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方舟
摘要:《愛樂之城》是由達米安·啥澤勒導演于2016年12月16日在美國上映的一部歌曲劇題材的電影,并一舉囊括了十四項奧斯卡提名。電影講了一個爵士樂鋼琴家和懷揣夢想女演員的愛情故事,這部歌舞劇之所以能獲得如此多的獎項,是因為在試聽語言方面有功不可沒的成就。通過分析研究本文先介紹了歌舞劇的電影類型和電影的內容簡介,后具體從視覺分析和聽覺分析兩個方面研究了影片中的色彩、鏡頭、光影和音樂。
關鍵詞:《愛樂之城》 ? 視聽語言 ? 分析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8-0162-02
《愛樂之城》是一部歌舞劇題材作品,歌舞劇產生在20世紀20年代,除了本身具有的電影特點外,相對于其他影片更注重歌曲和舞蹈成分。歌舞劇和音樂劇是不同的藝術形式,但是會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換。有些歌舞片直接來自音樂劇,如《悲慘世界》《西區(qū)故事》等,而有些歌舞片在獲得成功之后也會改編成音樂劇,如《美女與野獸》。音樂劇和歌舞片都是具有藝術性、音樂性,但是歌舞片的電影性質更有場面切換,演員特寫和空間感。
《愛樂之城》憑借優(yōu)雅的舞姿與優(yōu)美配樂,一舉囊括了十四項奧斯卡提名。故事發(fā)生在洛杉磯,女主角米婭渴望成為明星和創(chuàng)作人,為了生計被迫在咖啡館打工。男主角是非常有才華的一位爵士樂作曲鋼琴家,理想是使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愛爵士樂。兩個人通過多次邂逅然后相愛,最終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分道揚鑣。
本文就其作品精彩無比的色彩運用、鏡頭拍攝以及劇中的背景音樂等進行分析。
一、視覺元素分析
(一)色彩在作品的運用
色彩在片中被賦予了很重要的意義與多種表達方式。全片的畫面色彩基本上都采取了飽和的暖色調和非自然的光效,營造出了一種優(yōu)雅的視覺盛宴。我認為這部電影有碰撞色彩和油畫色彩。
碰撞色彩從背景色彩分析,女主試鏡失敗的冷色調到同一寢室四個女生在房間里跳舞的鮮艷明亮的對比。服飾分析女主難受心情的白襯衫到女主角的三個室友的服飾身著黃色、藍色、紅色的服飾的對比。對于渲染情節(jié)氣氛,突出主題都是非常出色,整個畫面出現色彩的碰撞,使觀眾目不暇接。
色彩碰撞不僅在同一場景中,也在影片的前后人物情感對比表現中。女主角在作品的前半部分的劇情中,表現出一種格格不入的性格。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所身著的是黃色的服飾,這一顏色與藍色為主的城市色彩,比較起來顯得十分格格不入。隨著劇情的發(fā)展,她在服飾顏色方面也逐漸起了變化,粉紅色變?yōu)樗{色。在劇情中,表現為和男主角相識、相愛。從而使得女主角慢慢融入城市的生活。所以顏色的變化,表現出人物從拒絕到接受的過程。
總的來說,該片中任何一個畫面的設置都是經過導演深思熟慮,每一個顏色元素都采用了黃色、藍色或是紅色等暖色調。即使出現偶爾的灰色等冷色調,也不妨礙全片的劇情旋律。酒吧、街頭、房間以及戶外的場景均體現出了導演對于顏色搭配的藝術美學。
(二)光影
電影的畫面藝術性不僅有色彩的重要性,還有光影的運用,在這部影片中,光影也被多次運用。
第一次在男主人咖啡館打工的時候,咖啡店老板要求彈奏指定的曲目,男主一邊無精打采地演奏,一邊觀察四周,確定沒有人在意的時候,這時光影隨著男主即興演奏的爵士樂開始慢慢加深,燈光突出男主彈琴的樣子,屏蔽了身邊的一切任何事,男主就在自己的世界暢游,仿佛爵士樂就是生命的全部,開始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但隨著彈琴的結束,光影隨之消失,回歸到現實,是男主沒有符合老板的要求被解雇。
在影片的結尾,當多年以后女主又一次和男主相遇,這時的男女主角都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夢想,當男主再一次彈奏那段即興爵士樂,隨著音樂響起,燈光聚焦到男主的身上,鏡頭緩慢的拉到到女主身上,周圍的事物也越來越模糊,直到女主一個人,然后音樂直接切到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這時光影的運用更使人產生穿越感,一種使人充實在愛情的浪漫中,讓人忘記他們現在的處境,忘記不愉快。營造了夢境和現實的對比,產生強烈的反襯效果。
(三)鏡頭的運用
本片的劇情的設計與發(fā)展,并沒有太多的驚人之處。鏡頭語言在片中,配合著色彩與音樂等進行著完美視覺的打造。在片中,長鏡頭運用的較多。鏡頭語言中長鏡頭所表現的是連續(xù)的、自然的時空,鏡頭在運動中實現空間的自然轉換,實現局部與整體的聯系,排斥了通過蒙太奇形成新空間的可能性,所以運動長鏡頭可以使觀眾和劇中人物在連續(xù)、自然、真實的空間感受中達到視角的合一,然后獲得情感上的同步,讓觀眾產生身臨其境之感。
在影片的開始部分就有一個長鏡頭。從高架橋上的堵車開始,鏡頭從一個女生唱歌到走出車子開始,身邊的人就越來越多參加到這段音樂舞蹈中,一下子就使觀眾進入歌舞劇的氛圍中,鏡頭通過音樂的節(jié)奏拍下每個唱歌跳舞的人,一群有理想有活力的年輕人為了掙脫高架橋堵車的沉悶情緒,紛紛通過下車載歌載舞來宣泄。
在影片將近結束之時, 導演運用接近10分鐘的蒙太奇手法將男女主角從五年前的冬天相遇開始,展開了一段美好的與現實結局相反的愛情回放。透過浮光掠影的鏡頭, 時而漫天星斗, 時而落霞滿天, 在風格上融合現代與復古, 使每一幀畫面都充滿浪漫與夢幻的色彩, 給予觀眾最濃烈多彩的感官享受。這樣的閃回形式起到了懷念的功效。也更能使觀眾引發(fā)深思,一邊沉浸在失敗愛情的傷心中,又一邊考慮人生終極問題:愛情與理想孰重孰輕。導演這一創(chuàng)作手法實在是在體現情感與視覺氛圍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渲染作用。
最后,該作品在鏡頭的戰(zhàn)線上還對于好萊塢歷年的經典之作有了很多致敬的橋段。所涉及的作品主要有《瑟堡的雨傘》《卡薩布拉卡》以及《無因的反抗》與《雨中曲》等多達三十余部經典之作。
二、聽覺元素的分析
聽覺是人體五官中的組成部分之一,聽覺的實現是靠聲音的傳遞。聲音帶來的某種意境感,是依賴于聽完成的。聽,是感性形成;覺,是靠意念產生。 我們可以通過聲音感受世間一切事物。當然,聽覺是能夠通過需求打造一個特意性需求人才。這些是視覺達不到也不可能達到的特有功能。但相對于默片時代,聲音是藝術作品的輔助手段 。
該片本身就是一部展現音樂與舞蹈為主的藝術作品。因此,本片的重頭內容,除了色彩以外就是背景音樂與舞蹈。爵士樂、輕音樂等都是本片的背景音樂的主要內容。
在片中出現的爵士樂風格的曲調,與普通的爵士樂有著顯著的不同。沒有低沉與嚴肅的感覺,而是采取了歌詞陽光、較為輕快的曲調旋律。最為突出的就是片中《城市之星》系列的三首曲目,它們很好的烘托了故事的劇情。第一首,屬于個人獨唱,歌詞較為凄涼,反映出了男主角的生活不如意。旋律較為輕快,簡潔;第二首,男女主角兩人的合唱,激情與熱烈是曲目的最大特點。這一風格也表達了二人情感的升溫;第三首,則是女主角單人演唱。主要功效是對于兩人認識過程的一種回憶,起到了對于整體劇情一種關聯的敘事效果。
三、結語
該作品在視覺元素中很好的融入各種風格、題材的元素,并且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一部約為兩小時的作品,很好的詮釋了情感與夢想的碰撞過程。雖然結局是令人失望的,但是整體的創(chuàng)作風格,尤其是視聽元素方面實在讓人感到優(yōu)雅。其獲得金球獎、奧斯卡獎的多項提名與獎項也是眾望所歸。同時,影片營造出來的夢境感也是驚人的,這也是區(qū)別于其他電影的地方。
從我國近年的影視作品來看,歌舞題材幾乎很少涉及。目前影視市場中恐怖、暴力、愛情、喜劇等在國內需求量較大,受眾的關注度較高。從而忽視了藝術中最為關鍵的舞蹈與音樂的創(chuàng)作。換句話來說,國內創(chuàng)作者難以找到好的題材、劇本以及優(yōu)秀的舞蹈團隊和制作團隊等客觀因素所致。當然這種觀點是不科學的。實際上,沒有歌舞題材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出現,究其根本是由于觀眾的欣賞層次所導致?,F在的影視藝術作品多以市場為導向。欣賞舞蹈作品,需要一定的藝術感染力和感知力,而對于大部分國人來說,這種藝術文化素養(yǎng)在一定程度上有待提升。看慣了恐怖、科幻的國人對于純藝術作品還是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qū)。因此,在市場方面決定了這一題材難以獲得青睞。
總而言之,《愛樂之城》這部作品,給我國廣大觀眾帶來高級別的視覺盛宴的同時,也給國內影視創(chuàng)作帶來更多的寶貴學習經驗與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藍凡.影像的歌舞敘事:歌舞片論[J].文化藝術研究,2010,(01).
[2]周星.影視藝術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李囡囡.論色彩在電影中的運用[J].電影文學,2012,(07).
[4]張琦.歌舞片《愛樂之城》的音樂創(chuàng)作解析[J].當代電影,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