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的上班族匆匆忙忙,鮮有人注意到加農(nóng)街111 號墻上的一塊鮞?;?guī)r
早上交通高峰時段,倫敦的加農(nóng)街上一片混亂。上班族匆匆忙忙,鮮有人注意到這條街111號墻上的小地穴,里面還有一個玻璃外殼。更少的人知道里面還有一塊石頭,全無奢華,只是一塊鮞?;?guī)r。
這塊石頭不含貴重金屬也無銘文,并不像博物館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工藝品。但自從它出現(xiàn)在文字史料中,在字面和隱喻上,就都是倫敦的一部分。一些18世紀的作家甚至認為,就像古希臘神話中特洛伊城的守護神一樣,這塊石頭是倫敦持續(xù)存在的關鍵。
倫敦博物館倫敦歷史環(huán)境負責人斯蒂芬森說:“它一直在那里,而且一直保持不變。它大致處于同一位置,而周圍的一切都發(fā)生了變化?!?/p>
直到今天,這塊長53厘米,寬30厘米,高43厘米,被稱為倫敦石的確切起源仍然是個謎。20世紀60年代的研究表明,它很像是克利夫沙姆石灰?guī)r,可能是從侏羅紀時期的巖石帶中采集,該巖石帶從英格蘭西南部的多塞特郡延伸到東北部的林肯郡。2016年,倫敦考古博物館的測試結果表明,倫敦石可能來自倫敦以西160公里的科茨沃爾德。
倫敦石早在16世紀就出現(xiàn)在印刷版的城市地圖中。1578年,一位名為格林納達的法國訪客描述其為“3英尺高,2英尺寬,1英尺厚”。如今僅存的是原石的一小部分,原石曾埋在燈芯街的中心地帶,即現(xiàn)在的加農(nóng)街,離倫敦塔不遠。1598年,倫敦歷史學家斯托寫道:“它是如此堅固,如果馬車因為疏忽撞上它,車輪就會斷裂,而石頭卻不會動搖?!焙翢o疑問,石頭所處的這個位置有些離奇,但考慮到倫敦地貌在過去1000年發(fā)生了重大的變化,我們有理由認為,以前的街道是圍繞這塊石頭修建的。但我們能肯定的只有這些。
倫敦石見證了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時刻,包括倫敦大火和德國發(fā)動的“閃電”戰(zhàn)
一些18 世紀的作家甚至認為,這塊石頭的存在是倫敦得以繼續(xù)存在的關鍵
倫敦博物館榮休館長克拉克說:“科學無法解釋這一現(xiàn)象,這是考古學一個失敗的例子?!?/p>
幾個世紀以來,這塊石頭一直是倫敦的地標,見證了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時刻。1666年9月2日,布丁巷的一家面包店發(fā)生火災。在接下來的3天~4天里,大火焚毀了中世紀倫敦的中心地帶,破壞了1.3萬多座建筑,倫敦石周圍的建筑也無幸免。但倫敦石位于街道中部,因此免遭嚴重的損壞。這場大火還導致了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
大火過后建筑師開始重建這座城市,測量者發(fā)現(xiàn),這塊石頭很像一座冰山,可見的只是小部分,石頭的“根”向地下延伸了大約3米。發(fā)掘時,英國皇家學會科學研究院的胡克指出,它可能是“一種方尖碑”。這一理論得到當時的建筑師克里斯托弗·雷恩的支持。他和他的兒子小克里斯托弗·雷恩猜測,這石頭可能類似“羅馬城的金色基石”,就是一個古老的紀念基石(大地原點), 羅馬帝國所有道路的建造,乃至整個帝國的里程測繪,都由這里開始。
遺憾的是,能證明它是羅馬帝國時期建筑的證據(jù)非常少,而且遠沒有定論。更重要的是,這塊石頭不久后就被重新安置。19世紀中期建設大都會鐵路時,這塊石頭的大部分原始地基被挖走。
倫敦石出現(xiàn)在倫敦最早的印刷版地圖上,在同一地點屹立了數(shù)百年
到1742年,隨著倫敦交通日益擁堵,這塊石頭容易引發(fā)危險,因此從街道中心搬到了不遠處,放置在圣斯威恩教堂的墻上。1940年,這座教堂在“閃電戰(zhàn)”中幾乎被德軍的炸彈摧毀,但這塊石頭又一次在廢墟中幸存下來。1962年,教堂遺址上建成的是加農(nóng)街111號的寫字樓,并用一個特別設計的裝置保護石頭,此后它就一直待在那里,除了2016年~2018年兩年間,寫字樓被翻修,倫敦石挪入倫敦博物館。
關于它的歷史,史實和科學都沒有定論,傳說卻是耳熟能詳。其中一個就是,1450年,武裝起義爆發(fā),反對“昏君”亨利六世國王。亨利六世想保住對法國的控制權而發(fā)動戰(zhàn)爭,英國債務因此飛漲。據(jù)傳說,起義領袖杰克·凱德將他的劍放在倫敦石上,宣布自己為“倫敦勛爵”。這情節(jié)被莎士比亞寫入《亨利六世》的第二幕,而且被大大戲劇化了。盡管這肯定對讀者和觀眾產(chǎn)生了影響,但并沒有證據(jù)表明凱德聲明過程中出現(xiàn)過石頭。
雖然推翻君主制可能沒有用到倫敦石,但它在執(zhí)行王室法令方面發(fā)揮了作用。一個特別的事件是關于名為“受人敬重的眼鏡制造公司”。該公司1629年收到皇家特許成立,目的是“支持視力障礙的預防和治療”。直至今日這家公司仍在倡導這項使命。如果倫敦的眼鏡被發(fā)現(xiàn)不符合該公司規(guī)定的要求,事主就會向法院提出索賠,如果判決有罪,責任人就會受到懲罰,且眼鏡要被銷毀。1671年的一個卷宗顯示,264副眼鏡被發(fā)現(xiàn)有瑕疵;責任人有欺騙行為。法院的判決其鏡片和鏡架都需要在倫敦石上被打碎、毀壞和報廢。
“我們認為這是一個著名的地標、一個聚集點,游客到此就會知道他們已經(jīng)到達倫敦?!毖坨R公司的行政總裁帕金斯說道,在這樣一個著名的地標銷毀眼鏡,是(針對不良行為)公開的威懾。
雖然這塊石頭的原始目的已經(jīng)不得而知,但它的象征意義不可否認。經(jīng)歷過火災和轟炸,從羅馬軍團到平民革命,倫敦石一直存在。
我們可能不知道它是什么,也不知道它從哪里來,但我們現(xiàn)在不敢動它——否則倫敦的未來可能就會受影響。不過話說回來,也許它只是一塊石頭。(摘自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wǎng))(編輯/多洛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