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貴
走過我們連隊的夏草場,沿著山脊而上,我和同行的邊防警官,見到了我們連隊牧民守護的界碑。邊防警官是一個年輕帥氣的柯爾克孜族小伙子,在邊防派出所當兵已經(jīng)五六年了。他說,他們常來這兒,我們連隊的牧民也常來這兒。從某種意義說,牧民比軍人來這兒的次數(shù)還要多,因為,牧民的草場在這兒,牧民既要守護羊群,也有守護界碑的任務(wù)。
界碑,是國界和行政界線的分界標志,也象征著一個國家的主權(quán),它的正面鐫刻著紅色的“中國”大字或紅色的編號,背面刻著相鄰國家的國名。在邊防警官平靜地敘述中,我知道連隊的牧民為國家做出這么大的貢獻,不由讓我為我們連隊牧民自豪起來。我站在界碑前,撫摸著牧民與軍人撫摸過的界碑上的紅色大字,心里久久地不能平靜。
我們剛來連隊的那會,連隊的指導(dǎo)員總是給我們介紹說,連隊的牧民是流動哨兵,牧民的住房就是一座座哨所。對于指導(dǎo)員的說法,我不說贊同,也不能說反對,就那么聽著。在這么一大片的高原地區(qū),有多少界碑矗立于積滿冰雪的山脊上,或這片高原究竟有多遠,指導(dǎo)員和我都不清楚,但指導(dǎo)員知道連隊牧民守護的里程和守護的界碑數(shù)量,他知道連隊牧民一年四季為守護界碑所付出的努力。我應(yīng)該相信指導(dǎo)員所說的一切。
當然,守護界碑是軍人的天職。軍人們巡護界碑時,在沒有特殊的情況下,一般都選擇在夏秋兩季,這應(yīng)該是軍人的規(guī)定。這兩個季節(jié),是高原上天氣最好的時候。不過,高原上的季節(jié)是不能與煙雨江南的季節(jié)相提并論的,沒有人們所說的四季分明。雖說夏秋季節(jié)是高原上最好的時候,也只不過是山坡上開放著一片片永遠長不大的小花,生長著永遠長不高的小草,山澗里流淌著冰雪融化成的細細泉水,僅此而已。在那遙遠的山脊上,依然堆滿著冰雪,風(fēng)兒吹過,積雪便彌漫開來,唐代詩人李白說的“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景象就會呈現(xiàn)在眼前。入夜時,會有大風(fēng),還會有大雨,唐代詩人岺參說的“輪臺九月風(fēng)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fēng)滿地石亂走”景象也會隨之而來。這片高原不是天山與輪臺,可比起天山、輪臺卻有過之而無不及。軍人們牽著馬,白天向綿長陡峭的雪山爬去,晚上就蜷縮在背風(fēng)的山崖下、點燃了一堆篝火和衣而睡。他們在見到界碑那會,會并攏腳跟,舉起右手,向界碑,向祖國,莊嚴地敬個軍禮。有時候,軍人們也在嚴寒的冬季進行巡邊拉練,在鋪天蓋地的雪原上雹雪中磨練他們的意志。這也是軍人們的規(guī)定,軍人必須服從。
不過,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一茬軍人來了,一茬軍人就走了。高原上,永不移動的只是界碑。當然,還有生活在高原上的牧民。
牧民們與軍人不一樣。牧民們不僅如界碑一樣永不移動外,一年四季都得在界碑前走來走去,風(fēng)霜雪雨之中,也會馬不停蹄。風(fēng)雪吹打得黑紅的臉龐,刻滿了堅毅的皺紋。濃黑的絡(luò)腮胡須,掩蓋著牧民真實的年齡。稀薄冷凝的空氣,憋得人喘不過氣來,他們也得像軍人一樣,堅持走下去,一直走到界碑前,用手機拍下他們與界碑的合影,然后傳回連隊。春夏秋冬,季季如此。歲歲年年,代代如此。在沒有通訊設(shè)備的年代里,牧民不可能與界碑合影來證明自己的扺達,但牧民憑著對祖國的赤誠,也要自覺地走到屬于他們巡護的一個又一個界碑。巡完界碑后,他們會向連隊、會向牧場、會向邊防部隊如實報告,只有這樣,牧民的心里才會安寧。不然,他們會內(nèi)疚,會自責(zé),會不安的。
牧民不像軍人,軍人巡邏至界碑前,會在界碑前敬禮,牧民不會,但他們會用雙手擦掉界碑上的風(fēng)沙,扒開界碑周圍的積雪,讓界碑挺立在藍天下,矗立在高山上,讓界碑像哨兵,像勇士,像雕像。有時候,走累了的牧民,還會靠在界碑前,睡一會,猶如睡在自家氈房一樣的踏實,甚至,他們還會做夢,夢里夢外都是幸福的家園與歡叫的牛羊。
沿著界碑后的山坡,我和年輕的邊防警官朝山上走去。正是高原的夏季,陽光很好,懸掛在山頂?shù)陌自扑坪跎焓挚捎|,只是風(fēng)兒還在,站在山脊那會,依然可以感受到風(fēng)兒送來的涼意。不過,這種涼意讓人覺得不是涼爽,而是周身顫慄的涼,仿佛鉆入骨髄之內(nèi)的涼。我裏著軍人的棉衣,風(fēng)兒似乎穿透了它,涼意進入了我的身體。我堅持著。我不能錯過與祖國邊關(guān)的交流與仰望。極目遠眺,眼前是異國他鄉(xiāng)莽莽蒼蒼的群山溝壑,看不見蒼鷹的飛翔,也見不到盤羊的奔跑。我們的身后,與眼前的一切沒有什么兩樣,也是莽莽蒼蒼的群山溝壑。但我知道,群山溝壑之中,有著我們連隊牧民的住房,有著我已經(jīng)熟悉的歡快歌聲,還有著我們連隊牧民的青青草場和徜徉在草場之上的羊群。群山巍峨,猶如雄峰擎天,風(fēng)兒陣陣,恰似海濤澎湃,亂云飛渡,又似祥瑞滿天。這時候的我,我想到了軍人,我想到了連隊的牧民,我甚至已經(jīng)完全體會與理解了我們連隊指導(dǎo)員所說的一切。裝點此關(guān)山,今朝更好看。毛澤東主席的詩詞似乎贊美的就是這片高原。
此時此刻,此情此景,回望界碑,翹望關(guān)山路迢迢,我的思緒在飛翔,我的心兒在激蕩。在這里,我體會到作為一名中國公民的那種自豪,我也體會到我們連隊牧民代代守邊護邊、為國奉獻的崇高。我們的牧民是普通的,是平凡的,正是這無數(shù)的普通與平凡而成就偉大,鑄就堅強。
我應(yīng)該感謝我們連隊的牧民,不,我的祖國應(yīng)該感謝我們連隊的牧民。祖國邊關(guān)的安寧,有我們連隊牧民的默默無聞的奉獻,就如我現(xiàn)在所走的這條山路,代表著祖國邊關(guān)的山路,我們連隊的牧民吐爾買買提·馬提的父親走了十五年,如今他父親已經(jīng)98歲了,再過兩年就是百歲老人了,他已經(jīng)沒有能力重走這條矗立著界碑的高原山路。吐爾買買提·馬提呢?比父親走過的時間還長,他從連隊出發(fā),翻越大坂、雪山,然后走到我們連隊守護的最后一座界碑,這條山路,他整整走了四十一年,比父親走的路兩倍還多。讓吐爾買買提·馬提記憶最深刻的是高原的冬天,在行走山路的時候,他不知是他拉著馬,還是馬拽著他,這一切,他都已經(jīng)習(xí)以為常了。然而,讓他難以抵擋的是他與馬爬上雪山脊背時,那呼嘯的風(fēng),那狂舞的雪,那透徹的寒,都在時時刻刻追趕著他,脅迫他離開這個冰雪天地。假若,界碑是不能行走的牧民的話,他就是在風(fēng)雪中行走的界碑。有人給他做過這樣的統(tǒng)計,四十一年,行程近13萬公里,相當于繞地球3圈多,走壞400多雙鞋,平均10天不到就走壞一雙。如今,吐爾買買提·馬提把守護界碑的事交給了兒子。不過,他還常去看界碑,常走他曾經(jīng)走過的路。他不知道,他還能在界碑前的這條山路上走幾個春秋。但他忘不了刻有“中國”兩個大字的界碑,忘不了界碑上空的藍天和白云。所以,他還得走下去,走到他走不動的那一天。
當然,在這條連接界碑的高原山路上,行走的牧民遠不止吐爾買買提·馬提一人和他的一家三代人。連隊的牧民幾乎全部承擔(dān)守護、巡邏的任務(wù),他們與吐爾買買提·馬提一樣,無論風(fēng)霜雪雨、春夏秋冬,都走在巡邊的路上。
如今,我也與我們連隊的牧民一樣,走在連接界碑的山路上,看界碑,看邊關(guān),看祖國的大好河山,雖然,我不能像我們連隊的牧民,經(jīng)常地在這兒行走,可是,我已經(jīng)知道牧民們?yōu)樽鎳冻龅乃麄兊囊磺?,我為我的祖國擁有的這些牧民而感動而自豪。
合張影吧,我對同行的邊防警官說。我和軍人、或軍人與我,在我們連隊牧民走過的高原山路上、挺立的界碑前,留下我們在邊關(guān)行走的珍貴瞬間,我還要告訴更多的人,界碑是不能行走的牧民,牧民是行走在邊關(guān)的界碑。
斯姆哈納與我們所住的牧場連隊,同屬于這一片高原。它是一個柯爾克孜人居住的村莊的地名,也是解放軍某部邊防連隊哨所的地名。斯姆哈納跟我們所住的牧場連隊一樣,走上幾步,就可以扺達吉爾吉斯斯坦的境內(nèi)。入住連隊后,我們已經(jīng)走過幾次吉爾吉斯斯坦的境內(nèi)了,可斯姆哈納還沒有去過。
其實,斯姆哈納與我們所駐的連隊并不遙遠,說去也就去了,至因為沒去,當然有沒去的原因。去吉爾吉斯斯坦境內(nèi),那是我們的連隊有牧民在那兒干活,我們必須去看望牧民,這是我們的責(zé)任。至于斯姆哈納,去也好,不去也好,我們的連隊與它同時看太陽的升起,沐浴陽光的溫暖,送走中國大地上的最后一縷陽光。
我不知道,中國大地上的最早出現(xiàn)那縷陽光的地方在哪兒,也沒有去深究這個問題,甚至都沒有想過。我只知道最后一縷陽光落下的地方在我們?nèi)胱〉倪@片高原,具體地說,就在一個叫斯姆哈納的小村子。現(xiàn)在應(yīng)該是新的一個世紀的開始了,就在上個世紀末最后的那天,我的一位離這兒很偏遠的北京媒體的朋友,說是要來斯姆哈納去看本世紀末的最后一縷陽光,我不以為然,太陽雖不說是天天都出來,但也不至于大老遠地跑到這片高原來看,哪兒的太陽不能看。我覺得朋友的思維有些不太正常。但朋友沒聽勸阻,還是大老遠地來了,他與眾多的媒體朋友一起,在斯姆哈納的這個小村莊,拍到了本世紀末的最后一縷陽光。我沒能陪同朋友一同前往,但朋友從斯姆哈納回到我所在的喀什后,我們小聚了一下,朋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講起了斯姆哈納的所見所聞,并預(yù)言斯姆哈納的今后,會成為眾所周知的地方。
果然,最后一縷陽光如一張名片,叫響了斯姆哈納。當然,這件事已經(jīng)過去多少年了,只要是是很好的天氣,斯姆哈納依然會一如既往地送走中國大地上的最后那縷陽光。我認為,這與我們所駐連隊的這個地方的最后那縷陽光,沒什么兩樣。
當然,高原上太陽是熱烈的,它所散發(fā)出的陽光是濃稠的,除了潔白的云朵,它能融化高原上所有的一切,讓高原變得純凈、清澈、曠遠。站在山坡上,能看見綠草叢中蠕動的羊群,能看清遠處山坡上奔跑的盤羊,也能看見隱藏在草叢里不時會露出身體的旱獺與兔子,還可以目睹盤旋在天空中的蒼鷹。有太陽的時候,高原就會變得豐富起來,層次也逐漸立體分明。遠處的雪山、近處的綠草,都會完整地呈現(xiàn)。
到了傍晚那會,太陽隱沒了,可陽光還在,不過,這時候的陽光只是一種顏色,它覆蓋在高處山坡上如鍍金一般地閃亮著,隨著夜風(fēng)的吹拂緩緩上升,最后,直到最后,才徹底消逝而去。在這季節(jié)概念模糊的高原上,我默記過陽光最后消失的那會,在我的老家湖南,已是深夜十一點多鐘了。有時候,我會忘記時間的異樣,吃罷晚飯,我會打個電話問候遠在湖南老家的妻子,接電話的妻子總是很慵怠地問,都什么時候了,還打電話……我說,太陽光還在哩,天都沒黑??墒?,我都睡下幾個小時了。妻子猶如在夢里嘀咕。
高原上的太陽很好,可是,高原上的太陽除了讓高原更加空曠外,其他的卻也帶來不了什么。沒有人的時候,高原上的顏色非常單調(diào),或者說非常純粹。山谷中除有一片又一片的綠色外,大部分地方都是裸露的褐色的石頭與泥土。樹幾乎沒有,即使有樹,也是千年百年地生長著,永遠也長不高。陽光是能喚醒很多東西,可依然改變不了高原上亙古的荒涼。高原不僅僅只是單調(diào),還有著無邊無際的寂寥。牧民是不害怕寂寥的,他們早已習(xí)慣了高原上這一切,只要有太陽就夠了。太陽會融化遠處的雪山,本是皚皚白雪,卻能化為汩汩細流,細流從四面八方匯聚一起,又變成河流。河流的水流過山谷,流向草場,草場會得到浸潤,草兒便在陽光下拔節(jié)生長。只要有草,牧民與牧民的羊群就不用再發(fā)愁了。牧民不害怕太陽,只怕暴風(fēng)雪,暴風(fēng)雪會傷害羊群,太陽不會。
因而,生活在高原的柯爾克孜人最初的崇拜就是太陽,重大節(jié)日,他們會朝南方禱告,祈禱太陽的普照,到了清代,他們才轉(zhuǎn)信伊斯蘭教。古埃及人發(fā)現(xiàn),尼羅河水開始上漲的這一天,是太陽與天狼星同時出現(xiàn)在地平線的日子。而天狼星出現(xiàn)的周期約365天,埃及人就把這一天定為一年之始。這種歷法也就稱為太陽歷,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后傳入歐洲,經(jīng)過羅馬愷撒和教皇格利哥里十三世的改進,演變成今天世界上通用的公歷??聽柨俗稳司褪褂霉虐<叭税l(fā)明的太陽歷。
有一位詩這樣贊美高原上的柯爾克孜人:這是一個在山尖上和太陽賽跑的民族,這是一個在冰河中沐浴的民族;這是一個用堅冰隔斷臍帶的民族,這是一個用強弓射虎獵豹的民族。用婉轉(zhuǎn)的歌聲交換感情——這是一個有著奇妙之口的民族;用流暢的琴弦傳遞心聲——這是一個有著藝術(shù)天賦的民族;用激昂的詩句傳承歷史——這是一個創(chuàng)造英雄史詩的民族。
高原的一切源于高原的太陽,而高原的太陽又哺育著高原,哺育著牧民。我們在高原的太陽下生活與工作,也有了一種與太陽一樣的顏色。
越過山谷里寬闊且裸露著巖石的河床,就進入了屬于名叫“瓊布拉克”的牧區(qū)。這是柯語,譯為漢語為大泉。當?shù)氐哪撩穸歼@樣叫。究竟什么時候這么叫的或叫了多少年,柯爾克孜族的牧民都不知道。當然,這個名叫“瓊布拉克”即大泉的地方,就是有泉水的地方。用柯爾克孜人的話說,哪里有水,哪里就有草場,哪里有草場,哪里就是羊群與牧民的天堂。瓊布拉克就是有水有草的地方。
我和我的朋友們就是沖著那些柯爾克孜族牧民與牧民的羊群去的。牧民的羊群在產(chǎn)羔草場放養(yǎng)時候,我們?nèi)ミ^,那會兒可能是牧民和羊群最難過的季節(jié)。我們親眼見到,大雪沒過羊腿,頭羊被大雪托著肚子,艱難地行走,它為后面的羊們蹚開一條雪路,把深雪中的枯草遞到羊的嘴邊。羊群的主人束手無策,站在羊們的后面無可奈何地朝雪中的羊群張望著。第一次見此景象的我們很是吃驚。好在我們有能力把此景象告訴大雪之外的人們,場里派來鏟雪車,后面裝有飼草、油渣、玉米的汽車開到羊圈旁邊,一堆一堆地卸下來,堆放在沒雪的圈舍里,嗅到香味的羊們長一聲短一聲地叫喚起來,聲音很是急切。不過,還是有些遲了,肥羊變瘦了,瘦羊出現(xiàn)了死亡。剛產(chǎn)下的羔羊,牧民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卻依然抗御不了風(fēng)寒,死亡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連隊的曽醫(yī)也看不出什么病來,只說寒氣太重,羊羔抵擋不了。牧民把死亡的大羊小羊扔在雪原里,不再說什么??晌覀兊男睦镞€是很疼。
其實,轉(zhuǎn)場至夏草場是牧民與羊群一年里最為快樂的事情。羊們經(jīng)過一片又一片冰雪消融、綠草茵茵的草場,邊走邊吃,吃飽了,一陣疾跑,揚一路煙塵,它的四蹄不會走壞自己的路,也不會走壞別人的草場。它與人不一樣,人的路總是修了壞壞了修,甚至修路時還會損害羊的路。而羊們只會沿著自己的路越走越深,越走越遠。羊群的主人或騎馬或騎車,悠閑地哼著長長的歌,只要不是狼群出現(xiàn),這個世界的一切都與他無關(guān)。與他有關(guān)的就是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歌聲。他根本不用擔(dān)心羊群。因為,前方的瓊布拉克草場,是羊群的天堂。
我和我的朋友們都沒有經(jīng)歷過羊群轉(zhuǎn)場的這個大事件,對于離連隊遠去的牧民及羊群,甚至包括遙遠的瓊布拉克,我們都有一些擔(dān)心。我們知道,那兒是夏季草場,凡是走到夏季草場的羊,都是幸福的羊,它們不但是經(jīng)歷漫長的冰雪寒冬而活下來的生靈,而且,所有的青草都會讓它們趕上。它們會在群山包圍、綠草遍野的世界里,或迅速長大,或迅速由瘦變肥。但是,牧民與牧民的羊群在那兒會有很長的時間待著,直到整個夏季或秋季過去,他們才會轉(zhuǎn)場去另外一個地方。那么,牧民與牧民的羊群是否會遭受野狼的襲擊?是否會有什么意外發(fā)生?我們牽掛著轉(zhuǎn)場至“瓊布拉克”草場的牧民和牧民的羊群。
去“瓊布拉克”之前,我打開百度地圖,“瓊布拉克”即大泉這個地名清晰地落在中國地圖國界線上的雄雞尾處。它是一個紅點。與我們準備好的五星紅旗一樣鮮紅亮麗地在網(wǎng)絡(luò)的地圖上呈現(xiàn)。讓我們更加明確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個地方在國人心中的無限遙遠。
好在我們兵團的牧民在春夏秋冬各個季節(jié)的草場上,都建有牧民自己居住的住房和羊群居住的圈舍,不像過去,氈包拆了搭,搭了拆,似乎永遠都是居無定所。如今,房屋等待著牧民,圈舍等待著羊群。當我們走近“瓊布拉克”草場時,已經(jīng)安置好的幾家牧民,從房屋里走出迎接我們。幾條在草場上臥睡的牧狗,也興奮地跑到我們的身邊。羊在一旁啃著嫩草側(cè)耳聆聽著熱鬧。這片遙遠的美麗的“瓊布拉克”草場,是連隊牧民家牛羊遷徙的目的地,盡管很多牛羊在這里被宰掉,但還是爭相前往。在牧民的記憶里,祖先留下的這片寶地,既是他們牧羊的草場,更是中華民族的疆土。放牧羊群等于守護著自己的疆土。在羊的記憶里,這片有著大泉的山谷牧場,是它們的幸福天堂。每只羊都知道去“瓊布拉克”草場的路。牧民守護的地方,別人豈敢覬覦。羊一心要去的地方,誰能擋住。牧人有房有狗還有羊,羊兒有腿還有道呢。當天氣轉(zhuǎn)涼,在草木結(jié)籽的季節(jié),膘肥體壯的羊交了歡懷了羔,轉(zhuǎn)身走向回家之路。羊的主人依舊跟在羊群后面,回到低洼的避風(fēng)處,去年冬天吃禿的草,又長高了,草遠遠望見羊群回來,草被羊吃掉,就像羊被人吃掉一樣自然。
說實話,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們與遙遠的“瓊布拉克”草場有著如此親密的接觸。順著羊們走過的道路,我們穿過草場,沿山而上。山中,涓涓流水直下,發(fā)出悅耳動聽如琴弦奏出的聲響。山上,一群盤羊飛躍而過,在我們的眼前劃過鷹一般矯健的身影。近處,水中的巨石上長滿苔鮮如花一般美麗,遠處,山坡上的駱駝刺開著金色的小花,妖嬈而又迷人。如斯美景又讓我生發(fā)無數(shù)的感念。要是把隱藏在“瓊布拉克”的千年牧道,向世人展示推薦,讓更多的人離開都市里的平坦大路,去走山中羊走過的崎嶇小道,看羊眼睛里的草綠花紅,日出日落,聽羊耳朵旁的風(fēng)聲水聲,蟲鳴鳥鳴,過幾天前世里約定的高原游牧生活,那“瓊布拉克”還會遙遠嗎?!
走近圖木舒克市的時候,毫無緣由地突然萌生一種奇想,去尋找十年前我栽下的那棵樹吧。
十年前,也就是圖木舒克市剛成立的那會,在屬于圖木舒克市的那塊土地上,我栽下了一棵樹,說實話,我根本不知道這棵樹于我于這座城市的意義。因此,栽下的是什么樹種,栽在什么地方,我都沒有了清晰或刻骨的記憶。我只記得,我栽樹的地方,是一塊上年還種過棉花的土地,犁過后的棉桿仍在,還能看到棉桿上的褐紅色,不過,它快要化為一粒塵土與大地融為一體了。旁邊,孤零零的柏油路橫穿左右,很寬闊的柏油路顯得窄小且無活力,像一片僵硬的塑膠貼在了大地,產(chǎn)生這種視覺,完全是因為道路兩旁的土地寬大且過于空曠的原故。我的那棵樹就栽在僵硬的塑膠一般的道路旁邊。
十年樹木,這是一句充滿智慧的話,可具體到單個的人,或許誰也不把它很當一回事,挖一個坑,栽一棵樹,往往就是一個念頭,栽下之后,人就走了,然后卻很少回來去看那棵樹,任那棵樹在那兒櫛風(fēng)沐雨地成長,那棵樹與栽下的人無關(guān)。人與樹不一樣,樹可以在原地活著,人卻要不停地奔走,繁雜庸擾的瑣事糾纏著人的一生,在這種無邊無際的糾纏中,人不知不覺地走完了一輩子,連抬頭看一下天的時間都沒有,就別說天長地久的想念一棵樹了。
我栽下那棵樹時,不知有沒有說,小樹啊,你一年又一年地長大吧,長成一片森林,最好長成一片風(fēng)景。這可是我人生的證據(jù)。在這個世界上,有一些人,也栽過樹,可滿世界地亂跑,追逐著光陰,追趕著時間,最終也沒能回到栽下的那棵樹邊就倒下了,或者,倒在了別人栽下的那棵樹下。就像會有人倒在你栽下的那棵樹前一樣的道理。我也在這個世界奔跑著,十年恍如一場夢,沒有人喊醒我,也不會有人喊醒我。夢醒之后,我發(fā)現(xiàn)栽下的那棵樹已經(jīng)長大,長大成我分辨不出圖木舒克市眾多的樹木中哪一棵是我栽下的。
我注視著圖木舒克市的變化,從一條路到許多路,從一座樓到許多樓,從一輛車到許多車,從幾個人到一群又一群人,神奇地從寬闊的棉田里突然全長了出來,逐漸地已填滿了空曠與荒涼。柏油路還是那樣的柏油路,竟然變寬了許多,也有了前所未有的生氣與靈動,車來車往、人來人去,這種與過去完全不一樣的視覺是來自樹木的掩映?還是空曠的大地疏密有致的樓群的矗立?
其實,于一座城市來說,樹木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對圖木舒克市這樣位于沙漠邊緣的小城,當然,與我栽的那棵樹一起成長的圖木舒克市,它在歷史的進程中,一定會成長為一座大城的,這是規(guī)律,任何人都不會懷疑,就像小樹栽下后,只要有水的濡養(yǎng)就會成為參天大樹一樣。不過城市的美麗是需要樹木做支撐的,沒有了樹木,就不會有城市的美麗、妖嬈、靈性。這與城大城小是沒有關(guān)系的。
從我栽下那棵樹的那天起,原本的棉田或荒漠,栽下了許許多多的樹木,垂柳、饅頭柳、柏樹、梧桐、白蠟……等等,樹林里有綠色的小草、有鮮艷的紅花、甚至還有飛翔的小鳥,點綴著圖木舒克市的生動與鮮活。十年不僅樹木,而且樹立了一座家園,一座美麗、幸福、舒適、愜意的家園。大漠里吹來的干燥的熱風(fēng)到這里變成了涼爽,雪山上飄來的雨滴到這里變得清澈鮮亮。一座城里的人們都低頭想著十年前的那些事情,想久了,目光越過樹尖向遠處望去。目光隨著樹木一塊長高,也就看得更遠了。
徜徉圖木舒克市的綠樹其中,我找不到我栽下的那棵樹了,當年沒有我高的小樹,如今成為有我四五個人的那么高的大樹了,我只知道,這些大樹中有我栽的那一棵,我栽的那棵樹與別人栽的樹一塊兒成長,構(gòu)成了圖木舒克市卓絕的風(fēng)景。
這樣想來,我栽的那棵樹于我的人生于仍在快速發(fā)展的圖木舒克市有了不一般的意義。我栽的那棵樹,在圖木舒克市的某一個角落與圖木舒克市一塊地成長著,百年千年地為圖木舒克添一抹綠色,送一絲涼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