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體血液中的血漿同型半胱氨酸(Hcy)濃度高于10 μmol/L即稱之為高Hcy血癥,而H型高血壓即指的是伴有高Hcy血癥的原發(fā)性高血壓[1]。有研究顯示,Hcy過高會造成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特別是腦卒中,每當Hcy水平降低3 μmol/L時,發(fā)生腦卒中的概率降低32%,而每當Hcy水平升高5 μmol/L時,發(fā)生腦卒中的概率就升高 59%[2]。且高血壓的誘發(fā)因素也比較多,包括精神應激、肥胖、遺傳以及高鈉低鉀飲食等,而導致血漿Hcy水平上升的原因則有攝入維生素B6、葉酸不足及高蛋氨酸蛋白飲食等,二者協(xié)同作用,極大地提高了發(fā)生心腦血管事件風險的概率[3]。臨床對于H型高血壓病人的治療,除了積極控制血壓外,還需對血漿Hcy水平進行有效的控制[4]。既往臨床對于H型高血壓多給予依那普利治療,但對降低血漿Hcy水平效果較弱。有研究顯示,依那普利葉酸片能夠經過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活性的抑制,降低體循環(huán)血管緊張素Ⅱ水平,并通過總外周阻力和腎血管阻力的降低,達到控制血壓的效果。在蛋氨酸循環(huán)中,葉酸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效果,是目前抑制Hcy最為有效的藥物之一[5]。為進一步證實依那普利葉酸片對H型高血壓病人的影響,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02例H型高血壓病人,給予兩種治療手段進行研究,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于我院2015年6月1日—2017年6月1日接收治療的H型高血壓病人102例。納入標準[6]:①入選病人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②所有入選病人均符合H型高血壓診斷標準,即Hcy≥15 μmol/L,舒張壓(DBP)≥90 mmHg(1 mmHg =0.133 kPa)和(或)收縮壓(SBP)≥140 mmHg。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的病人;②合并惡性腫瘤及嚴重臟器功能障礙的病人;③近30 d內使用過依那普利葉酸片或葉酸類藥物的病人。將所有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1例,女24例,男27例;年齡29~59(34.58±4.52)歲;SBP(151.53±8.64)mmHg,DBP(98.42±7.64)mmHg。觀察組51例,女26例,男25例;年齡28~60(34.93±4.25)歲;SBP(150.93±8.35)mmHg,DBP(98.29±7.83)mmHg。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病人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病人均先使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生產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J20161101;規(guī)格:100 mg×30片)、美托洛爾(生產廠家: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30214281;規(guī)格:50 mg×20片)等藥品進行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使用依那普利葉酸片(生產廠家:深圳奧薩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142612;規(guī)格:10 mg:0.8 mg×7片)治療,10 mg/0.8 mg,每日1次。對照組病人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依那普利片(生產廠家:湖南千金湘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155271;規(guī)格:10 mg×16片)治療,每次10 mg,每日1次。兩個月為1個療程,兩組病人均治療1個療程,且在治療期間維持低鹽飲食、適度運動。
1.3 觀察及檢測指標 血漿Hcy水平的檢測:于治療前后12 h各抽取病人空腹靜脈血8 mL,EDTA抗凝后3 000 r/min離心5 min收集血漿,保存于-20 ℃冰箱,然后由中心實驗室進行統(tǒng)一檢測。血漿Hcy水平通過乳膠比濁法檢測,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動脈僵硬度的檢測:通過臂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檢測動脈僵硬度,首先使用全自動動脈硬化檢測儀測量脈搏波傳導速度(PWV),病人先休息15 min后行仰臥位,然后將病人踝臂血壓指數(shù)(ABI)、肱動脈脈壓和血壓進行記錄。baPWV陽性判斷標準:較之于儀器內置的各個年齡段正常baPWV值,檢測出的baPWV數(shù)值增高即為陽性;陰性指檢測出的baPWV數(shù)值在正常范圍內。心功能檢測:使用超聲多普勒聲像儀檢測。檢測指標包括: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LVDd)、室間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
血壓檢測:分別于治療前和治療后4周后讓病人于安靜環(huán)境下休息15 min后檢測SBP和DBP水平。
觀察兩組病人治療前后baPWV水平,心功能IVST、LVDd、LVPWT、LVEF水平,血漿Hcy水平、N末端B型鈉尿肽原(NT-pro BNP)水平、NT-pro BNP陽性檢出率以及SBP、SDP變化情況。
2.1 兩組治療前后動脈僵硬度及血漿Hcy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baPWV、Hcy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baPWV、Hcy水平均有降低,但觀察組baPWV、Hcy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baPWV、血漿Hcy水平比較 (±s)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IVST、LVDd、LVPWT以及LVEF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病人IVST、LVPWT水平均有下降,觀察組LVEF水平有上升(P<0.05),但觀察組IVST、LVDd、LVPWT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LVEF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2.3 兩組治療前后SBP、DBP變化情況 兩組治療前SBP、DB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SBP、DBP水平均有下降,但對照組SBP、DBP水平高于觀察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SBP、DBP水平變化 (±s) mmHg
2.4 兩組治療前后NT-pro BNP水平及BaPWV陽性率情況 治療前,兩組NT-pro BNP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NT-pro BNP水平為(21.34±3.45)pg/mL,低于對照組的(25.75±3.24)pg/mL(t=6.654,P<0.05)。對照組baPWV陽性檢出率為27.45%(14例),高于觀察組的5.88%(3例,χ2=8.541,P<0.05)。
高血壓是臨床上的常見疾病,是促成心腦血管疾病的關鍵因素,而H型高血壓是指在高血壓的基礎上伴有Hcy升高。有研究指出,H型高血壓病人發(fā)生腦卒中的概率要比單純高血壓病人高4倍,是發(fā)生腦卒中最為危險的因素[7]。血漿Hcy水平的提升既可對黏附因子和細胞因子的表達產生影響,還會使內皮細胞基因改變,促成細胞的凋謝、死亡。除此之外,單純高血壓病人發(fā)生左心室肥厚的概率也遠遠低于H型高血壓病人[8]。因此,對于H型高血壓病人需及時、有效降低血漿Hcy水平,控制血壓。
Hcy是一種無法由食物直接獲得的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循環(huán)的代謝產物,其形成過程中需有N10-亞甲基四氫葉酸、維生素(維生素B12、葉酸、維生素B6)、β-胱硫醚合成酶以及N5等輔助因子[9]。因此,葉酸、維生素B6是其重要的輔酶,可對血漿Hcy水平產生影響,一旦缺少葉酸,會造成該通路被阻礙,Hcy水平升高,進而產生堆積,當血漿Hcy達一定濃度之上,就會對血管內皮細胞產生嚴重的損害,引發(fā)心血管事件。因此治療H型高血壓需充分補充葉酸,以抑制Hcy水平升高[10]。既往臨床對于H型高血壓多給予依那普利治療,可降血壓,舒張血管,但對降低血漿Hcy水平效果較弱。依那普利葉酸片是一種新型的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11],可經過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活性的抑制,將體循環(huán)血管緊張素Ⅱ水平減輕,并通過總外周阻力和腎血管阻力的降低,達到控制血壓的效果。本研究對102例H型高血壓病人給予兩種治療手段進行觀察,結果表明,給予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的病人血漿Hcy水平明顯低于使用依那普利治療的病人,提示依那普利葉酸片可顯著降低H型高血壓病人血漿Hcy水平。
PWV檢測可了解病人大動脈彈性,預測病人的心血管事件。相關研究表明,PWV可充分反映由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眾多高危因素對病人血管產生的損害,動脈僵硬度與脈壓增加有緊密的聯(lián)系[12]。baPWV是臨床上檢測PWV較為常用的手段[13]。本次研究表明,給予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的病人baPWV水平和baPWV陽性檢出率明顯低于使用依那普利治療的病人,提示依那普利葉酸片對H型高血壓病人的動脈僵硬度改善效果顯著。LVDd、IVST、LVPWT、LVEF水平是評價病人心功能的重要指標,臨床上多使用超聲多普勒聲像儀檢查病人心功能[14],本研究結果表明,給予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的病人心功能水平優(yōu)于使用依那普利治療的病人,提示依那普利葉酸片可改善H型高血壓病人的心室舒張功能。
有研究表明,對于H型高血壓病人,給予單純自由組合降壓藥物臨床療效低于恒定復合降壓藥物[15]。依那普利葉酸片是臨床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合并高Hcy血癥的藥物。本研究結果表明,給予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的病人SBP、DBP水平顯著低于使用依那普利治療的病人,表明依那普利葉酸片對于H型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控制效果優(yōu)于依那普利。BNP是病人心臟房細胞所分泌出的一種具有擴張血管、利鈉、利尿效果的物質,該物質的分泌量可間接反映病人心肌重塑程度進行間接的反映[16]。NT-pro BNP是BNP的前體物質,且半衰期比BNP更長,血漿濃度也比BNP更高,因此,臨床上常用NT-pro BNP對病人的心臟受損程度進行評估[6]。本研究結果表明,使用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的病人NT-pro BNP水平顯著低于使用依那普利治療的病人,表明依那普利葉酸片對H型高血壓病人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明顯。
綜上所述,給予H型高血壓病人依那普利葉酸片治療,臨床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動脈僵硬程度,改善心功能,降低血壓及血漿Hcy、NT-pro BNP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