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高銀匠的老婆又小產了,這已經是她第三次小產。高夫人的身體并無大恙,第三天就下床干活了,但一絲愁意還是從他們夫妻的臉上流露出來。鄰居甚至聽出高銀匠敲打銀器的“當當”聲也有些凌亂,失去了往日的節(jié)奏感。
高銀匠并非本地人,他究竟是打哪里來的誰也不清楚。既不是闖關東的山東人口音,也不是逃荒而來的河南人口音。當年他來此地時,除了扛著一個大行李,還隨身攜帶個精致的木提箱,提箱里面是全套銀匠工具。高銀匠靠他的銀匠手藝,很快就在當地站穩(wěn)了腳跟,并娶了房東的女兒為妻。
本想妻子很快會生兒育女,落地生根,沒想到成親八年間,妻子一次次懷孕,又一次次小產。他很擔心自己這輩子會斷絕子嗣,那樣,他的銀匠手藝就沒有后人可傳了。
有一天,銀匠老婆的表妹從松花江北岸捎來口信,說他們那兒有戶人家媳婦死了,撇下七個月大的男孩無人喂養(yǎng),打算送人。銀匠兩口子得知后,決定前去收養(yǎng)那個孩子。
高銀匠趕著馬車,車上帶著一床印花大棉被,興沖沖地去接孩子。雖然隔著一條江,好在是冬季里不用繞遠,抄近路從江面就能過去,幾十里的路兩個時辰就到了。表妹帶著銀匠走進那戶人家,那是有著寬敞院落的大家庭。進屋后,只見炕頭躺著一個瘦瘦的小孩子,旁邊還坐著一個約兩歲的小姑娘。經過一番商議,立下字據。銀匠從懷里掏出一錠25兩的銀子,放在炕上,又和孩子的父親按下了紅指印,這孩子就是高銀匠的兒子了。銀匠展開大棉被,把小孩包裹好,剛要抱走,旁邊的小姑娘突然哇地一聲大哭起來。女孩的表現(xiàn)令在場的人都很意外,原本沒怎么悲傷的生父,也流下了眼淚。他一把抱過女孩,對銀匠說,把丫頭也收養(yǎng)了吧,把小子送養(yǎng)是迫不得已,別讓他們姐弟再分離了。
年近四十的高銀匠有了一雙兒女,兩口子視兒女如己出,高銀匠似乎是加滿油的馬達,敲打銀器的當當聲響得更加密集熱烈。小女孩從不哭鬧,可被他叫作“銀鎖”的男孩卻讓兩口子頗費了一番心思。孩子和他們兩口子如親生的一樣親近,銀匠兩口子感到有了奔頭,很幸福。
一雙兒女在銀匠兩口子的精心養(yǎng)育下漸漸長大。兒子會走路后,天天跑到銀匠工作的里間屋子,一呆就是半天,他不哭不鬧,很喜歡看父親干活。銀匠把一塊銀料放進一個小鍋,在炭火爐上加熱,一會兒銀子就化成了銀漿,銀漿倒進模具,形成長條形,再經銀匠錘打成手鐲形狀,再用鏨刻刀在手鐲上鏨刻出“鳳凰戲牡丹”,或者“喜鵲登梅”等圖案,一個精美的手鐲就完成了。一塊不大的銀子經銀匠的巧手,就像變戲法一樣變出小巧的發(fā)簪、戒指、耳環(huán)等精美飾品。他做的首飾樣式獨特,圖案精美,是當地人從未見過的,主顧對他的手藝都贊不絕口。偶爾也有來加工金飾品的主顧,銀匠一般會當面加工制作,讓主顧看著怎樣把黃金原料變成女人們愛不釋手的精美飾品。
銀鎖對父親的手藝很佩服,他天天圍著父親轉,耳濡目染,5歲的時候,對銀匠的工作程序就了如指掌。銀匠正干活,剛要伸手,他能準確地把鏨刻刀等工具遞到父親手上,來加工金銀首飾的顧客都親切地稱呼他小銀匠。
小銀匠銀鎖6歲那年,從外地傳過來消息,說皇帝被推翻了。老百姓不關心這些,日子還得照舊過。有一天夜晚,銀匠趁兩個孩子睡下了,悄悄和老婆商量,他要出一趟遠門,估摸要一兩個月才能回來,囑咐老婆帶好孩子,安心在家等他。趁著夜色,銀匠兩口子來到廚房,只見銀匠三下兩下就把土灶臺扒開了,把家里僅有的50兩銀子和60塊銀元藏進去,又重新把灶臺砌好,然后用黃泥抹平。忙完了,兩口子一轉身,發(fā)現(xiàn)兒子躲在門后。很顯然,這一切兒子全看在眼里,銀匠把兒子叫過來,鄭重地和他說:“銀鎖,不管別人怎么問你,對任何人都不能說出灶臺里藏有銀子,那是咱全家的養(yǎng)命錢??!”
老銀匠走后,家里沒有了進項,日子過得更加節(jié)儉,娘兒仨深居簡出,數著日子等待銀匠的歸來,每天晚上天剛一擦黑就熄燈睡覺。
有一天夜晚,娘兒仨正在熟睡,從頭頂而來的一股寒氣,把銀匠老婆從睡夢中驚醒。還沒等她翻身起來,一個男人的大手就按住了她的肩膀。那人用粗重的嗓音命令道:“別動,否則別怪我手狠!”
銀匠老婆徹底清醒了,借著月光,她看到面前站著兩個男人,他們戴著狗皮帽子,手里拿著鋼刀,門口還有一個矮個男人在望風。
銀匠老婆見勢不妙,趕忙說:“好漢,你們要什么隨便拿。”
按住她肩膀的那個男人把刀向她面前晃了晃,嘿嘿一笑:“我拿你那些破爛有何用?告訴我銀子藏哪兒了?不說,別怪我不客氣!”說著他把銀匠老婆拉起來,幾下就把她綁個結結實實。
這樣一鬧,兩個孩子也驚醒了,他們看著媽媽被捆綁起來,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領頭那個男人拉過銀鎖,把他按在炕沿上,一手扯著他脖后的小辮,一手把鋼刀按在孩子脖子上,厲聲喝問:“銀子在哪兒?不說殺了你!”
銀匠老婆想,這下完了,半生積蓄泡湯了,她閉上了眼睛??摄y鎖并沒被嚇哭,他口氣堅定地說:“我家銀子都讓我爹拿走了。”土匪連問三遍,孩子都這樣回答。孩子的話,土匪們信以為真,他們只好摘下銀匠老婆手腕上的一對銀手鐲,悻悻地離開了。
日月如梭,一晃兒女們都長大了。女兒18歲那年,嫁給了鄰村的一個青年。高銀匠按鄉(xiāng)規(guī)民約陪送女兒兩套被褥,還親手給女兒制作了一個金簪。金簪的形狀是一個玫瑰花枝,玫瑰的花瓣層次分明,兩片襯托的葉片脈絡清晰,整個金簪金光閃閃,熠熠生輝。銀匠的女兒戴在頭上,顯得高貴典雅,引得四鄰的女人們發(fā)出一片“嘖嘖”聲。見多識廣的說書人王先生呵呵一笑,煞有介事地說:“這種工藝非常人所能掌握,只有皇宮里的工匠才能做得出來,那是用一種繁瑣獨特的嫘絲工藝制作而成?!?/p>
人們這才有些明白高銀匠的神秘出身。
選自《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