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銘
食品安全標準是強制執(zhí)行的標準,以保障公眾身體健康為宗旨,做到科學合理、安全可靠。食品安全地方標準作為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補充,是食品安全標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1],包括食品及原料、生產過程的衛(wèi)生、質量、檢驗方法等食品安全技術要求[2]。跟蹤評價是標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3]。貴州省于2014年制定了《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貴州臘肉》(DBS 52/003—2014)《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代用茶》(DBS 52/002—2014)《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水果味月餅》(DBS 52/004—2014)。此標準實施3年以來,貫徹執(zhí)行情況如何,指標制定是否科學合理,都有待了解。因此貴州省衛(wèi)生健康委委托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此標準進行了跟蹤評價[4],科學分析執(zhí)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標準修訂的相關建議。
2017年8月1日—2018年11月30日對食品生產和銷售企業(yè)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檢驗人員;監(jiān)管機構和檢驗機構中了解或熟悉相關標準的工作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取問卷調查、現場座談和現場調研的方式對以上標準的執(zhí)行和使用情況開展跟蹤評價相關工作。問卷調查:針對本標準,設計了問卷調查表;問卷內容包括:對象基本信息、標準整體執(zhí)行或使用情況、建議等方面;現場調查:分別在安順市疾控中心、貴陽市疾控中心、黔南州衛(wèi)生健康局三個地方開展,訪談專家涉及食藥監(jiān)局、質量監(jiān)督局、農產品質檢中心、衛(wèi)健委、疾控中心、相關企業(yè)代表等。
在生產廠家和超市采集樣品,由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統(tǒng)一對食鹽、總砷、鉛、總汞、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 O157:H7、副溶血性弧菌、 單核增生李斯特氏菌 10 項指標進行檢驗。
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對回收的200份問卷進行整理,剔除無應答問卷7份,有效問卷共193份,應答率96.50%,各市州完成情況見表1。
2.1.1 調查對象情況 此次調查的對象以大學本科為主(占所有調查對象的63.73%);就職年限占比差別不大,以企業(yè)人員和檢驗/檢測人員為主,分別為38.34%和37.31%,相關科研專家占比較小僅為1.04%;在調查的企業(yè)人員中,以國企(占企業(yè)調查對象的74.32%)為主,主要為職工人數200人以下和年銷售額3 000萬以下的企業(yè);調查的企業(yè)人員中質量管理和檢驗人員占比較大,研發(fā)和法規(guī)人員占比較少。見表2。
2.1.2 標準整體執(zhí)行或使用情況 從調查表數據顯示:此次調查地方標準(貴州臘肉、代用茶、水果味月餅)的使用率較低,此次調查的193人中,僅74人使用,約占38.34%。此次調查193人中有188人,約占97.41%,認為跟蹤的地方標準可操作性和實用性還是比較合理的,僅有5名認為不合理,但沒有具體指出不合理的地方。
現場調查采取的是訪談的方式來開展,分別在安順市疾控中心、貴陽市疾控中心、黔南州衛(wèi)計委三個地方開展了訪談調查,發(fā)現三個地方標準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訪談內容見表3。
2018年3~4月我們在生產廠家、超市采集貴州臘肉、代用茶和水果味月餅的樣品, 委托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樣品進行檢測,檢測項目 :食鹽、 總砷、鉛、總汞、大腸菌群、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 O157:H7、副溶血性弧菌、單核增生李斯特氏菌等指標。最終共采集了 20件樣品,經檢測 100%合格。
表1 貴州省各市州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問卷調查完成情況
表2 調查對象情況
表3 現場調查訪談內容列表
食品安全標準的根本目的是保證食品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fā)生,保護消費者健康[5]。根據《食品安全法》的相關規(guī)定,食品生產經營者、食品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現食品安全標準在執(zhí)行中存在問題的,應當立即向衛(wèi)生行政部門報告[6]。通過本次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工作,對相關標準工作提出建議如下:
(1)加強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宣貫。部分食品安全標準,尤其是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目前存在使用率較低的情況,部分地區(qū),包括監(jiān)管人員在內,甚至不知道相關標準的存在,未能充分發(fā)揮食品安全標準的作用,建議加大對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的宣貫培訓[7-8],尤其是向監(jiān)管部門和食品生產企業(yè),以提高知曉率,擴大使用率。
(2)完善跟蹤評價的機制。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工作是整個標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環(huán),科學可行的跟蹤評價方案才能真正發(fā)現標準在使用過程中實際問題[9]。建議我省創(chuàng)新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工作形式,完善工作機制,提倡國家標準反饋平臺使用,增加調查樣本量。例如采用項目招標、科研立項等形式,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而非行政任務的角度開展該項工作,確保跟蹤評價結果科學可靠,切實指導標準制(修)訂工作。
(3)提高標準制定的科學性。標準制定發(fā)布的目的之一是對食品安全相關的要求做統(tǒng)一規(guī)范,指導相關方依照標準進行管理或生產[10]??茖W合理、安全可靠的標準才能夠真正執(zhí)行使用下去[11],脫離實際需求的標準只能被束之高閣。建議在標準立項制定前一定要綜合考慮,科學論證,切實提高標準制定的科學性。
(4)加強標準跟蹤評價的反饋工作。食品安全標準跟蹤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發(fā)現標準在執(zhí)行過程中的問題[12],指導標準制(修)訂工作。建議將每年標準跟蹤評價發(fā)現的問題向有關機構進行合理反饋,科學指導下一步標準的制(修)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