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超
(遼寧省喀左縣水利局,遼寧 喀左 122300)
水泉灌區(qū)水力自動翻板閘工程位于大凌河中上游,遼寧省喀左縣水泉鄉(xiāng)境內(nèi),壩址以上流域面積5850km2,河道比降0.1%,水閘總庫容250萬m3,灌區(qū)灌溉面積1000hm2,其中左干渠灌溉面積800hm2,右干渠灌溉面積200hm2,電站裝機容量600kW,年發(fā)電量314萬kW·h。本工程于1992年開工興建,同年建成交付使用,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顧灌溉、發(fā)電、水產(chǎn)養(yǎng)殖、旅游為一體的水利樞紐工程。
工程從左到右分別布置有左干渠進水閘、電站進水閘、沖砂閘、水力自動翻板閘、副壩、右干渠進水閘;水閘上、下游布置有堰前鋪蓋及石籠海漫。水泉灌區(qū)水力自動翻板閘的工程等別Ⅱ等,主要建筑物的級別3級,次要建筑物的級別3級,臨時建筑物的級別4級。工程設計洪水標準2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4420m3/s,設計洪水位260.94m;校核洪水標準50年一遇,校核洪峰流量6960m3/s,校核洪水位263.12m。攔河閘正常運行水位257.5m 。
工程建成至今已運行20多年,但由于年久失修、凍融、人為破壞等原因所致,水閘目前存在諸多安全隱患,為確保工程運行多年后仍能達到設計防洪標準,需對工程進行過流能力復合及除險加固工作。
工程建于20多年前,需要對水泉灌區(qū)水力自動翻板閘除險加固工程過流能力進行復核,工程附近有上窩鋪水文站實測資料,采用武漢大學開發(fā)的《水文頻率曲線計算》軟件,得到配線成果與《大凌河規(guī)劃》、《喀左縣大凌河西支堤防工程初步設計報告》成果對比如表1。
表1 洪水計算成果對比
從表1看出,延長洪水資料系列后,各頻率洪水值逐漸減小,主要是近幾十年沒有發(fā)生較大洪水造成的。經(jīng)對大凌河上下游、干支流各站的洪峰頻率分析統(tǒng)計參數(shù)比較,認為《大凌河規(guī)劃》參數(shù)成果較準確,符合水文規(guī)律,同時本工程設計頻率下的洪水成果也較安全。
設計洪水采用《大凌河規(guī)劃》中的洪水計算成果。即P=5%時,Q5%=4420m3/s;P=2%時,Q2%=6960m3/s。計算采用上窩鋪水文站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4420m3/s,而1992年的設計洪峰流量4080m3/s,同2000年《大凌河規(guī)劃》中計算的同頻率洪峰流量相比,計算的方法相同,2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減少340m3/s,不符合水文規(guī)律。分析認為1992年設計時,洪水計算采用頻率法,計算過程均為手算,P-Ⅲ曲線為手工繪制,結(jié)算從繪制的P-Ⅲ曲線上查得,可能會存在較大誤差[1]。
本次計算工程所在地洪水標準可采用直接移用及面積比擬的方法,從上窩鋪水位站至壩址處集雨面積133km2,而上窩鋪水文站以上集雨面積5717km2。根據(jù)面積比擬法流域面積比值2.33%<5%,可對上窩鋪水文站的水文資料進行移用。
上窩鋪水文站位于水泉灌區(qū)水力自動翻板閘工程上游5km處,是喀左縣唯一一座水文站,對比上窩鋪水文站與項目所在地氣象條件和自然地理條件相似,所以直接移用上窩鋪水文站的資料即可。
過流能力復核可分為2種情況:
(1)當閘門未全開時(20cm≤H0≤50cm),閘門總泄量為閘門頂過流加閘下出流,如式(1):
式中 Q為泄量(m3/s);B為閘門寬(m),B=182m;H0為閘上全水頭 (m);m為流量系數(shù),m=0.45;μ為流量系數(shù),μ=0.60-0.176e/H;e為閘門開啟高度(m)。
(2)閘門全開時(H0≥50cm),根據(jù)相應的實驗資料,如式(2):
式中 m為流量系數(shù),取0.36。
1992年遼寧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根據(jù)模型所做的流量系數(shù)實驗數(shù)據(jù)[2],采用閘寬182m,26孔翻板閘,實驗成果如表2,復核結(jié)果如表3。
表2 流量系數(shù)實驗成果
表3 泄流量計算結(jié)果
當水泉灌區(qū)水力自動翻板閘工程通過校核洪水時,上游水位超過壩頂1.12m,土壩漫頂易沖毀,攔河閘過流能力不滿足要求。
通過過流能力復核計算,工程現(xiàn)狀過流能力不滿足要求,需通過增大過流能力來保證水閘安全,有加高副壩、副壩加高且加2孔翻轉(zhuǎn)閘、副壩加高且增加4孔翻轉(zhuǎn)閘共3套方案供選擇。
3.1.1 加高副壩(方案1)
通過表3計算成果可知,在5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6960m3/s情況下,復核閘前水位263.12m,壩頂高程264m,現(xiàn)狀壩頂高程262m,從而副壩需增加2m。副壩加固后土壓力增大,邊墻穩(wěn)定性存在安全隱患,所以邊墻應拆除重建。
3.1.2 副壩加高且加2孔翻轉(zhuǎn)閘(方案2)
現(xiàn)有翻轉(zhuǎn)閘加2孔后為28孔,攔河閘凈寬196m,閘前水位262.72m,復核壩頂高程為263.61m,因此副壩需加高1.61m,且原副壩應拆除14m新建2孔翻板閘,原邊墻必須拆除,在垂直翻轉(zhuǎn)閘軸線位置重建。
3.1.3 副壩加高且增加4孔翻轉(zhuǎn)閘(方案3)
現(xiàn)在翻轉(zhuǎn)閘加4孔后變30孔,攔河閘凈寬210m,閘前水位262.36m,復核壩頂高程263.25m,因此副壩需加高1.25m,且原副壩應拆除28m后,由于原副壩與翻轉(zhuǎn)閘不同軸,為了與其連接應新建副壩8m。加孔后原副壩邊墻應拆除重建,新建4孔翻板閘。
本工程3套方案分別從投資方面、運行管理方面、過流能力方面、防治泥沙淤積方面進行比選[3]。
3.2.1 投資
(1)方案1。副壩填筑砂礫料填筑投資估算51.94萬元;由副壩加固土壓力增大,邊墻穩(wěn)定性存在安全隱患,所以邊墻應拆除重建,估算投資184.03萬元,總投資235.97萬元。
(2)方案2。副壩填筑砂礫料填筑投資估算45.25萬元;新建2孔翻板閘估算投資42.32萬元;副壩邊墻拆除重建估算投資175.38 萬元,總投資262.95萬元。
(3)方案3。副壩填筑砂礫料填筑投資估算39.97萬元;副壩邊墻拆除重建估算投資166.75萬元;新建4孔翻版閘門估算投資84.64萬元。
3種方案投資估算對比如表4。
表4 方案投資估算對比
通過比選可看出,隨著翻板閘增加,方案的估算投資也越高[4],方案1優(yōu)于方案2和方案3。
3.2.2 運行管理
方案1未改變工程原有布置型式,在原有工程現(xiàn)狀對副壩進行加高培厚,提高了副壩防洪標準及副壩邊墻穩(wěn)定性。副壩工程為永久性固定建筑物,加高完成后不需要增加管理人員日常管理任務及管理成本。
方案2、方案3均增加管理單位日常管理任務及管理費用,如水力機械的防銹、維修等養(yǎng)護;閘門止水橡膠等設備更新維護;閘前堆積漂浮物清理,冬季閘前除冰工作,防止閘門無法自動翻轉(zhuǎn)進行了閘前清淤工作等。
通過比選可知,方案1優(yōu)于方案2和方案3。
3.2.3 淹沒面積
通過遼寧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模型試驗及工程多年運行觀測數(shù)據(jù)可知:
(1)水泉灌區(qū)水力自動翻板閘工程閘前洪水位257.7~258m之間時,翻板閘部分開啟。
(2)當閘前洪水位超過258m時,翻板閘逐漸開至最大角度。
(3)當上游水位小于258m時,閘門開始自動關(guān)閉,上游水位小于257.7m時,閘門完全關(guān)閉。
(4)因此當工程抵御20年一遇以上洪水時,水力自動翻板閘開啟至最大角度,3套方案均能達到設計過流能力,但方案1閘前水位最高,上游淹沒區(qū)最大,但工程所在地為山區(qū)丘陵地帶,上游回水區(qū)內(nèi)無村莊、重要經(jīng)濟目標、交通設施等,造成的影響有限。方案1優(yōu)于方案2和方案3。
3.2.4 泥沙淤積防治
本工程左岸電站進水閘與水力自動翻板閘之間布置有1孔沖沙閘,型式為隧洞式有壓涵洞,洞長30m,直徑2.0m,進口底高程251.0m,最大泄水流量29.07m3/s。
沖沙閘進口底高程低于水力自動翻板閘底板高程3.8m,能夠解決工程泥沙淤積問題;當上游洪水位高于水力自動翻板閘30cm時,閘門開啟,泄洪期間也能夠起到輔助清淤作用。因此3套方案泥沙淤積防治方面基本相當。
(1)投資方面及運行管理方面方案1優(yōu)于方案2和方案3。
(2)過流能力方面方案2和方案3略優(yōu)于方案1。
(3)泥沙淤積防治方面3套方案能力基本相當。
綜合考慮水閘防洪能力和運行管理等因素優(yōu)先選用方案1。
對水泉灌區(qū)水力自動翻板閘工程進行過流能力復核,確定工程防洪能力低于設計標準,需進行除險加固工作,結(jié)合投資大小、運行管理、淹沒面積、泥沙淤積等因素3套除險加固方案進行比選,確定方案1為水泉灌區(qū)水力自動翻板閘工程除險加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