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靜
二戰(zhàn)后美國非常重視對東南亞國家進行傳播,無論是在傳播戰(zhàn)略和策略的制定上,還是在具體傳播過程中,都體現(xiàn)了這一點。東南亞是中國重要周邊地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也非常重視對東南亞國家的傳播,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傳播迅速發(fā)展。目前,美國針對東南亞國家進行傳播的“慢媒介”主要方式是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快媒介”主要方式為國際廣播、美國空間和各種社交媒體。中國對東南亞傳播的“慢媒介”也是以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動為主,“快媒介”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和以合作傳播為特色的其他媒體相關傳播活動。本文以“慢媒介”和“快媒介”兩條路徑為依托,對美中兩國在東南亞國家的國際傳播進行比較研究,進而從戰(zhàn)略、戰(zhàn)術和技巧方面分析中國對東南亞進行國際傳播的特征,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我國的應對之策。
一、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傳播活動
(一)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慢媒介”傳播活動
美國國務院的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可分為三大類:學術交流項目、職業(yè)和文化交流項目和文化遺產項目,以前兩類為主。筆者從2013年至2018年美國公共外交委員會報告中總結整理了東南亞國家參加的52個項目,這些項目是美國國務院面向東南亞國家推行的大部分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
1.學術項目。美國在東南亞國家推行的學術項目主要包括富布萊特項目、特殊的學術交流活動、英語教學活動。富布萊特項目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外國人參與的項目:富布萊特外語教學助理項目和富布萊特訪問學者項目。第二類,美國人參與的項目:富布萊特英語教學助理項目、富布萊特專家項目、富布萊特美國學者項目、富布萊特美國學生項目、富布萊特-弗加特公共健康獎學金、富布萊特國家地理電子故事講述項目、威廉姆·富布萊特-希拉里·克林頓獎學金。第三類,富布萊特資助的其他項目:全球本科生交換項目、針對美國學研究機構中的學生領導和學者的項目、全球課堂項目、教學優(yōu)點和成就項目、休伯特·漢弗萊獎學金項目、教育界國際領導者項目、富布萊特優(yōu)秀獎學金項目、社區(qū)大學管理者項目、社區(qū)大學倡議項目、關鍵語言獎學金項目。特殊學術交流活動包括:美國海外研究中心、富布萊特經濟學教學項目、文化和科學交流中心、美國教育領導力協(xié)會、本杰明·吉爾曼國際獎學金項目。英語教學項目包括英語學習小額獎學金項目、英語語言研究人員項目和電子教師獎學金項目。①
2.職業(yè)和文化交流項目。第一類,青年項目包括新興青年領袖獎、肯尼迪-盧格青年海外交流和學習項目、肯尼迪-盧格外國人青年海外交流和學習項目、青年人國家安全語言倡議、②美國青年領導人項目、青年領導力應急項目和青年人領導力項目。第二類,專業(yè)人員方面包括社區(qū)解決方案和專業(yè)研究人員項目。第三類,傳統(tǒng)的公私合作項目包括青年政治領袖美國委員會和國際勞工團結美國中心。第四類,文化項目包括走出去短期項目、引進來短期項目和雙向短期項目,走出去短期項目包括美國藝術孵化器項目、美國電影展覽、美國音樂走出去項目、藝術大使項目、舞動美國項目和新起步項目;引進來的短期項目包括:中央舞臺項目、國際寫作組織和OneBeat國際音樂人交流項目;雙向的短期項目包括博物館直通車項目。第五類,體育外交方面包括:通過體育賦予女性和女孩權利倡議、全球體育指導項目、國際體育項目倡議和體育大使項目。③
(二)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快媒介”傳播活動
1.美國空間
美國空間(American Space)是為沒有機會到美國旅行的人設計的實體平臺,他們可以利用這一平臺了解美國文化、社會和外交政策。④2014年,美國國務院國際信息項目局與國務院6個地區(qū)局合作從每個地區(qū)選出10個美國空間優(yōu)先支持其發(fā)展。⑤東亞和太平洋地區(qū)的10個優(yōu)先發(fā)展的空間中5個位于東南亞國家,它們分別是緬甸曼德勒杰弗遜中心、緬甸仰光美國中心、印尼雅加達置身美國、越南河內美國中心、越南胡志明市美國中心。2016年,美國空間辦公室新加了兩個一線空間,老撾萬象美國中心和菲律賓卡加延德奧羅美國角。⑥
2.國際廣播項目
美國國際廣播與美國外交政策密切配合,在東南亞,“美國之音”和“自由亞洲”擔負著這一“重任”。美國廣播理事會將世界上的國家分為媒體自由國家、部分自由國家、不自由國家以及不是其對象國。其中,印尼是部分自由國家,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和泰國為不自由國家,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不是其對象國。⑦“美國之音”在東南亞的對象國包括印尼、緬甸、老撾、越南、柬埔寨和泰國,“自由亞洲”的對象國為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
二、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傳播活動
中國對東南亞的傳播經歷了從最初單一的對外宣傳到創(chuàng)建國際傳播體系的過程。第一階段,建國后到改革開放前,以政治方面為主,意識形態(tài)色彩濃厚。第二階段,改革開放后到冷戰(zhàn)結束,以廣播、電視和報紙等快媒介為主,以雙邊交流活動為輔,經濟方面的交流突出。第三階段,冷戰(zhàn)結束至今,中國開始了真正意義的公共外交體系的建構。一方面,中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和新媒體等快媒介講述中國故事;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資源開展文化交流以及教育交流活動。主要活動包括:
(一)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傳播“慢媒介”活動
1.教育交流活動
近年來,中國與東南亞雙方高度重視教育交流,在雙方政府的推動下,教育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擴大和深化,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與東南亞在教育合作與交流領域,已逐漸涵蓋基礎教育、中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和高等教育等方面。高等教育的校際交流日益頻繁,東南亞來華留學生人數(shù)逐年遞增。在這種背景下,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逐步展開。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合作項目形式豐富多樣,合作辦學取得新進展。特別是,隨著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之間經濟與文化合作交流不斷深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職業(yè)教育合作成為中國職業(yè)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戰(zhàn)略發(fā)展方向。
2.文化交流活動
目前,從官方到民間,中國與東南亞之間在演藝、文化產業(yè)、節(jié)慶會展、語言教育培訓、旅游、體育等方面合作成績斐然,文化貿易向多元化發(fā)展,交流領域和渠道不斷擴展。近年來,中國-東南亞博覽會文化展、中國-東南亞文化產業(yè)論壇、中國-東南亞青少年藝術盛典、中國-東南亞禮儀形象大使大賽等諸多突顯東南亞文化和國際交流元素的活動在廣西舉辦。
此外,中國自21世紀以來大力推廣對外漢語教育,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建立孔子學院。截至2017年底,中國在東南亞國家共開設了31個孔子學院,35個孔子課堂。⑧中國與東南亞建立了“中國-東南亞文化部長會議”等機制,中國-東南亞文化合作人才培養(yǎng)支持體系業(yè)已建成,并在泰國、老撾和新加坡等國建立了中國文化中心。
(二)中國對東南亞傳播的“快媒介”活動
中國對東南亞傳播的“快媒介”活動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和以合作傳播為特色的其他媒體相關傳播活動。
1.廣播方面
鑒于東南亞部分國家相對落后,傳統(tǒng)廣播仍發(fā)揮重要作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是中國在東南亞國家開展廣播業(yè)務的最主要的央媒,廣西人民廣播電臺借助區(qū)域優(yōu)勢在對東南亞的國際傳播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目前中國已經形成傳統(tǒng)廣電媒體與新興媒體齊頭并進的全新國際傳播局面。中國在推進傳統(tǒng)國際廣播的同時,也在網(wǎng)站和新媒體方面積極拓展業(yè)務。國際臺目前針對東南亞國家開辦了8個語種的國際在線外文網(wǎng)和中華網(wǎng)外文網(wǎng),已在對象國形成一定影響力,成為當?shù)孬@取中國信息的重要渠道。
2.影視方面
東南亞是中國電視劇和電影主要的輸出地之一。周邊國家中,東南亞國家受眾年均觀看中國電影的數(shù)量最多,平均2.8部,其中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的受訪者分別以年均觀看 3.71、2.91、2.87、2.57 部中國電影,被列入年均觀看中國電影最多的中國周邊國家前6名。無論從票房還是觀影數(shù)量的角度看,目前中國電影在東南亞國家的電影市場,都已經占有一席之地。⑨
在影視譯制方面,國際臺、廣西電視臺和廣西電臺是主要力量,三臺把在中國國內非常受歡迎的影視劇翻譯成東南亞國家語言在當?shù)夭コ?,深受民眾喜愛。廣西借助地緣優(yōu)勢,與東南亞國家的廣播電臺、電視臺、傳媒公司簽訂了友好合作的協(xié)議,建立了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交流關系。雙邊還互相舉辦廣播影視交流活動,共同舉辦了中國-東南亞廣播影視作品展演、展播活動。
3.以合作傳播為特色的其他媒體相關傳播活動
中國負責對外傳播的媒體非常注重與東南亞國家媒體及其主管機構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合作,從而推動在東南亞的傳播。其中,國際臺、廣西電臺和廣西電視臺在多方面聯(lián)合,并與東南亞各國媒體和相關機構合作開展了多項大規(guī)模文化活動和媒體活動,為促進雙方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誼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三、兩國針對東南亞國家的國際傳播活動對比分析
(一)美國對東南亞的傳播戰(zhàn)略及其特征
1.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傳播戰(zhàn)略
在東南亞,美國國際傳播的目標是:力促東南亞國家“民主轉型”,平衡中國在該地區(qū)的影響進而寄望于借此促使中國發(fā)生他們所希望的變化。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美國不僅在國際傳播上重視這一地區(qū),而且制定了傳播的整體戰(zhàn)略和具體策略。美國按照其與美國的關系、國家影響等因素區(qū)別對待,分為戰(zhàn)略重要國家(印尼)、軍事盟友(泰國和菲律賓)、友好國家(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社會主義國家(越南和老撾)、危機地區(qū)國家(緬甸)和力促“轉型”國家(柬埔寨)。
2.美國對東南亞的傳播策略與技巧
迂回滲透與直接宣傳策略相結合。美國在針對東南亞的傳播過程中,“慢媒介”和“快媒介”同時并用,其中以國務院的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國務院的信息項目以及國際廣播為典型代表。這三類活動各有特點,相互配合,共同推動了美國在東南亞國際傳播的開展。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動的設計者極力將其價值觀包裝起來,并將這些價值觀滲透到交流活動中。在“快媒介”中,國際廣播最具代表性,國際廣播面向普通大眾,與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相比,其宣傳色彩比較明顯。以美國空間為代表的國務院信息項目,在宣傳色彩上介于國際廣播與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動之間。
通過各種方式各種平臺推進英語教學。英語教學貫穿在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動、國務院信息項目和國際廣播中,在美國的國際傳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通過英語的學習勢必會加強學習者對美國的認知和理解,并潛移默化地被其文化和價值觀影響。國務院有多個專門的英語教學項目,而且是“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
精準傳播、覆蓋面廣與重點突出相結合。美國一直秉承精準傳播的理念,并將覆蓋面廣與重點突出相結合起來。覆蓋面廣既指傳播對象,又指傳播內容,同時,重點突出也包含傳播對象和傳播內容兩方面。無論是“慢媒介”活動還是“快媒介”項目,一方面受眾區(qū)分相對明確、針對性強,另一方面覆蓋面廣,并給與各種群體和各種主題不同程度的關注。
通過強化相關主題,解構對象國社會,推動其走向美國認可的“民主道路”。在美國針對東南亞進行各種傳播活動中,其不斷突出強化的主題和領域包括公共政策、經濟發(fā)展和企業(yè)家精神、公民社會、環(huán)境保護、針對弱勢群體的各種賦權、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有影響力的青年以及教育教學等方面。美國不僅通過教育交流項目傳播公民社會、公共政策和環(huán)保等相關價值觀,而且將這些觀念植入其文化藝術等項目中,用音樂的形式關注社會話題,通過電影展現(xiàn)美國文化和生活,進而討論民主和社會問題。
(二)中國對東南亞傳播的特征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對東南亞的傳播逐步推進,特別是進入21世紀以來,各種活動迅速發(fā)展,并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特征。
1.機制建設逐步健全但仍需進一步完善
隨著對外傳播過程的推進,我國對外傳播機制逐步發(fā)展,但仍需在體系化和機制化方面繼續(xù)努力。我國對東南亞的傳播仍然以各相關單位分頭作戰(zhàn)為主,統(tǒng)一協(xié)調力度有待提高,各相關單位的聯(lián)動和互動仍需繼續(xù)加強,從而節(jié)約資源而且可以形成合力。
2.起步晚、發(fā)展勢頭快
因為歷史原因,中國在東南亞的傳播起步相對較晚。隨著中國和東南亞國家不斷建交,特別是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中國對東南亞的傳播活動范圍逐漸擴大,負責傳播的機構逐漸增多,形式也不斷增加,廣播、電視和報紙等快媒介成為主要方式,雙邊交流活動逐步發(fā)展。21世紀以來,中國國力增強,國際影響更大,與此同時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關系更加密切,并且中國更加重視對外傳播,因此,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對東南亞的傳播進入快速發(fā)展階段。
3.以“快媒介”為主,“慢媒介”以服務經濟為主,主要針對大眾,對個人思想層面的影響相對較小
近年來,中國對東南亞國際傳播,無論是“慢媒介”還是“快媒介”相關活動發(fā)展都很快,其中“快媒介”的發(fā)展更為迅速。需要注意的是,中國面向東南亞的教育交流項目中職業(yè)教育發(fā)展非常迅速,學術交流發(fā)展相對較慢。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原因可簡單分為兩方面:其一,目前,中國與東南亞之間的經濟關系非常密切,這為雙方發(fā)展職業(yè)教育提供了契機,因此這種交流活動服務經濟的色彩明顯;其二,東南亞大部分國家深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影響,精英階層出國留學的首選地還是這些發(fā)達國家。
四、結語
美國對東南亞國際傳播活動通過強調公民社會、經濟賦權、環(huán)境保護等主題對其國家和社會進行解構,強調個人的權利,從某種程度上限制政府的權力。這種價值觀滲透促使東南亞國家民眾質疑本國政治制度和政府。目前,美國是中國在東南亞進行國際傳播最重要的競爭對手。為了推進中國在東南亞的國際傳播活動,戰(zhàn)略上,我們需要重視國際傳播,建立國際傳播的長效發(fā)展機制。與此同時,針對美國在東南亞的初步策略和技巧,我們也需要提出自己的應對之道。
進一步加大漢語教學。特別是隨著中國與東南亞經濟關系日益密切,學會漢語成為一門非常重要的謀生技能,甚至可以改變個人命運。中國應該抓住這個歷史機遇,從各個方面做好準備,全方位推進漢語教學。這不僅體現(xiàn)在增加教育和文化交流項目、信息項目和國際廣播增加漢語教學的內容,更應在教學內容、教學理念、辦學方式等方面進行調整,將“中國元素”“中國故事”“中國聲音”糅合到這些項目和活動中,在教授漢語的同時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講述我們自己的故事以及我們和對象國的故事。
目標明確、精準傳播。為了更好地觸及受眾,“精準傳播”一直是中國的傳播理念。在此理念之下,中國確定了“內外有別”“外外有別”的傳播原則,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制定了“一國一策”的傳播策略。為了更好地做到“精準傳播”,我們需要將一國的受眾進一步細化,特別關注特殊群體的需要,從傳播內容、呈現(xiàn)方式、傳播方式上研究這些群體不同的需要以及如何滿足他們的需要。
重視經濟、社會以及環(huán)境相關議題。美國將這些相關理念滲透在各種項目中,進而悄悄地解構對象國社會,促其轉型。作為發(fā)展成熟的現(xiàn)代化國家,美國經常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揮舞環(huán)保利劍為其政治目的服務。環(huán)境問題通常與經濟、投資等相關問題聯(lián)系起來,而中國又與東南亞各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這樣把中國投資與當?shù)丨h(huán)保聯(lián)系起來成為大眾媒體的重要話題,從而將環(huán)境問題政治化。針對這一現(xiàn)實,中國不能熟視無睹。中國應重視這些議題,將中國在此類問題上的觀點、做法以及實效積極介紹出去。
(本文系第六屆全國對外傳播理論研討會優(yōu)秀論文,是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部級社科項目“西方發(fā)達國家國際廣播戰(zhàn)略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GD1823)
「注釋」
①以上各個項目名稱、主要內容、典型特點、主要針對的東南亞國家、是否接受對象國資助等信息參見:2016 Comprehensive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 ACPD,pp.86-125, https://www. 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62381.pdf, 2018-5-18。
②以上各個項目名稱、主要內容、典型特點、主要針對的東南亞國家、是否接受對象國資助等信息參見:2017 Comprehensive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ACPD,pp.86-88, https://www.state. 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71028.pdf:2018-5-18。
③以上各個項目名稱、主要內容、典型特點、主要針對的東南亞國家、是否接受對象國資助等信息參見:2016 Comprehensive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ACPD,pp.99-119, https://www. state.gov/documents/organization/262381.pdf, 2018-5-18。
④2015 Public Diplomacy at Risk: Protecting Open Access for American Centers, ACPD, p.8, https://www.state.gov/pdcommission/reports/241949. html,2018-5-15。
⑤2017 Comprehensive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ACPD,p.129, https://www.state.gov/documents/ organization/271028.pdf, 2018-5-18。
⑥2017 Comprehensive Annual Report on Public 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Broadcasting,ACPD,pp.116-117, https://www.state.gov/documents/ organization/271028.pdf, 2018-5-18。
⑦2014 annual report, https://www.bbg.gov/wp-content/media/2016/06/annualreport__2014.pdf, BBG,2018-5-10, p.26。
⑧其中,菲律賓有4個孔子學院和3個孔子課堂;馬來西亞2個孔子學院;泰國15個孔子學院和20個孔子課堂;新加坡1個孔子學院和2個孔子課堂;印尼6個孔子學院和2個孔子課堂;柬埔寨1個孔子學院和3個孔子課堂;老撾1個孔子學院和1個孔子課堂;緬甸沒有孔子學院,僅有3個孔子課堂;越南僅有1個孔子學院。參見:http://www.hanban.edu.cn/confuciousinstitutes/node_10961.html,2018-6-28。
⑨黃會林等:《中國電影在周邊國家的傳播現(xiàn)狀與文化現(xiàn)象構建》,《現(xiàn)代傳播》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