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歌詞寫道:人生難得一知已,千古知音最難覓。然而,我是幸運的,我從小就與書法結(jié)緣,書法伴隨著我走過了風雨人生幾十年,書法成了我的知音、知已。
我的父親是個讀古書的小學老師,他不但會詩詞楹聯(lián),還能寫一筆特別棒的柳楷,在當?shù)厥锇肃l(xiāng)小有名氣。記得每逢過年,我家堂廳就堆滿了村民們送來寫春聯(lián)的紅紙,那時候,我雖然還小,但總被父親叫去幫忙牽紙、磨墨,一連幾天忙過不停。后來,上小學,父親每天總要布置我寫鉛筆字和毛筆描紅,記得還常為寫不好字而挨罵。在父親的啟蒙下,我居然逐漸對寫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以至于每年春節(jié),別人走親訪友,我卻挨家挨戶看春聯(lián)。平常,只要是見到寫得好看的字,就立刻手摹心記,回家仿寫。記得讀書期間,經(jīng)常因為字寫得好看而受到老師表揚和同學羨慕;工作后,單位寫標語、出板報也成了我推不掉的工作。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工作調(diào)動,當時區(qū)中心小學要從基層學校急招一名六年級語文教師,要求應征者給學校寫一封信,后來校長告訴我就因為這封信的字寫得特別好,學校才決定錄用了我。從此,我仿佛突然明白了寫好字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從那時起我更加重視在寫字上下功夫,也更加關(guān)注書法類報刊雜志。
我與書法進一步相識是1993年在一次出差途中偶然從舊書地攤上發(fā)現(xiàn)中鋼雜志,記得當時地攤上只有零散的五本全給我買了下來,之后我便開始每年訂閱中鋼雜志,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停過。中鋼就是我的書法導師,通過學習中鋼每期的作品和文章,使我懂得了什么是書法,怎樣學書法,明白了學書法的意義和價值。從那以后,我便開始了系統(tǒng)地臨摹古人法帖,并且像是入了魔似的白天寫,晚上寫,只要有空便是寫字。2008年我第一次向中鋼投稿,居然一次投中,更激發(fā)了我對書法的熱情,2009年9月我又有幸參加了中鋼舉辦的全國寫字教學師資培訓班,聆聽了著名書法家王正良和中鋼編輯潘現(xiàn)等書法專家的講座,對書法的認識和書寫水平有了更進一步的提高,之后,便開始大著膽子投稿參賽,竟然也取得了不少大大小小的收獲。
如今,我雖已退休,離開工作崗位,但書法會一直陪伴著我。有了她,我的晚年不孤寂;有了她,我的人生很富有。因為,她是我一生的知音知已。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
晏幾道《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
白居易《憶江南》三首
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節(jié)錄
歐陽修詩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