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wǎng)評論員
近日有媒體梳理發(fā)現(xiàn),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wǎng)站、三十一個省份紀委監(jiān)察網(wǎng)站分別設(shè)置“監(jiān)督曝光”或者“曝光臺”欄目,不定期發(fā)布典型案例。去年以來至今年9月10日,這些網(wǎng)站通報的違反八項規(guī)定典型案例中近五百起與“酒”有關(guān),包括工作期間喝酒、公款吃喝、違規(guī)接受吃請、用公款購買高檔白酒等。其中,特別刺眼的是,四十起案例中有三十三起提及茅臺酒數(shù)量,最少一瓶,最多五百七十瓶,共有一千一百一十一瓶。
這顯然不是一份“完全”名單,但并不妨礙公眾從新聞中窺見一些普遍現(xiàn)象、獲得一些基本認知。比如,高檔酒仍是公款吃喝的主角;又如,盡管不斷加壓,公款吃喝仍難以禁絕,在個別地方甚至十分猖獗等等。當然了,任何一個官員出事,都不會是孤立和單純的。蚌埠市委政法委原副書記王琦多次收受管理服務對象所送的五糧液酒、茅臺酒和中華香煙等高檔煙酒;河南省鄭州市公安局商城路分局黨委副書記、政委陳艷芳使用公款購買茅臺酒用于公務招待;貴州省國土資源廳原黨組書記、廳長朱立軍甚至花掉五十七萬公款購買五百七十瓶茅臺用于接待……不客氣地說,每一瓶酒,都對應著一股不正之風,都在撩撥刺激民眾的情緒。
在反腐力度不斷升級的當下,為什么還會有那么多涉事官員與高檔白酒扯到一起?這或許與被查官員的口味癖好有關(guān),但更多的恐怕還是出于一種炫耀性的宣示。當茅臺酒對于絕大多數(shù)國民仍屬奢侈消費的時候,官員的“只喝茅臺”“只喝茅臺年份酒”更像是這一種權(quán)力下的放縱,于觥籌交錯中達到炫耀、甚至是以酒謀私的目的。
同樣,茅臺的價格與其消費附加值、收藏價值等,也具有某種隱秘的聯(lián)動可能。越貴越喝,越喝越貴;越貴越藏,越藏越貴。這中間,市場供給與消費需求之間形成了某種奇妙的博弈關(guān)系。而這也每每成為民眾詬病的話題。十多年前,“河北第一秘”李真贓物展覽時,也曾有不少茅臺酒,眾目睽睽之下,那一瓶瓶酒就像一個個嘆號,沉默而張揚。
其實,說到底,茅臺等高端白酒不過是一件商品而已,這幾十年來卻常常與問題官員扯在一起,如影隨形。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其他如拉菲、字畫、古董、黃花梨等等,都一樣,本身都不過是器物而已。真正需要正視的,還應該是如何管住官員手中的權(quán)力。
官員濫權(quán),則總會找到貪腐的依托。此前《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曾列舉貪官“八大雅”:入會所、打高爾夫、跳華爾茲、養(yǎng)寵物、品拉菲、抽雪茄、玩玉石、喝年份茅臺。客觀地說,這些“雅”無論哪一樣都是好東西,但當貪官濫用公權(quán)力、動用公共資源享用這些“雅”的時候,就會出問題。
酒喝了,瓶還在;瓶處理了,賬還在;官員處理了,劣跡還在……反腐就該馳而不息、一查到底。至少從此次新聞中暴露的問題看,管住官員的“饞嘴”,仍任重道遠。
一句話,沒有不好的物件,只有管不住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