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悅
【摘 要】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以下簡稱《知否》)講述了北宋時期,官宦家庭少女盛明蘭在古代禮教制度下的成長、愛情和婚姻故事。這部電視劇體現(xiàn)了儒家的人性善惡論、為學求知論、婚姻家庭論等儒學思想。筆者將結合這部電視劇和以上三種儒學思想進行簡單探討。
【關鍵詞】儒學思想;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7-0088-02
《知否》是一部女性勵志傳奇古裝劇,于2018年12月25日在湖南衛(wèi)視播出,講述了少女盛明蘭在古代禮教制度下成長為當家主母的故事?!吨瘛反騽佑^眾的不僅是精良的服裝化妝道具、設置考究的場景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而且更是融合了中國古代的儒家倫理觀念,在描繪了宏大的古代家族興榮史的同時,傳遞了大量的為人處世、子女教育和治家觀念。
一、人性善惡論
對于人性善惡的問題,儒家學者各自持有不同的看法??鬃幼钤缣岢鋈诵岳碚?,但沒有點明人性善惡的問題,告子認為人性無善無惡,張載、程頤等人認為人性是“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體現(xiàn)。
(一)“人性無善惡”的體現(xiàn)。對待人性善惡的問題,告子的觀點是人性無善惡。性,沒有善惡。人一生下來,善和惡是不確定的,是個人在后天的環(huán)境中接觸不同的事物,在無形或者有形之中形成人的本性。這個“性”表現(xiàn)為善良或者邪惡。所以“性無善無不善也”。
《知否》在人性善惡上體現(xiàn)了告子的思想觀點,表現(xiàn)在盛家對女兒和兒子的教育上。他們認為小孩子好像一張沒有經過任何渲染的白紙,后天給予什么樣的教育便會有什么樣的孩子。劇中由祖母和嫡母撫養(yǎng)的華蘭、明蘭、如蘭和長柏都是知書達理、明辨是非的人,林小娘撫養(yǎng)的墨蘭和長楓則是自私善妒的人。這說明后天的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儒家人性無善惡思想的體現(xiàn)。
(二)“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的體現(xiàn)。宋代儒家學者張載、程頤等人認為“天地之性”即天命之性,是每個人都具有的,而且與仁、義、禮、智、信等“天理”的內容完全相同。而“氣質之性”在每個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現(xiàn)。張載認為一個人雖然無法決定自己出生時稟受的氣質如何,但是能夠在后天環(huán)境中通過“知禮成性變化氣質之道,學必如圣人而后已”來實現(xiàn)個人生命的提升與提純,最終形成先天至善的“天命之性”。
《知否》中,明蘭的母親身份卑微,庶出的明蘭也不受盛家待見,但明蘭聰明伶俐,深得祖母喜歡。她勤奮讀書,有著超于常人的見識與謀略,但也懂得守拙,避免拔尖兒,為的是能在這個家庭中生存下去。明蘭年幼喪母,嫡母善妒,姐妹爭寵,再加上父親對她并不上心,她遭遇了巨大的苦難與不幸,但是自身先天具有的天命之性不會泯滅,她通過讀書教育來改變自己的氣質,最終成就了自己的天命之性。
二、為學求知論
中國歷代的儒學思想家,都非常重視求知學習的問題。一個人在世界上生活,在社會上立足,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智慧?!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認為,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智慧需要將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皩W不可以已”,荀子認為,要想掌握知識和智慧,就不能夠停止學習,他肯定為學求知是慢慢積累的過程。儒家學者不僅肯定了求知學習的重要性,而且從各個方面告訴了我們關于學習的方法。
(一)“學思結合”的體現(xiàn)??鬃诱J為,要想掌握一定的知識與智慧,就要多耳聞,就要多目見,最重要的是要多思考,三者相結合??鬃又v“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要求人們要多聞自己沒有聽到過的傳聞,多見自己沒有看過的事物,對于自己不明白的知識和智慧要多聽取他人的見解,并且采納其中正確的道理為我所用。
盛家設學堂,盛纮允許三個女兒在課堂旁聽。他深知讀書可以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可以明事理,辨是非;可以善其身,濟天下。明蘭認為世家大族的女子讀書以達到明理的做法是睿智的,她在顧廷燁帶著女兒蓉姐兒走曹幫時及時勸解,得以讓蓉姐學習知識、體悟智慧。另外,劇中后半部分明蘭嫁給顧廷燁后,她讓蓉姐兒和嫻姐兒查看家中賬簿,針對賬簿中記載的某年府內采購糧食的價錢和其他年份明顯不同的問題,明蘭沒有直接解決這個問題,而是讓她們談談自己的見解,并對其中疑惑不解的問題采取調查行動,然后給她答復。這里一方面是明蘭讓她們多聞、多見、多思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啟發(fā)式教育的體現(xiàn)??鬃拥摹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指的就是啟發(fā)式教育。
(二)“專心致志的學”的體現(xiàn)。孟子認為,人的道德觀念與知識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良知與本能,但是只有學習才會真正具有知識,他還強調專心致志學習。孟子在“學弈”中向人們介紹了兩種學習下棋的態(tài)度。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決定了不同的結果。學習是不能間斷的,如果今天學習,明天棄之,就不會有所成。對于下圍棋來說,這雖然只是一種普通的技藝,但是若不專心致志學,不持之以恒學,也是不會有所成的。
《知否》中,參加科舉考試的故事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長柏、長楓、小公爺和顧廷燁同在盛家學堂學習,揭榜的那天只有長柏中舉,其他三人皆落榜,這是因為他們四人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不同。長柏是專心致志讀書并勤于思考;小公爺心里始終惦記著明蘭,心思并不在讀書上;顧廷燁喜愛練武,考場之上仍在習武打拳;長楓則是自恃聰明,善于鉆營。這樣的學習態(tài)度注定了他們不同的考試結果。這些故事情節(jié)都體現(xiàn)了孟子專心致志學的重要性。
三、婚姻家庭論
婚姻家庭問題,在儒家的倫理道德觀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儒家學者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在古代中國的儒家典籍中,就有關于婚禮、婚姻的規(guī)定和界說。儒家家庭倫理所關注的對象是父子關系、夫婦關系和兄弟關系,最基本的要求是父慈子孝、夫義婦順,兄友弟恭。
(一)“婚禮、婚姻規(guī)定”的體現(xiàn)。《禮記·昏義》:“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及后世也……”中國古代的擇婚條件是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標準的,體現(xiàn)為家庭利益、門當戶對、注重婦德、品采兼重。
在電視劇中,明蘭、小公爺?shù)热说幕橐鼍褪侨寮谊P于婚禮、婚姻規(guī)定的典型。小公爺在盛家學堂學習時就喜歡明蘭,但身份懸殊的兩人注定不能在一起。小公爺?shù)幕橐鲎⒍ㄒ图易鍎萘β?lián)系在一起。顧廷燁從小被后母設計陷害,但憑借自己的本事多次救駕于當朝皇上,前途無可限量。他正是看上了明蘭的品采兼得,才有了他對明蘭“吾傾慕汝已久,愿聘汝為婦,托付中饋,衍嗣綿延,終老一生?!钡恼嫘耐侣丁?/p>
(二)“父慈子孝”的體現(xiàn)?!案复茸有ⅰ敝傅氖怯H子之間的關系,雙親和子女的關系都可以包含在這一概念內??鬃铀f的“父父,子子”,指的就是做父親需有父親的樣子,做兒子需有兒子的樣子,只有這樣,父子之間的相互道德責任和義務才能夠顯現(xiàn)。同時作為父母要先“慈”,起到上行示范的作用,子女才能效仿。
在電視劇中,明蘭八歲時母親衛(wèi)小娘因難產而死,在這之前,她的為人處世的道理都是母親教的。母親教她要低調隱忍,不能爭強好勝,免得給自己招致無妄之災。后來是祖母繼續(xù)養(yǎng)育她,因為心記母親的教導,明蘭做通透人的本事水到渠成。她生命里重要的兩位養(yǎng)育者,都教育她韜光養(yǎng)晦,母親給她留下了《李娘子鎮(zhèn)守娘子關》一圖,祖母有著一代家主的風范,她們都是巾幗的作風。明蘭懂得守拙,隱藏得很好,一旦出手便一擊而中,無論對付惡人挑釁,還是面對感情的抉擇,她都能做到果決麻利,絕不拖泥帶水,這都是受母親與祖母的影響。
(三)“夫義婦順”的體現(xiàn)。對于夫妻之間的關系,儒家學者總結出了“夫義婦順”,這是夫妻之間和諧相處的基本標準。同時由于古代社會中男女分工勞作的不同,使得男女的社會地位不同,中國傳統(tǒng)家庭中的分工是“男主外,女主內”,這種分工的結果是“男尊女卑”。
在這部電視劇里,王若弗作為盛家的大娘子,事事順從丈夫。面對丈夫寵妾滅妻的行為,她也僅僅是用古代女子撒潑之術發(fā)泄,卻始終不敢直面違背丈夫的意愿。反觀國公爺和郡主娘娘,夫妻和睦,家中無妾室爭寵,無兄弟姐妹反目,生活其樂融融。這一方面與儒家思想中的男尊女卑的家庭地位相一致;另一方面則顯示出儒家的“夫義婦順”在和睦家庭關系里的重要性。
(四)“兄友弟恭”的體現(xiàn)。對待兄弟之間的關系,儒家有“兄友弟恭”的說法。儒家學者認為,作為兄長,要盡為人兄長的責任,要以友愛之心愛護弟弟;作為弟弟,也要盡相應的義務,要以友愛之心敬重兄長??鬃又v“兄弟怡怡”,子夏認為君子能夠通過修養(yǎng)自身來交結四海之內的朋友,還害怕自己沒有兄弟嗎?孟子認為兄弟之間的相處應該以“仁義”為標準,“義之實,從兄是也”,要拋棄利益的因素。
劇中涉及的兄弟關系很多。一有顧廷燁與三弟顧廷煒的血緣之親。顧廷煒是顧廷燁同父異母的弟弟,盡管其母為了他能夠承襲爵位而百般陷害顧廷燁,但顧廷煒對兄長依舊恭順、敬從、謙恭有禮。二有顧廷燁與長柏的同窗之誼。在顧廷燁深陷忤逆圣上之罪時,長柏沒有因為怕受牽連而遠離他,而是在背后幫助他,這與儒家思想中的“義”的標準相同,兄弟之間的往來不能被利益所左右。三有顧廷燁與沈將軍的生死之交。他們在戰(zhàn)場與敵人廝殺,赤膽忠心。這與子夏的言論相似,他們之間的關系屬于在四海之內結交的兄弟關系。
電視劇《知否》是2019年開年第一部熱劇,每日占據微博熱搜榜,這絕對不是偶然。觀眾喜愛《知否》,不僅因為它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和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了一種積極的思想,它傳播的是對待人性善惡、為學求知與婚姻家庭態(tài)度的一種倫理觀念。這種倫理觀念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對于我們今天的處世、修身有許多有利的啟示。電視劇《知否》使儒家的倫理觀念得到弘揚,闡發(fā)了儒家思想的真諦。告訴人們只有通過不斷學習,踐行這些思想真諦,才能夠為人,才可以完善人生,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金良年.孟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張載.呂大臨橫渠先生行狀[M].章錫琛點校.張載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8.
[3]天津《荀子選注》三結合注釋組.荀子選注[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5.
[4]孫健筠,楊林譯注.論語[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5]陳戍國點校.四書五經[M].湖南:岳麓書社,1990.
[6]王永祥.儒家家庭教育思想研究[D].蘭州大學,2017.
[7]崔璇.由電影《狼少年》看影視中的哲學思想[J].戲劇之家,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