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英 曾 柳
廣東省陽春市人民醫(yī)院普外二科,廣東陽春 529600
急性闌尾炎是臨床常見急腹癥,主要以轉移性右下腹疼痛作為主要表現(xiàn),該疾病具有發(fā)病迅速和發(fā)病危急等特點,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影響[1]。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通常采取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其中保守治療效果不顯著,多數(shù)患者實施手術治療,雖然手術效果較好,但術后并發(fā)癥仍為臨床需解決的問題[2-3]。本次研究對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分別實施不同護理方式,并對其各項情況進行分析,具體內容見下。
選 取 2017 年1 月~2018 年6 月 收 治 的10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電腦隨機法”作為分組原則,分為兩組(觀察組50 例與對照組50 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和家屬均知情研究,并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臨床癥狀不符合我國急性闌尾炎的診斷標準。診斷標準:急性腹痛,起于上腹或臍周,轉移至闌尾所在部位呈持續(xù)性疼痛,也可始于右下腹部,伴有低熱、惡心、嘔吐等;右下腹存在固定的壓痛點,可伴有反跳痛和腹肌緊張,后位闌尾炎時腰大肌征陽性,盆腔位闌尾炎時閉孔肌試驗呈陽性,直腸指檢于直腸右前側有壓痛感,闌尾穿孔或壞疽時伴有彌漫性或局限性腹膜炎體征;血白細胞總數(shù)和中性粒細胞數(shù)量增加。
觀察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18~65歲,平均(41.5±1.3)歲;病程4h~5d,平均(2.54±0.34)d;疾病類型:單純性闌尾炎12 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20 例、壞疽穿孔性闌尾炎18 例。對照組,其中男28例、女22 例;年齡19~65 歲,平均(42.2±1.4)歲;病程:5h~5d,平均(2.66±0.32)d;疾病類型:單純性闌尾炎13 例、急性化膿性闌尾炎20 例、壞疽穿孔性闌尾炎17 例。兩組急性闌尾炎患者的各項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內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護理方法 本組研究對象實施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容:護理內容以日常護理、環(huán)境護理以及有關疾病的健康教育為主。
1.2.2 觀察組護理方法 本組研究對象采取循證護理,護理內容:(1)構建循證問題:通過對每位患者潛在危險因素進行動態(tài)觀察,從而分析并指出并發(fā)癥的可能發(fā)生因素[4]。(2)尋找循證證據:通過翻閱相關文獻和資料等方式尋找循證依據,并充分評估現(xiàn)有資料的可行性和實用性,后將其上述依據與患者實際情況相結合,制定一份針對性的護理方案[5]。(3)循證護理內容:①切口感染護理:護理人員需對患者傷口變化進行密切觀察,一旦發(fā)生紅腫情況,應及時將縫線清除,并對切口內化膿物質實施引流操作,若炎性滲出物較少,可給予其促肉芽組織生長藥物,有利于促進傷口盡快愈合,使感染概率降低[6-7]。②粘連性腸梗阻護理:早期指導患者進行床上運動,并根據其病情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下床活動,由此促進腸道蠕動,若患者病情狀態(tài)較輕,可指導其在術后6h 進行早期下床活動。③術后出血護理: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運動強度不可過大,易增加其腹內壓,引起傷口破裂,患者一旦出現(xiàn)出血征兆,應及時對其采取補液處理和輸血處理,糾正水電解質紊亂現(xiàn)象[8]。④排尿障礙護理:術前應指導患者進行排尿訓練,使其能夠減輕治療期間疼痛感,提高其耐受性。⑤心律失常護理:患者一旦發(fā)生心律失常現(xiàn)象,應給予其間斷性氧氣支持,使其血氧濃度得到改善,有利于降低低氧血癥的發(fā)生概率[9-10]。
比較分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并發(fā)癥情況以及術后恢復情況。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6.0 對數(shù)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0%低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
觀察組急性闌尾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3.21±1.02)d、下床活動時間(3.25±1.04)d、住院時間(4.22±1.04)d,與對照組相比均較短,兩組間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d)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d)
急性闌尾炎為臨床多見疾病,其具有極高發(fā)病率,若治療不及時,易導致其生活質量受到影響[11-12]。而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護理要求也不斷提高,常規(guī)護理模式已無法滿足患者需求。
循證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該種護理模式要求每位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過程中需保證護理操作的科學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進而降低臨床差錯事件的發(fā)生,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13-14]。在實施循證護理時,以臨床實際問題作為基礎,并與文獻資料、臨床經驗、患者需求和科研結果相結合,及時發(fā)現(xiàn)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進而使護理質量不斷提高,達到提高患者依從性、促進護患關系和諧的目的[15-16]。循證護理主要是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施護理前尋找科學、可靠的護理依據,從而在臨床護理取得滿意的護理效果。通過給予患者循證護理干預,能夠給予患者全方位的管理,同時能夠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另外,循證護理還能使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明顯提升,為其提供科學依據,使其能夠改變以往的工作態(tài)度,能夠對護理方面的信息和動態(tài)進行系統(tǒng)性的掌握,進而有效提高護理質量,提升護理滿意度,使護患關系得到改善。該種護理模式做到有證可依,護理內容均通過查找經典文獻證實后才能使用,包含對患者恢復期的各項內容,進而達到滿意的護理效果,能夠使患者身體、經濟和精神的壓力得以減輕。由于循證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具有較多優(yōu)勢,且護理模式具有科學性和優(yōu)越性,在臨床上受到廣泛應用,本次研究將該種護理模式應用于急性闌尾炎患者中,取得滿意效果,從本次研究結果能夠體現(xiàn)出來,即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術后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肛門排氣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由此說明,循證護理相比傳統(tǒng)護理優(yōu)勢更大,且安全性更高。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急性闌尾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4.00% 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急性闌尾炎患者肛門排氣時間(3.21±1.02)d、下床活動時間(3.25±1.04)d、住院時間(4.22±1.04)d,與對照組相比均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預防急性闌尾炎手術后并發(fā)癥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