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大把光陰留給山河,不算虛度,因為,我愛這琳瑯的世界。生命,因為愛而精彩;世界,因為愛而無疆。
——題記
1
生命彼此依靠、模仿。在原野深處存有諸多生命的隱秘,我們涉入再深也難以窺探清楚,大自然存有眾多的迷,吸引著我們?nèi)ソ忾_,其實,解不開也沒事,就放在那兒擺著吧,沒人非得要求你做。
人類在不解中崇拜著大野。曠野真野。雜是大度的一種表現(xiàn)。人類與萬物共存,在外顯的表象下袒露著自己的堅強,又在內(nèi)心深處極力隱藏自身的軟弱,那些無法告知于眾的秘密藏在身體內(nèi)部、思想深邃處,像病菌,很難根除,一觸動就是無盡的絞痛。人類從紀事初期開始,就設(shè)法隱藏,遮羞是最初的動作,一片葉子遮掩,難以藏住欲望,這禁果既然被偷食了,也就無所顧忌了,于是,人類大肆繁衍,世界不斷變大。太多的隱秘事件都是在夜間發(fā)生的,隱秘需要一層物質(zhì)來藏著,如黑夜,像魔術(shù)師手中那塊黑布。人類沒有在夜間做該做的事情,這也正是人與動物的區(qū)別之一。人類在隱藏,在改變,特意隱晦一些動物性的特征,遮蔽著最真實的身體部位,又在很多適宜的時刻,恰當(dāng)?shù)乇憩F(xiàn)出某種勇敢,贏取世人關(guān)注的眼球。這實在是聰明之舉。
山野沒想那么復(fù)雜,它們自然地隱藏與暴露著。遮蔽與袒露都只是我個人主觀上的分界,它們不會刻意畫這樣的分線。日升也好,月落也好,跟它關(guān)系不大,很多時候,二者間的概念是模糊的。我是在深入山野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它們時刻存在于我周圍,并緊緊包圍著我,是一種流質(zhì)的圍困讓我有種陷入的錯覺,事實上,正是獵奇的心思作怪,讓我一次次在它們面前卑微無比,形同螻蟻。
踏進這片野地之前,我們作了很多準備,踩點、踏勘路線、各種預(yù)案,像做菜,你得買好菜,洗好鍋,準備好佐料才能生火。這里,我暫且先把野地定義在安南村后的大山。在去銀甲的路途中,我腦海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是一幅關(guān)于蒼莽的幻影,那是最先介入這片地域的某種暗示,它指引著我,一定要爬到高地,爬到盡頭。到底是什么盡頭,十分凌亂而模糊。張強殺了一只羊,毛色肯定是黑的,因為我味覺上充斥著黑色的膻味,黑色給人一種無限感,一種十足霸道的味覺占據(jù)了整個身體,在我周圍我看到諸多喉舌上下翕動,一定是跟我一樣的,正吞咽著一頭羊被肢解的某一片軀殼。換句話,我們吞咽的是某種久違的甚至是從未有過的村野之味。多多說,這是近幾天最美的一餐。如是說,這是吃得最野最到位的一盤羊生皮。一餐尾聲,女主人端來幾碗羊血,看出來是殺羊時一碗一碗接的,每個碗的周邊都有血滴的痕跡,可以想象得到,羊脖子上噴瀉的血線先打在碗沿上,“砰”一下爆裂開來,又聚成一片,凝結(jié)成一碗,再用刀橫豎幾下片開,配與蘸水,便可用筷子夾起來生吃,是一股腥甜卷來,有著果凍般的咬合感。茹毛飲血大抵說的就是這樣。
很多人吃過很多羊,卻很難說出羊肉真正的味道。當(dāng)我決定下口的時候,羊肉就擺在面前,我很難拒絕,我們都很難拒絕,看著一盤羊肉與記憶中的羊截然不同,碎片化的刀法割裂了我對一頭羊完整的認識。那種大塊吃肉的記述很難與眼前的吃法類似,相比起來這更像古時女子含羞帶臊的蓮步翩翩,吃的心態(tài)不同,韻味也就不同。吃眼前的羊肉,需要勇氣,需要與內(nèi)心纏繞的恐懼斗贏后才敢動筷,先一小點,喂進嘴,細細嚼,慢慢咽,仔細去體味那份極度陌生的味道與心境。更陌生與神秘的是,一片羊肉呈現(xiàn)多重色調(diào),外皮略黑,有煙火的痕跡保留,紅黃白相間的內(nèi)層給人以欲望,佐以精心調(diào)配的蘸水,放進口中,那股原本淡淡的腥膻被酸辣和煙火味所掩蓋,三者糾扯沖突又合力逐漸沖破味蕾的臨界,突然間引爆了口腔內(nèi)所有的感官,香味變得濃郁起來,并放肆地在舌尖肆虐,無法阻止的野蠻與狂橫卷裹著滿腔的津液往下沉,在身體內(nèi)部不斷擴散再擴散,直至成為身體的一部分。羊的每一個腥膻分子在不斷復(fù)制,蘸水的每一粒酸辣粒子在不斷復(fù)制,煙火的每一縷黑色離子在不斷復(fù)制,它們釋放出無盡的信號勾起滿腔的欲望來完成對一頭羊的超度,這絕對虔誠的擴散讓我們又一次舉起了筷子……在一盤羊肉面前,我們徹底表現(xiàn)出對食物獲取的貪婪與蠻橫,竟無法自控。我們敗在了一頭羊面前,敗給了一張口,輸?shù)靡凰俊?/p>
一餐結(jié)束,留下了無盡的懷想。一些在我們看來很熟悉的物事,完全呈現(xiàn)一種陌生的面貌,我們的思想、眼球,隱藏得很深的弱點暴露無遺。
有些事,即使放在眼前,我們?nèi)匀粺o法認知清楚,這是自然的博大深沉之處。吃飽喝足后,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片地域里的某一樹花、某一棵草、某一間房、某一只動物的眼神像張強片羊一般從野地中剝離開來并記清楚,我只能強調(diào)“某一”的范圍,蒼山太大,生命太野,世界太張狂,隨便拿一個出來,龐大無比,都足夠我端詳半天,不禁感嘆,“哇,好陌生的世界!哇,好熟悉的生命!”在這片地域,我只能看到它的某一部分而已。
一朵花,可以有多種開法。有一種含蓄的開,是悄悄默默不讓人賞的,它們自生自滅,來去自如地開著敗著枯朽著,這是絕大多數(shù)花必然的歸宿。躲在叢林深處的,開在枝頭頂上的,萎在花朵密實處居中的,寂然地謝落在地的,身處偏遠人難以涉足的,不一而足,都很自然,生也自然,死亦自然,僅此而已。開得猛烈些的,顯得浮躁而熱烈,落得含蓄些的,又過于安靜和孤獨。不過每一朵花的盛開都有一個過程,這過程從大地開始算起,足以累積上一兩年的時光。一旦猛烈了,就有了“野”的味道了。一朵野花生在野地,開在野地,枯落在野地,便多少有種合適的感覺,銀甲的杜鵑花就是這樣的——開得合適極了。就花而言,我只能以其中一株上的一朵或者一枝來做參詳,這野地的花太多,我始終堅持,我就只認識一朵罷了,能夠認清楚一朵已然不錯了。也許,我認識的這朵花恰恰就具有代表性也未可知呢?那還真是“一花一世界”了。突然間就想起老樹的一幅畫語:“世間無非過云樓,何事值得你犯愁。榮辱得失算什么,此生只向花低頭?!蹦腔ㄏ蛘l低頭呢?它誰也不服,只服這迢遙歲月,蒼狗白云。此刻,只見一樹繁花,開亂了我的眼,也只見一朵孤花,遮蔽了我觀花看世界的雙眼。
這花不同,它只開在這一樹上,并且只開在這一枝上,傲嬌得很。
僅此一朵。這是世間唯一的一朵孤花,沒有伴,一種曠世的孤獨成就了它的桀驁與獨特。世間所有偉大的事物莫不如此,承受孤獨,超越孤獨,在孤獨之上獨自盛開的傲然。我和友人走過的時候,都沒太注意,它太獨立了,以至于讓我們忽略了它開著的事實。就好像我,明明有外衣,卻非得脫了留在車上,現(xiàn)在卻冷得發(fā)抖。我的唯一性與這朵花的獨立性是一理兒,想引起關(guān)注,想與眾不同,殊不知往往淪為被遺忘被奚落的對象,末了再加一句“活該!”的嘆詞,頓覺得陽光猛烈萬物顯形的世態(tài)太過于真實,難以接受。而這花,到底是幸運的,至少在我回頭時被我關(guān)注,我目光盯著它,我在想為何只有這一朵呢?其它的花怎么了?它在風(fēng)中微微抖動,像在響應(yīng)我的目光,又像在表現(xiàn)它獨有的舞姿,其實,它跳起舞來丑死了,總共就那幾個動作,干癟癟的讓人煩躁,我只對著它比了個拍照的動作就走了,我懶得拍它,省得它越發(fā)得意。
一朵花,孤獨地開在這個枝頭,它是自然安插在野地之上的一個哨兵。它的瓣、它的萼、它的蕊、它的色、它的柄都只是這片花中最常見最普通的樣子,沒什么特別,它偽裝成大眾中的一朵,又以出眾的姿態(tài)睥睨眾生。自然力催生著它傲然的魂膽,它立在枝頭,開在眾生之上,至少,它是勇敢的。仰望著它,我心生敬畏,我不再看別的花。況且我還敢貿(mào)然地說,此花開盡已無花!
林徽因說,那一天我要跨上那帶羽翼的箭,望著你花園里射一個滿弦。我說,我來了,帶著滿腔的歡喜,只為你這一朵遺世獨立的驕傲之花。
一朵孤花打亂了我觀花的計劃。我一直在往上爬,一個未知的高地在引著我。就好像老樹的畫,一直向著畫的境界深入——春天里的花,夏日里的花,秋風(fēng)里的花,開不過心中的花。心中既然有了花,花便是畫,畫便是花。一朵花遮蔽了我的眼,難道說我就只有這一朵了嗎?
2
向上的動作是隨著山形而產(chǎn)生的,當(dāng)?shù)揭欢ǜ叨鹊臅r候,內(nèi)心儼然萌生出一種不真實感,離天越近,這種感覺越是明顯。寒風(fēng)冷冽,迎面刮來的凄涼像是地獄的氣息,我不禁抱緊了雙臂,像要抱住從云中瀉下的那一股陽光的暖。我在山頂?shù)葍蓚€女子,在微弱的手機信號中,我靜等著她們倆爬上這山,還希望她們能夠爬快一點,像希望此刻的手機網(wǎng)絡(luò)信號也能爬滿兩格,讓我能夠跟朋友分享這絕頂?shù)南矏?。然而,蒼山太大,她們爬得太慢,我身上的溫度又消失得太快,就如同這手機信號,打消了我分享的念頭。我實在太冷了,冷到不自覺地找了個凹地避寒,這是生命本能的驅(qū)使。在山之巔,我看到諸多黑色的裸土洼子,放眼看去,還有著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仿似誰專門挖好的樹坑,等著某一種植株的栽入,又如同一把把登山的梯子,層次感鮮明,順著山勢一路向上,周圍被低矮的草圈著,形成橢圓形的一個個,它們多數(shù)位于背風(fēng)處,它們的形成應(yīng)該與雪有關(guān),這洼子里的雪該是最后融化的一批,這讓我想到這些零星的小洼子是不是大地的氣孔?還是怒目圓睜逼問蒼天的苦口?大地憋夠了,一整個冬天,憋得實在受不了了,地肚子捏住一只鼻孔使勁一吹,把洼子里的雪、草、泥巴、腳印統(tǒng)統(tǒng)吹開了。在高地,我能夠清楚地看到兩團紅影正向上移動著,那是我那兩個友人遠觀的姿態(tài),一身紅艷還很遠,我靜等著,一閑下來,就越發(fā)冷了,這股凄寒與遙遠讓我回到昨夜的夢境深處,我很難想象,在長途奔襲過后,人應(yīng)該陷入沉沉之中,而我卻不是,我從洱源奔喪回來后,除了疲累引起的飄然之外,腦海中時刻洶涌著一個關(guān)于死亡與生存的疑問。它們時刻存在我們的世界里,它們隔得不遠,極有可能隨時跨界,跨界的后果很嚴重。
一個人也許都會在夢里死上好幾回,每回都把醒來當(dāng)做重生,那就會足夠珍惜睜眼見到的每一天。在半山腰回想著昨夜,我好像又死了一次。死是個極具個性化的東西,也許明天,那朵孤花就謝了,跟每個人的死一樣都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無法復(fù)活的東西。在被暗沉的時間里,我毫無知覺,靜默如在母親的子宮里,短暫的失憶其實僅僅是忘了人生的某一段,它很短,短到在我睜開眼睛后,都無法回憶起把自己丟哪兒了,什么時候開始死的?那朵花爬了幾個春秋,終于爬到了枝頭,可終究會跌落在之前落過的土地上,死了又生,它肯定也記不得之前是否曾葬在過這里,在這片大地上做過什么大事,還是要接著再爬,開成孤獨的一朵。如妻子說,昨晚你說胡話,叫你都不醒,嚇得我不敢睡。我說,我在趕路。至于我說什么,妻子說得囫圇,吐字不清的毛病在深夜尤為沉重,大概意思是被什么攆著,飛不起來。其實是我在水底漂游著,快氣絕了,想極力浮出水面喘一口氣,掙扎來掙扎去,還是沒能抓到那一根稻草。在趕路之前,也就是妻子關(guān)燈以前,我在看雷平陽的《烏蒙山記》,里面寫到諸多死亡,疾病,失蹤,災(zāi)難,都是些無常的東西,許是魂幡般在指引我混跡狼藉的夢境。我身壯如牛,渾身使不完的力,能拓疆土,制蠻荒,可我連起床的力量都沒有,換言之,這路我負重奔了至少上千公里。究竟是怎樣一種力量,耗費了我積攢了多年的精力?我甚至想不起我到底看完《烏蒙山記》沒有。我在一些關(guān)于死的場景(有疾病,有災(zāi)難,有意外,有鬼神,有追逃)中突圍與淪陷,死的信號滿格,好像上天為死亡專門架設(shè)了一個基站,而我恰好處在它的覆蓋范圍內(nèi)。恰在今早,陽光保險公司朋友來電,說我的保險27日到期,幫我續(xù)上吧,我甚至沒有多想,那就續(xù)吧,甚至主動問了下,那天你說的那個險也一并買吧!至于具體保什么,我不知道。我覺得這個公司名稱取得好,能夠驅(qū)除黑暗之手對我的威懾,讓我溫暖,讓我心安。
又回想起昨天,在送同事老父上山的路途中,我被一股悲傷籠罩,哭啼聲嗩吶聲犬吠聲四起,驚擾成一片凄涼。我隨著送喪隊伍穿過一個叫上村的后山,那是一片舊場景,陳舊的戲臺,傾頹的土墻房,破敗的家園,沒有了村莊的生機,后墻上,存留了至少半個世紀的筆跡還那么鮮明,毛主席語錄在相機里依然那么明顯,只是,這些曾經(jīng)看著十分富足的院落徹底空了,沒有了人煙。據(jù)說,這里的白族居民有著一個傳統(tǒng),那就是每一代人都必須要自己建造房屋,祖輩一院,父輩一院,孩子自己建一院,如此一院一院,形成了諸多的家園聚集,于是,在一代代建造中,曾在后山的居戶大都遷往山下去了,形成新的村中心,空留下后山一片廢棄的家園,還安守著寂靜的年歲。沉淀的家園記憶是長滿了廢園的野草,一波又一波自生自長豐茂后又連根被伐了,在偶爾開著的幾個門內(nèi),還能看到跟房屋一樣衰老的老人,在院里空地上曬太陽,老婦在洗頭,自己燒水在瓷盆里洗的那種,滿頭的沫子被梳子刮來刮去,像極了染發(fā)的動作,臉上的褶皺像梳頭的篦子,一褶又一褶重疊,從下頜爬上額頭,爬完一層再爬一層,他們到老都守著自己建蓋的屋宇,或許某一天也將和這院落一同傾倒吧。在很多快倒下的院落里,都可以看到一樣物事,那就是新貼的對聯(lián),對聯(lián)是自己書寫的,筆跡基本類似,該是出自村中某一人的手筆,雖然人不一定在這些院落里居住著,每年新春來臨,都會來老宅看看,此去經(jīng)年,畢竟,有感情呀!我還看到一扇門楣上釘著一個門牌:玉湖鎮(zhèn)上村006附1。這門緊挨著上村老年人協(xié)會的后墻,與此對應(yīng)的是這個協(xié)會牌子的古舊,這幾個字都幾乎難以辨識,入門的臺階完全被歲月淘洗得只剩下輪廓,門開著一扇,一眼望去,只見一個轉(zhuǎn)角。有一些門開著,有很多院落空著,長滿了雜樹,有一院后墻缺了一大口,屋頂多數(shù)都傾斜垮了,墻上還繪有一些基本勞動日和工分計量等表格,一些陌生而久遠的名字成為這個村莊的記憶之一,可我誰都不認識,因此我更喜歡玉湖鎮(zhèn)這個稱謂,玉湖,一聽就給人凈潔之感,可現(xiàn)在不叫玉湖而改叫茈碧湖鎮(zhèn)了,雖然更顯真實,可我卻有點失落,玉湖多好啊。
大雅云亡空懷舊雨,哲人其萎悵望清風(fēng)。這幅挽聯(lián)中的“哲人”與“大雅”,是對同事老父一生最好的歸納,在村中夜晚深處,我靜聽著村鄰親友對亡者的追思,言語哽咽,很多話堵在心頭,很多話沒有說完。在屋子里的書桌前,我翻閱著老人讀過的那些古舊珍藏的書籍,有圍棋有象棋,有音樂有文學(xué),有政治有武俠,門類龐雜的背后是書籍的陳舊,久遠的書香味已發(fā)酵成年歲的沉香,可叫古意深沉了,我私想著這位老人的一生,是平靜如水的一生,是令人感動的一生,是值得我以筆墨記憶的一生,是他的精神引領(lǐng)著這一個家族奔向錦繡前方。
萬事皆有源。中國人的喪葬傳統(tǒng)中,人逝去后多會葬往山上,多數(shù)的墳地都位于山崗,送喪,常講的也是把人送上山去,是讓十幾個后生雙肩輪流扛起的尊重,離地不高,像我那個飛翔的夢境。上山,一個向上的動作,意味著升天,代表著遠望,帶著后人高遠的美好愿景,將對逝者的思念與祈福融入后山的深處,居山望水,順風(fēng)順水,所謂風(fēng)水,蔭蔽后人。后山有神,是進山必拜的神,統(tǒng)管后山一切事務(wù)。山神廟前的空地上,靈棺必須停下,婦女等人不進山,女人送別到此止步,哭聲劇烈,哭過之后,返回,這是祖輩延續(xù)的訓(xùn)誡,鑼鼓嗩吶和撒買路錢的先行,扶靈的孝男,捧著倒頭、引魂幡、遺像走在棺前,引著隊伍往后山走去。后人必須要阻棺,走走停停,減慢喪葬隊伍的速度,這是表達不舍的方式之一。最后,一抔黃土,摻入骨血,終化為泥土中古舊的一份,這是每個人的必然歸宿。人這一輩子,吃在泥土,住在泥土,行在泥土,死在泥土,萬法歸宗,歸于泥土,這是生命的本源。后山有祖墳地,那是家族一脈最后的家園。泥土輕微,泥土同樣也沉重,無限微縮下的泥土能夠融入血液,融入身體內(nèi)部,是我們無法看清的一粒,而放眼所看的泥土則聚集為大山大水,雄奇險峻的山巒,平展無奇的原野無不都是眾多生命尸骸的堆積而成。每個人都必將參與這個過程。這大地,正因為包容至極,才能如此龐大。
這攀爬的虛幻被證實。在我下山后,我聽聞兩名山西的年輕大學(xué)生,在我們之前踏進蒼山腹地,談不上準備,他倆竊以為蒼山好爬,“一袋牛肉干、幾塊巧克力,村民給的十個雞蛋”,于是乎迷路報警求救,讓600多搜救隊員傾盡全力,然而一句“我很失望!”的短訊冷了萬千關(guān)注者的心。好吧,在蒼山上走丟的不止一個,每年都有,至今尸骨無存的還有,你倆活著下來已是拜佛燒高香了。我不知道我的憤怒合不合適,可我那時真是怒了。怒了過后便徹底被蒼山的大度感動了。
如此,二者活著下山,不是英雄!英雄的是那些為兩個無知者耗費心力的搜救隊員們。這撿來性命的青年,是該隱遁在大眾視野之外,貿(mào)然的行徑足夠一生思索了。那么,我們就姑且原諒了他們吧!
我還在向上攀爬著。我在想,人的一生,到底需要經(jīng)歷些什么樣的苦難,又需要多大的勇氣去面對,去把一生當(dāng)做生命的最后一天來度過?有時真會在半夜驚醒,把枕邊的臉當(dāng)做最后一面仔細端詳,以至于恍若隔世。人的心中,有一座山,有一片未知的高地,某一縷陽光,會翻過來,人也會爬過去,陽光一直都在,心中的高地也一直都在。人說,心若向陽,何懼憂傷。人還說,心中有山,那眼中必定有淚。我說,這一世,注定很長。我還說,算了,我們就好好過吧。
3
站得越高,空氣越稀薄,陽光越猛烈,許是這些緣故,任何至高的物事,都呈現(xiàn)出尖的一種狀態(tài),山是這樣,樹是這樣,“尖”這個字也是這樣,它們難以跟基底一樣,粗實牢靠,隨便一點外力,都極容易造成垮塌,脆弱是居高者的標榜,除了思想。從越高處墜落的,肯定是摔得最碎最破的,好在我生活在世界的底層,我很安然,這是這個世界教會我的生存法則。在山頂,我感到一陣害怕。我只想安然地做我的小職員,哪怕足夠底層,謀一份夠過活的飯碗,過自己小煎小炒小打小鬧的小日子,就夠了,那樣,我活的是自己,那就極好。
從山巔往下的時候,我明顯感受到小腿肚的抖顫,是一種大氣壓強對肌體的壓迫性反射。在走下坡時,無法避免的還有臀部,像被腳骨杵著搗著,耳畔便好似有著一面鼓,被光陰敲打著,嘟——嘟——,節(jié)奏不一,力度不一,耳畔回聲不停。
山脊像是一把把劈天的巨刀,一眼望去,刀山林立,劍戟叢叢,我們是擺在砧板上的肉或菜蔬,實在是做不出硬菜的那種食材。流浪的云,遷徙的風(fēng),來不及深思的回憶以及回蕩的音色,都被山脊劈開了,形成斷斷續(xù)續(xù)的聲像。在這片土地上,沒有茂密的叢林,杜鵑雖是抱團聚集的,從山頂看下來,也顯得零星,各種花色的林木,還是形成了一處雜亂的場景,更多的林木長于溝谷山壑中,是水流淌出的林木文明之河。坡上,多是低矮的針狀草甸,只有馬和羊能夠揪起來,勉強糊口,草淺,馬和羊便走得快,它們的心里也有著一片水草豐茂的地域,一直在前方。
六匹馬,自然地行走在草坡上,低著沒套韁繩的頭,紅的頭,黃的頭,白的頭,黑的蹄,甩著尾,零散在其中,我的相機緊盯著它們,它們抬頭看我們,有點生畏的感覺,只有那頭黑紅色的小馬駒,與大馬頭尾相對,它看了我們一眼,又低頭湊向母親的乳頭,拱一陣,大馬兩只后腿互擦著,大概是小馬牙齒扯疼了大馬,它擠搓著小馬的嘴,讓它莫要再吃,小馬還想再吃,大馬已邁步走開,朝我們目光的方向,我所拍攝到的,只是它們的背影,確切的說是馬的屁股,“拍得好渾圓的馬屁”,友人看我照片時戲謔地說,他用了“渾圓”這個詞語,意象所指讓我聯(lián)想到處世的方式——渾圓,讓多少年輕人沒了棱角,渾圓,讓多少大山?jīng)]了個性。不得不說,蒼山是有其獨特性的,它不畏外力侵蝕,自成一家,因此,石門關(guān)再一次把關(guān)注集聚在了一起,像這一群馬把鏡頭邀了過來一樣。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美。小馬駒埋怨的眼神看了我們一會,像怪我們打擾了它的午餐,轉(zhuǎn)身,撒蹄而去,灑脫至極。
我望著這群馬自由而去,風(fēng)不時撩起它們的鬃毛,它們形態(tài)各異,姿態(tài)不同地散落山中,一幅策馬奔騰的畫面在腦海中升騰,是徐悲鴻大師筆下的馬活在了這片地域吧。
中俄能源商務(wù)論壇于11月29日在釣魚臺國賓館開幕。來自能源、金融、信息等領(lǐng)域的80多家中俄企業(yè)400余名代表,圍繞進一步深化中俄能源貿(mào)易、投資、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主題,深入討論擴大雙方能源合作的機會。論壇共簽署了油氣、煤炭、信息技術(shù)領(lǐng)域的14項協(xié)議。
這群馬不像剛才在半山遇到的那匹騾子,無奈而可憐。那騾子被三位穿著民族服飾的女人牽著,按照一群城市攝影師的鏡頭要求,忙上竄下地,鎂光燈刺痛了騾子的自尊,它身上的空馱子制造了視覺上的真實,卻對騾子是一種絕對的侮辱。負重,空馱子——一對矛盾體,矛盾的還有騾子的內(nèi)心。它對著遠方的馬群長嘯,那是親人自由的呼吸,回聲稀薄,曠野遼遠,一根韁繩徹底拴縛了騾子不羈的魂靈。馬群抬頭看看,搖動著三角尖耳捕捉這風(fēng)中的嘶鳴,聽一陣,大概沒聽明白這嘶鳴的含義,是打招呼還是請幫忙,模糊不清,于是又低下頭做自己的事情去了。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的,在這個傈僳族、彝族、白族、漢族等民族雜居的山地,騾子、馬、牛等牲畜無疑是最得力的助手,而騾子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兼具馬和驢的優(yōu)點,能負重,耐苦寒,性子暴烈,速度與耐力驚人,我突然想起剛下車不遠處,幾個著傈僳族服飾的男人、女人和孩童正在建筑一間圈,關(guān)牛羊的圈,其實這更像一個“圈”,方形的圈,囿住了一群生靈桀驁的脾性。騾馬從野到家的過程,是人類占有欲的真切體現(xiàn),只不過人類僅是稍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一個生命體而已,最終也是跟它們一樣,塵歸塵土歸土。我第一次見到這樣簡陋的圈,與傳統(tǒng)的垛木房不同,他們砍伐林木,剖成手臂粗細的柴塊,高約一米五左右,像栽樹一般插進土里,橫著綁兩塊長一點的夾住固定著,圍起來成為方形的一圈,再在上面用篷布或者塑料布蓋起來,壓上幾塊柴防止風(fēng)吹動,一間圈就成了。有門無檻,里面也沒有挖下一個坑防止糞物外泄,只在一塊平地之上墊上松毛、落葉、秸稈等物,作為床。實際上,在漾濞農(nóng)村,每家每戶都有圈,還有“莊房”,莊房多遠離村落,自由建蓋在自家的山地最為便捷的地方,莊房簡陋而實用,用于平時勞作休息生活的小家,還建有臨時關(guān)牛羊的圈,碰到下雨或是放牛離家太遠,牲畜就關(guān)在莊房里,人回家吃飯睡覺,完全不用擔(dān)心偷盜等問題,第二天接著來趕出去放牧,這樣便捷的建筑既方便了農(nóng)時往返的苦楚,還就地取材養(yǎng)牛圈糞,節(jié)省了很多勞力。剛剛我見到的就是這樣的莊房。沒有鄰居,沒有高樓,沒有裝潢,孤零零地坐在山地里,完全呈現(xiàn)出木材本身的色澤和功用,簡單至極。我難以想象這樣的圈竟然能夠關(guān)住那些自由的生靈,可見,這些充滿靈性的牲畜確實把這樣的一間圈當(dāng)作了真正意義上的家園來愛護,或許,在這片高地,這些牲畜或者它們的祖先曾受到過嚴重的冰寒,它們擠作一團也許都沒能抗拒徹骨的傷害,于是,這樣的生命教育使它們對于人類建造的能夠供給它們躲避風(fēng)寒的屋宇是發(fā)自內(nèi)心歡欣的。
騾子與馬,對于身邊的很多人來說,是無法辨識的兩種生物。這時,我倒覺得父親一直堅守的生活對我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讓我對村野多了一份認識,添了一層親切。我想,年少無知的我曾對父親這樣販牛賣馬的生計很不齒,更羞于在同學(xué)前提起父親低下的行當(dāng),而現(xiàn)在的我是幸福而驕傲的,至少我在一些人面前表現(xiàn)的不是那么無知。父親愛了一輩子的牛馬,我也是他舍不得打舍不得用的小馬駒。騾子,更多繼承的是毛驢的基因,尾巴短,鬃毛短,蹄子小而圓,毛相對于馬更長一點,毛色、肚腹、個頭和面龐上又繼承了馬多一點,也許正是因為是被雜交的怪物,上天不讓其自己繁殖,它只能擁有馬母驢父這樣混血的身世,替爹媽多擔(dān)一份辛苦來報答它們給予的生命恩德了。
順著山脊往下,在一片櫟樹叢邊緣,放羊的大叔斜躺在背風(fēng)處抽煙,見我們來,忙掏出煙來讓我們抽,見我們搖手不抽,頹唐地收回?zé)熅恚覀兊共缓靡馑剂耍拖囟c他閑談。坡下的凹地里,他的羊像游弋著的云,這一朵,那一簇,在蒼黃的草甸中,羊個數(shù)明顯,我便問他有多少只,他只說了兩百多只的概數(shù),綿羊八九十只,山羊也差不多這個數(shù),然后又說,這些羊揀嘴得很,地里的瑪卡都不耐煩吃,順著他的話,我聽出了其中的無奈,黑卡、紫卡、黃卡、白卡,像魚刺一般“卡”得很,咽不下又吐不出,著實傷神。神奇的瑪卡在這片高地正上演希望與失望的競技,他們?nèi)ツ昊ù罅忾_墾了一大片地,購了大量的種苗來種,希望今年有個好的年成,殊不知,人算不如天算,瑪卡在今年的市場上成為垃圾,滯銷不算,連市場都幾近為零,“三塊錢一斤,還要自己送下去賣才得,一天下來,一個工的錢都沒有。唉……”長嘆一氣,使勁捻著手中的煙頭,咬牙切齒地說,“有時實在想發(fā)發(fā)狠,管它爛地頭做肥料算逑?!贝笫逭f話的神情讓我想到同樣在土里刨食的父輩祖輩。
瑪卡氣味大,羊都不愛去那邊吃草,又想想,三塊錢也是錢,一天下來還是多少有點,又舍不得丟地里了??吹綆灼ヲ呑?、毛驢備著馱子,幾個人在地里蠕動著,想著這一天的生活,到底還不算顆粒無收,也稍微安然一點了。
看著大叔緊皺的眉頭,我什么也說不了。安慰是多余的,像我父母一般,種菜賣菜也就是那樣的一個境況,怪只怪運時背了。
如果風(fēng)景是以這樣的貧瘠為基調(diào)的,那么風(fēng)景肯定會沾染諸多貧苦氣息。在下山途中,我目睹了村民們砍伐了很多大樹杜鵑,有的已經(jīng)徹底干枯了,還開了很多土地,糟亂亂的現(xiàn)場像是村民心急火燎脫貧致富的重重心事,它們橫躺在地,砍柴也好,開地種瑪卡也好,我們私自冠以破壞生態(tài)、影響風(fēng)景的“罪名”,是不是對當(dāng)?shù)氐娜藗冞^于言重了?在偏遠一隅刨食的農(nóng)人,我們該怎樣幫助他們?他們又需要我們怎樣的幫助?如何處理發(fā)展與保護的矛盾?我還不知道。我只知道,他們的生活不應(yīng)該成為供我們體驗與懷舊的風(fēng)景。
4
當(dāng)我走進山地的時候,天上的某一片云始終罩在我頭上,像我戴著的一頂無沿帽,至今這帽子還扣在我頭頂上,我走到哪兒,它就移動到哪兒,就算天晴如洗,它肯定還在空中飄著,為我遮陽。這片云對應(yīng)著我對山地的感覺。山地是能夠漂浮的,它形成一種壓力,人生的壓力,壓在我頭上。每個地方的山水是不同的,又是相同的,它們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滋養(yǎng)著這方生命,包容著這片土地上的生靈,其實,山原無棱,水本無疆,天地相合,運命是一體的。在漾濞,我被融化了,我漸漸從一種排斥的心理轉(zhuǎn)為融入,融入也許就是一種背叛,即使我從內(nèi)心深處仍以公里的數(shù)據(jù)在劃定著故鄉(xiāng)的邊界,然而,僵持了很久后,我發(fā)現(xiàn),我的故鄉(xiāng)范圍在不斷擴大,在不斷向?qū)掃h處蔓延,特別是在漾濞結(jié)婚成家后,就漸漸地失去了劃分的必要。我回家的時候,車輛滑行到甸頭坡,滑行速度足以達到60碼,我看到在故鄉(xiāng)的邊界一個叫楊柳村的村莊岔口,豎著一塊青色的大理石,就是故鄉(xiāng)的疆界,那么開放自由,仿佛張大了口說著:來吧,遠方的人,來這里歇歇吧。再離開時,它又對著一陣青煙說著:下次再來吧,你慢慢走。對誰都一樣,一樣的口吻,一樣的語詞,目送著一批又一批粉塵在路旁停留,被風(fēng)雨吹落到這片土地上,成為其中的一份。我也許只是其中的一粒。
我在背離故鄉(xiāng)同時,締造了新的故鄉(xiāng)。
大地上的每一個鄉(xiāng)村,是浮在記憶上的一座島嶼,縱橫交錯的巷道是一條條密布的經(jīng)緯線,隨便拉出來,就足以準確定位內(nèi)心深處關(guān)于思念的坐標點。蒼山西坡腹地密布的一個個村莊,擁有著特殊的魔力,在我多次涉入并不斷認識之后,漸漸有了我舊時的影子,一個人住久了一個地方,進多了一個村莊,就回到了故鄉(xiāng)。
那晚,在光明村,對世界再認識的渴望像一輪從初一走到十五的月亮,不斷放大變圓,明亮起來。在這院落里,酒精制造了喧囂,是一種遠離了城市的鬧嚷嚷,安靜與熱鬧本就沒有嚴格的界線,只是,我偏于寂靜的一角,像朱自清說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都沒有。”一個不能參與酒肆喧嘩的人,一定是一個孤獨得另類的人。我在夜的掩蔽中獨坐于樹下,一陣寒涼襲來,我聽著看著這眼前的熱鬧,月華清冷,漸次爬過枝頭,懸在了頭頂上,灰蒙蒙的視角讓我的鏡頭像著了一層薄霧,我不是在拍這景象,而是在排解無聊,然而鎂光燈暴露了我,我心怯,黑暗之中,我像一只被塵世鄙夷的目光緊盯著的鼠,每一束目光射來,都讓我渾身一顫。于是,我獨步走出老查家,在光明的夜中獨自行走著。
村落寂靜,有著太古的沉重,這是鄉(xiāng)村的夜所共有的特征。路燈灑下銀光,在這一片,比月光亮了很多,映照著一個人的孤獨,月光略暗,稀薄得如同兌了水的鄉(xiāng)愁,淺淡的憂傷襲來,燈光畢竟與月不同,燈所制造的溫暖與月所營造的清冷形成完全不同的兩種氛圍,引導(dǎo)著我的內(nèi)心呈現(xiàn)出復(fù)雜的冷暖交錯狀態(tài)。走在光明的夜里,我又想到了下營,一個與光明村一樣,窖藏著的村莊。
村莊是置于大地的一個碗,盛滿了一村人,別村的人要想進這個村就必須讓這個村的人出去,以做交換。一村人就靠這碗吃飯,后山、村中閑置的地塊、溝頭地腳,沒有閑著的土地。多一個人就意味著別的村人要少吃一口,劃不來,碗就那么大一個,吃完了,便刨,村莊就見了底。有的人,把碗刨通了都沒找到什么,就朝村外走,然后再找不到回來的路。鄉(xiāng)村有著太多外出找吃的人,他們沒法把老人孩子帶著一塊出去,很多的村落都空寂寂的,冷清清的鄉(xiāng)村覺出一陣凄寒。爬出碗外的人,拿著摔爛的碗,往村外走,走進別人的村,我也是其中之一。我從下營出來,又回到和下營一樣的村莊里吃吃喝喝,很多村莊無聲地抗拒著外人,又無息地接納著外人,它擠盡自己,喂著里面和外面的人。擠著擠著,乳白變?yōu)檠t,疼痛的褶皺從村莊后山開始,如一枚貝的表面,層層疊疊,多年來,疼痛像一杯越泡越淡的茶,又被續(xù)上了水,來到村外時,已感受不到多疼了,是麻木了,只漾出恒久的死寂。
在長坡嶺,我看到的山呈現(xiàn)出水波的姿勢,它從金沙江河谷中一路往南,延伸到我腳下,我看到的就是金沙江某一片遺落的浪谷波峰。山水本就一體,長坡嶺一路往南,山的波流遭遇了一個個巨石,便讓這山一片一片地跌落,又不斷,牽牽連連的,來到下營村時,好像一把越磨越利的刀,斜飄飄地砍了下營村一刀。村莊顫抖。下營村的很多人突然感到一陣疼痛,下營村的一些牲口們也同樣感受到來自大山的疼痛,河谷風(fēng)的疼痛。這種疼痛太突然,那天,三外公在村廟中抄經(jīng)文時,手指一抖,毛筆在經(jīng)書上劃出長長一豎,尖刀似的,戳著眼球。神的預(yù)示?陣痛帶來了一些聲音,村莊好似被火炭燙了一下,跳了起來,火苗也跳了一下。三外公的筆在村廟香火的印染下,已具有了神性,它指示著某種現(xiàn)象,殊不知,這次,三外公尖刀般的那一筆,戳中了他的幺兒、我的舅舅。那天的事,來得太過于突然,舅舅在值班中,一頭栽下,再沒能起來,唯一清醒了幾分鐘時間,眼神和言語都是在找一個人,在找外公,托付的事是妻兒的事,這個鐵塔一般的漢子,倒在了三外公的懷里。
村里走了一個人,是個不大不小的水泡而已。村里走了一個年輕人,也只是個稍大點的水泡,也沒多大的波瀾?;靵y過后,又安于寂靜。舅舅的離去,對整個家族來說,損失慘重,特別是對于舅母和三外公,未來將充滿無數(shù)的思念與溝坎。村莊少了一個人。很正常。我少了個舅舅。很傷心。我在想,舅舅會不會也是被擠走的人之一?村莊是個不多言的人,有人來它陪你聊幾句,沒人時它只字不語,所謂動若脫兔,靜如處子就是說村莊的。就如此刻的山村,狗也睡了,雞也睡了,一切可以動的生命在夜間都安靜了下來,那群喝酒的人,所揚起的聲浪只不過方圓十余米而已,樹也擋著,風(fēng)也吹著,再大的喧囂都被吹落了。一個個村莊的秘密都藏在這些屋宇的下面,床邊,客廳里,飯桌上,一般都會溜出來。這是人類群居所遵守不了的規(guī)則。
突然,村中的那個故事蹦出來攔住了我,一條溝渠的嘩嘩聲橫在我思緒的外延,我必須得停下來,有些事一定要坐下來說,坐下來細細想,才能說清楚想明白,我坐在溝邊,一陣氤氳的泉水氣息灌入身體,就好像突然想清楚了一件事一個道理一般,通暢無比。
村中的女人浣洗著一襲長裙,長裙出水很高,像被開水燙跳起來的蛤蟆,水的波紋爬上了她的裙,先從裙腳,再爬上腰,這個過程很快,似乎才把裙子放進水中,裙子就皺了。她邊洗邊晃著,那水底的青苔也沾上了水性,油油地扭著,裊裊娜娜。水的褶皺還印在了干的衣服上,那些皺巴巴的舍不得穿的衣物,散發(fā)著霉氣,一陣一陣從箱底溢出來,偶爾翻出來,再找不到初婚的喜慶味。那個鰥居的老漢,領(lǐng)口上一溜一溜鹽白的汗霜,沒了女人的漢子跟沒了媽的人一樣,在村中是孤獨的、可憐的。汗?jié)n也是孤寂的,沒有女人氣息的汗味道同樣也是單一的,它每天從老漢的身體里溢出來,悄悄洇濕背,再干掉,又洇濕,灰塵落下來,碎葉落下來,與汗一起掛滿了衣服,這一個反復(fù)的動作使得老漢的衣服幾乎可以站起來,汗也站起來,酸味也站得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站成一排。那時,還是聽不到任何聲響傳來,沒有人替這老漢操心,該操心的早操了,為他操心的都死了,年輕的更沒資格來操,老漢自己習(xí)慣了。老漢獨坐在樹蔭下,悠閑地斜乜著眼睛,給人半睡半醒的錯覺。洗衣女人起身擰裙子,蹲下再漂洗,起立之間,兩個白鴿似的饅頭從領(lǐng)口撲騰欲出,她浣洗內(nèi)衣的動作被眼神秘密捕捉,那是后山的兩個山包,老漢從這邊走到那邊,需要一輩子的付出,他爬不過去的。女人洗內(nèi)衣時左顧右看,偷偷摸摸地從盆底翻出來,以極快的速度揉搓著,女人也許忘記了,自流而出的水是村莊的神,是不容污穢玷染的,一旦被人抓住將被驅(qū)逐出村。不知道是女人洗衣服神秘的動作和表情還是內(nèi)衣本身刺激了老漢,老漢突然睜開了眼做了個起身的動作,他大概是想請女子幫忙洗一下身上的臭衣服,又一想不太恰當(dāng),便又重新躺在陰涼下繼續(xù)偷窺,這也許會構(gòu)成某一個夢境,也許將帶來無眠,也許什么都不會發(fā)生。
后來的故事是,老漢的衣服有了人洗,那個洗衣服的女人挪了窩,等外出的打工者回來時,第二天又走了,再沒有在這個村子出現(xiàn)。他從此忘了這個村莊,忘了這片土地,忘了還有一份掛牽,或許,他回來只是找一個忘記的理由而已。聽說,在沿海,他也在過著這樣的生活。生活像個不停趕路的遷徙者,無論如何,還得繼續(xù)。村莊對世事的洞悉,無聲的發(fā)現(xiàn),讓一方山野,生活姿態(tài)都充滿了神秘的意境。在一些物事的動作與表情里,我無法定義它們所要表達的某種讓人猜測的意念,它們與我對視,與我相互傾聽著,彼此感知存在。
白天,村莊留給狗和老人看守,靜極了。其實,村中的這些老人也閑不住,他們別的也做不了,就拿著小板鋤和小糞箕,沿著那些早已熟透的路,撿一泡泡牛屎馬糞。薄薄的鋤葉刮著路面,有的連土都刮走一層,有的沒刮干凈,地面一路一路如豁著牙啃的梨,整個早晨的路像補滿碎布的褲子。兩個撿糞的老人遇見了,彼此閑言碎語一陣,把那些來不及消散的“聽說”再添把火,一一,一二,二三,三四,像清晨孩子跑操的節(jié)奏傳揚開來,于是,那些故事跟牛糞裹在一起,臭氣熏天。這時,村莊的路上,一頭騷牯牛,邊走邊尿,彎彎曲曲的尿跡甩成了老人臉上的皺紋。騷牯牛貌似想在母牛群面前表現(xiàn)它超強的性能力,這尿撒了好長,豬大腸一般的軌跡,差不多從村頭畫到村尾。尿完,它還撂起前腳,使勁往母牛身上爬,下身卻軟軟的短短的,母牛知道這被騸掉的牯牛也是白費勁,辦不了什么正事,便懶得反抗,于是,兩牛合并成一體,六只腳踢踢踏踏走著,卷起一股塵土。
“唉,連騷牯牛都想爬老母牛呢,何況老光棍?也不奇怪了?!币蝗苏f。
“你看,那母牛也是騷得很呢,心甘情愿讓老牯牛爬。”另一個拄著鋤把,望著遠去的牛,嘆息著道,“這個世道,變了?!?/p>
記憶拉遠了。一根枯枝掉落在柏油路上,先是稍粗點的那頭著地,落地后彈簧般又跳了一下,這次是另一頭那邊朝下,“咔——”清脆的一聲,枯枝斷成兩截,橫躺著喘息著對望著,歸于沉寂。我又回到了光明的夜里,酒氣仍濃,喧聲依舊,我還是在熱鬧的外圍,靜靜地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