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詐里”是一句上海話,含騙子、欺詐的意思。詐和騙,本來是一對難兄難弟。詐離不開騙,騙也離不開詐,其意不難理解。
“里”,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米”的意思?!鞍⒃p里”和上海話切口“詐米”有關(guān)?!霸p米”,是指用不正當?shù)氖侄螕迫″X財?!袄铩?,也含有狐貍的“貍”的意思?!鞍⒃p里”在有些報刊中出現(xiàn)時,又寫作“阿詐貍”。阿詐里,包含著狐貍的狡猾。
為什么要在“詐里”前加“阿”字?上海話中,在人的名詞帶前綴“阿”的,俯拾即是:阿爸、阿大、阿二、阿弟、阿姐、阿木林、阿屈西……加一個“阿”字,更有上海閑話的色彩。
《咬文嚼字》2000年第7期刊登過“阿詐里”一詞的調(diào)查。這個新詞的流行,大致起源于上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最初是在上海及江浙一帶叫開的,以后傳向全國。
2007年2月6日,在北京保利劇院再度上演老舍所寫的話劇《西望長安》。葛優(yōu)在劇中扮演騙子“栗晚成”。葛優(yōu)把這個阿詐里的老謀深算、含而不露、外表持重、內(nèi)心狡詐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不過,近幾年來,現(xiàn)代阿詐里的詐騙花樣經(jīng)大到超過了“栗晚成”。
現(xiàn)代阿詐里主要指電信詐騙。如今的電信詐騙,無所不在,無所不至,無所不及。人們稍不留神,就會受騙上當。騙子聲稱:這里遍地是黃金,一片網(wǎng)撒下去,總會有上鉤的魚兒。電信詐騙手法多多,領(lǐng)取補貼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網(wǎng)絡兼職刷單詐騙、假綁架詐騙、網(wǎng)絡交友詐騙、冒充客服詐騙、冒充熟人詐騙、短信詐騙等等,不一而足。
電信騙子揚言,比來比去,就是干這個阿詐里行當來錢最快。不用偷,不用搶,不用吵,不用鬧,不用暴力,不用露面,不用銷售,不用門面,不用奔走,相隔千里,互相談談。談不攏,損失一點電話費;談成功,大筆鈔票送上門。他們還聲稱,21世紀最最偉大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就是電信詐騙。騙子善于把不熟悉的變成熟悉的,用不同的語言換取陌生人的信任。
電信詐騙的套路很多,“劇本”版本多種多樣,發(fā)紅包,薦股票,車禍綁架加恐嚇。猜一猜,我是誰?請你好好想一想。如果聽出是老同學,下一步騙你沒商量。微信聊天交朋友,不見面也在同一個屋檐下。梁山伯和祝英臺,說了一大堆親熱話,半年交往下來,是男是女,分不清楚對方的真和假。生病投資,求你出手來幫助,鈔票到手,大家立刻就拜拜。幾個電話一打,少則幾千,多則幾萬的鈔票就賺到家。
其實,在我看來,電信詐騙活動如此猖獗,是互聯(lián)網(wǎng)來到人間后,和傳統(tǒng)騙子一起生養(yǎng)下的一個怪胎,是一種暫時出現(xiàn)的社會丑惡現(xiàn)象。但是,騙子利用電腦和互聯(lián)網(wǎng)把造假推向新高峰時,他們始料不及的是,也露出了自己的馬腳,提供了我們打擊詐騙的新方法。我們要張開我們的鷹眼,識別人世間的各種妖魔鬼怪。隨著AI的普及,電信詐騙在不久后,一定會像霧霾一樣,被新科技的春風所吹散,為我們這一代人所消滅。
對付阿詐里的辦法很多,要緊的是要提高警惕性,不輕易上騙子的鉤。前時,我接到一名聲稱“大學老同學”的電話,說駕車到杭州遇到麻煩,公安局要罰款4000元,他希望我?guī)退燃薄N衣犨@個電話,聲音確是廣東口音,有點像,但我想,這位老同學已78歲,不會駕車,怎么會自駕到杭州?我就對他說,明天你到上海,我請你吃飯,順便當面送你一萬元,為你壓驚。此人電話立即掛斷。事后,我給那位住在深圳的同學去電,他好端端在家。后來大家見面,撫掌大笑。而另一位在上海司法部門工作過的同學,卻相信了騙子的鬼話,被騙去了4000元。
貪小,往往成為騙子請君入甕的向?qū)Аr_子行騙,多用誘餌。在誘餌面前,你不要動心。有人在手機上組織一個群體,說只要支付一分錢,就有機會搶紅包。你如果能介紹6人入群,可以拿到100元的獎勵。你如果介紹20人入群,可拿到666元紅包。如果你為這點小利所動,過幾天,搶紅包的組織者就會突然收網(wǎng)。入群者發(fā)現(xiàn),自己被處于禁言狀態(tài),一會兒,自己支付寶里的1萬元被清空。因此,“我真傻”的感慨,不要在受騙后發(fā)出,而要早早構(gòu)筑起一道“防被欺”的籬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