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地
鐵人王進喜是個受苦受難的孩子
那時候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
千瘡百孔,民不聊生
在玉門赤金堡蒼涼黑暗的寒冬
六歲的王進喜,牽著雙目失明的父親
沿街乞討,一個人一家人的苦難
與祖國的苦難一樣沉重
1949 年,新中國誕生了
那個窮苦的孩子成了玉門油田
一名石油工人,翻身得解放
他感受到的不僅僅是
能吃上飯能穿上衣
感受最深的是做了主人
腰桿硬了脊梁骨直了
新中國比他的父親母親還要親
他為祖國勞動有使不完的力氣
他的血液和祖國的血液一起流淌
他的脈搏和祖國的脈搏一起跳動
1959 年,新中國十周年歡慶
王進喜作為全國群英會代表
第一次到北京,他在長安街上
看到公共汽車背著一個大包
當他知道,那是因為國家缺少石油
汽車背的是煤氣包,他的心沉下來
“我們國家缺少石油,這是
我們石油工人的恥辱啊!”
他蹲在馬路邊,“嗚嗚嗚”地大哭起來
1959 年,東北松遼平原發(fā)現(xiàn)大油田
油田的名字叫大慶
王進喜知道這個喜訊后激動萬分
他要求第一批參加大慶油田大會戰(zhàn)
下了火車一不問吃二不問住
先問鉆機到了嗎?井位在哪里
他恨不得一拳砸出一口井來
爭取到了薩55 井位后
他一刻也等不及,跑到井上
激動地喊:甩開膀子干吧
我們要把貧油的帽子甩到
太平洋去,他寫下氣壯山河的豪言
“北風當電扇,大雪當炒面,
天南海北來會戰(zhàn),
誓奪頭號大油田,干干干!”
鉆機到了,吊車汽車拖拉機一時
調(diào)不過來,他硬是和工友們?nèi)死缈?/p>
把60 多噸重的鉆機設(shè)備安裝到位
開鉆打井,需要有水
他和隊友們破開堅冰
用臉盆一盆一盆地端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
創(chuàng)造條件也要上
新中國的石油工人
就是要為新中國加油
寧可少活二十年
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他白天黑夜連軸轉(zhuǎn)
吃在井場住在井場
房東大娘看在眼里
疼在心上,她說
你們的王隊長真是個鐵人
鐵人—— 鐵人—— 鐵人
什么樣的人才能成為鐵人啊
井隊搬家時,他的腳
被滾落的鉆桿砸傷
住進醫(yī)院后,他的心老不踏實
惦記著井隊正在掘進的一口高壓井
他不顧骨折的疼痛,拄著拐杖
從醫(yī)院偷逃出來,不出所料
這口高壓井,發(fā)生了井噴
時間就是油井的生命,如果壓不住
就會井毀人亡
然而壓井用的水泥倒進泥漿池
卻化解不開,危急之下
他扔下拐杖就跳進泥漿池
用身體攪拌泥漿,隊友們也跟著
一一跳下去,跳下去
人體和泥漿,終于壓住了井噴
保住了祖國的油井
保住了隊友們的生命
這就是寫進歷史的
莊嚴神圣的一跳
1964 年,美國記者埃德加· 斯諾
來訪時,問毛澤東主席
“對當前反華大合唱,
你有什么要告訴世界的?”
毛主席回答他:“我國東北
新開發(fā)了一個大油田
有一個鉆井工人說:
石油工人一聲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
我們一發(fā)言,世界就有人受不了”
鐵人精神,給予時代
給予每一個人的
是鏗鏘有力,是昂揚向前
是一份沉甸甸的愛國熱情
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我們是石油人
我們是祖國的兒子
為國加油是石油人光榮的使命
鐵人精神已經(jīng)滲透到我們的骨髓
愛國奉獻已經(jīng)成為石油人
代代相傳的基因和足跡
(選自《芒種》201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