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際春
Q:家里有黃瓜,可老公又買了黃瓜回來,你問他的時候,他說“我不知道,你沒告訴我啊”。帶倆孩子去游樂園,結(jié)果他給倆孩子買的是成人票。你問他的時候,他說“我不知道有半價票啊”。他經(jīng)常有無數(shù)個“不知道”,能把我氣死。遇到個這樣的老公該咋辦?
A:生氣歸生氣,遇到問題還是要想辦法解決,不是嗎?否則生氣只會傷害自己的身體。
首先,像你老公這種回答“不知道”的情況在男人中并不少見,總體來說,代表了一種不太成熟的溝通方式和心智水平,一般小孩子才會經(jīng)常用“不知道”回答或逃避問題。具體來說,這種表達方式可能代表什么含義呢?
1.他真不知道,缺乏生活常識和生活經(jīng)驗。例如是個媽寶男—媽媽代勞一切,書呆子—父母只要求他一心讀書。2.勉強、抵觸情緒。要么抵觸帶孩子和家務(wù)勞動,要么抵觸被你“支使”。3.害怕承擔責任。一旦感覺被人疑問、質(zhì)問或批評時,就企圖用“不知者無罪”來當擋箭牌,并養(yǎng)成了習慣,以致無法進一步反思和進步。4.懶惰或被動人格,不愿動一點兒腦筋,尤其是對他沒興趣的事情。5.故意做不好、氣你,待你看不下去或不耐煩時就不想再找他,以此來逃避參與家務(wù)勞動。
以上原因可能交叉、重疊或共存,你需要了解他的成長經(jīng)歷,比對他在原生家庭和自己小家以及和朋友、同事相處時是否表現(xiàn)出相同的模式,以辨別是特異性的還是泛化的人格模式。心中有譜后再和他溝通,慎用批評、指責和吵架,而是幫助他理解和表達“不知道”背后隱藏的內(nèi)容,只有他自己能夠覺察、領(lǐng)悟之后,改變才可能發(fā)生。
最后,這種模式也可能在你們的關(guān)系中被強化,例如,由于你的成長經(jīng)歷,你可能對“不知道”特別敏感,就像是你的“電門”,他一碰,你就炸,對此也要予以注意。
老婆逛街總愛拉上我
Q:老婆特別喜歡逛街,還總愛拉著我逛,可我真不喜歡逛街,剛開始硬著頭皮陪她逛過一陣子,可后來就扛不住了。她就說我不愛她,不懂得陪伴,說我沒情趣,還經(jīng)常給我使小性子。我們倆這矛盾該咋解決?
A:方法嘛,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聽起來好像不太好聽,怎么還給自家人上手段,其實不然,用體驗式的方法,通過“共情”和“感同身受”讓她自己愿意主動放棄“強人所難”,只要運用得當,它比生氣、吵架、直接拒絕和講道理更溫和,也更有效。
具體操作:例如你業(yè)余喜歡做什么呢?健身或打游戲?不管是什么,你就使勁兒拉著老婆和你一起玩,如果她真的喜歡上你的愛好,那兩個人一起嗨也挺好,你也避免了大把時間去逛街受“苦刑”。
那你接下來肯定要問,她要是不喜歡、拒絕呢?—多數(shù)情況都是如此,相愛的人可不一定有相同的興趣愛好,你一定要勉強她幾次,用撒嬌、賣萌、耍賴的方式都可以,然后再問她“被人強拉著做不喜歡的事兒是什么感覺?”“你能體會我陪你逛街的心情了吧?”“如果這時候我再說你不愛我,你心里什么滋味?”很多人都缺乏共情和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夫妻之間也是如此,很容易失去邊界,需要補上這一課,而不是動不動就用“愛不愛我”來綁架對方。
一般到了這一步,老婆基本都能明白,然后放棄強求。此時,重點來了,并不是她一有體會或不強求后,你就徹底不陪伴了,那會形同陌路的。夫妻相處的藝術(shù)離不開相互付出和適度的妥協(xié)。例如,你們可以協(xié)商大概多長時間陪她逛一次街而不是每次都去;你鼓勵她有時候可以找閨蜜陪她去,女孩子喜歡逛街的多的是,也容易找到共同話題;你還可以有時候陪伴全程,而有時候請她允許你在咖啡廳等她,看書、玩電腦、工作都可以,這是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盡量相互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