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楓
摘 要:公共圖書館舉辦講座,是公共服務職能的拓展,是閱讀推廣工作的重要載體,現早已成為圖書館的核心業(yè)務之一。本文以鎮(zhèn)江市圖書館文心講堂為例,結合文心講堂講座服務的實踐,探討新時代圖書館講座服務的創(chuàng)新途徑。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講座服務;文心講堂
1 鎮(zhèn)江市圖書館文心講堂概況
“文心講堂”建于2006年6月,是鎮(zhèn)江市圖書館創(chuàng)建的公益文化服務品牌,它是以講座為平臺,以傳播先進文化思想,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為目標,通過對講座內容、講座形式、講座師資的精心策劃,每年邀請省內外名人名家開展政治、經濟、文學、軍事、醫(yī)學、藝術等講座。通過不懈努力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文心講堂”日漸深入人心,贏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F“文心講堂”已成為鎮(zhèn)江市圖書館的一個文化亮點,也成為鎮(zhèn)江市民身邊的“百家講壇”。
2 鎮(zhèn)江市圖書館文心講堂講座服務的特點
2.1 立足公益,惠及大眾
公益性是公共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的出發(fā)點。“文心講堂”立足公益,首先滿足廣大市民日趨高漲的求知意識和學習熱情;其次,它以“啟迪民眾智慧,引領城市學習;繁榮先進文化,惠及百姓萬家?!睘楹诵睦砟?,極大地拓展了公共文化的社會教育職能;最重要的是,它所倡導的公平、公正、平等的優(yōu)質服務完全契合了市民對保障其文化權利的精神訴求。
2.2 設計合理,理念創(chuàng)新
“文心講堂”自創(chuàng)建以來,非常注重講壇的定位設計、內容設計和效果設計,給市民提供了良好的現場感與參與感。邀請名人主講,江蘇省內外前來聽講者不在少數,講座門票常常一票難求。為了擴大講座的受眾面,提高社會效益,“文心講堂”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建立了多層次、全方位、跨媒體的新的服務體系,包括網絡視頻直播、《京江晚報》專版刊登、集結成書和實行網上定制等。
2.3 形式多樣,擴大影響
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文心講堂自2008年起,每年舉辦至少2場少兒專場。為加強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先后邀請陸天明、王躍文走上“清風講壇”。文心講堂的“六走進”活動,即“走進機關、走進校園、走進軍營、走進企業(yè)、走進社區(qū)、走進鄉(xiāng)村”,所到之處,也受到了熱烈歡迎和廣泛贊譽。
2.4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
政府財政投入有限,因此文心講堂堅持“服務-品牌-市場化”之路,用優(yōu)質服務贏得關注,充分發(fā)揮公益文化講座的輻射作用,努力提升公益性文化的社會影響力,最后引入市場機制,將講座活動項目化,實現與市場的接軌、與企業(yè)的“聯姻”。
3 關于新時代講座服務的實踐與思考
公共圖書館舉辦講座有利于提升圖書館的形象和美譽度,提高圖書館的讀者利用率,也是圖書館提高知識服務水平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有的講座座無虛席,有的講座門庭冷落。因此,在新時代研究如何提升講座服務對圖書館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3.1 完善講座服務的專業(yè)化、標準化管理
1)打造專業(yè)的講座服務團隊。好的講座團隊是創(chuàng)建講座品牌的關鍵,鎮(zhèn)江市圖書館設立的社會工作部專門負責全館的大型閱讀活動、公益性講座、展覽的策劃和組織實施。為了提高講座的質量,公共圖書館必須加強講座團隊的建設。一方面要做好講座組織的培訓,策劃好講座的每個步驟、每個細節(jié),包括前期的宣傳、講座聽眾的組織、邀請主講人、講座攝像及后期的制作傳播等,保證講座的圓滿成功。另一方面要加強管理,提升講座品牌的內部認同感,從而增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鎮(zhèn)江市圖書館文心講堂是以在鎮(zhèn)江編著的文心雕龍“文心”二字取名,并在文心講堂的基礎上不斷發(fā)展了文心展覽、文心課堂、文心電影等一系列文心公益活動,文心品牌已深入館員心中,提升了他們對文心講堂品牌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完善講壇的各項設計。一場講座的成功與否,雖然也有一些客觀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歸咎于講座的設計。首先是定位設計,可以聽眾對象為定位,按年齡、工作、性別等劃分,滿足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也可以城市文化為定位,挖掘本市的特色文化。比如文心講堂每年會以鎮(zhèn)江悠久的歷史和特色文化為講座資源來引起本土市民的共鳴。第二是內容設計,可以設計不同的領域的主題,如傳統文化、經濟軍事、政治社會、生活藝術、兒童閱讀等,還可以專門為特地對象設計定制類講座,如文心講堂每年會為女子戒毒所定制一些心理類、健康類的講座;為高考學子及家長開設高考志愿填報講座活動,已連續(xù)舉辦了十余年。第三是效果設計,隨著人們對公共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我們不得不提高聽眾對現場的舒適感與參與感,包括場地的設計、音效與燈光的設計、PPT的設計、主持人的儀態(tài)與互動效果。
3.2 實施講座服務的品牌化、社會化運作
1)加強講座的宣傳力度,擴大講座的受眾面。多渠道宣傳是提升講座品牌的重要手段。公共圖書館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積極通過多種手段開展宣傳。既要利用宣傳欄、橫幅、電子屏等傳統手段宣傳,也要通過圖書館網站、APP平臺上發(fā)送預告,如果有新聞媒體的介入,最好可以在報紙、雜志、電視、電臺、門戶網站上進行宣傳。當然在新媒體時代,我們更要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臺大力推廣。我認為圖書館應該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比如在微信上發(fā)布,我們可以設置小程序報名,方便市民搶票,并開通意見反饋欄目,及時收取聽眾的建議與反饋。如果在QQ群發(fā)布,應有專門人員管理,激發(fā)討論,保持熱度,收集意見。講座結束后還要在各大媒體上對講座效果進行追蹤報道,進一步擴大講座的影響力,讓講堂品牌深入到每位市民心中。
2)多方合作,延伸講座服務的陣地。圖書館開展講座活動,應打破圖書館閉門造車的思維方式,主動尋找合作伙伴,為圖書館提供充足的人力、財力、物力、場地空間等。比如,與其他各級圖書館合作,成立公共圖書館講座聯盟,實現信息共享;與專業(yè)性強的組織機構合作,樹立講座的權威。如鎮(zhèn)江市圖書館聯合名醫(yī)師打造醫(yī)學科普公益講座,收到了良好的反響;與企業(yè)合作,讓企業(yè)冠名贊助,為講座補充經濟支持。當然圖書館也要將講座的服務陣地向外延伸。可根據特定群體的需求,將講座送進學校、企業(yè)、社區(qū)、軍營、鄉(xiāng)村等,開展流動性講座。也可以創(chuàng)新開展小型課堂作為大型講座的補充,例如鎮(zhèn)江市圖書館在文心講堂的基礎上,又開創(chuàng)了文心小課堂,邀請各行專家講課并互動,為市民搭建了文化交流的平臺,也保持了講座的延續(xù)性發(fā)展。
3)開發(fā)衍生文化產品,提升講座的影響力。一次講座,多元發(fā)展,百次傳播。公共圖書館開辦講座,一定要加強講座的整體效益,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首先,在網絡技術發(fā)達的時代,舉辦講座的同時要積極開展網絡視頻直播,讓更多市民能通過網絡觀摩到大師的精彩講座;第二,在講座后,可將講座內容進行文字整理,形成講座資源,集結成冊或出版圖書,進一步擴大講座知識的傳播范圍,如上海圖書館創(chuàng)辦的《上圖講座》,不僅為讀者提供了精神食糧,也為其他圖書館提供了參考;三、開發(fā)講座衍生品,將錄音、攝像制作成音頻視頻,借助網絡平臺實現信息共享,讓講座的社會效益最大化。除此之外,還可建立講師資源庫、制作講座DVD、設計講堂刊物等產品來提升講座品牌的影響力。
公共圖書館講座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需要團隊的專業(yè)化管理,也需要服務的社會化運作。開展講座既要保持圖書館的公益性本質,也要不斷推陳出新,拓展服務渠道。新的時代,我們更要運用好新媒體技術,讓講座活動在推動全民閱讀、促進文化交流、提升城市文化內涵方面發(fā)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