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敦煌,敦煌

        2019-11-14 11:54:21孫琳
        延河·綠色文學 2019年10期
        關(guān)鍵詞:敦煌

        孫琳,國家二級作家,著有長篇小說、散文集、長篇紀實文學等十部。作品散見《大家》《詩刊》《鴨綠江》《芒種》等期刊?,F(xiàn)居遼寧葫蘆島。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顧城

        凝眸敦煌,雕刻了心靈國度的火焰

        世界上有歷經(jīng)千年的營造,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后繼,把一片土地打造成繁華的文化和佛教圣殿的嗎?

        回答是肯定的:有!位于甘肅省西部的敦煌,就是千年營造的佛教圣地。

        多少年過去了,神秘的時光,切割著遙遠的回憶。

        在敦煌,蒼涼只是一種心情。夢中那片茵茵的綠草地,伸出含光的唇來親吻巍峨的敦煌。大漠上,狂沙吹來,灼熱了那些畫匠、塑匠們的心,那熱度的膨脹,讓藝術(shù)的花朵,漸次開放。

        又有誰知道,這一片荒漠,曾經(jīng)淹沒過多少英雄豪杰?

        往事,被北風吹遠,來不及飛翔的夢想,在大漠的深處,走向澄澈深情的回眸。

        這樣的敦煌,是靜謐的,不在意歌聲是否漫過沙丘,只為那佛教圣地曾經(jīng)的神話,任狂風吹落一地的蒼茫。

        是誰讓千年營造繁華而壯麗?讓我心懷感激?

        激情的思緒,在蔚藍的天空裊裊升起,遠處的沙丘若隱若現(xiàn),群鳥翕動著黑色的翅膀,愜意飛上碧空,掠過我的思緒。

        敦煌,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文化之城,從前秦游僧樂僔在這里開鑿第一洞窟,叮叮當當?shù)穆曇?,竟然響了一千多年,成就了一個響徹整個地球的夢。

        此后,敦煌在漫漫的絲綢之路的駝鈴聲中,在無數(shù)工匠的思索和勞作下,手、筆下的藝術(shù)綻放了智慧的花朵,佛和樂僔們面對面地交流,使人類的清澈和純真與遼闊深厚的文化,在古老的洞窟中血脈生動。

        一座輝煌的佛教圣地,經(jīng)過無數(shù)朝代的更迭、無數(shù)匠人的辛勤勞作,終于矗立在大漠之上。

        我闊無垠的大漠啊,浩渺無際的天宇啊,從此,鳥語花香,光芒四射。

        站在敦煌的土地上,仰望藍天瓦藍、澄澈,一塵不染,每一朵云都潔白無瑕。在童話般的藝術(shù)殿堂,靜靜地佇立,我感受到了這里沒有兇險,沒有勢力、丑陋和罪惡,有的只有包容、善良、幸福與和諧,還有藝術(shù)的美,在大放光芒。暖融融的美好的情感,像空氣一樣彌漫在殷殷的氛圍中。

        回眸望去,那歷經(jīng)幾度盛衰的大地,千百年來,無數(shù)中外僧侶、商旅穿梭往還,融匯古代中國、古印度、古希臘及中亞等古文明精髓,孕育出璀璨的敦煌文化,包含建筑、雕塑、繪畫等多元藝術(shù)的莫高窟,這是敦煌文化的具體呈現(xiàn)!

        人世間再也沒有比敦煌更美的地方了,它的木格窗、塔尖頂,還有風中的瓔珞,美得無以言表;而那些壁畫、彩塑,和九層樓等建筑,在月牙湖中的投影,以及鳴沙山上慢悠悠行走著駱駝,都在為敦煌的藝術(shù)大放光芒,而增添色彩。

        唯美,曾是我一生的追求,就像那只火鳳凰,似乎已經(jīng)注定了浴火的舞。

        雖然,時光的逝去,隱藏一些光芒,可它在與不在,都無損于我內(nèi)心的美。

        現(xiàn)實并不等我到場,就已經(jīng)賦予敦煌大美!

        仰頭看著一千多年前的色彩,如同觀望著天空的五彩祥云,那是墻壁上凝固下來的千年傳說,放射的萬丈光芒,仿佛天籟,在靜謐的敦煌萬里之上的羽翅聲。

        我從此凝神了,心無旁騖。

        敦煌,我與你的對視,是多么的動人,我曾瓦解的辭藻和顛覆的審美,洗掉了鉛華的素顏,今生無須化妝,請再給我些美吧,我不會再任性涂抹。

        因為,這里是真正的藝術(shù)天堂,我除了在花園里吟唱,讓靈魂的產(chǎn)物,永遠地漫溢,我還能做什么呢?

        我看見一只藍鳥翕動著翅膀,翱翔在蔚藍的天空。

        在這片朝圣而繁華的土地上,千百年來,有皇親國戚或奴仆百姓,以及信徒們,在敦煌鑿窟造佛。稍縱即逝的時光,帶走了那些曾經(jīng)的信徒,也帶走了一代代的王朝。然而對佛向往及信仰的精神,卻躍然于壁畫和龕窟之上,呼之欲出。今天,我以純真的情懷,站在一個個洞窟里,仔細地凝視著一幅幅壁畫,一個個彩塑,感受那歷經(jīng)千百年風雨剝蝕的色彩和線條,有血有肉,有聲有色。那翰墨留下馨香,怎能不讓我沉醉千年?怎能不讓我在充滿詩意的遐想里任思緒千里萬里綿延?怎能不讓我對蕓蕓眾生深切關(guān)注和悲憫?

        敦煌給予我對生命的思索和考量。它深厚的文化,是我們生命的源泉。

        那如醉如癡的蓮花盛開了我的相思,燃燒了我彩虹般的夢想。

        狂虐的風沙,在大漠上飛舞,跌落了理想的血漿,思念地哨鴿穿越了暮色,一聲聲悠揚的哨音,翻山越嶺,拂動我輕揚的衣袖,一瓣飛花,一片落葉,裝點了我的神思,劃過大美敦煌地上空。

        我要與你相逢,在蒼茫的路上,凝眸的一瞬,雕刻了心靈國度的火焰。

        住在敦煌的那個神奇的夜晚,我怎么也睡不著。木格窗溢滿的月光,漫過書桌、青花瓷,觸到我心靈上那條泛濫的河流。我的思考也蔓延著,是什么樣的力量讓人們孜孜不倦地營造了這富麗堂皇的佛教圣地呢?又是什么原因讓這樣一個曾經(jīng)輝煌千年的圣土,在荒漠中被人們遺忘了漫長的歲月?

        據(jù)有關(guān)資料介紹,敦煌莫高窟全長1600多米,共有735窟,以砂礫巖為主,分為南區(qū)和北區(qū)兩部分。南區(qū)擁有從南北朝到元朝的石窟487間、超過45000幅壁畫和2000多尊彩塑雕像,先后開鑿了禪窟、中心塔柱窟、覆斗頂窟、大佛窟、涅槃窟和中心佛壇窟。北區(qū)的243間石窟損壞較重,后經(jīng)發(fā)掘是一些寺廟窟,包括僧侶修行的禪窟、居住的僧房窟、存儲糧食的倉廩窟以及掩埋僧人尸骨的瘞窟。

        敦煌自古以來就是修行者西行所要經(jīng)過的要道。公元366年(前秦建元二年),僧人樂僔途經(jīng)鳴沙山時,在此地開鑿了敦煌的第一間石窟。歲月悠悠,一千七百多年過去了,已經(jīng)找不到當年樂僔開鑿的禪窟了,唯一留下的是唐人在藏經(jīng)閣的一卷《莫高窟記》中的記載。

        此后長達千年的歲月里,敦煌石窟的開鑿從未間斷過。

        站在敦煌莫高窟牌樓前,我迫切地想洗去歷史沉積在廢墟上的塵埃,從時光的隱秘處,一睹其初始的風貌。斯時斯景,讓我仿佛看見了遠古的敦煌發(fā)生的故事,或喜或悲,卻又是如此清晰分明。那些人和事離我們很遙遠,但又很近很近,可要整合出一種當時的情形,真的太難!我不由得心生憾意。如果敦煌有我的前塵影事,我也只能是在觀望中拾撿一些過往的殘片罷了,存在的和消失的,都在生命里無言的苦過、痛過,而大多數(shù)的日子,數(shù)著指尖上的歲月,在如水的流年里隨波逐流,才是我觀照的現(xiàn)實人生。

        那么,佛教圣地是如何打造而成的呢?它的魅力又何在?

        當游僧樂僔在鳴沙山東面開鑿第一個洞窟時,似乎就播下了圣殿的第一粒種子。這一論斷在268窟得到證實。這個崖壁是現(xiàn)存的最早的洞窟,主窟只有一個人的高度,一米多寬,南北共有四個小窟,只能容下一個人坐下,這是專門用來坐禪修行的禪窟。學者們推斷這就是莫高窟的第一個洞窟,是樂僔根據(jù)佛教的故鄉(xiāng)印度的建筑形式而建,釋迦牟尼曾在石窟里“西向結(jié)跏趺坐”。洞窟遠離城市喧囂,且冬暖夏涼。

        皎月攝人魂,群星堪爭輝。

        打開敦煌493洞窟的大門,中國文化千余年來存留的奇跡,就在這一扇扇窟門背后絢爛無聲。

        在第285窟,我看到中原特色的建筑和壁畫,典型的西魏覆斗頂窟,西面的壁畫有鮮明的印度佛教繪畫風格,人物線條豐滿有力,其他幾面的壁畫則具有濃重的中原審美風格,佛像造型面龐清瘦、體型修長、頭戴高冠,窟頂是覆斗形的,繪畫著中原神話人物伏羲、雷神、女媧和印度佛教的摩尼寶珠??梢娭形鞣降奈幕诤显谖魑簳r期的敦煌熠熠生輝。

        這座明顯帶有中原風格的石窟,建造背景發(fā)生在中原大地被北魏的大軍侵占時,一大批中原人遷徙到了敦煌這片凈土,給石窟開鑿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

        走進156窟,我看見一幅游行的壯麗場面的壁畫長卷。聽到講解員繪聲繪色講述其背景故事,感覺血液就在血管里激越。公元848年,安史之亂波及敦煌,張議潮募兵集眾,發(fā)動了一場血戰(zhàn),收復了敦煌城。三年后,唐朝在敦煌設(shè)置了歸義軍,收復失地的功勛將領(lǐng)張議潮被任命為敦煌歸義軍節(jié)度使。接到任命后,張議潮舉行了盛大的游行儀式。其侄張淮為紀念他,在莫高窟修建了功德窟,把當時游行的場景,繪制成為一幅壁畫長卷,至今保存完好。張家還在室內(nèi)北壁留下了一方題記,對后人研究莫高窟的歷史,留下非常重要的遺跡。

        敦煌作為藝術(shù)圣殿,除了壁畫和彩塑盡顯其美,其建筑也美輪美奐。

        在敦煌,一座紅色的閣樓依山而建,氣勢宏偉,當之無愧的莫高窟標志性的建筑,這就是96窟,也叫九層樓,位于石窟的中段。1999年考古挖掘,唐、西夏、元、清、民國各期的洞窟先后浮出水面,九層樓的營造歷史背景也逐漸清晰。

        公元684年,武則天當政,朝中關(guān)系極度微妙。薛懷義、僧法明燈僧人趁機偽造了《大云經(jīng)》來討好武則天。因疏中說她是彌勒下世,女子為王。武則天甚是歡喜。彌勒譯為慈氏。所以,當690年,武則天如愿以償?shù)巧匣饰粫r,便自稱是“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當時,大唐時興大造彌勒像,于是,96窟開鑿了??邇?nèi)只有一尊彌勒像,又稱大像窟。據(jù)說,是按武則天的容貌而塑。這么高大的洞窟開鑿非常困難,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雖然開鑿的經(jīng)過沒有詳細記載,但僅公元966年重修時換了兩層木構(gòu),就使用木匠56人,泥匠10人,可見,九層樓在建造時工匠人數(shù)眾多,工程巨大。從另一個角度,也能說明大唐帝國的氣度非凡。

        敦煌莫高窟大約有一半的洞窟是在唐朝時期修建的,正是大唐時期,敦煌莫高窟的營造,進入了黃金時代。

        “前流長河,波映重閣?!边@兩句詩說明了唐朝時期敦煌洞窟的營造,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高度。據(jù)記載,唐朝前300年,敦煌只有一個洞窟高懸的崖壁,唐朝時,已是“計窯室一千余龕”。正如148窟地涅槃窟里長達三個壁畫的經(jīng)變圖,圖解了佛陀涅槃前后的莊嚴場面,窯頂上方的千佛,宛如一方佛國凈土的蒼穹,如夢如幻。

        是誰在火焰里,采擷那陰郁的日子?讓太陽穿透明亮的佛教圣地?

        55窟是莫高窟最大的洞窟??咧骶褪遣苁蠚w義軍第四位統(tǒng)治者曹元忠和他的夫人。這是一個中心佛壇窟,正方形的主室面積有196平方米,最高的地方有9.5米,相當于今天的三層樓房。由于空間巨大,開鑿洞窟時,留下了一塊崖體,用來承載窟頂重力,并在上面繪制各種富麗的裝飾,形成了這種典型的殿堂風格。

        我仿佛聽到了,那一聲聲開鑿的叮當聲,猶如一聲聲不倦的叩問,從歷史那端傳過來,又傳開了去。五代宋初期間,海上貿(mào)易之路興盛,莫高窟的開鑿也止于元代。明朝嘉靖帝封閉嘉峪關(guān),沙洲民眾內(nèi)遷,敦煌莫高窟進入了凋零的時期。而這座寶藏,歷經(jīng)塵封,在20世紀初重新被世人所知。中國、古印度、古希臘、中亞文明,四種古老的旋律在這里匯成了千古絕唱。

        無數(shù)虔誠的心曾踏上這條路途,朝圣這片荒蕪中的精神家園。她歷經(jīng)戰(zhàn)火的紛飛,滅佛的蕭條,奇跡般地留存至今。歷史中的人們無論是否留下了姓名,他們對崖壁獻上的旋律如今仍在空中回旋。

        繼宋元以后,隨著絲綢之路的荒廢,敦煌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甚至被遺忘在那無邊寂寥的荒漠之中。

        盛極一時的敦煌,在漫長的歲月里,見證了僧侶西行的步伐,受到過信徒們最虔誠的代代興建和膜拜,遭受過人們遺忘和洗劫,經(jīng)歷了多次朝代的變更和破壞的考驗,也看盡了世間繁華和蕭條。

        敦煌,依然在這片荒漠中矗立,靜看這紛紛擾擾的娑婆世界。

        往事如煙,千年營造的敦煌莫高窟——佛教圣地,以及窟內(nèi)的壁畫和彩塑,情愫如同平仄律動的詩行,唯美了幾許浪漫的情愫,讓一次次艱難跋涉的靈魂,在小樓一夜聞雨聲,剪燭怎堪話凄涼的時刻,找到了棲息之地。

        在敦煌的陽光里,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心,變得安靜、祥和。我有一種遠離人群、獨自飛翔的快樂。在那潔凈的天與地之間,我聽見了自己的心與靈魂的對話。

        這是敦煌莫高窟絢麗的藝術(shù)給予我地震撼。

        敦煌彩塑,骨子里的靈動和富足

        一個個石窟,無數(shù)個故事,以靜默無語的姿態(tài),串起千年的虔誠。等待,被發(fā)現(xiàn)的炫目。

        敦煌彩塑,以其多姿多彩,成為敦煌藝術(shù)耀眼的部分。彩塑主要是佛教神靈,在石窟中處于顯著位置,是石窟藝術(shù)的主題。

        我終于在敦煌的石窟里,見到你——彩塑!

        佇立或端坐在寧靜里,微閉的雙眼,不去看歲月的風暴是否已經(jīng)遠去,也不看血雨腥風的悲壯,任季節(jié)變換,日夜交替,任風的腳步踏碎夢鄉(xiāng),沉浸在一片微微晃動的樹影里,一遍又一遍地受到傷害,一遍又一遍地打開幸福,保持著一種孤獨與寬闊。

        你是在傾瀉昨天的遺忘,升騰心靈的溫暖,讓爐火般的誘惑,奔流大漠橙黃色的河流,澆灌生命的喜悅嗎?

        我一個洞窟一個洞窟觀看著,心里升起神圣的感動。一尊尊的彩塑映入眼簾,怎能不讓我激動萬分?

        敦煌保存了上千尊塑像,金碧輝煌,色彩斑斕,每一尊塑造,都是雕塑藝術(shù)、繪畫藝術(shù)和裝飾藝術(shù)集于一體的,具有極高的造型能力和藝術(shù)水平,美不勝收!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彩塑!

        在西方,雕塑作品都是單色的,雖不乏藝術(shù)水準,卻單調(diào)、枯燥。中國的一位留學歐洲的藝術(shù)家曾說,她走遍了整個歐洲大地,也沒看見過敦煌雕塑這樣生動美妙的彩塑。在319窟,我看到了盛唐坐佛,神態(tài)安詳,姿態(tài)生動;在427窟,有九尊高大的彩塑,他們豐滿健壯,衣飾華美異常,雖然臉上的貼金,已被人刮去,但神態(tài)依然莊嚴動人,露出骨子里的靈動和富足。

        誰懷揣著閃電和刺眼的光芒,在無名大師們千年般久遠的手指上歌唱?

        大火,愛和花園,被刻進內(nèi)心,在多雨的夜晚,閃爍寂靜下的欲望?

        “畫工用手中的筆寫神,塑工則用自己的手傳神?!雹?/p>

        在敦煌輝煌的藝術(shù)中,壁畫和泥塑相映生輝,各具風采。

        第259窟北壁東起第一龕佛像,眼縫透著安詳,面頰一片坦然,嘴角和身姿自由、飄逸,你會感到那隨身垂落的袈裟輕而薄軟,包裹著健碩的體魄,藝術(shù)手法高超而獨特。這是南北朝時期的彩塑作品,那時的塑工就能創(chuàng)作出如此傳神之作,真的很難得。

        絕妙的藝術(shù)手法還表現(xiàn)在彩塑細節(jié)的真實感上。285窟竟能將禪僧袈裟里邊凸起的鎖骨和凹陷的肋骨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思惟菩薩的姿態(tài)優(yōu)美,巧妙、自然、和諧,看后竟然感受到了菩薩正在靈性的感悟之中。

        當敦煌彩塑將人們帶回大唐帝國時期,你就會看到,彩塑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更加豐富多彩,藝術(shù)形象逼真,質(zhì)感如實,結(jié)構(gòu)準確、宏大。一尊尊菩薩彩塑有血有肉,生動鮮活,散發(fā)著生命動人的氣息。塑工把彩塑藝術(shù)發(fā)揮到了極致,不但能正確地刻畫出肌肉的結(jié)構(gòu)和質(zhì)感,還能真實地刻畫出衣服的紋絡(luò)和飄垂感,這是多么了不起的藝術(shù)啊。

        在莫高窟,你時時都會看到生命熱烈的彩塑,讓你心的光亮,濃縮了長長的黑夜。

        你的整個世界,都被敦煌藝術(shù)所牽引,那靜美的姿態(tài),仿佛紅塵舞影,洗濯了歷史的煙塵,搖曳著天使的情愫,讓你的心境一下子多彩起來。

        其實,那個時候,敦煌塑匠們使用的彩塑材料和工具,是極其簡陋的,普通的黃泥和白粉,粗糙的筆和墨。塑匠們卻用這樣的材料和工具,塑造出白皙柔軟的肌肉、天衣般飄垂的袈裟,精妙之極的肌肉曲線,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貴和美妙。就連S形倚側(cè)而立的姿勢和跪姿,也能塑造得令人傾倒(莫高窟第328窟胡跪菩薩、205窟菩薩、45窟佛頭),偉大的無名大師們,真的把生命的感覺注入了佛的軀體。

        在莫高窟130窟,有一座26米高佛像(稱南大象),站在面積不足10平方米的狹長空間里。7米大的佛頭,面色凝重地俯視著來來往往的信徒們,不論你站在底層仰面而視,還是站在頂層,都能感受到他博大沛然的生命力,心靈的震撼無與倫比。

        泥塑的生命是無聲的,卻讓你感受到各種各樣的美!

        誰懷揣初心,砥礪撫平歲月蹉跎,讓敦煌彩塑歷經(jīng)千年煙云,重繪金色光澤?

        敦煌莫高窟的彩塑,魅力無窮。

        在194窟,我看見了盛唐時期彩塑的魅力,足以讓風沙依舊的敦煌,瀚海和弦,弘帆巨舵,在駝鈴聲聲中,觸動多少人心間的那根弦,那是時間的韻律,像跳動的音符,忽然就悸動了整個生命。

        那一尊尊彩陶,就停泊在我的夢里。

        這是一方小窯窟,里面塑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北側(cè)的菩薩斜掛披帛,赤足站在蓮臺上,身體向后微微傾斜,姿態(tài)嫵媚,面帶微笑,瞇著雙眼,似要與人攀談。那栩栩如生的樣子,真的體現(xiàn)了塑匠高超的造像藝術(shù),光彩耀人的形象,沉靜含蓄,光輝脈脈,特別容易使人心生向往,不知打動了多少人?更不知令多少人想起陳年舊事。

        敦煌莫高窟創(chuàng)建以來,歷代佛門弟子和僧俗大眾為諸佛諸神塑造的彩塑數(shù)千尊,保存到現(xiàn)在還有2415尊。那清澈通透,光華四射的彩塑,仿佛神靈穿透整條河流的呼喚,穿透了世人的胸膛和骨頭。

        風的翅膀滑行與大地之上,血在黑暗中穿越,骨頭的歌唱比巖石更低。

        也許,大漠黃沙肆虐時,就注定了敦煌彩塑的命運。但不管風如何呼嘯,沙如何狂虐,彩塑依然一如既往地舒展手臂,挺起腰桿,靜靜地凝望著并不平靜的人世間,那堅守的形象,虔誠如詩。

        在千年綿延不絕的追求中,為流浪的靈魂,描繪出精神家園的模樣。

        敦煌彩塑的主要題材是佛、菩薩、釋迦弟子、天王、力士和高僧等,且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點。

        北朝題材范圍較窄,注重面部傳神而忽視軀肢的刻畫,衣褶以陰刻為主,輔以貼泥條。

        隋代出現(xiàn)了大型力士、天王像等,身體比例接近真實,衣褶線條逐漸向?qū)憣嵓记奢^高的圓線過渡。

        唐代彩塑達到鼎盛時期,出現(xiàn)群像,追求寫實,佛像的塑造世俗化,結(jié)構(gòu)契合人體,比例合理,體態(tài)豐潤魁偉,接近常人,且造型秀麗、豐腴,軀干以女性為主,袒胸露臂,眉眼俊俏,嘴角上翹,笑意盈盈,神采燦然,健康端莊,嫻雅豐腴。

        敦煌彩塑從開始就注重細節(jié)的刻畫,進而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第439窟的北魏迦葉像,穿通肩紅袍,一手放腹部,一手握拳,青筋暴露,袍內(nèi)露出肋骨歷歷可數(shù),雖瘦骨嶙峋,精神狀態(tài)卻極好,讓人感受到了迦葉在艱苦的生活中,對佛的無限信賴和自信力;隋代的迦葉像面部微仰,皺紋密布,仿佛是弘法中會心一笑;唐代迦葉像是一副魁梧結(jié)實的壯年男子的造像。第220窟的唐塑迦葉,略帶笑意,雙眉緊蹙,目光凝視,似乎在沉思,形象深沉樸實。第45窟的唐代迦葉像,卻是絡(luò)腮胡子,神情堅定,給人一種豪邁之氣。

        站在敦煌彩塑前,每一尊彩塑都讓我陷入綿延的思索和彌漫的孤獨中。

        那一刻,我只想多看一眼菩薩臉上笑容,盡管歲月在你的臉上,留下了大地的裂痕和季節(jié)的皺褶,盡管時間借死亡之手撫平了層層疊疊的苦難和滄桑。

        此刻,講解員的聲音在空氣中或溫婉或鏗鏘,我知道了敦煌莫高窟面前尚存近700尊唐代塑像,第96窟35米高和第130窟27米高的彌勒佛坐像,都是唐代的巨構(gòu)。這樣的大制作,在國內(nèi)外都是罕見的,讓人頓感佛之莊嚴、偉大與人之渺小。130窟的27米佛像,頭部就占了7米,看似比例不協(xié)調(diào),卻很好地解決了視角問題,這是塑匠的大智慧、大聰明和大技巧,在敦煌彩塑中最典型的例子。

        風最終會把停留在空中的云朵帶走,在季節(jié)的風中,一粒種子在泥土里發(fā)芽、生根,誰在煮字為念落書為殤?閃斷的碎片,淺語歲月的薄涼。

        敦煌彩塑的制作是怎樣的呢?我?guī)е鴿M腦袋的疑問,在滄桑了的記憶瑤池里,放逐思緒,掬一抹碎影流光,又何妨春去桃花運?

        那是中國傳統(tǒng)的泥塑技法,讓敦煌彩塑大放光芒。

        敦煌彩塑既然分不同時期,每個時期就各有特點。早期流行浮塑,塑像的背后是和墻連在一起的,里面有木骨架做支撐;一些浮塑小像,是用一種模具成批制作的,黏貼在墻壁上稱為影塑。隋唐以后,流行圓塑,塑像不再和墻連在一起,獨立塑像。大型坐臥佛,多在開窟鑿的石胎,或用土坯壘出泥胎,然后再用草泥塑裹,最后用膠泥塑出細部妝鑾而成。工程程序復雜,例如,如果泥塑小型塑像,就需要先搭木架,對伸手曲臂的動態(tài)塑像,要求木架也要有相應的結(jié)構(gòu)。木架架好后,在木架上扎紅柳枝、芨芨草,然后用淘洗捶打草泥包裹,一點點加厚,塑出軀干輪廓。佛像頭上的發(fā)髻,是用模具制成,用黏土按壓成型后,像發(fā)套一樣安放在頭頂,手臂是單獨制作,再塞入袖口黏合,泥坯塑好后,在表面上加一層細泥,干透后,有妝彩匠上彩。最后一道工序至關(guān)重要,需白色打底,摻和適量的膠汁,然后,描畫上面的裝飾紋樣,著色最后進行,彩塑就有了如詩如畫的瀟灑。

        唐代敦煌集中了來自內(nèi)地和西域(包括印度)的眾多彩色匠和妝鑾匠,完成了一尊尊彩塑。那一刻,仿佛果實落地,當彩蝶自花草叢中翩然而飛,我確信,你最后的一抹眼神告訴了我所有的秘密,在敦煌夢的家園,所有的星座成為靈魂的棲息地。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盛有衰,敦煌彩塑到了晚唐、五代以后,明顯衰頹。宋、西夏、元代很少造像,只有重塑、改塑、重繪,導致塑像古板呆滯,至此,彩塑衰落。

        然而,凝固于透明空氣中的金色羽翅,依然無法停止飛翔。

        在時空漫長而黑暗的隧道里,無數(shù)人在精心編織的夢境里穿越。我聽到了在敦煌彩塑滿面的煙塵中,承載著難以修葺的往事,透徹著一種怎樣的呼喚?

        于是,我在這世界上,與生命攜手行走,朝著精神家園的方向。

        被時光掩埋的藏經(jīng)之謎

        藏經(jīng)洞,一看這名字就有故事。

        敦煌藏經(jīng)洞,至今仍然是個不解之謎。

        這個洞是什么時代封藏的?

        為什么要密封藏經(jīng)洞?

        你曾經(jīng)隱在時空的隧道里多少年了?

        佇立在藏經(jīng)洞前,我的頭腦里一個問號接著一個問號。

        藏經(jīng)洞啊,你真是歷史煙云遮蓋的一個謎??!

        誰舒展相思的羽翼,把不解的思緒放飛與藍天白云之上?

        悸動的大漠,掛上了眾多的疑問,透著千古傳唱的神游。

        穿越了多少個世紀,這個在莫高窟北面的洞窟甬道北壁壁畫墻內(nèi),一間高3米、近似方形的小密室(現(xiàn)編號為17號洞窟的稱為鳴沙石室的藏經(jīng)洞),里面究竟藏著什么?

        據(jù)有關(guān)資料顯示,五萬多卷六朝和隋、唐的寫本,精美絹畫、幅畫和白畫,眾多的藏書,除去大量的佛經(jīng)、道經(jīng)外,還有儒家經(jīng)典著作,經(jīng)、史、子、集精粹集中。此外,還有算卜星象、農(nóng)醫(yī)工商、天文地理、社會經(jīng)濟、語言文學、法器、銅器、官府文書;還有藏文、于闐文、梵文、回鶻文、粟特文、突厥文、龜茲文等少數(shù)民族語言文獻,幾乎包羅萬象,五花八門、精彩紛呈。

        這難道不是一座精心構(gòu)建的“和尚圖書館”嗎?

        如同蜿蜒的小路,走進大漠的深處,忽而就被淹沒了痕跡。

        在人世間,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藏有秘密,有些是善意的、美好的,有些是不可告人的、罪惡的。我想我是一朵云,藏有一季的雨水,不知不覺,就會在這些無助的時候傾瀉。

        被時光掩埋的秘密,欲把真相說似誰?淺情人怎知?

        沉默,千年的沉默。藏經(jīng)洞默默地沉睡著。凄清如許,一夢千年。

        誰在現(xiàn)實與往昔之間,星擁,繽紛,光焰,包羅萬象,卻又歷久不衰?

        也許,有些事,一輩子都會隱匿于心底某個角落,從不曾離開,亦無可取代。

        藏經(jīng)洞,每個知道你存在的人,都希望枕著你的靈魂而眠。

        寂靜生碧色,錦夜露華濃,時光里成長的相濡以沫,總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此刻,我的心,在隔世的溫柔里清澈,所經(jīng)之處,那大片的向日葵,和太陽爭相輝映,一行一行的足跡,在朝圣的路上叩拜……

        誰的一些牽念,無端凌波著年華,總是悉心修剪著心底那枝春意,唯恐稠密?

        據(jù)說,西夏初年,一些僧人為避兵禍,從這里逃離之前,匆忙封藏了經(jīng)卷文本和絹畫。為了不被人發(fā)現(xiàn),他們在洞口砌上土坯,抹上泥漿,在墻面上再繪上壁畫。也許,僧人們從此就沒有再返回此地,這藏著文化瑰寶的地下宮殿,在狂沙肆虐荒無人煙的沙山下,竟沉睡了千年之久。

        時光融通著你我,即使不見,那扇門也永遠不會關(guān)閉,也無法阻止那些暖流,會破門而入。

        夢里花落知多少?藏經(jīng)洞的開啟卻沒有迷的色彩,而是交織著屈辱和疼痛!

        十九世紀末,在西北邊陲的敦煌發(fā)生了一件令世界震驚的大事件:居住在莫高窟下寺的主持王圓箓,偶然發(fā)現(xiàn)了隱藏在洞窟甬道北壁壁畫墻內(nèi)的藏經(jīng)洞。

        1900年5月26日,一個沒有太陽和月亮的陰天,沉悶的空氣中隱隱約約浮動著不安的分子,居住在下寺的王道士,發(fā)現(xiàn)在三層樓的洞窟的底層(第16窟)窟門被流沙埋住。他趕緊雇了幾個人清除積沙,清掃完畢后,洞窟的北壁裂開一道細縫。王道士并沒有發(fā)現(xiàn)這條墻縫。不久,王道士雇了一個楊姓貧士在此洞抄寫道經(jīng),楊貧士一邊抄經(jīng)一邊抽煙,并將點煙的芨芨草順手插進身后的墻縫,久而久之,墻縫越裂越寬。有一天,楊貧士又將點完煙的芨芨草插進墻縫,草很快掉了進去,心里十分納悶,忙拿起煙斗敲了敲墻,墻體立即發(fā)出空洞的聲音。他知道墻是空的,連忙告訴王道士。當天晚上,兩個人幽靈一樣,趁著月黑風高,挖開了北壁墻,發(fā)現(xiàn)墻里面有扇門被泥塊封堵著,挖掉堵門的泥塊,竟然露出一個小洞窟,王道士趕緊舉起昏黃的小油燈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氣,洞里面整整齊齊地碼著層層疊疊的用布包起來的經(jīng)書、法器、佛畫等藝術(shù)品。

        至此,舉世聞名地藏經(jīng)洞,在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被王道士發(fā)現(xiàn)。

        那些散落的枝節(jié),那么近,又那么遠,咀嚼著白駒過隙。那些暖,總能透過歲月的窗欞,共朝夕。悄悄躲進一朵花里,描摹著真誠,織補著記憶,勾勒著明媚。

        藏經(jīng)洞被發(fā)現(xiàn),開始被世人關(guān)注,同時,也是厄運的開始。這,應該是辯證唯物主義的事物都有好和壞兩方面吧。

        這是震驚世界的大事件,敦煌這個已被世人忘記了四百多年的西部邊遠小鎮(zhèn),吸引了世人的目光,中外許多學者對藏經(jīng)洞的出土文獻和佛教藝術(shù)品進行了細致入微的研究。20世紀30年代,掀起了一股敦煌學熱,并形成了一門最新的世界性的學科——敦煌學。

        敦煌又一次輝煌起來。

        月亮在夢里切割情思,敦煌的光芒穿越了虛幻與現(xiàn)實,蒼茫中,誰在一聲聲呼喚自己的名字?守住自己,守住整個世界,這是敦煌的信念。

        現(xiàn)代學者胡適曾說,藏經(jīng)洞是座和尚博物館,其實它遠不止此。

        當時光漫溯到30年代至50年代,一大批愛國的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畫家陸續(xù)來到敦煌實地考察。常書鴻先生和一批有志之士駐守敦煌莫高窟,臨摹壁畫,研究敦煌石窟建筑、雕塑,加快了敦煌的研究步伐,提高了敦煌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的知名度和地位。

        在漫長的時光中,中外學者共同努力,不斷發(fā)掘新發(fā)現(xiàn),敦煌的研究領(lǐng)域逐漸擴大,成績斐然。

        敦煌,這個古老的文化圣地煥發(fā)燦爛的青春。

        當我再一次站在敦煌莫高窟牌樓前,我看見了一抹陽光點染著發(fā)亮的屋頂和飛檐,心中感慨敦煌不屑命運的放逐,在沙塵暴一樣的打擊下,奮起,再奮起,用沉雄有序的節(jié)奏走過縷縷磨難,在酷熱和嚴寒中跋涉,在夢中成長,必然驚動黎明時光,將絢麗的早晨鋪展開來。

        我聽見了駝鈴聲,在敦煌的沙山上,奏響一生遠征的交響曲。心上的顏色,被敦煌的光芒染色,涂抹著季節(jié),晚風里,佛教圣地,到處都是鮮花馨香的味道。

        此時的藏經(jīng)洞,靜靜地守著空空如也的四壁,默默無語。

        經(jīng)卷遺失,夢里花落知多少

        漫長的打坐里,依舊是過目不忘的螢火。

        敦煌在睡夢中醒著,夜色昏暗,月光隱進云層。

        天空如沙漠。

        時光的荒原上,幾個小丑的出現(xiàn),成為敦煌的恥辱和疼痛,敦煌大夢漸行漸遠。

        夢里花落知多少?

        那個風雨交加的朝代,噩夢,讓佛教圣地敦煌在時光的流轉(zhuǎn)中,擦亮了一些人的眸子,同時,也會消失一些色彩。

        敦煌瘦了,月光纏綿,思念纏繞。

        風沙滿天,誰站在夜晚的背后,守候著夢著輝煌?

        藏經(jīng)洞發(fā)現(xiàn)的同時,正是大清王朝走向沒落之時,英法美俄等八國聯(lián)軍的鐵蹄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從天津攻入北京,一路燒殺搶掠,無人不做,燒毀圓明園,闖入故宮,肆意搶奪財寶,而大清統(tǒng)治者慈禧太后無力還擊,帶領(lǐng)君臣狼狽逃到西安等地避難,災難深重的中國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誰還顧得上偏遠的西北小鎮(zhèn)敦煌,藏經(jīng)洞里的萬件國寶在外國強盜的入侵、朝廷的腐敗和地方官吏的昏庸中,落入王道士的手中,上演了一幕幕令國人痛惜扼腕的悲劇。

        沙塵暴憤怒地席卷大漠,風掠過身體,我的指尖是涼的,腳趾是涼的。

        站在屈辱面前,我看見光禿禿的樹木持續(xù)消瘦,風和時間,一天天變薄。

        我該怎樣訴說敦煌經(jīng)卷的遺失?敘述國人的疼痛、屈辱和悲傷?

        王圓箓,一個愚蠢無知、見錢眼開的道士,敦煌的罪人,根本不懂古文物的價值,但他卻知道古文物可以換錢,換取官吏的賞識,于是,他從文物里挑了些書法寫本和精美的絹畫送給敦煌縣令王宗瀚和肅州道臺廷棟等,希望能得到賞賜。后來,王宗瀚為了討好上司,將一部分絹畫和書法寫本轉(zhuǎn)送給了甘肅學政葉昌熾,身為著名金石家的葉昌熾,一眼判出這是唐代重要文物,馬上建議運往省府蘭州保管。藩臺衙門卻心疼五六千的銀兩,指令王道士將藏經(jīng)洞重新封存起來,不得外流。歷史的罪人王圓箓,怎么會老老實實地聽從藩臺衙門的指令?他像一只黑暗中的幽靈,時時窺測著藏經(jīng)洞里的寶物,不斷地偷取一些經(jīng)卷、佛畫,或送給官吏或送給好友或送鄉(xiāng)紳或托人拿到新疆等地估價求售,致使藏經(jīng)洞里經(jīng)卷不斷地零散流出。

        時光的紋理,清晰得讓人驚愕!我似乎看到了那些經(jīng)卷在王圓箓的手里,哀鳴,悲泣!而王圓箓卻張開血盆大口,無限貪婪地妄想一口將所有的經(jīng)卷吞噬!

        此時,以英法美為首的外國列強,為了在中國擴大勢力范圍,正不斷地派所謂的探險隊,在新疆、甘肅、內(nèi)蒙古西藏地區(qū),搜集軍事和山川地貌的情況,同時,瘋狂地從我國古城遺址、寺廟、石窟等掠奪古文物。當敦煌發(fā)現(xiàn)藏經(jīng)洞的消息傳到他們的耳朵里,他們像一只只狗嗅到了某些信息,于是,列強們無不聞風而動,敦煌莫高窟又一次熱鬧起來。

        1905年以后,清凈的佛教圣地敦煌莫高窟不再清凈,西方列強所謂的“文明國度”強盜們,帶著斯文的面具,朝藏經(jīng)洞撲來,將文物國寶幾乎搶劫一空。

        王道士來者不拒,用大批文物換來一筆小錢。

        著名學者余秋雨寫道:

        “要詳細地復述這筆交易賬,也許我的筆會不太沉穩(wěn),我只能簡略地說:1905年10月,俄國人勃奧魯切夫用一點點隨身帶著的俄國商品,換取了一大批文書經(jīng)卷;1907年5月,匈牙利人斯坦因用一疊子銀元換取了24大箱經(jīng)卷、5箱織娟和繪畫;1908年7月,法國人伯希和用少量銀元換去了10大車、6000多卷寫本和畫卷;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用難以想象的低價換取了300多卷寫本和兩尊唐塑;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又來,仍用一點銀元換去了5大箱、6000多卷經(jīng)卷……”②

        千古罪人王道士愚蠢得無以復加,對著強盜頻頻點頭,依依惜別,甚至送出很遠。站在路口,看著車隊在沙漠上壓出的印痕,心里還在感謝強盜的“布施”,小丑一樣的王道士,是多么的猥瑣,多么的可恨!

        這難道不是一個民族沉痛的悲劇嗎?

        “一位詩人憤然寫道:那天傍晚,當冒險家斯坦因裝滿箱子的一隊牛車正要啟程,他回頭看了一眼西天凄艷的晚霞。那里,一個古老的民族的傷口在滴血。”③

        當我靜靜地佇立在茫茫的大漠中,我的思緒陷入了時光深處的暗影中,遙想敦煌藏經(jīng)洞里所有文物如果還在,佛教圣地將會是怎樣的情景?敦煌文化又會是怎樣的燦爛?我看見那白色的精靈如蝶翅翕動在枝頭,風,卷起一樹梨花,千樹萬樹的梨花,卷起我蒙塵的魂。

        當年,斯坦因在王道士的引領(lǐng)下來到藏經(jīng)洞,在窟門打開的那一瞬間,他借助昏暗的燭光窺測到了密室里的寶物時,目瞪口呆,驚愕萬狀。仿佛看見了燦燦的金山,嘴巴都合不上了。激動看著王道士和陪他而來清廷在新疆衙門任職的蔣孝琬,把藏經(jīng)洞的寫本,一捆一捆地搬到外面的空地上,他自己快速鉆進洞內(nèi),伸出顫抖的雙手,貪婪地翻閱著這些中古時期遺留下來的寫本。之后,和王道士達成協(xié)議,用40塊馬蹄銀(200兩白銀)換取絹畫和刺繡品(約500余幅)以及一些工藝品,滿載而歸。

        緊接著,法國人伯希僅用500兩白銀就騙購了6千余卷敦煌文獻中的精華寫本和佛教美術(shù)藝術(shù)品,整整裝了10大箱。

        大漠的風啊,你狠狠地吹吧!風吹,是最好的洗禮;風吹,是對丑惡靈魂的鞭笞!

        可是,時至今日,不管我如何的憤怒,敦煌經(jīng)卷遺失了,再也找不回來了。

        藏經(jīng)洞,你心頭的痛,深似海,可你為何沉默不語?

        撫摸著藏經(jīng)洞那簡陋的窟洞凹凸不平的墻壁,我仿佛看見了多年斯坦因們貪婪的目光,以及王道士、蔣孝琬偷賣經(jīng)卷地背影?看見了清廷腐敗的官員對于敦煌瑰寶的漠然的表情?

        1909年,在敦煌盜寶大獲而歸的伯希和,到北京購書時,邀請北京學者羅振玉等人一起鑒賞他隨身帶的敦煌藏經(jīng)洞文獻,震驚了中國學者,直到這時,中國學者才知道敦煌藏經(jīng)洞的重大發(fā)現(xiàn),特別是為已經(jīng)被外國人盜走如此眾多的文物,而痛心疾首。當即請示清朝政府,收集和保護這些珍貴文物,并杜絕盜竊事件的發(fā)生。

        1990年,清政府在學者們的強烈呼吁下,才下令將敦煌藏經(jīng)洞殘卷幾千卷悉數(shù)運北京,移存北京圖書館。令人悲哀的是,王道士在起運之前,私自轉(zhuǎn)移掖藏了許多珍貴文卷;運輸途中,各地大小官吏也層層偷竊截留了許多卷子。當剩余的殘卷運到北京時,何振彝、李盛鐸等大官僚將文物中精好卷子悉數(shù)竊為己有,甚至將較長的卷子截成幾段以充數(shù),移藏京師圖書館時,僅有8000余件,且多數(shù)為首尾不全的殘卷。

        藏經(jīng)洞的迷和發(fā)現(xiàn),演繹出的故事,是疼痛的,令人扼腕的。這個珍藏過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寶窟,曾經(jīng)讓多少人目眩、眼紅、心醉、神往的寶庫,如今早已書去窟空。這個顯得逼仄、空虛的洞窟,曾經(jīng)收藏的古文物,卻在倫敦、巴黎、帕林、彼得堡、東京、波士頓等地的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里大放光彩,這是民族的悲劇、民族的恥辱!

        藏經(jīng)洞曾經(jīng)藏存的文化瑰寶,光輝如炬,燦如日月星辰;厚重如高山大海,延伸出來“敦煌學”猶如人類精神文明的燦爛花朵;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搖籃。

        藏經(jīng)洞,你是不朽文化宮殿,新中國成立之后,在無數(shù)志愿者的研究中,終于煥發(fā)了青春,作為敦煌學的發(fā)源地,閃爍著萬丈光芒,彌漫著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

        此刻,在大漠的深處,面對殘破的藏經(jīng)洞,我的思緒狂舞:黎明的色彩不是黑暗給的,是民族文化浩瀚的海洋滋生的;雖然,你歷經(jīng)磨難、凌辱和洗劫,可你的博大精深,早已成為中外眾多的人瞻仰和頂禮膜拜的對象,你的洞窟已空,卻在全世界蟄伏著你生命的風景線。

        漂泊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正在用最恰當、最優(yōu)美的語言,對人類心靈最深處的啟悟,進行最生動的傾聽和膜拜。

        當你壯麗的光芒輻射全世界的時候,側(cè)耳傾聽的我,全身都沐浴在朝陽的輝光里,仿佛渾紅的海水溫潤我的心,我看見,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正在以鏗鏘的旋律和音韻,在世界大地上旋舞;你就像一面烈烈飄揚的旗幟,在蔚藍的天空上飄舞,窺視靈魂深處,撫摸著冷暖,繁衍了心底的笑容,橫跨所有的荒涼。

        注釋:

        ①出自馮驥才的《敦煌的無名大師們》;

        ②出自余秋雨《道士塔》一文;

        ③出自余秋雨《道士塔》一文。

        猜你喜歡
        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畫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
        敦煌之行
        學生天地(2020年35期)2020-06-09 03:01:06
        亮麗的敦煌
        當代陜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32
        在敦煌,感受千年絲路的不同開放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22
        絕世敦煌
        金橋(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18
        釋敦煌本《啓顔録》中的“落?”
        日本a级片免费网站观看|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免费| 久久老熟女乱色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视色|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久久精品国产日本波多麻结衣|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dvd| 最新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在办公室被c到呻吟的动态图|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人妻丰满熟妇av无码区|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中文 在线 日韩 亚洲 欧美| 少妇高潮喷水正在播放| 国产精品狼人久久久影院| 91亚洲精品福利在线播放| 麻豆三级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熟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av|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麻豆| 校花高潮一区日韩| 麻豆人妻性色av专区0000|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羞涩色进入亚洲一区二区av|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高潮| 狼色精品人妻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久直播 | 依依成人影视国产精品| 国产丝袜美腿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网站| 亚洲av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 日本 欧美 中文幕| 亚洲av成人综合网|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20p|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