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華
(如東縣中醫(yī)院藥劑科 江蘇 南通 226400)
患者除因急性病癥以外均先到門診進行診治,臨床醫(yī)師再根據患者情況決定是收治入院做進一步治療還是開具藥品回家觀察,在這種意義上門診就是患者的入院第一站。據統計在門診的診治中收治入院治療的患者只占少數,大多數患者只是帶藥回家,所以門診藥房的作用被凸顯出來[1]。門診藥房是銜接患者與臨床醫(yī)師的過渡部門,也是醫(yī)療服務的一部分事關醫(yī)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所以改進門診藥房的服務方式刻不容緩。
本次研究以門診取藥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為對照組,年齡(45.47±6.53)歲,男/女為22/23;2018年1月-2019年1月的為觀察組,年齡(46.21±6.84)歲,男21例,女24例,基礎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2018 年以前我院核查臨床醫(yī)師開具的藥品清單以后為患者發(fā)放藥品,只在患者對藥物有疑問時耐心為患者解答疑惑。我院自2018年1月始批設專門房間成立門診藥房藥物咨詢室,并成立藥物咨詢小組,各成員根據負責人安排以保證質量為前提完分配給各自的任務;為患者提供如下服務:(1)常規(guī)藥物知識培訓:各成員將分配給自己的任務收集整理后上交至1名副主任藥師處,由此人對所有藥物信息進行匯總分析,另一名副主任藥師根據匯總信息制作PPT,為門診藥房的所有工作人員講解常用藥物的作用機理、用法、用量、相克藥物等信息;然后再根據培訓內容自制考核試題,通過考核的人員參加本次研究;(2)完善咨詢途徑[2]:安排藥學知識扎實并在臨床工作多年的藥師在咨詢室針對患者在取藥過程中或是取藥以后的不同問題做出準確回答;患者回家可能在回家以后服藥時才發(fā)現自己對藥物的用法用量不甚清楚,所以門診藥房還應配備電話咨詢并安排專人回答接聽電話,向患者提供離院以后的用藥服務;(3)正確宣教:每次針對患者的詢問時刻懷有耐心為患者講解藥物的相關知識,尤其宣教藥物的禁忌癥與藥物的毒物反應,從多方面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4)加強與臨床的銜接:藥師不僅要為患者取藥、提供咨詢,還應嚴格審核臨床醫(yī)師的處方,若存在用藥不良配伍等不良事件及時與醫(yī)師溝通。
比較不同藥房服務下患者是否用藥安全,能夠具有良好依從性以及對藥房工作的滿意程度。用藥安全測評以用藥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情況為依據,不良事件越少則安全性越高;滿意度測評根據小組自擬的評分表。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進行藥物咨詢以后依從性為96.36,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門診藥房不同服務方式對患者依從性影響
新的藥房服務模式可以改善醫(yī)患關系,增加患者的滿意度(P<0.05),見表2。
表2 患者對門診藥房不同服務方式的滿意程度調查
患者在向藥師咨詢藥物使用方法以后,僅有極少數人出現了胃腸的反應,但是沒有咨詢藥物使用的患者還出現了肝腎的損害與神經的毒性反應,且安全性低,觀察組不良事件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門診藥房不同服務方式對患者用藥安全性的影響
越來越多的人們在患病以后即使病情不是很嚴重也會首先選擇到醫(yī)院就診,大大增加了醫(yī)院的接診量,也間接增加了門診藥房的工作量。但是隨著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醫(yī)療服務的質量要求更甚,這就使得藥房完善自身服務[3],摒棄原有的單一的發(fā)放藥品的職能。患者由于專業(yè)限制等原因并不了解醫(yī)藥知識,在領取藥品服用時對用法、劑量、注意事項等都不清楚,普遍存在用藥混亂的現象,這就要求藥師在給患者藥品時詳細告知患者的藥品信息,幫助患者規(guī)避疾病治療中的用藥誤區(qū)從而早日恢復。藥師要對咨詢患者現場提出問題給出精確的回答,通過有效的溝通方式解決患者所遇到的問題,這可能就要求醫(yī)院加強對藥師專業(yè)的培養(yǎng)與考核。就診于我院的患者從2018年開始能夠向藥師咨詢藥物的使用,接受此服務的患者回家以后能夠按時按量服用藥物并規(guī)避與藥物具有毒性反應的食物,大大減少了用藥盲區(qū),這提示我們藥物咨詢服務能夠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而且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新模式更得患者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