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相群 蔣珊珊 郭秀云 / 上海炯測環(huán)保技術有限公司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環(huán)境中的石油類物質(zhì)的污染也日益嚴重。在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中,石油類物質(zhì)已成為環(huán)境水體常測的污染指標之一。石油是多種烴的混合物,主要由烴類和非烴類組成。石油中不同的餾分會對人類和動物產(chǎn)生不同影響。低沸點的烴通常會介入動植物體內(nèi),干擾動植物正常的生理機能;而高沸點的烴則易于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影響植物的蒸騰、呼吸和光合作用。油類和石油類的含量均由波數(shù)分別為 2 930 cm-1(CH2基團中 C-H 鍵的伸縮振動)、2 960 cm-1(CH3基團中 C-H 鍵的伸縮振動)和3 030 cm-1(芳香環(huán)中C-H 鍵的伸縮振動)處的吸光度A2930、A2960 和A3030,根據(jù)校正系數(shù)進行計算。因此,紅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廢水中石油類含量適用范圍更廣、操作簡便。在萃取劑的選擇上,考慮到監(jiān)測人員的健康,采用四氯乙烯萃取劑。
除非另有說明,分析時勻使用國家標準或?qū)I(yè)標準分析純試劑,實驗用水為蒸餾水或同等純度的水。
1.1.1 鹽酸(ρ= 1.19 g/mL),優(yōu)級純。
1.1.2 鹽酸溶液:1+1。
1.1.3 四氯乙烯:天津傲然,以干燥4 cm 空石英比色皿為參比,在 2 800 cm-1~3 100 cm-1之間使用 4 cm石英比色皿測定四氯乙烯,2 930 cm-1、2 960 cm-1、3 030 cm-1處吸光度應分別不超過 0.34、0.07、0.00。
1.1.4 無水硫酸鈉(Na2SO4):置于馬弗爐內(nèi)550 ℃加熱4 h,稍冷后裝入磨口玻璃瓶中,置于干燥器內(nèi)貯存。
1.1.5 硅酸鎂(MgSiO3) :150~250 μm(100~60 目)。取硅酸鎂于瓷蒸發(fā)皿中,置于馬弗爐內(nèi)550 ℃加熱4 h,稍冷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卻至室溫。稱取適量的硅酸鎂于磨口玻璃瓶中,根據(jù)硅酸鎂的質(zhì)量,按6%(m/m)比例加入適量的蒸餾水,密塞并充分搖蕩,放置12 h 后使用,于磨口玻璃瓶內(nèi)保存。
1.1.6 玻璃棉:使用前,將玻璃棉用四氯乙烯浸泡洗滌,晾干備用。
1.1.7 吸附柱:在內(nèi)徑 10 mm、長約 200 mm 的玻璃柱出口處填塞少量的玻璃棉,將硅酸鎂緩緩倒入玻璃柱中,邊倒邊輕輕敲打,填充高度約為80 mm。
1.1.8 四氯乙烯中石油類標準儲備液(1 000 mg/L):標準物質(zhì)編號:BW011002s81108 北京海岸鴻蒙,標準值 1 000 mg/L,不確定度 5%,室溫避光,有效期 2 a。
1.1.9 四氯乙烯中石油類標準使用液(500 mg/L):準確吸取石油類標準貯備液10.00 mL,置于20 mL定量瓶中,用水稀釋至標線,混勻。
1.2.1 紅外測油儀:Oil460,能在 2 930 cm-1、2 960 cm-1、3 030 cm-1處測量吸光度,并配有 4 cm 帶蓋石英比色皿。
1.2.2 水平振蕩器。
1.2.3 采樣瓶:500 mL 廣口玻璃瓶。
1.2.4 玻璃漏斗。
1.2.5 三角瓶:50 mL,具塞磨口。
1.2.6 比色管:25 mL、50 mL,具塞磨口。
1.2.7 分液漏斗:1 000 mL,具聚四氟乙烯旋塞。
1.2.8 量筒:1 000 mL。
1.3.1 采集樣品
用采樣瓶采集約5 L 水樣后,加入鹽酸溶液酸化至 pH ≤ 2。如樣品不能在 24 h 內(nèi)測定,應在 0 ~4 ℃冷藏保存,3 d 內(nèi)測定。
1.3.2 試樣的制備
1.3.2.1 油類試樣的制備
將樣品轉(zhuǎn)移至 1 000 mL 分液漏斗中,量取 50 mL的四氯乙烯洗滌樣品瓶后,全部轉(zhuǎn)移至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蕩2 min,并經(jīng)常開啟旋塞排氣、靜置分層;用鑷子取玻璃棉置于玻璃漏斗,取適量的無水硫酸鈉鋪于上面;打開分液漏斗旋塞,將下層有機相萃取液通過裝有無水硫酸鈉的玻璃漏斗放至50 mL 比色管中,用適量四氯乙烯潤洗玻璃漏斗,潤洗液合并至萃取液中,用四氯乙烯定容至刻度。將上層水相全部轉(zhuǎn)移至量筒,測量樣品體積并記錄。
1.3.2.2 石油類試樣的制備
1.3.2.2.1 振蕩吸附法
取 25 mL 萃取液,倒入裝有 5 g 硅酸鎂的 50 mL三角瓶,置于水平振蕩器上,連續(xù)振蕩20 min,靜置,將玻璃棉置于玻璃漏斗中,萃取液倒入玻璃漏斗中過濾至25 mL 比色管,用于測定石油類。
1.3.2.2.2 吸附柱法
用適量的萃取液過硅酸鎂吸附柱,棄去前5 mL濾出液,余下部分接入25 mL 比色管中,用于測定石油類。
1.3.2.3 空白試樣的制備
用實驗用水加入鹽酸溶液酸化至pH ≤2,按照試樣的相同步驟進行空白試樣的制備。
1.4.1 油類的測定
將萃取液轉(zhuǎn)移至4 cm 石英比色皿中,以四氯乙烯作參比,于 2 930 cm-1、2 960 cm-1、3 030 cm-1處測量其吸光度 A2930、A2960、A3030。
1.4.2 石油類的測定
將經(jīng)硅酸鎂吸附后的萃取液轉(zhuǎn)移至4 cm 石英比色皿中,以四氯乙烯作參比,于 2 930 cm-1、2 960 cm-1、3 030 cm-1處測量其吸光度 A2930、A2960、A3030。
按與試樣測定相同的步驟,進行空白試樣的測定。
分別吸取0mL、0.50mL、1.00mL、2.00mL、3.00mL、4.00mL石油類標準使用液(500 mg/L)于25 mL 容量瓶中,用四氯乙烯稀釋定容至刻度,混勻。以吸光值為縱坐標,石油類濃度(mg/L)為橫坐標,繪制校準曲線。從校準曲線上查得樣品試液中相應的石油類含量(0、10、20、40、60、80)mg/L 五個標準工作溶液。將配制好的石油類濃度標準工作溶液,在儀器工作條件下進行測定,吸光度與石油類濃度在0 ~80.00 mg/L 范圍內(nèi)均呈線性關系,線性相關性系數(shù)r= 0.999 9(見表 1)。
表1 標準曲線1
按試樣測定相同步驟進行,重復7 次空白試劑樣品,根據(jù) HJ 168-2010 計算檢出限MDL=tS,t= 3.143,測定下限為4 倍檢出限,具體見表2。
表2 方法檢出限
取三個樣品,分別加入高中低三種濃度的石油類標準溶液,按試樣測定相同步驟進行6 次平行實驗,分別計算出石油類的濃度、加標量、平均值、標準偏差和相對標準偏差,具體見表3。標準樣品譜圖與樣品譜圖如圖1、圖2 所示。
2.4.1 同一批樣品測定所使用的四氯乙烯應來自同一瓶。如樣品數(shù)量多,可將多瓶四氯乙烯混合均勻后使用。須避光保存,使用前須進行四氯乙烯品質(zhì)檢驗和判定,確定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表3 方法精密度與準確度
圖1 標樣譜圖
圖2 樣品譜圖
2.4.2 所有使用完的器皿置于通風櫥內(nèi)揮發(fā)完后清洗,四氯乙烯廢液應集中存放于密閉容器中,并做好相應標識,委托有資質(zhì)的單位進行處理。
2.4.3 對于動植物油含量>130 mg/L 的廢水,萃取液需要稀釋后再按照試樣的制備步驟操作。
2.4.4 若測定值與標準值的相對誤差在±10%以內(nèi),則校正系數(shù)可采用,否則重測。每季度至少測定3個濃度點的標準溶液進行校正系數(shù)的檢驗。
本文參照HJ 637 建立并考察了四氯乙烯-紅外分光光度法測定廢水中石油類的含量。考察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的精密度、準確度良好,檢出限、定量限適用于廢水中石油類含量測定的要求,適用范圍廣,采用四氯乙烯萃取劑滿足測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