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明
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對農村充滿著深深的愛。心里始終眷戀農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眷戀農村生活中用過的一筐一簍、一犁一耙,更眷戀清香淡雅、充滿歡樂的田園生活。工作之余,我常回家看看,走走親戚,甚至到田間地頭轉轉,激發(fā)自己寫田園詩的熱情。寫田園詩,我有三點體會。
一、記憶田耕,再現(xiàn)田園生活之真
自然界中,涉及田園詩歌無處不寫。只要精心挖掘,細心觀察,用心鉆研,就能寫出詩來。我小時候放過牛,學過犁田,車過水,扯秧、插秧、薅田、割谷等農活樣樣都干過,還戴過斗笠、穿上蓑衣做農活兒,幫父母舂米,磨豆腐。這些生活中的雜活兒,都是農村孩子常做的事,每每回憶,讓人對曾經(jīng)用過的犁、耙、耖、碾、斗笠、蓑衣、碾磙、石磨、紡車、織機、畫行器等用過的農具情有獨鐘,對當年人們扇風打鐵、犁地耙田、畫行插秧、碾稻打場、揚箕播米、紡線織布等場景記憶猶新。于是,我用心尋找這些農家田間勞動用過的工具和生活中的用具,用詩真實地描摹它,記錄當年的勞動場景,傳承我國悠久的文明社會發(fā)展史。
農家田間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各有鮮明的特征。其深刻的寓意,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記,讓人從自然生活中找到高雅的意境。為寫好這類詩,我給自己定下的基調是緊扣實物,能“俗”則“俗”,在俗中求雅,抒發(fā)真情。如《蓑衣》:“蓑衣草織像披風,氣質如同泰岳松。沐雨櫛風神自若,對人呵護任從容?!?/p>
像這類詩,用真情、真境、真語表達,語言質樸,言其志,明于理,對于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是司空見慣,若將它記入歷史,可為后輩留下珍貴“照片”。
關于描摹勞動場景的詩,我寫了不少。這里以《打硪》饋詩友:“邪許人呼共復辭,吟哦號力喝雄姿。村夫俚調云頭響,筑起明天與岱齊。”這首詩是為勞動人民打硪而唱的贊歌。在語言上,我力求在平淡中得以升華,說的是鄉(xiāng)話,以鄉(xiāng)音換知音,近似民歌風味。
二、描摹田景,抒發(fā)田園生活之美
在田園詩寫作過程中,我走近田頭,細致觀察體現(xiàn)農村自然環(huán)境狀況和田園生活的點點滴滴,不斷探索環(huán)境與人的密切關系,抒發(fā)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力求寫出自然界和人們生活結合之美。2017年秋天,我到河鋪鎮(zhèn)唐家山村看到漫山遍野的甜柿掛滿枝頭,壓彎了樹干。所見之景,激發(fā)了我的情思。為把當時豐收后的美景描摹出來,我寫出了《唐家山甜柿》:“紅入深山野更濃,詩成秋日半年工。柿林馥滿村邊路,晚景霞分嶺百叢?!?/p>
2018年秋天,我赴河鋪鎮(zhèn)采風,看到林家咀村的蘿卜又肥又嫩,不由想到切蘿卜、煮蘿卜和吃蘿卜的情景,寫成了《林家咀蘿卜》這首詩:“冬來是處垅舒眉,買袋蘿卜可意歸。傍晚開廚刀作剪,吊鍋爐上素成肥?!碑敳娠L來到該鎮(zhèn)石河塆村,參觀文明塆落整治建設后,對石河塆的美景驚嘆不已。當了解到這里過去的落后狀況,連外地姑娘都不愿嫁進來的情況后,我以《石河塆新貌》為題,寫出:“花落門庭柳布春,招啼是處鳥銜馨。外來淑女欣佳鏡,打扮時妝嫁到村。”采用想象的手法,從擬景入手,通過側面寫意,反映石河塆村人居環(huán)境發(fā)生的深刻變化,進而歌頌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去年冬天,我隨詩社深入白廟河鎮(zhèn)采風,看到如詩如畫的柳林口村貧困戶異地搬遷點,并聽了村支書介紹貧困戶的新生活狀況后,寫下了《柳林口貧困戶遷居》:“土磚桁頂木窗風,老婦常常囑老公。晴后當知更漏瓦,雨前須去撿柴蓬。人隨政策且遷富,家撤原村已甩窮。今度新居呼酒友,一壺飲盡一腮紅?!?/p>
三、貼近田農,寫出田園生活之樂
小時候,我家人口多,吃不上飽滿的米飯。我母親多用野菜充饑,當然少不了蒿子粑。因我愛吃蒿子粑,如今每年免不了帶家人到鄉(xiāng)下親戚家做客,陪親友下地采蒿做粑,分享田園生活的清香快樂,寫下了《蒿子粑》這首詩:“皓月臨窗憶老家,山坡盡嶺綠枝斜。三番夢唱心花放,一覺醒來野菜抓。大嫂提籃欣下地,二姑拿粉喜揉粑。青蒿良伴娘兒意,偏把馨香吻福牙。”
新時代發(fā)生新變化,農家樂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xiàn)。為把農家樂的喜悅氣氛寫出來,我多用列錦、擬人等寫法,對農家樂進行勾勒,如《宜林山莊》:“幾朵流云伴日斜,紅樓內外展詩華。房前嫩綠芊芊草,屋后芳香朵朵花。繞宅栗林凝錦韻,環(huán)丘瓜果籠煙霞。臘魚老酒微微醉,客喜農家火烙粑?!?/p>
這首詩通俗,不朦朧,不深奧,也沒足夠的含意,但流露的感情是自然的,歡快的。這樣寫出了宜林山莊讓人青睞。尾聯(lián)道出了人們走進山莊,品嘗農家美食的喜悅心情。
田園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無論怎么寫,要說真話,吐真情,展示詩歌的內在美。同時,寫田園詩要力求把物和事寫得活靈活現(xiàn)。目前,我還是一支粗筆,在紙上多采用白描手法,用線條勾勒輪廓,詩的韻色還不夠,今后更加有待我朝設色鋪彩、浪漫變形、形象化思維的方向努力去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