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全 羅 宇
(貴港市中西醫(yī)結合骨科醫(yī)院 廣西 貴港 537100)
股骨骨折是臨床兒童骨折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骨折,一般來說,有多種治療手段治療兒童股骨骨折都可以取得較好的預后,只要提供足夠的穩(wěn)定性,使其早期患肢運動,當前比較常見的手術治療手段有兒童股骨髓內釘、彈性內釘、鋼板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架固定,有些研究報道稱在使用彈性釘來處理不穩(wěn)定的小兒股骨斷裂的時候,手術后會有部分患者出現(xiàn)骨折端的不穩(wěn)定,比如彈性釘?shù)尼斘矔顺?,從而導致患肢短縮畸形,對于這種彈性釘內固定之后骨折端不穩(wěn)定、退釘以及患肢長度短縮等問題,Sutphen等[1]通過研究推薦使用鋼板來治療兒童不穩(wěn)定型的股骨干骨折,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不過跟既往閉合復位彈性內釘治療相比,鋼板內固定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也有報道稱通過彈性釘加尾帽技術,治療小兒不穩(wěn)定的股骨干斷裂可以達到滿意效果。所以, 本研究就彈性髓內釘加尾帽固定和鋼板內固定來治療小兒童股骨干斷裂的療效對比,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1-12月本來院就診的兒童股骨骨折80例,所有患者家屬均簽知情同意書,實驗組40人,男25人,女15人,年齡3~12歲,平均(7.0±1.6)歲;螺旋斷裂10人,橫行斷裂16人,斜行斷裂14人。對照組40人,男28人,女12人,年齡4~14歲,平均(7.2±1.9)歲;橫形斷裂16人,螺旋行斷裂16人,斜行斷裂8人。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年齡3~14歲;②體重<45 kg。排除標準:①股骨開放性骨折或全身多發(fā)骨折②病理性骨折或關節(jié)內骨折。
入院后對病例行普通檢查,拍患肢大腿全長正、側位x線片,實驗組測髓腔寬,挑選適宜的彈性髓內釘。對照組根據(jù)骨折類型選取合適鋼板。
實驗組:病人全麻,仰臥體位,選取合適粗細彈性釘,選取彈性髓內釘?shù)膶挒楣晒亲钫帉挾鹊?/5。常規(guī)將彈性釘預彎,彈性釘?shù)淖罡呋《戎糜诠钦鄱?,弧形的高度一般約為髓腔寬的3倍高。手術切口取股骨遠端兩側,切開時注意對患肢血管、骨骺保護,分離深筋膜、直至骨膜;在遠端骨骺上2cm行進針,內、外側以逆行各打入1枚彈性釘,予以彈性支撐。需在C臂透視下骨折復位,有些難以復位的,可在骨折處予小切口輔助復位。在距離進釘點2~2.5cm處夾斷彈性釘,繼續(xù)打入約1cm,擰入合適尾帽,使彈性釘釘尾與尾帽完全接觸。
對照組:麻醉和手術體位跟實驗組一樣,根據(jù)斷裂情況挑選適宜鋼板,顯露骨折部,清除斷處的積血、血腫,進行鋼板固定,斷裂兩側需打入2顆以上絲釘以達穩(wěn)定要求。
術后兩組對癥治療,指導患肢功能鍛煉。
術后3周、1個月、3個月、6個月及1年進行門診拍片隨訪。按照有關條例中標準:優(yōu):患肢關節(jié)內、外、屈、伸、旋轉正常;良:患肢關節(jié)運動達到正常的50%一80%;中:患肢關節(jié)活動度為正常的30%~<50%;差:患肢關節(jié)運動未達到正常30%。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手術時間無明顯不同(P>0.05),但實驗組出血明顯少于對照組,住院天數(shù)、骨折愈合天數(shù)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1。兩組肢體活動度康復優(yōu)良率沒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2。
表1 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手術情況比較(±s)
術中出血量(mL)組別n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骨折愈合時間(d)實驗組4045.8±7.670±10.46.5±1.553.8±7.1對照組4043±6.3160±20.512.3±2.180.1±8.9 P<O.05<O.05<O.05<O.05
表2 患肢功能康復情況
本研究顯示,實驗組與對照組患兒骨折肢體功能的恢復優(yōu)良率均在95%以上,表明鋼板固定與彈性髓內釘固定加尾帽都是處理小兒股骨斷裂可靠辦法,均可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在出血量、住院天數(shù)、骨折愈合時間比對照組有優(yōu)勢,說明彈性髓內釘固定加尾帽與鋼板固定相比,能降低手術對患肢創(chuàng)傷,促進患肢康復,值得在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