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銀河
摘 要:近一年多來,我們在對河南南陽黃山遺址第三次現(xiàn)場考古發(fā)掘現(xiàn)場關注研究的同時,與文物考古專家一起,在遺址周邊發(fā)現(xiàn)近百件疑似史前石雕作品。研究后認為,這些石雕與遺址同一個時期。
關鍵詞:南陽黃山;史前石雕;現(xiàn)象研究
1 石雕內容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周圍發(fā)現(xiàn)的石雕作品大致有人物、動物、飛禽三大類型。
①人物方面有多種人物肖像、女陰、男根等,惟妙惟肖,形象生動逼真。
②動物方面有有鱉、龜、鼠、狐貍、狼、象、豬、馬、虎頭、貓、猴、狗頭等數(shù)十種,形象栩栩如生。
③飛禽方面有喜鵲、麻雀、烏鴉、老鷹、鸛、雕、鴿子、燕子等,形象活靈活現(xiàn)。
2 石雕特點
2.1 因材施藝
南陽黃山遺址周圍發(fā)現(xiàn)的石雕作品有一個共同特點,原料全部是采集于遺址旁邊白河河床上的石料,而且是獨立成形,然后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天然造形雕琢而成。
2.2 多位一體
南陽黃山遺址周圍發(fā)現(xiàn)的石雕作品,另一個構思特點是人獸合一、鳥獸一體、蛇獸一體、蛇魚一體、鳥蛇一體、一眼多用、多面成形、上下各形、形態(tài)各異,多位一體。
2.3 大小不一
南陽黃山遺址在現(xiàn)有發(fā)現(xiàn)的約上百件作品中,最大的25~28厘,最小的5~7厘米。
南陽黃山遺址周圍發(fā)現(xiàn)的石雕現(xiàn)象在全國其他地區(qū)多有記錄。例如,內蒙古林西縣白音長汗興隆洼文化遺址(距今8400~7500年)出土的石刻女神像,制作手法比較稚拙;河北武安磁山遺址(距今約7300年)出土有一件石雕人頭,五官造型頗似大頭曲身的虬龍等,高2~6厘米不等,刻工粗率,形象古樸;浙江余杭反山良渚文化遺址(距今約5300年)出土的透雕神人玉冠飾;安徽含山凌家灘文化遺址(距今約5000年)出土的石雕夸張,作瞪目張嘴狀;遼寧東溝后洼屯文化遺址(距今約6000年)清理出土的數(shù)十件滑石雕刻作品,包括半身人像、人獸復合頭像、最為出色的玉雕人像等。
3 石雕用途
3.1 巫術崇拜
中國原始人類的一切社會活動都離不開宗教和巫術,巫術已波及到民眾生活的各個方面,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如河北灤平后臺子紅山文化早期遺址(距今8000~6000年),出土一批史前石雕人像,較大的幾件石人高約30厘米,五官清晰,臉形豐滿,身軀呈溜肩鼓腹狀,下肢作蹲踞姿態(tài),其造型頗似孕婦,當與紅山文化崇拜女神的宗教觀念相關。北京平谷上宅文化遺址(距今7700~7200年)出土的猴形石飾,用黑色滑石雕成,長3.1厘米,上端刻成圓目、尖頜、聳耳的猴頭,下端呈圓錐形,中段有一橫孔,可以系繩佩掛。重慶巫山大溪、甘肅永昌鴛鴦池、陜西神木石峁和山東滕縣崗上村文化遺址皆發(fā)現(xiàn)史前的浮雕石人面,作瞠目吼叫狀,額上或面部均有穿孔,推測皆屬原始巫術活動中使用的護身符。無獨有偶,南陽黃山遺址發(fā)現(xiàn)的石雕藝術作品中,有的上面明顯有人工雕琢而成的多個圓穴,顯然是用于祭祀使用;有的則有對開的穿孔,顯然是用于佩帶護身使用。
3.2 交易流通
《易經·系辭》載:“庖犧氏沒,神農作物,列廛于國,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薄渡胶=洝ず缺苯洝份d:“大人之市在海中。”意思是,大商人的貿易在海里。上古時期,人們對海的概念相對來講比較模糊,這里的“?!庇锌赡苤傅氖钦嬲饬x上的海,也有可能是大河。南陽黃山遺址恰恰位于寬闊的白河岸邊,而且城址四周最初有水系相繞。遺址周圍發(fā)現(xiàn)的眾多石雕作品,在當時也可能是用于日常交易之目的。
4 釋惑
南陽黃山遺址發(fā)現(xiàn)的眾多石雕,多數(shù)工藝比較粗糙,但有的也比較細致(如猴頭),如在打孔方面(如豼貅)。這就是說,先民已能將堅硬的石頭雕琢得如此細致生動,這便得有金屬工具。對此,筆者查詢了有關資料。
《禮記·禮運》載:“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yǎng)生送死。”修火之利,是對熱能和高溫技術的應用;范金合土,則指制作模范和熔鑄金屬器件。這也就是說,從史料層面金屬技術的利用,在人類上古時期已經開始。
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中原地區(qū)已經有冶金術。中國最早考古發(fā)掘所得金屬遺物是陜西臨潼姜寨仰韶文化早期遺址所出原始黃銅片、管。換言之,早在距今約63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晚期,中國的中原地區(qū)已有冶金術的萌生。在此期間,中原地區(qū)以及山東、山西、甘肅等地已較為頻繁地出有銅片、銅錐、銅煉爐、煉渣等冶銅遺存??梢哉J為中國的金屬技術在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已經開始。
公元前3000年的龍山文化時期,已是銅、石并用時代,在今河南、河北、山東、甘肅、青海、遼寧、內蒙古等地區(qū)都已使用銅器,出土實物有刃形器、錐、刀、匕、鑿、鉆、鏃、斧、鈴、鏡、指環(huán)等10余類約50多件,其分布地域遍及黃河上、中、下游的河南、山東龍山文化、紅山文化和齊家文化。銅器材質有紅銅、錫青銅、鉛青銅、鉛錫青銅和原始黃銅,除使用天然銅外,已能人工冶煉紅銅和銅合金。所用金屬工藝有鍛造、鑄造和退火等。
為什么南陽黃山遺址沒有發(fā)現(xiàn)上述金屬遺物?
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南陽黃山遺址現(xiàn)場考古專家雷樹威先生,給出三點答案:“一是這種工具當時比較稀少,極有可能控制在少數(shù)高級匠人手中;二是這種金屬工具露天存放數(shù)千年,很難完整保存下來;三是這些金屬遺物,如果不是在探方中直接發(fā)現(xiàn)很容易被我們忽略。”
5 結束語
河南是原始繪畫雕塑產生最早的地區(qū)之一。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應犧發(fā)于滎河中,典籍圖畫萌矣。軒轅氏得于溫洛中,史皇倉額狀焉?!比曛莺樯綇R仰韶文化遺址出土陶缸上的浮雕壁虎,淅川下王崗出土的仰韶文化時期豬頭形狀的陶器蓋鈕,都屬于中國最早的藝術品。此外,還有原始時期石雕、骨雕、蚌殼雕等藝術品在河南被發(fā)現(xiàn),也都說明河南是原始雕塑藝術起源的重要地區(qū)之一。南陽黃山遺址發(fā)現(xiàn)的這些石雕,是否可以為我們增加佐證?有待相關研究人員做進一步共同探討。
參考文獻
[1]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美術史(新修訂本)[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2]華覺明.中國古代金屬技術[M].鄭州:大象出版社,1999.
[3]伍英.中國古代石雕[M].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5.
[4]宋兆麟.巫與巫術[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5]佟玉柱.中國新石器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