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茜
著名翻譯家許淵沖曾在一次騎車回家時因看風景而摔倒在地,妻子問起來,他卻摸頭大笑:“光顧著看那美麗的月色了,這么一說,這一跤,摔得還挺美! ”
也許就是這樣一種對美的敏感與感悟造就了許淵沖,造就了其將《靜夜思》中的月譯為“月光如水”,這樣跨越了文化高墻的美得令人沉醉的句子。
他看到的,是自己身邊的風景。
風景,不外乎是千里之外的風景與一院之內(nèi)的風景。千里之外有高山,有大川;而一院之內(nèi),似是只有生活的瑣細。
其實不然,一院之內(nèi)的風景也許平淡樸實,也許毫無華麗可言,然而是平凡中顯出不凡,是浸透了生活氣息的剪影,是無數(shù)記憶的最初載體,是人須捧于手心的時間的木匣。
一院之內(nèi)的風景,不在于給人以剎那的驚艷,而在于時間與記憶在其中的積淀,如每晚灑落的月光,如街角迎風微晃的綠葉。在最初的一面后,逐漸融于生活的寧靜,于某個不經(jīng)意的抬頭,看見尋常巷陌的風景。如三毛在大漠中的家,最初只是粗糙空洞的小室,在漫長的時間積淀中,開始有生活的氣息,有輪胎洗凈制作的座墊;有母親寄來的剪紙燈罩;有荷西送與她的駱駝頭骨……每一次的裝飾,都是風景的積蓄,亦是生活。
風景,就在你我身邊,就在生活的瑣細之中,現(xiàn)于人的情感。
然而有人說:“人患了一種病,總以為風景在別處,卻不知自己的院子前也有老樹寒池……”是的,能夠發(fā)現(xiàn)身邊風景的人實在太少,更多的人卻在不斷尋覓,在彷徨之中背上行李,踏上未知的旅途,也許前方的確有風景,然而一個背棄了自己院內(nèi)之風景的人,又焉有眼界與胸襟去發(fā)覺他處的風景?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在風景之處亦有體現(xiàn),我們身處的時代,有高樓林立,有車水馬龍,若想見其風光,則需尋之千里之外,而尋常巷陌之景,才是伴與我們一生的風景。
我不阻止你去尋覓無限風光,卻要引導你去感受周身之風景。
便身處陋室,亦為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