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鋒,黃騰華,陳少雄,林家純,蘭俊,馮沁雄
6種桉樹大徑材機械加工性能評價
劉學鋒1,黃騰華2,陳少雄1*,林家純2,蘭俊3,馮沁雄2
(1.國家林業(yè)和草原局桉樹研究開發(fā)中心,廣東 湛江 524022;2.廣西林業(yè)科學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02;3.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廣西 扶綏 532108)
為實現(xiàn)桉樹大徑材的高附加值利用,以廣西國有東門林場培育的6種桉樹大徑材為研究對象,以香椿為對照試材,參照美國材料試驗標準(ASTM D1666),分別對其機械加工性能進行了全面測試。結果表明:6種桉樹大徑材和香椿木的綜合機械加工性能排序為尾葉桉>巨桉>香椿>赤桉>大花序桉>細葉桉>粗皮桉,在滿分為50分的機械加工性能綜合評價體系中,尾葉桉、巨桉、香椿、赤桉、大花序桉、細葉桉和粗皮桉得分分別為41.2、40.8、40.5、38.7、38.4、37.3和34.9分。
人工林;桉樹大徑材;機械加工性能;質量等級
桉樹()是一種優(yōu)良速生樹種,干形通直,木材產量高,輪伐期短,材質結構細而勻、質硬、強度高,花紋美觀[1]。長期以來,桉樹人工林木材利用以小徑材為主,主要作為紙漿、薪炭材和各類人造板的原材料,其木材利用率低,附加值不高。我國已引種和培育大量優(yōu)良桉樹大徑材,對提高桉樹木材的附加值具有現(xiàn)實意義。培育實木用材的主要樹種包括巨桉()、大花序桉()、粗皮桉()等[2-3],發(fā)展桉樹大徑材用于實木加工是桉樹木材利用的新方向,可廣泛用于家具、地板、裝飾單板及耐久結構材料和建筑材[4]。
我國自引種桉樹以來,其生物學特性、遺傳育種、培育技術和木材干燥等已有較多的研究,但在加工利用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木材的機械加工性能是其加工利用的主要性質,也是影響木材利用率的關鍵因素[5]。不同種類的木材在機械加工作用下存在明顯差異[6]。國內木材機械加工性能的研究始于20世紀末,主要對米老排()、紅椎()、西南樺(、核桃楸()和銀杏()等樹種的木材開展了機械加工性能研究[7-12]。本文對6種桉樹大徑材的機械加工性能開展了研究,以期為實現(xiàn)桉樹大徑材高附加值的加工利用提供科學的理論依據。
6種桉樹分別為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均采自廣西國有東門林場。采集6種桉樹基礎參數(shù)情況如表1所示,試件的尺寸和數(shù)量見表2,樣品采用簡單隨機抽取。
表1 6種桉樹基礎參數(shù)
表2 機械加工性能試驗試件尺寸與數(shù)量
以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粗皮桉、大花序桉人工林木材為研究對象,以香椿()木材為對照試材,參照林業(yè)行業(yè)標準LY/T 2054-2012《鋸材機械加工性能評價方法》[13]和美國材料試驗標準(ASTM D1666)[14],分別對其機械加工性能(刨削、砂光、鉆孔、銑削、開榫、車削)進行全面測試,根據試驗標準進行等級評定。將加工質量分為5個等級:A級,優(yōu)秀:不存在缺陷,記5分;B級,良好:存在其輕微缺陷,可通過砂紙輕磨消除,記4分;C級,中等:存在面積較大的輕微缺陷,還可通過砂紙打磨消除,記3分;D級,較差:較差,深、大缺陷,很難消除;記2分;E級,極差:出現(xiàn)可以導致試樣報廢或極端嚴重的缺陷,記1分。同時,根據各加工項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確定加權數(shù):刨削、砂光、車削和銑削為2,鉆孔和開榫為1。各項各等級的百分率乘以相應分即得該項得分,以此確定各項性能質量等級:優(yōu)(4 ~ 5)、良(3 ~ 4)、中(2 ~ 3)、差(1 ~ 2)和劣(0 ~ 1)。各項得分乘以權重后相加即得總分,以此比較不同樹種木材的機械加工性能。滿分為50分。
1.3.1刨削
采用MB106D型自動進料單面壓刨床,切削前角為20°,刀片數(shù)量為4,刀具楔角為39°,刀具轉速為5 000 r·min-1[15],進料速度有6 m·min-1和9 m·min-1兩個等級。ASTM技術標準要求在刨削時一次只能加工一個面。
試驗參數(shù)如表3所示,其中1.6 mm是ASTM技術標準推薦采用的切削厚度,2.5 mm是加拿大學者DEREK等[16]在研究木材加工性能時所選用的切削厚度。
表3 刨削加工的4組工藝參數(shù)
1.3.2砂光
采用WS265寬帶砂光機,砂架類型為壓墊式。試件從4次刨削加工處理后的試樣制得。采用120目的砂帶砂光兩次[9],自動進料速度為6 m·min-1,砂光厚度為0.6 mm。砂光處理后,采用HANDYSURF E-35A便攜式表面粗糙度測量儀,對試樣的粗糙度參數(shù)進行測量。每個試件取6個不同位置進行測量取其平均值。粗糙度測量時設備參數(shù)設置為:評定長度(截止波長) 2.50 mm;測量長度12.50 mm。
1.3.3銑削
使用MX5117A型立式單軸木工銑床,手動進料。主軸轉速為10 000 r·min-1。試件在上銑床加工前,先在細木工帶鋸上初步鋸割試樣外輪廓,隨后在銑床上一次銑削成型,銑削時順著紋理方向加工。
1.3.4鉆孔
選用Z4116型木工鉆床,手動進料,轉速可調。采用圓形沉割刀中心鉆和麻花鉆進行試驗,鉆頭直徑均為25 mm。按ASTM技術標準及生產實際情況,使用圓形沉割刀中心鉆時,轉速為2 000 r·min-1;使用麻花鉆時,轉速為500 r·min-1。對所有試樣均進行橫向鉆削,每個試樣用兩種鉆頭各加工一個孔。
1.3.5開榫
使用國產MZ1610Y型立式木工榫槽機。ASTM技術標準推薦采用規(guī)格為13 mm的空心鑿加工方形貫通榫眼,并在加工時盡可能使榫眼兩邊垂直于木材紋理,另外兩邊平行于木材紋理。每一個試樣加工兩個榫眼,加工時,試樣下襯有墊板,并盡可能使墊板與試樣緊密接觸。
1.3.6車削
使用馬氏MC3022仿形木工車床。ASTM技術標準要求使用一次成型銑刀,根據國內生產實際情況,本試驗采用直齒刀具和靠模的方法。主軸轉速為2 800 r·min-1,手動進給,刀具材料為硬質合金。最大車削量約8 mm。車削加工之后,采用150目砂紙對試樣進行手工打磨。
ASTM 在評價刨削優(yōu)劣性能時,只統(tǒng)計一級比例試樣,這樣很難真實的反應木材的刨削性能,因此在本試驗中將刨削性能評價按5個等級進行比較[13]。由表4可知:處理1、2所得結果明顯優(yōu)于處理3、4。進料速度對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粗皮桉、大花序桉和香椿木材的刨削質量都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隨著進料速度由6 m·min-1提高到9 m·min-1,刨削缺陷的嚴重程度顯著增加,試樣的加工質量明顯下降。以細葉桉為例,經過處理1和處理2,A級比率分別為41.7%和40.0%;經過處理3和處理4,A級比率分別為36.4%和30.0%;最多下降了11.7%;經過處理1和處理2,D級比率分別為8.3%和5.7%;經過處理3和處理4,D級比率分別為15.2%和20.0%;最多增加了14.3%。在6 m·min-1的進料速度下,對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和大花序桉,刨削厚度較大的加工質量較好,而粗皮桉的加工質量隨刨削厚度增大有所降低。在9 m·min-1的進料速度下,細葉桉、巨桉、尾葉桉和大花序桉的加工質量隨刨削厚度增大而明顯降低,赤桉和粗皮桉的加工質量隨刨削厚度增大而有所上升。
砂光的質量決定了成品的最終質量,影響著涂飾成本的高低。此外,在許多涂飾工藝中,涂層變薄的趨勢要求更好地理解如何獲得和評估光滑、實心的木材表面[17]。ASTM技術標準規(guī)定,木材砂光性能的比較是基于A級試樣的比率??紤]到通過統(tǒng)計A、B級比率更能反應兩種木材砂光性能,故本試驗統(tǒng)計了A、B級比率。A級表面光滑,無缺陷;B級試樣的表面有絨毛和S型缺陷,S型缺陷在試樣表面成片分布面積較大,其顏色為白色,與木材顏色顯著不同,盡管沒有對木材產生實質性的破壞,但其影響了木材表面的美觀,在一定程度上劣化了木材的表面性能,因此,對出現(xiàn)S型缺陷的試樣仍作降等處理。
從表5可知:巨桉和尾葉桉的砂光性能與香椿相當,比大花序桉、赤桉、細葉桉和粗皮桉要好,其A級試樣分別為63.4%、63.3%、66.7%、43.3%、32.3%、27.6%和6.3%。粗皮桉砂光性能最差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砂光時,細小的磨料切削木纖維,導致木材出現(xiàn)大量的表面絨毛缺陷,并且大部分表面絨毛肉眼下可見。在實體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表面絨毛是大量的單根纖維束無規(guī)則的分布于板面。用120目砂紙進行打磨,可以去除大部分表面絨毛,但增加了附加工序,因此對發(fā)生表面絨毛的試樣按降等處理。試驗結果表明:通過砂光,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粗皮桉、大花序桉和香椿木節(jié)子附近加工質量的改善十分顯著,故砂光是這6種桉樹和香椿木刨削后必要的加工工序。
表4 不同刨削處理的試樣分級比率 %
表5 砂光處理試件等級比率 %
木材砂光處理后出現(xiàn)了不同類型的砂光缺陷,在本試驗確定的加工條件下,表面絨毛是最常見的砂光缺陷,S型缺陷較少。表面絨毛在所有樹種中均有發(fā)生,粗皮桉最為嚴重,達93.7%。6種桉木中僅有巨桉出現(xiàn)1塊明顯S型缺陷,細葉桉出現(xiàn)1塊不明顯S型缺陷,赤桉、尾葉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均未出現(xiàn)S型缺陷。香椿木試件中出現(xiàn)S型缺陷多且較明顯,10塊B級試件中有7塊出現(xiàn)S型缺陷。
銑削是評價加工性能最常用的方法,基于表面修整,包括目視評定或表面粗糙度測量[18]。試驗結果(表6)表明:巨桉的銑削性能最優(yōu),其A級試樣比率達到92.5%,而粗皮桉的表現(xiàn)最差,其A級試樣比率僅為14.0%,赤桉、大花序桉、細葉桉、尾葉桉A級試樣比率分別為77.0%、70.2%、61.0%、31.0%。6種桉樹的A、B級試樣比率之和中,赤桉、巨桉和尾葉桉均為100%,細葉桉為95.1%,大花序桉為83.0%,粗皮桉表現(xiàn)最差,其A、B級試樣比率僅為58.2%。所以,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和大花序桉均有優(yōu)良的銑削性能。
表6 銑削試驗試樣比率 %
從表7可知,采用圓形沉割刀中心鉆鉆孔時,其鉆孔質量要遠好于麻花鉆所鉆的孔,其A級試樣的比率均高達100%。鉆孔質量優(yōu)良,孔壁整潔且較光滑;孔上周緣無任何壓潰、毛刺、撕裂等缺陷;孔下周緣的加工質量略差,部分試樣存在輕微的毛刺,可通過調整墊板與被加工試樣的緊密接觸位置來進一步減少和消除。采用麻花鉆鉆孔時,赤桉和細葉桉的A級試樣比率較高,分別為80.9%和75.6%。其余幾種桉樹的A級試樣比率均較低。巨桉的A級試樣比率最低,為27.5%。細葉桉、赤桉、巨桉、粗皮桉、大花序桉、尾葉桉的A、B級試樣比率之和分別為100%、100%、90%、88.4%、82.6%和66.6%。麻花鉆鉆孔的主要缺陷為毛刺、撕裂、孔壁粗糙等。
表7 鉆孔加工試件等級比率 %
從試驗的總體情況來看,孔的上周邊加工質量要遠好于下周邊,缺陷也主要集中發(fā)生在孔的下周邊,因此,建議合理使用下襯墊板,控制下周邊缺陷的發(fā)生,提高其加工質量。
從表8可以得知:6種桉樹木材的榫眼加工性能均較差,幾乎所有的試樣都有缺陷發(fā)生,赤桉、尾葉桉和巨桉的A級試樣比率分別為31.1%、14.3%、7.5%,細葉桉、粗皮桉和大花序桉的A級試樣比率均為零。A、B級試樣比率之和中,大花序桉表現(xiàn)最好,比率達到87.2%;尾葉桉、赤桉和粗皮桉的性質比較相近;細葉桉較差;巨桉表現(xiàn)最差,比率僅為47.5%。榫眼加工的主要缺陷為孔壁毛狀紋、毛刺、撕裂等,缺陷的破壞程度較鉆孔時嚴重??妆诿珷罴y及毛刺是發(fā)生率最高的缺陷。與鉆孔性能相似,榫眼上緣的加工質量明顯比下緣好,毛刺和撕裂大部分發(fā)生在下緣。進行榫眼加工時,試樣在垂直紋理方向上受到的沖擊比鉆孔時大很多,導致榫眼孔緣周圍的木材纖維沒有被正常切割,在榫眼下緣極易產生毛刺或撕裂。因此,對于這幾種桉樹木材,加工不慣通的榫眼容易獲得較好的加工質量。
表8 開榫試件等級比率 %
從表9可知,除香椿木材外,6種桉樹人工林木材車削加工后,無缺陷試樣的比率均超過80%,其中粗皮桉、赤桉和巨桉試樣的比率超過90%,而香椿木材的這一比率為60%。香椿木材的車削性能最差,其A級試樣比率僅為60.0%,B級試樣比率為13.3%,C級試樣比率為26.7%,加工試樣為B、C級的比率高達73.3%。從車削質量來看,其主要缺陷表現(xiàn)為起毛和少數(shù)的溝痕;粗皮桉木材車削性能最好,其A級試樣比率高達97%,其主要缺陷表現(xiàn)為起毛刺和輕微刀痕,車削輪廓較光滑,但試樣車削棱角處毛刺較多,經手工打磨后毛刺可大部分消除;赤桉木材車削性能較好,其A級試樣比率為96.7%,其主要缺陷表現(xiàn)為少數(shù)起毛刺、崩角和輕微刀痕,車削輪廓較光滑,大部分試件幾乎不必打磨;巨桉木材車削性能較好,其A級試樣比率為93.3%,其主要缺陷表現(xiàn)為起毛刺和輕微刀痕,試樣車削棱角處毛刺較多,經手工打磨后毛刺可大部分消除;細葉桉木材車削性能較好,其A級試樣比率為87.1%,其主要缺陷表現(xiàn)為起毛刺、少數(shù)崩角和輕微刀痕,大部分試樣車削后輪廓較光滑,但車削棱角處毛刺非常多,經手工打磨后毛刺可大部分消除;大花序桉木材車削性能較好,其A級試樣比率為84.4%,其主要缺陷表現(xiàn)為少數(shù)起毛刺、崩角和輕微刀痕,車削輪廓較光滑,大部分試件幾乎可以不必打磨,部分試樣降等原因主要為崩角;尾葉桉木材車削性能較好,其A級試樣比率為80.0%,其主要缺陷表現(xiàn)為起毛刺、少數(shù)崩角和輕微刀痕,大部分試樣車削后棱角處毛刺非常多,經手工打磨后毛刺可大部分消除。
表9 車削處理試件等級比率 %
參照林業(yè)行業(yè)標準性能評價方法[13],6種加工方法依其在木制品生產中的重要性,分別給出加權數(shù)。刨切、砂光、成型銑削、車削的加權數(shù)為2,鉆孔和榫眼的加權數(shù)為1。對每一個試驗項目,按規(guī)定考核試樣比率的高低,確定機械加工性質在此項目上的級別(表10);項目級別乘以其加權數(shù)為該項目的得分;將各樹種6個項目的得分相加,得出各樹種的總分,滿分為50分。刨切測試以處理1的結果評分;鉆孔試驗以圓形沉割刀中心鉆的結果評分。七個樹種機械加工性能在各試驗項目上的等級見表11,綜合評定結果見表12。木材的機械加工性質,依其總分的高低依次為:尾葉桉、巨桉、赤桉、大花序桉、細葉桉、粗皮桉。在本試驗條件下,尾葉桉和巨桉較好,總分達到41.2和40.8,粗皮桉得分最少,為34.9。6種桉樹木材具有比較優(yōu)良的機械加工性質,可以用于高附加值實木制品(例如實木家具、實木地板等)的開發(fā)與利用。
表10 試驗項目級別的劃分標準 %
表11 7個樹種機械加工性能在各試驗項目上的等級
表12 7個樹種機械加工性質的得分
(1) 在刨削加工性能上,粗皮桉和香椿表現(xiàn)為優(yōu),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和大花序桉均表現(xiàn)為良;在砂光性能上,巨桉、尾葉桉和香椿表現(xiàn)為良,大花序桉表現(xiàn)為中,細葉桉和赤桉表現(xiàn)為差,粗皮桉表現(xiàn)為劣;在鉆削性能上,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粗皮桉、大花序桉和香椿均表現(xiàn)為優(yōu);在銑削性能上,粗皮桉表現(xiàn)為中,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大花序桉和香椿均表現(xiàn)為優(yōu);在開榫性能上,赤桉、尾葉桉、粗皮桉、大花序桉和香椿均表現(xiàn)為優(yōu),細葉桉表現(xiàn)為良,巨桉表現(xiàn)為中;在車削性能上,6種桉樹木材均表現(xiàn)為優(yōu),香椿表現(xiàn)為良。
(2) 總體上,6種桉樹大徑材和香椿木材的綜合機械加工性能排序為尾葉桉、巨桉、赤桉、大花序桉、細葉桉和粗皮桉。在滿分為50分的機械加工性能綜合評價體系中,尾葉桉得分最高,為41.2分,高于香椿的40.5分;粗皮桉得分最低,為34.9分。這表明尾葉桉木材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可用于高附加值實木制品的開發(fā)和利用。
(3) 砂光處理,細葉桉、赤桉、巨桉、尾葉桉、粗皮桉、大花序桉和香椿節(jié)子附近加工質量改善十分顯著,同時可顯著去除毛刺溝痕等刨切缺陷,故砂光是6種桉樹大徑材和香椿木材機械加工后必要的加工工序。
(4) 采用圓形沉割刀中心鉆鉆孔時,6種桉樹大徑材和香椿木材無缺陷試樣的比率均高達100%,其鉆孔質量要遠好于麻花鉆所鉆之孔。所以,對桉樹木材進行鉆削時,應優(yōu)先使用圓形沉割刀中心鉆鉆孔。
(5) 本研究主要結合生產實際對木材機械加工性能(如切削用量、進料速度等)進行了評價,后續(xù)會對加工質量、工作效率、動力消耗等做進一步的綜合分析。
[1] 謝耀堅.我國桉樹種質資源現(xiàn)狀及育種目標探討[J].桉樹科技,2012,29(2):33-39.
[2] 項東云,陳健波,葉露,等.廣西桉樹人工林發(fā)展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J].廣西林業(yè)科學,2006,35(4):195-201.
[3] 江澤慧,費本華,王喜明,等.桉樹木材干燥特性與工藝及其皺縮研究現(xiàn)狀[J].木材工業(yè),2002,16(4):3-6.
[4] 侯新毅,姜笑梅,高建民,等.木材的機械加工性能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J].木材工業(yè),2003(6):3-5.
[5] 謝雪霞.我國12種人工林木材機械加工性能研究[D].北京: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2014.
[6] PORANKIEWICZ B, GOLI G.Cutting forces by Oak and Douglas fir machining[J].Maderas. Ciencia y tecnología, 2014,16(2): 199-216.
[7] 姜笑梅,葉克林,呂建雄,等.中國桉樹和相思人工林木材性質與加工利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8] 江京輝,呂建雄.紅椎和西南樺人工林木材的機械加工性能[J].林業(yè)科學,2008, 44 (10):120-126.
[9] 蘇初旺,袁全平,熊經波,等.米老排人工林木材機械加工性能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31):19206-19208.
[10] 謝雪霞,劉波,孫華林,等.三種非常用樹種人工林木材的機械加工性能評價[J].木材工業(yè),2014,28(4):28-31.
[11] 謝雪霞,劉波,孫華林,等.我國四種珍貴闊葉人工林木材的機械加工性能評價[J].木材工業(yè),2014,28(5):36-40.
[12] 劉波,謝雪霞,孫華林,等.核桃楸和銀杏人工林木材的機械加工性能評價[J].木材工業(yè),2016,30(4):9-12.
[13] 殷亞方,姜笑梅,付躍進,等.LY/T 2054-2012鋸材機械加工性能評價方法[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14] ASTM International. Standard methods for conducting machining tests of wood and wood base materials. ASTM D1666[R]. Philadelphia: ASTM, 2004.
[15] 段星星.泡核桃人工林木材的加工性能研究[D].南寧: 廣西大學,2016.
[16] DEREK W, ROMAN M. Machining and relat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15 BC wood Species[J].Forintek Canada Corp, 1998:1-4.
[17] GURAU L, IRLE M. Surface roughness evaluation methods for wood products: A review[J].Current Forestry Reports, 2017, 3(2): 119-131.
[18] GOLI G, SANDAK J. Proposal of a new method for the rapid assessment of wood machinability and cutting tool performance in peripheral milling[J].European Journal of Wood and Wood Products, 2016,74(6): 867-874..
Evaluating Machining Properties of Timber from Six Species of
LIU Xuefeng1, HUANG Tenghua2, CHEN Shaoxiong1, LIN Jiachun2, LAN Jun3, FENG Qinxiong2
,,,;..,,,)
In this paper the machining properties of timber obtained from large-diameter logs of six plantationspecies grown in Guangxi Dongmen State-owned Forest Farm, along with timber fromwere tested. Wood propertie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standards specified in ASTM D 1666.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six eucalypt species andplaced the species in the following order of merit:(best),,,,and(lowest ranked). For machining performanc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cores, these species obtained the following values (out of a total of 50 points): 41.2, 40.8, 40.5, 38.7, 38.4, 37.3 and 34.9 respectively.
plantation;large-diameter timber; machining properties; quality grade
S784
A
10.13987/j.cnki.askj.2019.03.002
廣東省林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2019KJCX005);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課題(2016YFD0600502)
劉學鋒(1985— ),男,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森林培育研究,E-mail: afayewong@foxmail.com
陳少雄(1965—),男,博士,研究員,主要從事桉樹人工林培育研究,E-mail: sxche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