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峰 張艷萍 吉海旺
(1 西安科技大學醫(yī)院 陜西 西安 710054)
(2 甘肅省人民醫(yī)院 甘肅 蘭州 710054)
肝硬化為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肝病,肝組織彌漫性纖維化、假小葉以及再生結(jié)節(jié)形成是該病的臨床特點[1]。肝硬化的常見并發(fā)癥是上消化道出血,嚴重者可發(fā)生大出血、休克、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因此臨床一旦確診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應及時給予有效的處理。筆者近年來對收治的肝硬化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奧曲肽聯(lián)合普萘洛爾治療取得了理想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5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6例肝硬化導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嘔血、黑便、貧血癥狀,入院后經(jīng)電子胃鏡檢查確診,排除肝性腦病及惡性腫瘤患者。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8例。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1例,平均年齡(51.3±2.1)歲,肝硬化平均病程(2.6±0.6)年,平均出血量(957.3±188.4)ml;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23例,平均年齡(50.6±2.5)歲,肝硬化平均病程(2.9±0.4)年,平均出血量(939.9±207.1)ml。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肝硬化病程以及出血量方面差異未見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補液、禁食、輸血、抑酸治療,在此基礎(chǔ)上靜脈輸注奧曲肽,首次劑量為100μg,繼以25μg/h持續(xù)靜脈滴注,連續(xù)治療3d。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chǔ)上聯(lián)合應用普萘洛爾治療,口服 普萘洛爾5mg/次,3次/d,連續(xù)治療3d。
治療結(jié)束后復查彩超,觀察并記錄門靜脈、脾靜脈血流量及門靜脈、脾靜脈內(nèi)徑。
顯效:用藥1 d后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改善,血壓及血象恢復正常,大便隱血試驗陰性,胃鏡檢查證實出血停止;有效:用藥3d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血壓及血象基本恢復正常,大便隱血試驗陰性,胃鏡檢查證實出血停止;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總有效=(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門靜脈、脾靜脈血流量及門靜脈、脾靜脈內(nèi)徑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s)
脾靜脈內(nèi)徑(mm)觀察組48532.7±126.8278.3±67.79.4±1.510.7±1.4對照組48645.1±139.4352.4±82.111.3±1.312.3±1.9 P<0.05<0.05<0.05<0.05組 別n門靜脈血流量(ml/min)脾靜脈血流量(ml/min)門靜脈內(nèi)徑(mm)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3.7%,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1.2%,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由食管、胃底靜脈曲張、門脈高壓性胃病以及消化性潰瘍所致。當肝硬化進入代償期后會出現(xiàn)脾功能亢進、門脈高壓癥、門靜脈內(nèi)徑增加及肝細胞功能減退,因此肝臟合成凝血因子能力降低,極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4]。目前臨床以手術(shù)治療、硬化劑治療、藥物治療、壓迫止血治療等。
本研究采用奧曲肽聯(lián)合普萘洛爾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治療后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得到了顯著改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高于匡大鵬[5]研究結(jié)果(92.6%)。
奧曲肽為目前臨床治療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常用藥物,該藥可改善異常的門靜脈壓及血流量,減輕食管靜脈的壓力,增強胃腸道對水鈉的吸收力度,其藥理作用類似于天然生長抑素,對治療消化道出血有較好的效果[6]。普萘洛爾是一種β-受體阻滯劑,可通過反射性增加外周阻力,減少心輸出量,促進內(nèi)臟動脈的收縮,從而有效降低門靜脈、脾靜脈的最大血流量[7]。普萘洛爾與奧曲肽聯(lián)用能夠充分發(fā)揮改善血流動力學、保護胃黏膜、止血的作用,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