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萍
(連云港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手術室 江蘇 連云港 222000)
手術室是較為特殊的科室,承擔著搶救、手術治療的責任,也是院內感染風險較高的科室。當前醫(yī)療技術不斷進步,對手術室護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提高護士技能對控制院內感染有著重要意義。品管圈是目前被廣泛應用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它是將性質互補或相近、相同的在同一個區(qū)域工作的人集結到一起,建立一個工作團體,在所有人集思廣益、主動合作下,找到管理中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法、積極落實,由此來不斷提升工作質量。將其應用到醫(yī)院手術室管理中,有助于提升護士防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本院為了進一步探究其應用效果,詳情如下。
篩選2017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手術室40名在職護士,和同期內行手術治療的42例患者為對象。護士中男性2名、女性38名,年齡21~42歲,平均(30.35±2.17)歲,工作時長1~27年,平均(14.26±2.53)年。42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齡24~73歲,平均(46.38±5.07)歲,品管圈活動應用前后各21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1 明確目標:①提升手術室護士的責任感,了解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嚴謹性;②手術室護士要不斷學習專業(yè)知識,增強個人職業(yè)技能;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應變能力、表達能力、溝通技巧、邏輯思維能力等;③降低院內感染率。
1.2.2 建立品管圈小組:研究者為圈長,護士長為監(jiān)督員,其它護士為圈員,由圈長統(tǒng)籌安排各項活動,圈員整理手術室護理中現(xiàn)存的問題,特別是院內感染、護士技能相關方面的問題,并以此為主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1]。
1.2.3 手術室現(xiàn)狀分析:就手術室感染及護士技能展開頭腦風暴,分析出相關影響因素:①管理因素:對工作時間短以及新進護士缺少充分的培訓,在排班方面未穿插配置,還是以治療為基準,造成護士技能低;②患者因素:患者本身抵抗力較差,術后依靠他人照顧,自我判斷力不強;③護士因素:缺乏專業(yè)知識和主動意識、忽視生活護理、消毒不徹底、病情觀察不到位、預見性差、不重視防護。
1.2.4 策略與落實:根據(jù)以上分析結果,按照5W1H原則,重新制定護理流程,并綜合評估流程的經濟性與可行性,根據(jù)評估結果對護理流程再次優(yōu)化,之后上報審批,批復后開始落實。①患者防護指導:責任護士向患者詳細講解院內感染防護方法,確保個人衛(wèi)生;圈長向所有醫(yī)護人員講解院內感染防護措施,嚴格控制手衛(wèi)生、遵循無菌化原則。②加強器械消毒滅菌監(jiān)督:所有手術器械清洗去污后,按照消毒流程進行消毒滅菌,監(jiān)督員進行檢查,圈長定期抽查,保證器械滅菌合格。③加強護士培訓:聘請專業(yè)的品管圈管理人員到院對圈員進行培訓,內容包括:手術室護理流程、手術室感染的主要因素、疾病信息收集等;日常工作中,圈長根據(jù)品管圈活動步驟,組織相關知識培訓和競賽等,內容包括:溝通技巧、預防院內感染的方法、護理技巧、護理流程、理論知識等[2]。
品管圈活動應用前后對手術室護士技能進行評分,包括臨床工作能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溝通能力,每項最高分值25分,得分與護士技能呈正比。同時,記錄應用前后院內感染發(fā)生率和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滿意度使用醫(yī)院自制的問卷,項目包括服務態(tài)度、護理技能、護理巡視時間等,共計100分,90-10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基本滿意,<60分為不滿意。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應用后手術室護士臨床工作能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各項評分顯著高于應用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品管圈活動應用前后護士技能評分(±s,分)
表1 對比品管圈活動應用前后護士技能評分(±s,分)
時間例數(shù)臨床工作能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溝通能力應用后4020.36±0.5221.31±0.8520.43±0.3722.07±1.48應用前4018.43±0.2718.64±0.9619.22±0.5618.19±1.15 t 20.83313.16911.40213.093 P 0.0000.0000.0000.000
應用前院內感染發(fā)生率為28.57%,應用后感染率降低至4.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品管圈活動應用前后院內感染發(fā)生率
應用前患者護理總滿意度僅為80.95%,應用后提高到100%,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3.討論
表3 對比品管圈活動應用前后的患者護理滿意度
手術室工作中護理是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著院內感染,所以要加強管理。
品管圈的核心對象是所有工作參與者,在大家互相影響下能積極主動思考,另外因為參與人員廣泛,還能規(guī)避個人過于片面性的觀點;同時,在工作者不斷自我革新的過程中,能促進改革方案的有效落實[3]。品管圈活動在手術室中的應用,護士就是核心對象,在所有護士的共同合作下,能激發(fā)聰明才智和工作熱情,進而打造出一只有著護理工作特色,并與社會同步發(fā)展的群體性服務團隊[4]。在實際應用中會建立管理目標,讓所有護理能主動的、積極的解決護理中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還能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增強防護意識、持續(xù)改進護理流程、提升護理質量,進而減少院內感染[5]。另外,在管理中還會加強培訓,激發(fā)護士的工作熱情,讓其能規(guī)范落實護理流程,增強護理的主動性,全面提高護理服務的質量。
結果顯示,手術室管理中應用品管圈活動后,護士技能評分明顯提高,且臨床工作能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溝通能力單項評分均超過20分,應用前后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品管圈活動應用后手術患者的醫(yī)內感染率從28.57%降低至4.7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品管圈活動應用后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從80.95%提高到了1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以說,品管圈活動的應用讓手術室護士臨床工作能力、理論知識、操作技能、溝通能力都得到提升、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提升,而院內感染率也隨之降低。這是因為在品管圈活動中,會提前制定一套合理的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還有規(guī)范的語言、明確的訓練目標等,并且針對護士薄弱環(huán)節(jié),制定改進措施、加強培訓,這樣就提升了護士的應變能力、溝通能力、基礎護理能力等,讓護理操作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保證為手術患者提供更加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不僅能達到控制醫(yī)院感染的目的,還能讓患者對護理更加滿意。同時,在長期的培訓和輔導下,護士能有序、有計劃的完成護理任務,逐漸增加工作信心,在工作中更加有熱情和積極性。
綜上,品管圈活動的應用有助于提升手術室護士技能,確保護理質量,還能夠有效控制院內感染,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