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與《西廂記》《牡丹亭》"/>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
        ——林黛玉與《西廂記》《牡丹亭》

        2019-11-12 09:23:56
        紅樓夢學(xué)刊 2019年1期

        內(nèi)容提要:《紅樓夢》第二十三回所描寫的林黛玉讀《西廂記》、聽《牡丹亭》曲的情節(jié),對揭示林黛玉的心理、性格與她身世處境的關(guān)系至為重要。林黛玉說《西廂記》“果然有趣”,之后又斥之為“淫詞艷曲”,顯示了林黛玉在內(nèi)心情感、審美感受和道德觀念之間的矛盾,也與明清兩代對《西廂記》普遍的社會評價相關(guān)。明清許多文人認(rèn)為,王實甫《西廂記》至第四本而止是至妙之文,顯然,《紅樓夢》著者亦持此觀點。聽《牡丹亭》曲,林黛玉先是由衷贊賞,隨后“心痛神癡,眼中落淚”,其原因是《牡丹亭》曲觸及了她如影隨形的“身世之傷”。薛寶釵、史湘云、薛姨媽與林黛玉圍繞其身世處境的對話,凸顯了林黛玉對世情人生“通達(dá)”、透徹的認(rèn)知。

        《紅樓夢》的描述中多次說到林黛玉不喜歡熱鬧,“天性喜散不喜聚”,“素習(xí)不喜看戲文”。但是實際上,多數(shù)重要的演戲場合林黛玉都在場。不過盡管林黛玉演戲活動參加得不少,卻少有她點戲的描寫。林黛玉點過戲沒有呢?點過,只是在第二十二回薛寶釵過生日演戲時。那次是榮國府家宴,飯后演戲,點戲者的次序由賈母指定。首先由寶釵點了《西游記》,接著鳳姐點了《劉二當(dāng)衣》,之后便輪到林黛玉。林黛玉點了戲,但所點戲目沒有說明。之后賈寶玉、史湘云、探春、迎春、惜春、李紈依次點了戲,均未說明戲名。想必大家都關(guān)注林黛玉究竟點了哪出戲,這很能顯示她的情趣性格以及應(yīng)對能力,偏偏闕如。

        其實,著作者把關(guān)于戲曲之于林黛玉的影響的描寫,留給了更為醒目的情節(jié)和更為深細(xì)的點染。人的心態(tài)一般不會在眾人面前表現(xiàn),而會顯露在個人生活里不經(jīng)意出現(xiàn)的插曲中。《紅樓夢》正面描寫了林黛玉私下里讀《西廂記》、聽《牡丹亭》曲,并由衷贊賞,這在當(dāng)時可謂出人意表的一筆。《西廂記》《牡丹亭》兩部戲在明清兩代固然盛行,但文人士大夫?qū)λ鼈兊膽B(tài)度卻很微妙。例如對《西廂記》,雖然不乏贊美之辭,但其中不少筆墨是極力說明《西廂記》中描寫的崔張相悅之情猶如《國風(fēng)》中的“鄭衛(wèi)之音”,屬“思無邪”之列,不應(yīng)以淫邪視之。總之,讓林黛玉這位深閨少女正面接觸這兩個戲,并令其由衷贊賞,是創(chuàng)作者劍走偏鋒的筆墨。本文旨在透過林黛玉讀《西廂記》、聽《牡丹亭》曲情節(jié),并且通過對相關(guān)情節(jié)的剖析,探討這兩部戲曲名著的加入,對小說里舉足重輕的人物林黛玉形象的刻畫,究竟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同時,也對學(xué)界以往的相關(guān)研究及觀點做出相應(yīng)的辯證。

        一、林黛玉與“十六出”本《西廂記》

        林黛玉讀《西廂記》,是在一個偶然的場合。仲春時節(jié),一個春光爛漫、詩意盎然的日子,桃花飄落,“落紅成陣”,林黛玉來到花園葬花,恰與賈寶玉相遇,于是有了讀《西廂記》的機(jī)會。且看以下描寫:

        那一日正當(dāng)三月中浣,早飯后,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走到沁芳閘橋邊桃花底下一塊石頭上坐著,展開《會真記》,從頭細(xì)玩。正看到‘落紅成陣’,只見一陣風(fēng)過,把樹頭上桃花吹下一大半來,落的滿身滿書滿地皆是?!?/p>

        寶玉正踟躕間,只聽背后有人說道:‘你在這里作什么?’寶玉一回頭,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dān)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nèi)拿著花帚。……

        寶玉聽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書,幫你來收拾?!煊竦溃骸裁磿??’寶玉見問,慌的藏之不迭,……寶玉道:‘好妹妹,若論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別告訴別人去。真真這是好書!你要看了,連飯也不想吃呢?!幻嬲f,一面遞了過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

        顯然,林黛玉是第一次讀《西廂記》,而且是第一次接觸《西廂記》這類通俗文學(xué)讀物。她“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十六出一氣讀完,“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只管出神”“默默記誦”。頭一次就遇到一部杰作,以林黛玉的文學(xué)品鑒力,心生贊嘆實屬必然。林黛玉讀的是哪種《西廂記》呢?小說寫賈寶玉拿的是《會真記》,《會真記》多指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但是從林黛玉一口氣讀完十六出的描寫,以及后文寫林黛玉聽《牡丹亭》曲文時聯(lián)想到的《西廂記》曲文看,她讀的是戲曲劇本《西廂記》。

        戲曲劇作《西廂記》在明代之后有南北之分。清代舞臺上所演多是明代李日華編撰的《西廂記》(在崔時佩《西廂記》基礎(chǔ)上改編),即南《西廂記》,以昆曲演唱。李日華《西廂記》有三十六出;另有陸采所作南《西廂記》三十七出,均遠(yuǎn)超十六出。且李、陸的南《西廂》,文采意蘊(yùn)遠(yuǎn)不及王實甫的北《西廂》,作為文學(xué)讀物,無法替代王實甫《西廂記》。

        盡管從明代始,北曲雜劇的演唱在戲曲舞臺上漸成絕響,但是王實甫《西廂記》的刊刻卻是從明代嘉靖之后到清代一直盛行。文人加入“箋注”“解證”“題評”抑或“白文”的北《西廂記》刊本蔚為大觀。就今天能看到的版本,明代有近六十種,清代則有九十余種。盡管清代的近百種《西廂記》刊本大多是金圣嘆和毛奇齡批本的不同刻本,但仍可見北《西廂記》作為讀本盛行的程度。

        小說中有賈寶玉正讀到“落紅成陣”的描寫,“落紅成陣”出自北《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第二首曲詞【混江龍】“落紅成陣,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辟Z寶玉說出的讓林黛玉惱怒的兩句詞出自北《西廂記》第一本第四出第四首曲詞【雁兒落】“我則道這玉天仙離了碧霄,元來是可意種來清醮。小子多愁多病身,怎當(dāng)他傾國傾城貌”,都說明林黛玉讀的是北雜劇《西廂記》。

        隨之問題出現(xiàn)了:王實甫《西廂記》分明是五本,每本四折一楔子,共二十折戲,為何林黛玉讀的是“十六出”?眾多北《西廂記》版本中有十六折的嗎?蔣星煜先生對此問題的解答是:明代崇禎年刊刻的閔遇五《六幻西廂》中第三種《劇幻·王實甫西廂記》是十六出,林黛玉讀的是閔遇五《六幻西廂》中的《劇幻·王實甫西廂記》。先了解一下閔本王實甫《西廂記》的具體情形?!读梦鲙分小锻鯇嵏ξ鲙洝分允觯且驗樗话ǖ谖灞?,到第四本止。在《六幻西廂》這套書中,《西廂記》第五本作為《六幻西廂》之第四種《賡幻·關(guān)漢卿續(xù)西廂記》獨立存在?!读梦鲙匪洉繛椋骸痘靡颉ぴ抛訒嬗洝贰稉o幻·董解元西廂記》《劇幻·王實甫西廂記》《賡幻·關(guān)漢卿西廂記》《更幻·李日華西廂記》《幻住·陸天池西廂記》??芍读梦鲙穼嶋H收錄的是寫崔張故事的五部作品,北《西廂》一分為二,才成為六種。問題在于,無論第五本是否為關(guān)漢卿續(xù),《西廂記》五本都是一個整體,《六幻西廂》將其作為兩部作品收錄,終屬勉強(qiáng),也屬反常。況且,閔遇五還刊刻有一種《西廂記》,五本二十折俱全。筆者以為,決意弄清楚寶、黛所讀《西廂記》版本的做法,與文學(xué)研究的要義偏離。那么是否還要去討論閔本《六幻西廂》在清初是否容易看到,茗煙在一般的“書鋪子里”(庚辰本為“書鋪子里”,戚序本為“書坊內(nèi)”)是否能夠隨意買到等問題呢?小說情節(jié)有無必要證之以實,屬文學(xué)理論的基本問題,答案應(yīng)是不言而喻?!段鲙洝返耐踝麝P(guān)續(xù)問題是個由來已久的公案,此處也不討論??傊?,說林黛玉恰恰讀的是閔刻《六幻西廂》中《王實甫西廂記》,有過于拘泥實證之嫌。為什么程偉元本將“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改為“不頓飯時,已看了好幾出了”?蔣星煜先生認(rèn)為,首要原因“可能是覺得看得太快了”,一頓飯的工夫看不了十六出。原因之二可能是“對十六出本的《西廂記》的出數(shù)發(fā)生懷疑”。筆者以為,改動的主要原因,恐怕還是因為“十六出”與《西廂記》出數(shù)不符。

        值得注意的是,說《西廂記》為“十六出”,抑或說《西廂記》應(yīng)該為“十六出”的,并非只是《紅樓夢》的著者。此觀點在明清文人及曲家對《西廂記》的評論中不時可見。明人徐復(fù)祚說:“《西廂》之妙,正在于《草橋》一夢,似假疑真,乍離乍合,情盡而意無窮,何必金榜題名、洞房花燭而后乃愉快也。”金圣嘆批本《西廂記》表達(dá)此觀點更加鮮明。在第四本第四折《驚夢》(常見的四字出目為《草橋驚夢》)開篇,金圣嘆批曰:“舊時人讀《西廂記》,至前十五章既盡,忽見其第十六章乃作《驚夢》之文,便拍案叫絕,以為一篇大文,如此收束,正使煙波渺然無盡?!庇衷诖苏劢Y(jié)尾處批曰:“為一部十六章之結(jié),不只結(jié)《驚夢》一章也。于是《西廂記》已畢。何用續(xù)?何可續(xù)?何能續(xù)?今偏要續(xù),我便看你續(xù)!”再于第五本第一折開篇批曰:“此續(xù)《西廂記》四篇,不知出何人之手,圣嘆本不欲更錄,特恐海邊逐臭之夫,不忘膻薌,猶混弦管,因與明白指出之,且使天下后世學(xué)者睹之,而益悟前十六篇之為天仙化人?!比绱说鹊?,其意一言以蔽之:《西廂記》到第十六出就應(yīng)該結(jié)束了,之后無可續(xù)。金圣嘆說,他之所以將《西廂記》第五本納入,是想讓后人通過對比,看到至十六出而止的《西廂記》如“天仙化人”般美妙。盡管對金圣嘆評點《西廂記》,尤其是他改動《西廂記》,清人頗有微辭,梁廷枬說他“強(qiáng)作解事”,但他關(guān)于《西廂記》前十六出的觀點是有代表性的。再如,俞樾《九九銷夏錄》記:“國朝沈起評點《西廂記》言:‘十六闋立名,上下相對?!鳖愃频挠^點不一而足。

        回到《紅樓夢》,重點要關(guān)注的問題在于,《紅樓夢》中寫《西廂記》為“十六出”有何用意?這一點在以往的研究中相對忽略。若將林黛玉所讀“十六出”《西廂記》理解為王實甫《西廂記》的前四本,倒是讓人感到其中有深意。從《西廂記》本身說,拋開第五本,前四本寫崔張二人越過重重障礙、終成連理。短暫的欣喜過后,不得不分離。全劇至此一氣呵成。第四本的第三和第四兩折,是抒寫崔張離別悲情的重要場次。第三折寫崔鶯鶯與張生離別在即,不僅崔鶯鶯心痛神傷,“閣不住淚眼愁眉”,“遍人間煩惱填胸臆”,“哭啼啼獨自歸”,張生同樣感傷難抑,“閣淚汪汪不敢垂”。這出戲常見的題目為《長亭送別》,其中對離情別意的抒發(fā)可謂傾盡心力,妙筆生花。唱詞說白中寫離情的詞句頻頻出現(xiàn),如“離人傷感”“離人淚”“別離”“此恨誰知”“合歡未已,離愁相繼”“別離情”等,尤其開場那首著名的【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睂﹄x愁別恨的文學(xué)表現(xiàn),堪稱經(jīng)典。第四本第四折《草橋驚夢》,則寫張生離別后第一晚,草橋夜宿,寂寞凄涼,夢魂縈繞。離恨難消,思念綿長。大家知道,唐小說元稹《鶯鶯傳》(亦名《會真記》)中,崔張此別即恩情永訣。《西廂記》里,對崔鶯鶯和張生離別傷情的描寫之所以動人心弦,成為經(jīng)典篇章,除了二人情真意切外,更在于二人前途未卜。在崔張的時代,以崔張的境況,一旦分離,則重聚渺茫。“我則怕你停妻再娶妻”,是別離之際崔鶯鶯心中所想,也是她“眼中流血,心里成灰”的根源所在,這在當(dāng)時絕非無謂的恐懼。而接下來的第五本,寫半年之后,張生一舉及第,立即給鶯鶯寫信通報。赴任之際帶著鳳冠霞帔,準(zhǔn)備迎娶崔鶯鶯。歡喜團(tuán)圓。無論從藝術(shù)性還是現(xiàn)實性看,實為平庸之筆。所以,明清有曲評家譏其為“狗尾續(xù)貂”者。

        對于《紅樓夢》中描寫林黛玉一口氣讀完的是“十六出”《西廂記》,是否可以這樣理解:《西廂記》前四本吸引打動林黛玉的,有美文,更有超越時空的悲情——離別之悲。從小說人物看,“別離”之于林黛玉,是終其一生無法躲避的遭際。她自幼到長,每一次離別都無比慘痛。幼小之時,經(jīng)父母離喪,別母離父,音容永隔。青春妙齡,魂斷賈府,死別賈寶玉。以林黛玉的審美情趣和欣賞格調(diào),只有到《長亭送別》《草橋驚夢》而止的《西廂記》,才當(dāng)?shù)闷鹆主煊竦挠芍再澷p。作為小說的描寫手法,只有《西廂記》第四本渲染的崔張別離之悲情,才暗合林黛玉的身世和命運。再從小說著者說,曹雪芹當(dāng)與清代諸多文人的看法相近:《西廂記》只有前十六出為美妙之文,到第十六出戛然而止才是這部戲的理想之境。

        二、讀《西廂記》——“果然有趣”與“淫詞艷曲”

        當(dāng)賈寶玉問林黛玉,這《西廂記》“你說好不好”?林黛玉毫不掩飾地笑道:“果然有趣?!绷主煊袷菍ξ乃囎髌酚凶约号袛嗟娜?,對詩文有敏銳的鑒賞力,所以看似隨意的一句“果然有趣”,絕非虛言??墒蔷o接著,“寶玉笑道:‘我就是個‘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城傾國貌’”,林黛玉聽后,立刻心生怒氣,頃刻翻臉,指斥寶玉說:“你這該死的胡說?!庇殖狻段鲙洝窞椤耙~艷曲”,說賈寶玉學(xué)說里面的“混賬話”“欺負(fù)”人。寶玉說的兩句詞出自《西廂記》第一本第四出《齋壇鬧會》的【雁兒落】曲,是張生的唱詞,表達(dá)內(nèi)心對崔鶯鶯的愛慕,并非對崔鶯鶯當(dāng)面表白。賈寶玉向林黛玉說出這兩句曲詞,應(yīng)是因見林黛玉與他一樣喜愛《西廂記》,情緒大好而有的忘情之舉??墒?,林黛玉的好心情霎時被破壞了。這是她“行動愛惱”“最是多心”的性格造成的嗎?當(dāng)然沒有這么簡單。雖說林黛玉的敏感性格也是她突然翻臉的一個因由,但更內(nèi)在的原因,是《西廂記》這類通俗文學(xué)作品彼時在受眾心目中所處的位置以及普遍的道德觀念所決定。

        自尊和敏感常常讓林黛玉遇到一些事情時反應(yīng)“激烈”,但這一次她的惱怒應(yīng)該不算過激。林黛玉初次出場就表現(xiàn)出極度的自尊和敏感?!安讲搅粜?,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原因是“外祖母家與別家不同”,“惟恐被人恥笑了他去”。關(guān)鍵就在這里:怕“被人恥笑了他去”。即使處處小心,她還是格外容易感到被冒犯、被“恥笑”。如第二十二回看戲時湘云說出一個小戲子和她相像,她便大為生氣。實際史湘云沒有輕看她的用意,但以她的感覺,戲子地位那么卑微,當(dāng)眾拿她相比,就是對她的羞辱。當(dāng)然,賈寶玉此番對她說出《西廂記》曲詞引起的惱怒,情況不同,內(nèi)涵更復(fù)雜。

        可以肯定,賈寶玉并非拿她打趣,是當(dāng)時的愉悅心情和素日的親密情誼一并流露。庚辰本側(cè)批曰:“看官說寶玉忘情有之,若認(rèn)作有心取笑,則看不得《石頭記》?!笨芍^道出了要領(lǐng)??墒橇主煊竦母惺懿煌械降氖遣槐蛔鹬?,受到“欺負(fù)”。問題還是出在賈寶玉身上。突然以戲里的情人相比,這對林黛玉來說,太隨便了,是一種輕慢之舉。實際上無論什么地位、什么年齡的人,都不能忍受輕慢的言語,也反感打趣的口吻。此時此刻,即使平日性情相投,有朦朧的戀情牽系,在關(guān)于男女婚嫁大事上的信口而言,對林黛玉來說仍是一種觸犯。可作為比較的是,當(dāng)賈寶玉認(rèn)真地、發(fā)自肺腑地向林黛玉吐露感情,說出“你放心”時,林黛玉非但沒有生氣,而是感動得淚流滿面。當(dāng)賈寶玉讓晴雯給林黛玉送去兩條舊手絹,她雖然想到“令人私相傳遞與我,又可懼”,但體會到賈寶玉的心意,“不覺神魂馳蕩”。并不像送手帕前晴雯所擔(dān)心的,黛玉看到舊手絹“又要惱了”,會覺得是“打趣他”。

        說到底還是道德觀念問題。遵父母之命,依媒妁之言,守男女之防,這些道德規(guī)范的遵守與否,是在周圍人群里顯示人品高低的基本標(biāo)準(zhǔn)之一,涉及一個人的名聲,尤其對女孩子,與維護(hù)自尊緊密聯(lián)系?!段鲙洝防锎迯埶较露ㄇ?,無媒而娶,按傳統(tǒng)社會的普遍觀念,是有傷風(fēng)化的事。所以后來文人和民間創(chuàng)作中,都有替崔鶯鶯述冤的作品。例如明代嘉靖年刊刻的曲集《風(fēng)月(全家)錦囊》收有無名氏《打破西廂·鶯鶯述冤》,以崔鶯鶯的口吻說:“父親興時,母親官誥重重賜,俺肯失落了人倫禮?……冤枉訴與誰?”并詛咒作者關(guān)漢卿:“逞你能,賣你會,數(shù)(教)你一家兒世世為娼,稱不了崔鶯鶯心兒意”。明李開先《園林午夢》里通過戲曲人物李亞仙之口唾罵崔鶯鶯行為不端,“先奸后娶”。明代曲論家王驥德對《西廂記》贊譽(yù)有加,但也稱《西廂記》為“淫詞”,其曰:“《西廂》,韻士而為淫詞,第可供騷人俠客賞心快目,扺掌娛耳之資耳。彼端人不道,腐儒不能道,假道學(xué)心賞慕之,而禁其口不敢道。”這段話含譏諷“假道學(xué)”之意,但也可見給《西廂記》戴頂“淫詞”的帽子,當(dāng)時較普遍。明清的雜史筆記中,為崔鶯鶯洗刷“羞辱”以及相關(guān)傳聞,不時可見。例如,清代經(jīng)學(xué)家焦循《劇說》記:“輝縣褚邱,去百泉四十里,有白馬將軍祠,土人多崔姓,而近又有鄭村。有演崔鄭傳奇者,土人以石擊之。(見《書影》)《曠園雜志》云:‘唐鄭太常恒暨夫人鶯鶯合袝墓,在淇水之西北五十里……,明成化間,淇水橫溢,土崩石出,秦給事貫所撰志銘在焉?!局惺鞔薹蛉怂牡孪虃?,乃一辱于元微之《會真記》,再辱于關(guān)漢卿、王實甫之《西廂記》。歷久而志銘顯出,為崔氏洗冰玉之恥,亦奇矣?!标P(guān)于褚丘演《西廂》藝人被驅(qū)趕一事,俞樾所記更詳細(xì),更豐富:“國朝周亮工《書影》云:輝縣褚丘去百泉四十里,有白馬將軍祠,土人多崔姓者。而近又有鄭村,有于褚丘演崔鄭傳奇者,土人以石擊優(yōu)人,訟之官。張菉居有《過褚丘》詩:‘玉勒追風(fēng)下古鄉(xiāng),鴛鴦隊里陣云黃。怪底褚丘看社上,無人敢去演《西廂》?!本怪翞檠荨段鲙洝反蚬偎?,可知那時褚丘一地崔姓鄭姓的人,認(rèn)為《西廂記》對他們的侮辱之重。關(guān)于“鄭恒崔鶯鶯合袝墓碑”及拓本的記載見于多種清人筆記,也有認(rèn)為其為“贗物”者。另有家庭禁演《西廂記》的記載:“自元人王實甫、關(guān)漢卿作俑為《西廂》,其字句音節(jié),足以動人,而后世淫詞紛紛繼作。然聞萬歷中年,家庭之間猶相戒演此?!边@些記載反映了《西廂記》流傳中的輿論生態(tài)和微妙狀況。也正因為如此,寶黛只敢私下偷偷地讀《西廂記》,不能讓人知道。被長輩知道要遭責(zé)罰,讓同輩姐妹知道便是自貶品格。林黛玉固然有些觀念不從眾隨俗,例如對于關(guān)乎賈寶玉前程的“仕途經(jīng)濟(jì)學(xué)問”,大家都看重,她卻視之若無。但對男女感情、男女交往以至男婚女嫁之事,她是順從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茨威格有句話說得很對:“兒童和年輕人都愿意讓自己先體面地適應(yīng)自己生活環(huán)境中的各種規(guī)范?!薄斑m應(yīng)”與否關(guān)系到“體面”,非同小可。這也是后來在第四十回《史太君兩宴大觀園 金鴛鴦三宣牙牌令》中,林黛玉在席間行令時,情急之中說出“良辰美景奈何天”(《牡丹亭·驚夢》)、“紗窗也沒有紅娘報”(《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等曲詞后,對薛寶釵的“審問”和教導(dǎo),她心悅誠服、感激不已的原因。小說的描寫是,經(jīng)薛寶釵提醒,林黛玉“方想起來昨兒失于檢點,那《牡丹亭》《西廂記》說了兩句,不覺紅了臉”。自己認(rèn)為是“失于檢點”,“羞得滿臉飛紅,滿口央告”。

        第五十一回也寫到薛寶釵、林黛玉等關(guān)于《西廂記》《牡丹亭》的討論。起因是薛寶琴作了懷古絕句十首,第九首《蒲東寺懷古》、第十首《梅花觀懷古》分別詠《西廂記》《牡丹亭》故事,眾人“稱奇道妙”,獨薛寶釵拿出姐姐的身份,批評道:“前八首都是史鑒上有據(jù)的,后二首卻無考,我們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兩首為是?!绷主煊?、賈探春、李紈都不同意寶釵之言,林黛玉說:“這寶姐姐也忒‘膠柱鼓瑟’,矯揉造作了。這兩首雖于史鑒上無考,咱們雖不曾看過這些外傳,不知底里,難道咱們連兩本戲也沒有見過不成?那三歲的孩子都知道,何況咱們?” 李紈說:“如今這兩首雖無考,凡說書唱戲,甚至求的簽上皆有批注,老小男女,俗語口頭,人人皆知皆說的。況且又并不是看了《西廂》《牡丹》的詞曲,怕看了邪書,這竟無妨,只管留著?!标P(guān)于兩首詩的去留,分歧的焦點在于,薛寶釵認(rèn)為,《西廂記》《牡丹亭》不同于一般的歷史傳說故事,即使隨意寫寫的小詩,吟詠了也不雅。林黛玉、李紈等則為薛寶琴說話:閨閣小姐們并非是讀了《西廂記》《牡丹亭》等書而熟悉這些故事,平日生活中看戲、聽書、求簽等活動常涉及戲詞,躲不掉避不開,使得人人皆知,所以寫寫無妨。其實從對話看,他們基本看法是一致的:《西廂記》《牡丹亭》等“邪書”不看為好。

        數(shù)百年間,戲曲小說所熱衷描寫的才子佳人的風(fēng)流韻事,是適應(yīng)觀眾欣賞趣味構(gòu)想出來的故事模式。尤其關(guān)于官宦貴族小姐的才藝容貌和情感經(jīng)歷,大同小異,幾乎千篇一律,與現(xiàn)實生活相去甚遠(yuǎn)。崔鶯鶯這個戲曲人物正對應(yīng)了賈母所指斥的當(dāng)時戲曲小說里描寫的“佳人”形象:“把人家女兒說的那樣壞,還說是佳人,編的連影兒也沒有了。開口都是書香門第,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生一個小姐必愛如珍寶。這小姐必是通文知禮,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便是滿腹文章,做出這些事來,也算不得是佳人了?!边@是基于實際生活的“掰謊”,反映了當(dāng)時普遍的道德觀念。此處無意貶低《西廂記》的思想藝術(shù)價值,只是闡述一種歷史狀況。

        賈母對孫子孫女們寵愛有加,但不能容忍女孩子私下的戀情。當(dāng)林黛玉得知賈寶玉成婚而病重時,賈母說:“若他心里有別的想頭,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咱們這種人家,別的事自然沒有的,這心病也是斷斷有不得的。林丫頭若不是這個病呢,我憑著花多少錢都使得。若是這個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沒心腸了。”若林黛玉真戀著賈寶玉,即使是從小看大的外孫女,賈母也可以置之于不顧。

        對《西廂記》,欣喜與怨怒,夸贊與指斥,在林黛玉來說,是審美共鳴和道德尊嚴(yán)相互矛盾的表現(xiàn)。心存朦朧的戀情,屬意于賈寶玉是一回事,以私定終身相暗示是另一回事。說到底,《西廂記》在林黛玉心目中還是屬于“淫詞艷曲”,屬讀之有害的“雜書”。

        三、聽《牡丹亭》曲——“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與“心痛神癡”

        還是第二十三回,讀《西廂記》后,寶玉被襲人叫走,黛玉獨自回屋,小說里的描寫如下:

        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墻角上,只聽墻內(nèi)笛韻悠揚(yáng),歌聲婉轉(zhuǎn)。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xí)戲文呢。只是林黛玉素習(xí)不大喜看戲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爾兩句吹到耳內(nèi),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绷主煊衤犃耍挂彩指锌p綿,便止住步側(cè)耳細(xì)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上廊酥恢磻?,未必能領(lǐng)略這其中的趣味?!毕氘?,又后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又側(cè)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亦發(fā)如醉如癡,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xì)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xì)忖度,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

        林黛玉無意間聽到湯顯祖《牡丹亭》曲的演唱,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情感反應(yīng)。她先聽到的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這是《牡丹亭》第十出《驚夢》第四首曲【皂羅袍】的前四句。清代舞臺演出本將湯顯祖原作《驚夢》分為《游園》《驚夢》兩出,此【皂羅袍】在舞臺本《游園》中。聽到此林黛玉感嘆:“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鼻懊嬲f林黛玉“素習(xí)不大喜看戲文,不大留心”,一經(jīng)留意,即領(lǐng)略到妙處,敏銳的藝術(shù)感受力于此可見。庚辰本《石頭記》在“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lǐng)略這其中的趣味”句旁的批語曰:“將進(jìn)門便是知音?!贝_乎如此。又,庚辰本在“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句旁批曰:“非不及釵,你不曾于雜學(xué)上用意也。”的確,林黛玉前此對戲曲作品的了解品鑒似乎沒有薛寶釵多,并非林黛玉見識不及薛寶釵,而是她從小沒讀過這類“雜書”,一向?qū)蚯惶粜牡木壒省Α赌档ねぁ非馁潎@,見出林黛玉對戲曲作品的欣賞水平絕不弱于薛寶釵。

        為什么林黛玉認(rèn)為《牡丹亭·驚夢》好、感到深有“趣味”?《驚夢》寫杜麗娘在自家花園游春后,春困小睡,夢里與柳夢梅纏綿。這出戲主要寫杜麗娘傷“春”,既傷自然春光易逝,又傷青春年華易老,還傷男女春情難遇。杜麗娘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被母親嚴(yán)加管束,春光大好時,即使自家花園也不讓隨意去游玩。林黛玉的處境不同,她住在如畫似圖的大觀園里,可隨時到花園游玩,沒有春到園林而不知的苦惱。但她的感傷卻有比杜麗娘更沉痛之處。接下來她聽到的是:“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此為《牡丹亭·驚夢》的第八支曲子【山桃紅】之首句?!旧教壹t】系杜麗娘夢中柳夢梅向她表達(dá)關(guān)切的唱詞,情意綿綿。愛慕她青春正茂,又憐惜風(fēng)華易逝,可謂知心知意。林黛玉聽了便“心動神搖”。又聽到“你在幽閨自憐”,這仍是【山桃紅】的詞句,林黛玉聽了竟“如醉如癡,站立不住”。記憶里的詩句和剛聽過的曲文,凡與傷時傷春相關(guān)聯(lián)的,一時都涌上心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水流花謝兩無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綜合看,都是感嘆流年似水、青春易逝、歲月無情的名句。

        看到此,明白《牡丹亭》曲何以令林黛玉情動神傷了嗎?是傷春傷時令林黛玉心痛流淚嗎?并不完全是。與杜麗娘相同的惜春傷時之感,只是引起林黛玉傷感的表層因素,且并非關(guān)鍵所在。“你在幽閨自憐”一句才是關(guān)鍵,是這句曲詞引得林黛玉“如醉如癡”,浮想聯(lián)翩。前文沒有說明,讀《西廂記》,感動林黛玉的究竟是什么?小說在描寫林黛玉聽《牡丹亭》曲時一并給予了說明。不能否認(rèn),除傷春傷時外,少女春情也是令林黛玉心動的內(nèi)容之一。深閨靜寂無人時,林黛玉曾將崔鶯鶯思念張生的曲詞念出了聲:“每日家情思睡昏昏”,恰巧被賈寶玉撞到聽見,林黛玉頓覺忘情,弄了個大紅臉。(第二十六回《蜂腰橋設(shè)言傳心事瀟湘館春困發(fā)幽情》) 不過此處要強(qiáng)調(diào),這不是主要的,真正刺痛林黛玉的,是【山桃紅】曲中“在閨中自憐”一句。那么多寂寞白日和不眠長夜,她大都在“自憐”中度過?!白詰z”的根源,是她的身世之傷?!安挥X心痛神癡”一句上有眉批說得好:“上云‘不覺心動神搖’,此云‘不覺心痛神馳’,是身世之感,非春感也?!憋@然,令林黛玉“仔細(xì)忖度,心痛神癡,眼中落淚”更內(nèi)在的根源,是她那排遣不掉的身世之傷?!澳阍谟拈|自憐”一句后有王伯沆批語曰:“此五字括盡黛玉身世,作者選語豈非仙才?!彼詷O是,著者一定是費心挑選的曲詞,恰到好處地概括了林黛玉的處境和心境。

        可是,“你在幽閨自憐”分明是六個字,為什么說五個字呢?的確,湯顯祖《牡丹亭》的原文只有五個字。此處插入一個小問題,在將《紅樓夢》里的戲曲曲文與戲曲原本比對時,筆者時常看到《紅樓夢》里所引曲文有所不同。而且,這些不同點顯然多不是隨意而為,耐人尋味。湯顯祖《牡丹亭·驚夢》【山桃紅】原文為“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清代的舞臺演出本里這一句也都是“在幽閨自憐”。以折子戲選集《綴白裘》所選《驚夢》和另一種清代中葉的昆曲折子戲舞臺本選集《審音鑒古錄》所錄《游園》為例,其中【山桃紅】曲此句均是“在幽閨自憐”五個字,均沒有“你”字?!都t樓夢》里加了“你”字,變?yōu)椤澳阍谟拈|自憐”,則這句柳夢梅向杜麗娘傾吐真情的詞句,顯得更加溫情脈脈,更加知心知意。對聽眾(觀眾)而言,則更容易令人產(chǎn)生代入感,更能直擊人心。

        林黛玉內(nèi)心無時不在的傷痛,源自她孤獨無依、寄人籬下的境遇。她那流不盡的眼淚,都是為此。《葬花吟》里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風(fēng)刀霜劍嚴(yán)相逼”(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楊妃戲彩蝶埋香塚飛燕泣殘紅》),若看作是對林黛玉所受煎熬的比喻,這“嚴(yán)相逼”的“風(fēng)刀霜劍”,其實就是她那無時不在、如影隨形的身世之傷。有誰真正關(guān)心她、能給予她安慰嗎?毋庸置疑,賈寶玉對她是關(guān)心的。但與賈寶玉的感情,對她是慰藉,也伴隨著擔(dān)心、猜疑和煩惱,這些煩惱又大多與無父母做主、孤獨無靠的身世相聯(lián)系。如小說里描寫的她的心思:“所悲者,父母早逝,雖有刻骨銘心之言,無人為我主張?!?/p>

        薛姨媽、薛寶釵和史湘云都勸慰過她,每次勸慰無不圍繞“身世”的話題。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 風(fēng)雨夕悶制風(fēng)雨詞》,薛寶釵讓林黛玉吃燕窩粥保養(yǎng)身體,林黛玉說:“我又不是他們這里正經(jīng)主子,原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他們已經(jīng)多嫌著我了。如今我還不知進(jìn)退,何苦叫他們咒我?寶釵道:‘這樣說,我也是和你一樣?!闭f到要燕窩,林黛玉馬上想到自己“是無依無靠投奔了來的”。薛寶釵的安慰言辭懇切,“我也是和你一樣”,言下之意自己也沒有了父親,也系借住賈府。林黛玉感到安慰了嗎?她回答說:“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親,又有哥哥,這里又有買賣地土,家里又仍舊有房有地。你不過是親戚的情分,白住了這里,一應(yīng)大小事情,又不沾他們一文半個,要走就走了。我是一無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紙,皆是和他們家的姑娘一樣,那起小人豈有不多嫌的?!迸c薛寶釵的差異,她心里一清二楚。有母親、哥哥和家業(yè)在,就有依靠,就有人做主。即使沒有了父親,有母親在,無條件的關(guān)愛、情感上的慰藉就在,精神上和物質(zhì)上的依靠就在。這些,再好的親戚也做不到,人性使然。林黛玉的一番話,說得薛寶釵無話可說。不論林黛玉是否真的是“一無所有”,按理她是繼承了林家遺產(chǎn)的。她說的這番話的關(guān)鍵,也是她凡事憂心的要害,還是無父無母,無依無靠的身世處境。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館聯(lián)詩悲寂寞》,賈府中秋賞月,林黛玉見賈府老少齊聚,賈母猶嘆人少,勾起心病,“不覺對景感懷,自去俯欄垂淚”。史湘云勸慰她說:“你是個明白人,何必作此形景自苦。我也和你一樣,我就不似你這樣心窄。何況你又多病,還不自己保養(yǎng)?!辈恍柙儐枺废嬖票闱宄主煊駛械囊蛴?。史湘云的勸慰,確乎發(fā)自肺腑。自己現(xiàn)身說法,同樣是自幼無父無母,依傍親戚生活,心里的苦楚相通。與薛寶釵不同,小說描寫史湘云的處境十分令人同情。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含恥辱情烈死金釧》,薛寶釵和襲人說到史湘云在家里的苦處:“問他兩句家常過日子的話,他就連眼圈都紅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說不說的。想其形景來,自然從小沒爹娘的苦。我看著他,也不覺的傷起心來?!笨芍废嬖浦皇潜攘主煊窀朴谧晕遗徘玻唤?jīng)常去咀嚼心底的苦痛,才能少流眼淚。真要說起來日常遇到的事,還是想哭,連薛寶釵看著也“傷起心來”。史湘云心里的苦楚并不比林黛玉少。

        史湘云的勸解起了什么作用嗎?就像史湘云說的,林黛玉是個明白人。她深知史湘云的好心和誠意,“見他這般勸慰,不肯負(fù)他豪興”,便笑著把話題轉(zhuǎn)到了聯(lián)詩上。其實,林黛玉對人生、對事理的理解很透徹,她知道沒有無憂無慮的人生。不僅如此,她還明了,凡事若真達(dá)到完美就無趣了。她說的那句“事若求全何所樂”概括了她看待事物通達(dá)的一面。當(dāng)看到月光下的水面波光粼粼,史湘云說能坐船就好了,林黛玉說:“正是古人常說的好‘事若求全何所樂’。據(jù)我說,這也罷了,偏要坐船起來?!笔废嬖普f起心里的苦惱:“就如咱們兩個,雖父母不在,然卻也忝在富貴之鄉(xiāng),只你我竟也有許多不遂心的事?!绷主煊窕卮穑骸安坏阄也荒芊Q心,就連老太太、太太以至寶玉、探丫頭等人,無論事大事小,有理無理,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況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她心里再清楚不過,不同處境的人有不同的苦惱,誰也不會例外。這是林黛玉對人生、對事理總的認(rèn)識。任何一個文學(xué)經(jīng)典人物都有多個性格側(cè)面,林黛玉當(dāng)然不會例外。林黛玉的聰慧過人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對人生世情的透徹理解是其中之一。也許因為她“最是多心”“行動愛惱”“小性兒”的性情表現(xiàn)得太突出,人們不禁對她的“通達(dá)”感到驚訝,“事若求全何所樂”句上有眉批曰:“黛玉竟?fàn)栕鞔诉_(dá)語”,即為一例。

        有誰真正關(guān)心林黛玉呢?拋開賈寶玉且不說,她的丫頭紫鵑算一個。紫鵑為她試探賈寶玉,鬧出一場風(fēng)波。紫鵑還趁薛姨媽說起寶黛相配合適的話題,向薛姨媽說:“姨太太既有這主意,為什么不和太太說去?”薛姨媽也曾安慰林黛玉說:“‘也怨不得他傷心,可憐沒父母,到底沒個親人’又摩挲黛玉笑道:‘好孩子別哭。你見我疼你姐姐你傷心了,你不知我心里更疼你呢。你姐姐雖沒了父親,到底有我,有親哥哥,這就比你強(qiáng)了。我每每和你姐姐說,心里很疼你,只是外頭不好帶出來。你這里人多口雜,說好話的人少,說歹話的人多,不說你無依無靠,為人作人配人疼,只說我們看老太太疼你了,我們也洑上水去了?!毖σ虌屵@番話言及林黛玉的處境心情,俱是實情,言語不乏關(guān)切,只是太實了,句句觸及林黛玉的痛處。說到對林黛玉的憐愛關(guān)懷,就像薛姨媽所言,外人看到的不太多。其原因除了她不能十分地表現(xiàn)出來,實際上她也不可能在林黛玉身上多花心力。盡管有段時間她住在瀟湘館照顧林黛玉——因一位老太妃過世,按制賈母等需“入朝隨班按爵守制”。于是,賈母、王夫人等“每日入朝隨祭”,“有一月光景”。因而賈母“托了薛姨媽在園內(nèi)照管他姐妹丫鬟”。尤其“賈母又千叮嚀萬囑咐托他照管林黛玉”。薛姨媽欣然應(yīng)允,小說描述:“薛姨媽素習(xí)也最憐愛他的,今既巧遇這事,便挪至瀟湘館來和黛玉同房,一應(yīng)藥餌飲食十分經(jīng)心?!绷主煊駥Υ恕案写鞑槐M”,干脆稱薛姨媽為媽,叫寶釵姐姐,叫寶琴妹妹,“儼似同胞共出,較諸人更似親切?!薄主煊褚苍f起要“認(rèn)姨媽做娘”??傊?,從對林黛玉的關(guān)照而言,薛姨媽確實給予了長輩的慈愛。但是,各家有各家的事,誰又能真正關(guān)心一個外人。加上薛姨媽當(dāng)然知道賈寶玉的婚姻在賈府是舉足輕重的大事,她怎么會輕易置喙。即便是賈母,對林黛玉來說是最親的人,也是唯一有可能為林黛玉做主的人。自從林黛玉進(jìn)到賈府,賈母對她“萬般憐愛,寢食起居,一如寶玉,迎春、探春、惜春三個親孫女倒且靠后”。給予了林黛玉生活上的呵護(hù),但是她又何嘗關(guān)心林黛玉的心思心情。如果涉及賈寶玉,賈母無疑首先從賈寶玉的利益前程考慮,林黛玉是可以舍棄的。確實像紫鵑所說:“替你愁了這幾年了,無父母無兄弟,誰是知疼著熱的人?”

        另有一次,林黛玉談到她十分重視的一件事——薛寶釵給予她的關(guān)心。那是在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風(fēng)雨夕悶制風(fēng)雨詞》,林黛玉對薛寶釵說:“從前日你說看雜書不好,又勸我那些好話,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錯了,實在誤到如今。細(xì)細(xì)算來,我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歲,竟沒一個人像你前日的話教導(dǎo)我?!边@是林黛玉少有的發(fā)自肺腑地吐露心思。因林黛玉行令時說了《西廂記》《牡丹亭》的曲詞,薛寶釵提醒、“教導(dǎo)”了她,在林黛玉心里,這次薛寶釵是真心關(guān)心她。關(guān)于看“雜書”問題,她甚至覺得是彌補(bǔ)了她幼年喪母的教育缺失。也因為那次“教導(dǎo)”,她對薛寶釵的看法徹底改變。她說:“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極好的,然我最是個多心的人,只當(dāng)你心里藏奸?!共坏迷蒲绢^說你好,我往日見他贊你,我還不受用,昨兒我親自經(jīng)過,才知道了?!币幌颉肮赂咦栽S”的林黛玉,連自己的弱點——“最是個多心的人”和以往對薛寶釵的嫉妒和戒心都說出來檢討,可知她受感動的程度。

        看看林黛玉大受感動的原因,還是“母親去世的早,又無姊妹兄弟”的不幸身世。母親不在,誰會給予她關(guān)乎品格尊嚴(yán)的教導(dǎo)呢?她認(rèn)為,薛寶釵給予了。以前有評論說薛寶釵善于籠絡(luò)人心,自己看過“雜書”,卻用一番一本正經(jīng)的說教把單純的林黛玉哄住了,讓林黛玉感激她到如此地步,對她解除了戒心。其實,薛寶釵不會有意以讀雜書不好這樣的說辭去博得林黛玉的好感,林黛玉也不是那么好哄的人。以薛寶釵的精明聰穎,人情練達(dá),她自然知道林黛玉不是容易被操控的人,不會輕易妥協(xié)和服人。薛寶釵是真心認(rèn)為讀“淫詞艷曲”對女孩子不好,林黛玉也是打心底認(rèn)為薛寶釵的提醒很重要。對薛寶釵的感激只能說明,林黛玉知道,讀“淫詞艷曲”若讓眾人知道,對自己極為不利,聯(lián)系她曾吟出“質(zhì)本潔來還潔去”的詩句,林黛玉對自身品格的“潔”的重視,不言而喻。而薛寶釵從小讀過《西廂》《琵琶》“元人百種”等“雜書”,有過被家長“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的受教育經(jīng)歷,私下告誡林黛玉,是她的一片真心。今天的讀者,也許對《牡丹亭》里杜麗娘連自家的花園都不能隨意去游玩,裙衫上“花鳥繡雙雙”也要被家長責(zé)怪等情形感到不解,但是對于讀淫穢讀物不要張揚(yáng)還是容易理解的。

        林黛玉深知,她的身世變不了,性格改不了,心病去不掉,身上的病也好不了。第四十五回,薛寶釵說應(yīng)該請個高明的醫(yī)生來治病,林黛玉說:“不中用,我知道我這樣病是不能好的了。”“‘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強(qiáng)的。”明白了這些,林黛玉應(yīng)對寂寞困苦之境的方式,就是獨自忍受,自我消解。于是,“在閨中自憐”,成了她的日常寫照。自尊的品性,敏感的性情,使得身邊的一景一物、他人的只言片語都可能引發(fā)感傷甚至氣惱,她從來都是獨自應(yīng)對,不會去找別人述說。她明白,從他人那里,她得不到真正的安慰。所以,寧可讓人說她“行動愛惱”,“小性兒”,也不找人訴苦,不向人解釋。這中間,她自尊敏感的性格可見,洞明事理的心境可見。

        曾讀到北島《記憶中的馮亦代》一文,其中說當(dāng)代翻譯家馮亦代是“一個絕望的浪漫主義者”,因馮亦代襁褓中喪母,命定一生內(nèi)心苦楚。讀到此頗被觸動?!敖^望”“浪漫”很接近筆者對林黛玉的感受,只是對林黛玉,實在不愿用“絕望”一詞。但是,若不絕望,她何以吟出“冷月葬花魂”這樣讓史湘云、妙玉連稱“太頹喪”“太悲涼”“太頹敗凄楚”的詩句,何以寫出讓賈寶玉稱為“哀音” 的《桃花行》。而另一方面,如果不是天賜任情浪漫的秉性,她又怎能生發(fā)出“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的詩意遐想。

        一切看得透徹,明知難以到達(dá)心安之處,林黛玉心如止水了嗎?沒有。與賈寶玉的感情,是她內(nèi)心深處潛在的希望,給予了她生活的力量,這是林黛玉始終葆有清純浪漫氣質(zhì)和任情隨性狀態(tài)的源泉。唯其如此,她讀《西廂記》、聽《牡丹亭》才會產(chǎn)生那么強(qiáng)烈的情感反應(yīng)。直至她心中的愛情離她而去,她情感的波瀾才止息,她生命之花才凋落。

        注釋

        ①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詞警芳心》,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1982年版,第325、326頁。按:本文凡引《紅樓夢》第二十三回及其他原文,均依據(jù)此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以庚辰本為底本的校注本,下文不逐一出注。

        ② 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崔鶯鶯夜聽琴》第一折,崔鶯鶯唱。付曉航編輯校點《西廂記集解》(此書所用底本為凌濛初《西廂記五本解證》本),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5頁。

        ③ 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張君瑞鬧道場》第一折,張生唱。(付曉航編輯校點《西廂記集解》,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2頁。)

        ④ 此處不討論“出”和“折”的區(qū)別,權(quán)且等而視之。

        ⑤⑥ 蔣星煜《關(guān)于寶玉、黛玉所讀的十六出本〈西廂記〉》,《明刊本〈西廂記〉研究》,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版,第210—214、212、213頁。

        ⑦ 徐復(fù)祚《曲論》,《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四,中國戲劇出版社 1959年版,第241、242頁。

        ⑧⑨⑩ 張國光校注《金圣嘆批本西廂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56、268、274頁。

        ? 梁廷枬《曲話》卷五,《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八,中國戲劇出版社1960年版,第288頁。

        ? 俞樾《九九銷夏錄》卷十二“因琵琶記而知學(xué)問”條,中華書局 1995年版,第140頁。

        ? 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付曉航編輯校點《西廂記集解》,第246頁。

        ??? 庚辰本《脂硯齋重評石頭記》,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10年版,第524、526頁。

        ? 徐文昭編輯《風(fēng)月(全家)錦囊》,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69頁。

        ? 李開先《園林午夢院本》,卜鍵箋?!独铋_先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398頁。

        ? 王驥德校本《西廂記》“新校注古本西廂記附評語十六則”,引自付曉航《西廂記集解》,第351頁。

        ?? 清焦循《劇說》卷二,《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八,中國戲劇出版社 1960年版,第104、160頁。

        ? 俞樾《茶香室四鈔》卷二十“白馬將軍”條,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1803、1804頁。筆者按:俞樾《茶香室續(xù)鈔》卷十九“白馬將軍祠”條記載了同一件事。

        ? [奧地利]斯蒂芬·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年版,第76頁。

        ? 出自《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崔鶯鶯所唱【油葫蘆】曲的最后一句“每日價情思睡昏昏”。

        ?? 馮其庸輯?!吨匦0思以u批紅樓夢》,青島出版社2015年版,第644、1877頁。

        ? 引自成愛君校輯《紅樓夢八十七回匯校匯評本》,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174頁。

        ? 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驚夢》,錢南揚(yáng)校點《湯顯祖戲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70頁。

        ? 筆者按:《綴白裘》和《審音鑒古錄》這兩部清代刊刻的戲曲折子戲舞臺本選集,均錄有《牡丹亭》折子戲《游園》和《驚夢》,系由原作《驚夢》分剖而成,但二者差別較大。原作《驚夢》共12 首曲詞,《綴白裘》所選系從第六首【隔尾】截斷,成《游園》一出,余下六首組成《驚夢》,故【山桃紅】曲在《驚夢》里;《審音鑒古錄》所選是從原作第八首【山桃紅】截斷成《游園》,余下的四首曲加【出隊子】【壽眉序】【滴溜子】【五般宜】四曲組成《驚夢》,故【山桃紅】曲在《游園》中。于是,“在幽閨自憐”一句,《綴白裘》在《驚夢》里,《審音鑒古錄》則在《游園》中。(《綴白裘》第四集《驚夢》,中華書局1940年版,第111頁;《審音鑒古錄》錄《游園》,《善本戲曲叢刊》第五輯,臺北學(xué)生書局1987年版,第554頁。)

        ? 湯顯祖《牡丹亭》第十一出《慈戒》中,杜麗娘的母親說:“少年女子,最不宜艷妝,戲游空冷無人之處?!卞X南揚(yáng)校點《湯顯祖戲曲集》,第274頁。

        ? 湯顯祖《牡丹亭》第十出《驚夢》,杜麗娘的母親見她游園穿戴漂亮,說:“怪他裙袂上,花鳥繡雙雙”。錢南揚(yáng)校點《湯顯祖戲曲集》,第271頁。

        ? 北島《記憶中的馮亦代》,《語之可》12“流水別意誰短長”,作家出版社2018年版,第156頁。

        尤物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不卡|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日韩美女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 美女视频在线观看亚洲色图| 欧美颜射内射中出口爆在线| 色婷婷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www插插插无码免费视频网站 | 特级毛片a级毛片免费播放| 无码区a∨视频体验区30秒|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向美奈子| 欧美人与善在线com|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最新| av资源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在线观| 日本系列有码字幕中文字幕|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av| 欧美日韩人妻|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高颜值女主播在线| 中文无码一区二区不卡αv| 国内自拍偷拍亚洲天堂| 亚洲中文有码一区二区| 青青草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真人新婚之夜破苞第一次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网页|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 成人网站在线进入爽爽爽| 成年男女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综合性感三级自拍|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婷婷瑜伽| 国产尤物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日日麻批免费高清视频| 日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 男女激情床上视频网站| 国产夫妻精品自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