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建鑫,張炳文,邵家威,張桂香
(濟(jì)南大學(xué)食品科學(xué)與營養(yǎng)系,山東濟(jì)南250002)
灰綠堿蓬(Suaedaglauca bunge),又名黃須菜,是一年生藜科堿蓬屬草本鹽生植物[1-2]。在我國東北鹽地、山西、寧夏、甘肅自貢及黃河三角洲灘涂地區(qū)分布廣泛[3-5]。明代的《救荒本草》中記載堿蓬具有良好的藥效:“味咸性涼,清熱消積”[6-7]?!毒V目拾遺》有記載:“可清熱,瘰癘、腹脹”[8-9]。目前對堿蓬的研究主要著眼于鹽地堿蓬中的多糖[10-11]、色素[12-13]及黃酮[14-15]等物質(zhì)及其活性的研究,對于灰綠堿蓬及其植物鹽的研究較少。劉素華等[16]測定了鹽地堿蓬中的植物鹽成分主要為NaCl、KCl,同時含有微量的鈣、鐵、錳等元素。王勝等[17-18]等用二氧化碳-液氨萃取法提取到了低鉛高鋅、低錳、低銅的堿蓬植物鹽。
本研究在結(jié)合前人鹽地堿蓬植物鹽提取工藝研究基礎(chǔ)上,在不同提取方式、不同生長時期的灰綠堿蓬、不同原料粒度處理方式及不同提取部位等方面,對影響植物鹽提取因素進(jìn)行了較為全面的探究,利用響應(yīng)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優(yōu)化植物鹽的提取工藝,并對灰綠堿蓬的基本營養(yǎng)成分及礦物元素進(jìn)行測定,以期為灰綠堿蓬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論基礎(chǔ)。
全株灰綠堿蓬:2018年采自黃河三角洲灘涂地區(qū)。
石油醚、無水乙醇、硫酸銅、氫氧化鈉、濃硫酸、鹽酸、硼酸、苯酚、硝酸、葡萄糖均為分析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xué)試劑有限公司;纖維素酶(酶活250 U/g):北京奧博星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IMS-972 型電解質(zhì)分析儀:深圳市希來恒醫(yī)用墊子有限公司;DK-98-I 型電熱恒溫水浴鍋: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RE2000B 型旋轉(zhuǎn)蒸發(fā)器:鄭州市亞榮儀器有限公司;XYF-3K 型遠(yuǎn)紅外線食品烤爐:廣州紅菱電熱設(shè)備有限公司;HLD-12 型超微粉碎機(jī):濟(jì)南恒龍達(dá)機(jī)電科技有限公司;TANK ECO 型微波消解儀:濟(jì)南海能儀器股份有限公司;FP640 型火焰發(fā)射光度計:上海儀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Ice3500AA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Thermo Scientific 公司;PF32 型原子熒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zé)任公司;FA2004N 電子天平:上海上平儀器有限公司。
1.3.1 堿蓬植株基本成分含量測定
蛋白質(zhì)含量測定,按GB 5009.3-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biāo)準(zhǔn)食品中蛋白質(zhì)的測定》執(zhí)行;總糖含量測定,按GB/T 15672-2009《食品安全國家標(biāo)準(zhǔn)食用菌中總糖含量的測定》執(zhí)行;脂肪含量測定,按GB 5009.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biāo)準(zhǔn)食品中脂肪的測定》執(zhí)行。
1.3.2 礦物質(zhì)元素含量測定
樣品處理:準(zhǔn)確稱量恒重的堿蓬全植株、芽葉部、莖部及根部樣品各 1 g,加入 7 mL HNO3、1 mL H2O2,在加熱板上85 ℃進(jìn)行預(yù)熱消解12 min~15 min,當(dāng)出現(xiàn)氣體冒出時轉(zhuǎn)入消化爐。按照梯度升溫140 ℃保持20 min,補(bǔ)加 2 mL HNO3后 200 ℃保持 10 min,消化完畢后降溫至120 ℃~130 ℃揮發(fā)余酸至近干,冷卻至室溫25 ℃。將消化液轉(zhuǎn)移至50 mL 容量瓶中,至少3 次洗滌消化管合并洗液于容量瓶中,用蒸餾水定容至刻度線。以不加堿蓬樣品的試劑作空白對照試驗,測定結(jié)果均以干基計。
儀器條件:火焰發(fā)射光譜法測定K、Na 元素,條件見表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測定Mg、Zn、Fe、Cu 元素。
表1 火焰發(fā)射光譜法條件Table 1 Detective condition of flame emission spectrometry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條件,見表2。
表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條件Table 2 Detective condition of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
1.3.3 影響植物鹽提取因素確定
均選取全株堿蓬,經(jīng)不同理方式、條件下進(jìn)行植物鹽提取,用IMS-972 型電解質(zhì)分析儀測定提取液中K+、Na+的濃度。
1.3.3.1 不同粉碎粒度K+、Na+含量
取 50、80、150、250 目和未粉碎(記為 W)的堿蓬全株干粉各5 g,150 mL 蒸餾水在80 ℃攪拌浸提2 h,離心(4 ℃、10 000 r/min、10 min)取濾后上清液于 250 mL容量瓶定容。測定鹽離子濃度,試驗測定數(shù)據(jù)平行3次,取平均值。
1.3.3.2 不同浸提方式K+、Na+含量
比較索氏提取和酶輔助浸提兩種方法的植物鹽提取效果,原料細(xì)度選為1.3.3.1 中最優(yōu)目數(shù)。
索氏提取法:考察索氏提取法中料液比、溶劑種類、回流次數(shù)對堿蓬植物鹽提取得率的影響。使用5%NaOH 溶液、5%HCl 溶液溶劑時引入了外源 Na+,故衡量鹽離子濃度指標(biāo)時,只選用K+作為目標(biāo)值。
索氏提取法試驗因素水平見表3。
酶輔助浸提:考察纖維素酶輔助浸提法在38 ℃下酶單位、浸提時間對堿蓬植物鹽提取得率的影響。
酶輔助浸提法試驗因素水平見表4。
表3 索氏提取法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3 Soxhlet extraction test factor design level table
表4 酶輔助浸提法試驗因素水平表Table 4 Enzyme assisted extraction test factor design level table
1.3.3.3 不同提取部位K+、Na+含量
取堿蓬芽葉部、莖部和根部干粉各5 g,150 mL 蒸餾水在 80 ℃攪拌浸提 2 h,離心(4 ℃、10 000 r/min、10 min)取濾后上清液于250 mL 容量瓶定容。測定鹽離子濃度,試驗測定數(shù)據(jù)平行3 次,取平均值。
1.3.3.4 不同生長時期K+、Na+含量
取全植株堿蓬萌芽期、成熟期、枯萎期干粉各5 g,150 mL 蒸餾水在 80 ℃攪拌浸提 2 h,離心(4 ℃、10 000 r/min、10 min)取濾后上清液于250 mL 容量瓶定容。測定鹽離子濃度,試驗測定數(shù)據(jù)平行3 次,取平均值。
1.3.4 堿蓬植物鹽提取工藝優(yōu)化
1.3.4.1 單因素試驗
根據(jù)探究試驗的結(jié)果,選取影響植物鹽提取明顯因素料液比(A)、酶單位(B)、浸提時間(C)、粉碎粒度(D)為關(guān)鍵參數(shù)控制指標(biāo),采用Box-Behnken 響應(yīng)面的方法設(shè)計四因素三水平試驗,以植物鹽浸出得率(X)為響應(yīng)值,每組試驗平行測定3 次。
響應(yīng)面試驗因素水平見表5。
表5 響應(yīng)面試驗因素水平Table 5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1.3.4.2 植物鹽提取得率
式中:M 為浸提前干燥樣品質(zhì)量,g;M0為浸提后干燥質(zhì)量,g;X 為浸提得率,mg/g。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origin 8.0 軟件進(jìn)行處理并制圖分析單因素試驗結(jié)果,運用design expert 8.0.6 軟件進(jìn)行響應(yīng)面結(jié)果分析。
2.1.1 堿蓬全株營養(yǎng)成分含量
堿蓬全株各營養(yǎng)成分含量見表6。
表6 各物質(zhì)成分含量Table 6 Contents of various substances
由表6 可知,堿蓬中多糖的含量約為39.625 mg/g,堿蓬中水分含量約為82.8%,根據(jù)酸水解法測定堿蓬中粗脂肪含量為0.319%,堿蓬中蛋白質(zhì)的含量約為2.45%。
2.1.2 礦物元素含量
堿蓬全株、芽葉、莖部及根部的各金屬離子含量見表7。
表7 堿蓬中不同部位各礦物元素含量Table 7 The content of mineral elements from all part of Suaedaglauca bunge mg/kg
不同粉碎粒度提取液中K+、Na+含量結(jié)果見圖1。
原料粒徑對植物鹽提取效率有明顯影響。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原料粒度逐漸減小,單位體積提取溶劑中鹽離子含量逐漸增高。原料粒度低于150 目時,K+、Na+濃度增長明顯,離子濃度變化隨著粒度增加,變化率趨于平緩,因為此時溶劑鹽離子的濃度趨近于飽和。故綜合考慮粉碎成本和時間,選取150 目為最佳粒度。
圖1 不同粉碎粒度的鹽離子濃度Fig.1 The ion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ion on different granularity of Suaedaglauca bunge
2.3.1 索氏提取法
2.3.1.1 不同浸提料液比對K+、Na+離子濃度的影響
不同料液比下K+、Na+離子濃度見圖2。
圖2 不同料液比的鹽離子濃度Fig.2 The ion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ion on different solid-liquid ratio of Suaedaglauca bunge
圖2 可以看出,K+、Na+濃度隨著溶劑體積的增大而增大。K+濃度變化率在料液比達(dá)到1 ∶20(g/mL)以后減小,當(dāng)料液比達(dá)到 1 ∶16(g/mL)時,此時 K+的提取濃度達(dá)到最大。Na+濃度變化趨勢與K+相似,故可以看出 1 ∶16(g/mL)最佳的提取料液比,此時的 K+、Na+離子濃度分別為10.27 mmol/L 和92.54 mmol/L。
2.3.1.2 不同浸提溶劑對K+、Na+離子濃度的影響
不同浸提溶劑中K+、Na+離子濃度見圖3。
不同提取溶劑對目標(biāo)物質(zhì)的溶解析出能力不同,適宜的提取溶劑是高效提取的重要基礎(chǔ)。從圖3 可以看出,不同溶劑對K+的浸提效果從大到小依次5%NaOH 溶液>水>5%HCl 溶液>無水乙醇。無水乙醇作為極性較強(qiáng)溶劑,對K+浸提效果較差。5%NaOH 溶液和水作為溶劑的浸提效果相差不多,故選用水作為浸提溶劑最佳。
圖3 不同浸提溶劑浸提液的鹽離子濃度Fig.3 The ion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ion on different solvents of Suaedaglauca bunge
2.3.1.3 不同浸提次數(shù)對K+、Na+離子濃度的影響
不同浸提次數(shù)中K+、Na+離子濃度見圖4。
圖4 不同次數(shù)浸提液鹽離子濃度Fig.4 The ion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imes of Suaedaglauca bunge
由圖4 可以看出,K+和Na+濃度隨著浸提次數(shù)的增加而逐漸增大,并且Na+濃度高于K+濃度。提取3、4 次的 Na+濃度分別為 102.3、103.5 mmol/L,K+濃度分別為11.7、11.6 mmol/L,由此可以看出浸提次數(shù)達(dá)到3 次以后,隨著浸提次數(shù)的增加,離子濃度增加不顯著。因此,索氏提取法中浸提次數(shù)選擇3 次為最佳提取條件。
2.3.2 酶提法
2.3.2.1 不同酶提時間下K+、Na+離子含量
不同酶提時間下K+、Na+離子含量見圖5。
酶解植物細(xì)胞壁,增大內(nèi)容物流出,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具有高效、溫和的特點。在纖維素酶添加量為500 U,溫度為38 ℃的條件下,隨著提取時間的增加,植物提取液中K+和Na+濃度逐漸增加進(jìn)而趨于平緩。當(dāng)提取時間達(dá)到90 min 時,隨著時間延長,鹽離子濃度增長緩慢。因此,酶法輔助提取時選用的時間為90 min 為適宜條件。
圖5 酶輔助浸提不同時間浸提液鹽離子濃度Fig.5 The ion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imes with enzyme of Suaedaglauca bunge
2.3.2.2 不同酶單位浸提條件下K+、Na+離子含量
不同酶單位下K+、Na+離子含量見圖6。
圖6 不同活力單位酶輔助浸提液的鹽離子濃度Fig.6 The ion concentration of different extraction times with enzyme of Suaedaglauca bunge
在纖維素酶單位為500 U 時,溶液中K+和Na+濃度含量分別達(dá)到6.70 mmol/L 和93.0 mmol/L,而當(dāng)纖維素酶單位繼續(xù)增加時,離子濃度均有所下降,可能原因是多余的酶在滅活煮沸過程中沉淀了部分鹽離子。因此,選擇酶添加量為500 U 較為合適,說明此時的酶添加量對底物酶解較為徹底,利用率最高。
不同提取部位K+、Na+含量見圖7。
圖7 可知,熱水浸提液的離子濃度為根部<莖部<芽葉??梢悦黠@看出,Na+、K+在不同部位中的濃度差異較大:各個部位中的Na+濃度遠(yuǎn)大于K+,且芽葉部的Na+濃度遠(yuǎn)大于根部,相差約為24.3%。造成這種離子濃度分布的原因是在鹽堿地等高滲環(huán)境中,莖部鹽離子濃度低于芽葉處,莖部為植株縱向生長造成,營養(yǎng)物質(zhì)、水分、無機(jī)鹽及礦物質(zhì)在此路徑中被運輸?shù)窖咳~部位,同時,芽葉部位進(jìn)行生理蒸騰作用、光合作用時消耗水分等物質(zhì),積留植物鹽。
圖7 堿蓬不同提取部位浸提液鹽離子濃度Fig.7 The ion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ion on different part of Suaedaglauca bunge
不同生長時期K+、Na+含量見圖8。
圖8 堿蓬不同生長時期浸提液鹽離子濃度Fig.8 The ion concentration of extraction on different growth of Suaedaglauca bunge
堿蓬不同生長時期,各組織細(xì)胞分化生長差異顯著。營養(yǎng)生長期Na+濃度遠(yuǎn)高于萌芽期和枯萎期,K+的濃度變化也呈現(xiàn)如此趨勢,但離子濃度差小于Na+。此趨勢與趙可夫等[4]研究介紹的堿蓬的生長生理特性大致吻合:在組織細(xì)胞高度生長分化的時期,發(fā)達(dá)且功能完善的組織更容易抱持高濃度的鹽離子,同時也供正常生長所用。萌芽期和枯萎期的堿蓬植株各個分化組織液的濃度,同比營養(yǎng)期都較低。
響應(yīng)面試驗結(jié)果見表8。
表8 響應(yīng)面試驗方案及結(jié)果Table 8 Scheme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續(xù)表8 響應(yīng)面試驗方案及結(jié)果Continue table 8 Scheme and results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擬合多元二次方程模型的方差分析見表9。
表9 擬合多元二次方程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 9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the fitted multivariate quadratic equation model
表9 擬合多元二次方程模型的方差分析Table 9 Analysis of variance for the fitted multivariate quadratic equation model
通過表8、表9 分析可知,回歸模型顯著(P<0.05),失擬項不顯著(P>0.1),說明回歸模型與實際情況擬合吻合度較高,試驗產(chǎn)生的誤差較小,可以使用此模型對堿蓬植物鹽提取得率進(jìn)行模擬分析和預(yù)測。在此模型中料液比(A)、酶單位(B)、浸提時間(C)、原料粒度(D)、料液比與酶單位的交互項目(AB)、料液比二次項(A2)、酶單位二次項(B2)、浸提時間二次項(C2)、原料粒度二次項(D2)對植物鹽提取得率具有明顯影響:B>A>D>C。
利用design-expert8.0.6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分析可得到料液比、酶單位、浸提時間、原料粒度與提取得率之間的二次回歸方程為:X=10.37+0.71A+1.44B+0.56C+0.57D+0.70AB+0.11AC+0.17AD-0.40BC+0.087BD+0.12CD-1.22A2-1.36B2-0.72C2-0.83D2。堿蓬植物鹽浸提優(yōu)化參數(shù)為料液比1 ∶20(g/mL)、纖維素酶單位600 U、浸提時間120 min、原料粒度200 目,此時植物鹽提取得率為(10.31±0.27)mg/g。
對灰綠堿蓬基本營養(yǎng)成分分析得出,水分、脂肪、蛋白質(zhì)含量分別為82.8%、0.319%、2.45%,總糖含量為39.6 mg/g。植物鹽提取因素探究發(fā)現(xiàn),選材處于營養(yǎng)期、粒度為150 目的芽葉部位最佳;索氏提取法最優(yōu)條件為料液比 1 ∶16(g/mL)、水浸提 3 次;酶輔助浸提法最優(yōu)條件為38 ℃下纖維素酶500 U 浸提90 min。響應(yīng)面法優(yōu)化提取灰綠堿蓬中的植物鹽,提取試驗最優(yōu)參數(shù)為:料液比 1 ∶20(g/mL)、纖維素酶單位 600 U、浸提時間120 min、原料粒度200 目,此條件下的植物鹽提取平均得率為(10.31±0.27)mg/g,與模型預(yù)測的提取得率相近,說明模型可以較好的模擬灰綠堿蓬的植物鹽提取工藝。植物鹽富含硒等多種礦物元素,是一種天然添加劑,經(jīng)過純化后對于功能食品、飲料開發(fā)具有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