進行了研究,但批量化生產仍然是個難題,經過多年的研究,才終于順利地將這個工藝在中國發(fā)展下去。這個創(chuàng)新型的工藝在當時產生了巨大影響,使得實木家具在生產制造方面有了革命性的重大飛躍。
四、彎曲木技術與傳統(tǒng)家具的結合前景
家具的誕生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在歷史的發(fā)展中,家具的創(chuàng)新演變都離不開社會的制約與影響。工業(yè)時代正式開啟后,設計師們探索出了全新的家具設計思維和制造工藝,新的工藝也給家具市場帶來了一場巨大的變革。時至今日,對于創(chuàng)新的探索步伐也從未停止,將具有前景的制造工藝與傳統(tǒng)的家具形體結合,也是一種新的應用方向。
我國傳統(tǒng)家具多靠手工打造,而國外的家具生產已經走向工業(yè)化,這使得我國的家具生產制造表現出滯后狀態(tài),想要擺脫這樣的狀態(tài),就需將我國的傳統(tǒng)家具時代化,很多設計機構和學者也正著眼于這個新的家具制造方向。
傳統(tǒng)的手工工藝并不能適應如今機器大批量生產的要求,很多獨具特色的部件和結構在現代流派的家具中不便制造更是不爭的事實。與此同時,技藝高超的木匠越發(fā)稀缺,大都是老師傅們在操持著,制作速度也就很難提上來[11]。傳統(tǒng)的擁有榫卯結構的家具制作精良,工藝上乘,卻有很多構件因加工難度遠超出機器所能到達的精度而不得不從工業(yè)化生產中淘汰,使用彎曲技術制作家具構件,便有可能在簡化工藝的同時使部分傳統(tǒng)家具重獲新生。
曲美家居的設計師——漢瑞克·邦·納利克創(chuàng)作的大圈椅對于傳統(tǒng)家具就有別樣的啟示,其舍棄了榫卯結構,靠背與扶手不再是使用幾節(jié)材料接合,而是利用彎曲木工藝將現代與傳統(tǒng)融合,在還原傳統(tǒng)家具工藝美的同時大大簡化了生產工序。諸如此例,彎曲技術與傳統(tǒng)家具的結合應用能使傳統(tǒng)家具實現批量化生產,同時又具有了別樣的時代性。在未來,這樣的應用仍具有足夠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董占軍,劉旭.邁克爾·索耐特:現代家具設計的開路先鋒[J].設計藝術,2017,(03):80-84.
[2][英]彭妮·斯帕克.設計百年—20世紀現代設計的先驅[M].李信等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78.
[3]王笑輝,關惠元,黃瓊濤.膠合彎曲與實木構件圓榫接合最佳配合量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5):127-128.
[4]吳智慧,黃瓊濤.利用速生桉木多層單板生產家具彎曲木零部件的技術[J].家具,2015,(05):6-11.
[5]黃彬,周騰飛,彭釗云.竹制家具彎曲構件加工方式[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5,(05):90-91.
[6]許美琪.西方現代家具史論[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7]王安正,關惠元.面向大規(guī)模定制的實木家具產品設計標準化研究[J].家具與室內飾,2018,(10):56-59.
[8]王潔,徐偉.實木順紋壓縮彎曲技術研究現狀及發(fā)展趨勢[J].家具,2014,(05):15-19.
[9]王所玲.米歇爾·索耐特的木材彎曲技術研究與應用[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5):16-17.
[10]劉志佳.實木彎曲工藝的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7.
[11]蘇劍萍,呂九芳.傳統(tǒng)榫卯結構的現代化傳承[J].家具,2017,38(02):50-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