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國偉 張康康/.山東省濟寧市金鄉(xiāng)縣化雨鎮(zhèn)國家電網(wǎng)愛心希望小學;.山東省濟寧市金鄉(xiāng)縣興隆鎮(zhèn)陳高莊小學
相對于原有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小組合作”這種教學模式更加的具有吸引力,但是它對于教師具有較高的要求。筆者通過對于這個模式的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這種模式可以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本文對于這個模式從教學案例著手開始進行研究,希望這個研究可以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促進它進行改革。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小組合作”這種教學模式有自己的優(yōu)勢,但是它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例如,學生的參與度不一樣,大部分的學生都會積極的融入小組進行討論,但是還會有少部分的學生不愿參加。不愿參加的人數(shù)將近有四分之一的人。這個現(xiàn)象的存在就導致了每個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同,學生在課堂上不討論,討論在課堂上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學生也就不會學習到新的東西,這個模式的存在就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意義。每一個班中的學生的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消化程度也是不一樣的,成績不好的學生,對于課堂討論這個環(huán)節(jié)會有一些心理暗示,從而使得成績好的學生成績一直在漲,而成績差的學生成績并沒有多大的起色,班級學生的成績分化較為嚴重。
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需要自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的語文課中小組人員沒有明確的分工,這就導致有的學生不知道自己的任務是啥,從而產生不團結、不積極、討論無法順利進行等現(xiàn)象。根據(jù)問卷調查顯示出來的情況可以發(fā)現(xiàn)有將近百分之八的學生認為小組沒有明確的分工,所以課堂會出現(xiàn)混亂。有時教師對于分工并沒有分全,有的學生領到了自己的任務,而有的學生沒有,沒有任務的學生只能在旁邊看著有任務的學生討論,缺少和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有時教師對于小組的分工太明確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都是自己做自己分內的事,沒有相互之間的合作。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對于教師的評價機制都是固定的,評價具有一定的范圍。學生在進行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可以到學生之間,聽著學生的討論過程,給予適當?shù)脑u價。教師一般是對整個小組進行評價的,或者只是針對某一個突出的人物進行評價,忽略了別的學生的工作。一個班級有很多人,教師在評價的時候不能具體到每一個人,從而導致教師的評價不是特別到位。學生缺少了老師的關心,就會缺少和教師的討論交流,從而減少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時,教師給予的評價內容也不是特別明確。教師對于自己印象較好的學生會給予好的評價,對于參與度不夠或者發(fā)表的言論不夠有新意的學生評價就會減少,導致教師不能看到所有學生的付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對學生進行鼓勵,對那些發(fā)言較好、答案準確的學生采取加分制度,學生為了加分,就會積極的參與到其中來,從而意識不到學習的實際意義,降低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小組活動如果想要更加的活躍,則需要學生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教師需要意識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將課堂給予學生,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學會主動學習,讓課堂從教師講轉化為學生講,提高學生學習的求知欲,讓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探索學習,讓小組成為學生自己研究討論的地方。與此同時,學生自己也要學會督促自己學習,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教師需要給予學生一些建議,教給他們一些學習方法,讓學生在小組中知道如何進行學習。學生在小組中的學習不僅需要有討論的過程,還要學會自己進行總結,為下一次的討論提供幫助,慢慢的認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人。
小組合作需要將幫助學生成長作為根本目標。在小學,小組活動需要參考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程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同樣,學生語文素養(yǎng)怎樣也可以反映出小組合作的效果如何。教師在小學的語文課堂中,需要重視語文這門課的特點,語文的特殊性在于“語”這個字。教師教學的時候需要教會學生一些語文中存在的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語境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不是單純的因為要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而開展小組討論的活動,放棄了課堂的本身意義,只有知道了小組合作的意義,小組合作的時候才能更有目標。教師在上課前需要給每一個學生制定一套方案,盡可能的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其中。
在小學課堂中,如果想要讓語文的教學活動更加有針對性,就需要將小組合作和語文特質進行結合。
(1)平行式活動。平行式活動可以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幫助,它可以增加小組成員們的互動次數(shù),更好的讓學生們進行交流。這個活動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較為接近,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是最好的。教師在課堂中需要給每個小組布置明確的任務,小組成員自行分配,同時進行活動,這種活動和小組更加匹配,教師在布置任務的時候,管理起來也較為方便,不會有成員閑在那里。學生在活動開始之后,也可以自己檢查自己的成果,教師也可以看完之后給予客觀評價。對于大班教學來說,這種小組活動更加適合,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2)交叉式活動。交叉式活動也有自己的特點,它的特點在于分享,它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幫助每個組之間的交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體現(xiàn)出小組合作中學生才是主人。例如,教師在教學《臺灣的蝴蝶教學策略》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小組先自己選場景進行分析,讓他們自己學會自己體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對于同一種內容想法是不同的。每個小組進行思考的交流可以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每個小組的內容雖然是不一樣的,但是通過這種活動,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這種活動分享的既是方法,又是內容,通過反復的練習,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3)循環(huán)式活動。這種活動在對重難點進行練習的時候有更好的針對性。它可以通過學生參與小組,讓一個小組的學生達成共識。例如,學生在進行寫話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給不同的小組分配不同的場景。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小組分開時間訓練,然后循環(huán)進行,這樣學生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每次都可以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而且還可以相互進行借鑒,學生的興趣也會得到更好的激發(fā),這樣使得每一個場景都會有提高,合作產生的效果也會更好。
(1)小組內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小組內的分工也可以進行改變,隨著活動的進行,每個小組的活動都會有一定的差異,所以有的活動可能不能順利的進行,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變化來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小組中可以相互借鑒好的方面,并且提供幫助。這種好的交流機制可以減少活動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
(2)教師需要關注和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第一,教師需要了解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責任意識怎樣。每個人在小組中都會有一定的責任,教師也需要對此作出一些評價,從而對學生起到督促的作用。例如,學生在展示小組的成果的時候需要介紹本組成員的具體工作內容,組員也可以對匯報進行補充,提高每個人的責任感。第二,教師需要關心組員的互動怎樣。組員之間如果有更多的互動,小組就會發(fā)展的更好。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加組員之間的交流,讓合作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之中。第三,教師需要看看組員是否有善于傾聽的習慣。傾聽對于合作來說十分重要,教師在建立情境的時候可以多設立一些這方面的情境。例如,補充發(fā)言,組員間相互發(fā)表建議、相互評價對方等,這些都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從而提高小組之間的溝通效率,使小組之間的溝通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