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的重要超鈾核素分布

        2019-10-30 03:57:08郭秋菊倪有意李思璇
        原子能科學技術 2019年10期
        關鍵詞:核素活度表層

        郭秋菊,倪有意,李思璇

        (北京大學 物理學院 核物理與核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871)

        Pu、Am和Np是3種重要的超鈾核素。環(huán)境中的這些核素主要來源于人類的核活動,包括核武器試驗、核設施排放以及核事故釋放等。在這些來源中,20世紀40—80年代以美國和前蘇聯為主進行的一系列大氣層核試驗是目前環(huán)境中這幾種重要超鈾核素的最重要來源。30多年間,全世界共進行了2 000多次核試驗,其中包括543次大氣層核試驗(包括1945年的日本廣島和長崎核爆),共導致了約11 PBq的239+240Pu以及39 TBq的237Np釋放到環(huán)境中[1-2]。與Pu核素和237Np的情況不同,大氣層核試驗直接釋放的241Am很少,環(huán)境中本底水平的241Am主要是通過大氣層核試驗產生的241Pu(T1/2=14.4 a)經過β衰變產生。據估計,環(huán)境中全球沉降來源的241Am預計在21世紀中葉達到峰值,屆時其活度將達到環(huán)境中239+240Pu活度的40%左右[3]。Pu核素、237Np和241Am不僅具有放射性,還具有化學毒性。在放射性毒性分組中,Pu的主要同位素(如239Pu、240Pu)和241Am被分為極毒組,237Np則被分為高毒組[4]。這些超鈾核素一旦通過食物鏈攝入或顆粒吸入等途徑進入人體,將會給人體健康帶來潛在放射性危害。因此,環(huán)境中這些重要超鈾核素的來源、濃度水平、分布特征與環(huán)境行為研究是環(huán)境放射性評估、輻射安全風險評價和高放射性廢物地質處置所關心的重要問題。此外,作為人工放射性核素,Pu核素具有特定的來源及較長的半衰期,研究環(huán)境中Pu同位素組成(例如240Pu/239Pu原子比)信息也能為同位素溯源提供依據,從而將Pu核素作為獨特的環(huán)境示蹤劑應用于大氣科學、地球化學、海洋學等環(huán)境研究領域。在陸地環(huán)境中,土壤是全球沉降的超鈾核素的最重要的承載體。鑒于我國地域遼闊,環(huán)境類型豐富,從環(huán)境輻射安全層面,研究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Pu核素、241Am和237Np的來源、濃度水平、分布特征對于人體劑量評估十分重要。近年來,隨著我國核電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建立和擴大我國環(huán)境尤其是環(huán)境土壤中包括這些重要超鈾核素在內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準本底”數據庫是核安全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之一。

        從國內外研究現狀來看,關于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Pu核素的研究已有一定報道。在公開的可檢索的報道中,較具代表性和系統(tǒng)性的研究包括中國科學院地球環(huán)境研究所開展的關于我國不同環(huán)境土壤中Pu核素的來源及分布研究[5]以及北京大學輻射防護與環(huán)境保護研究組開展的關于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上風向的新疆和下風向的甘肅地區(qū)土壤中Pu核素的相關研究[6-7]。1964—1980年,我國在羅布泊核試驗場共進行了22次大氣層核試驗。為研究核試驗中釋放的Pu核素對我國環(huán)境產生的影響,早期的研究者如張聚敬等[8-9]、金玉仁等[10]、Zheng等[11]針對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周圍的新疆和甘肅地區(qū)進行了環(huán)境土壤中Pu核素的初步分析和報道。近些年,Xu等[12-14]開始將Pu核素應用于我國東北和華北部分地區(qū)土壤侵蝕的研究中,這些研究報道了這些地區(qū)環(huán)境土壤中239+240Pu的活度濃度和240Pu/239Pu原子比信息。此外,還有很多研究學者對我國不同地區(qū)環(huán)境中Pu核素的濃度水平和同位素組成信息進行了報道,但這些報道多為局域性報道,且報道的數據也較零散[15-17]。相比之下,關于我國環(huán)境中241Am和237Np的研究非常有限。

        為提供關于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重要超鈾核素(主要是Pu核素,還包括241Am和237Np)的來源、濃度水平(含Pu同位素比值)和分布特征的整體信息,本文對相關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對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這些超鈾核素的分布進行綜述。

        1 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的Pu核素

        1.1 表層土壤

        在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Pu核素的研究報道中,表層土壤中Pu核素的報道數據(包括239+240Pu活度濃度和240Pu/239Pu原子比)較為豐富。早期的研究由于技術手段所限,Pu核素的測量主要是利用α能譜法進行的。因此部分文獻只報道了土壤樣品中239+240Pu活度濃度,而未報道其240Pu/239Pu原子比。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學者的研究中定義的表層土壤深度也有所差別。例如,Bu等[18-19]和王煜等[15]的研究中采集0~2 cm深度的土壤作為表層土壤。而Zheng等[3]、沙連茂等[20-21]和顏啟民等[22]的研究中則將0~5 cm的土壤定義為表層土壤。另外,在張聚敬等[8]的早期研究中,將10 cm深度的土壤作為表層土壤進行采樣和分析。邢閃[5]的研究中定義表層土壤為0~20 cm深度的土壤。鑒于不同研究中表層土壤深度差別較大,將這些研究中的表層土壤分為兩類進行分析討論:一類是采樣深度≤10 cm的表層土壤,另一類為采樣深度為20 cm的表層土壤。

        1) 表層土壤239+240Pu活度濃度對文獻中我國環(huán)境中采樣深度≤10 cm和采樣深度為20 cm的表層樣品中239+240Pu的活度濃度分別進行統(tǒng)計分析,所得的直方圖如圖1所示。對于采樣深度≤10 cm的表層土壤樣品,其中的239+240Pu活度濃度范圍為0.005~1.99 mBq/g(樣本數N=150),中值為0.200 mBq/g;相比之下,深度為20 cm的表層土壤樣品中,239+240Pu活度濃度介于0.008~2.662 mBq/g之間(N=115),中值為0.092 mBq/g。可看到,不論是≤10 cm的表層土壤樣品還是20 cm的表層土壤樣品,大部分樣品中239+240Pu活度濃度均集中在低濃度區(qū)。一個趨勢是,239+240Pu活度濃度越高,樣品數越少。其中,20 cm采樣深度的樣品在低濃度處的樣品數量相對更多,樣品計數隨239+240Pu活度濃度的增加而陡然下降;相比之下,對≤10 cm采樣深度的樣品而言,計數在各濃度區(qū)間上的分布則下降相對平緩。

        從土壤中239+240Pu活度濃度空間分布分析,對于采樣深度為20 cm的表層土壤樣品,239+240Pu活度濃度較高的數據主要出現在新疆和甘肅兩地。邢閃[5]采集的新疆和甘肅20 cm表層土壤中,部分樣品中測量到較高(>0.5 mBq/g)的239+240Pu活度濃度,有兩個采自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周邊的樣品中239+240Pu的活度濃度甚至分別高達2.362 mBq/g和2.662 mBq/g。由于這些表層樣品的采樣深度已達20 cm,整個0~20 cm土壤經充分混合后仍能測量到如此高的239+240Pu活度濃度說明這些采樣點相比于其他地區(qū)采樣點有可能有全球沉降以外的Pu核素輸入。

        圖1 我國表層土壤樣品239+240Pu活度濃度統(tǒng)計圖Fig.1 Histogram of 239+240Pu activity concentration in Chinese surface soil

        相比之下,對于采樣深度≤10 cm的表層土壤樣品,239+240Pu活度濃度較高(>0.5 mBq/g)的數據除出現在新疆、甘肅地區(qū)外,其他地區(qū)也偶有出現。張聚敬等[8]在20世紀80年代對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上風向的新疆地區(qū)進行了Pu污染狀況調查報道,10 cm的表層土壤中239+240Pu的活度濃度普遍較高,其范圍為0.363~0.927 mBq/g,其中239+240Pu活度濃度最高的地區(qū)為米蘭地區(qū)。董微等[23]在新疆地區(qū)也進行了土壤Pu核素調查,該研究報道的新疆地區(qū)表層土壤中239+240Pu的活度濃度范圍為0.010~0.827 mBq/g。此后,Bu等[19]在羅布泊核試驗場下風向的甘肅敦煌地區(qū)表層土壤中測出了較高的239+240Pu活度濃度(最高達0.89 mBq/g)。由于新疆和甘肅分別地處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上風向和下風向,部分地區(qū)可能受到來自于我國核試驗釋放的Pu核素的局域性影響,從而導致部分表層土壤中存在較高的239+240Pu活度濃度。此外,在我國的其他遠離核試驗場的地區(qū),尤其是降雨量更充沛的東部及東北部地區(qū),也有較高239+240Pu活度濃度的表層土壤樣品的零散報道。Xu等[12]分析測量了在遼東半島的耕地、鹽堿地和草地3種類型土壤中的Pu核素和137Cs。草地表層土壤中的239+240Pu活度濃度(0.027~0.938 mBq/g)總體上高于耕地表層土壤中的239+240Pu活度濃度(0.023~0.223 mBq/g)。而且,在草地土壤中測量到兩個較高的239+240Pu活度濃度(0.640 mBq/g和0.938 mBq/g)。此外,在該小組的另一研究中[14]報道了大連地區(qū)和連云港地區(qū)的表層土壤中的239+240Pu濃度水平。其中,大連地區(qū)的幾個樣品測出了較高的239+240Pu活度濃度(0.929~1.178 mBq/g)。另外,Bu等[24]在重慶采集的剖面土壤中,測量到表層土壤(2 cm)具有較高的239+240Pu活度濃度(1.30 mBq/g)。可看到,由于我國地域遼闊,環(huán)境類型豐富,不同地區(qū)表層土壤中239+240Pu活度濃度之間存在較大差異。

        土壤中Pu核素活度濃度受多環(huán)境因素共同影響,如降雨量可能影響Pu核素的沉積量從而直接影響土壤中Pu核素的活度濃度,而具體土壤性質(土壤有機物含量、土壤pH等)則影響Pu核素在土壤中的遷移行為以及在表層土壤的停留時間,從而影響表層土壤中的239+240Pu活度濃度[16,25-26]。正是由于不同地區(qū)實際環(huán)境條件的復雜性和獨特性,目前研究中沒有明確證實影響表層土壤中239+240Pu活度濃度的具體因素。未來的研究中仍需針對我國不同地區(qū)環(huán)境條件進行更系統(tǒng)布點采樣,這不僅有助于建立更精細的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Pu核素分布圖譜,且對于探究影響表層土壤Pu核素濃度水平的因素和機制也將很有幫助。

        2) 表層土壤240Pu/239Pu原子比

        在早期的研究中,很多Pu核素的測量是利用α能譜法進行的。α能譜法無法分辨239Pu和240Pu同位素,所以早期研究并未報道樣品中的240Pu/239Pu原子比。隨著質譜技術尤其是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ICP-MS)的普及應用,越來越多的質譜分析測量方法被使用于環(huán)境土壤樣品中240Pu/239Pu同位素原子比的測量工作中[10-11,16,18-19,27]。

        由于239Pu和240Pu屬于同位素,它們的環(huán)境行為相同,因此不同采樣深度下土壤中240Pu/239Pu原子比應無明顯差異。因此將文獻中報道的所有深度(包括20 cm和≤10 cm)的表層土壤樣品中240Pu/239Pu原子比的結果統(tǒng)計于圖2中。需說明,由于240Pu/239Pu原子比是重要的同位素溯源依據,為能較準確反映我國大部分環(huán)境土壤中的240Pu/239Pu原子比,圖2中所使用的數據已排除文獻中所有240Pu/239Pu原子比報道值的離群點。可看到,我國不同環(huán)境表層土壤中240Pu/239Pu原子比總體符合正態(tài)分布(t檢驗,p<0.05),其平均值為0.183±0.032(2δ)。20世紀70年代,美國能源部環(huán)境測量實驗室在世界范圍內采集了幾十個深度土壤樣品用于分析人工放射性核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分布?;趯ζ渲胁糠滞寥罉悠返姆治鰷y量,Kelley等[28]報道了這些土壤中的Pu核素的活度濃度及原子比,從而重構了大氣層核試驗導致的Pu核素在全球不同緯度范圍內的分布特征,其中30°N~71°N緯度帶內全球沉降來源的240Pu/239Pu原子比為0.180±0.014(N=24)。鑒于我國不同環(huán)境中表層土壤樣品的240Pu/239Pu原子比的平均值與Kelley等[28]的報道值非常符合,可認為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Pu核素的來源以全球沉降為主。

        圖2 我國表層土壤中240Pu/239Pu原子比分布Fig.2 Distribution of 240Pu/239Pu atom ratio in Chinese surface soil

        同時,圖2中我國環(huán)境表層土壤中的240Pu/239Pu原子比數據存在一些離群點。將這些表層土壤中240Pu/239Pu原子比的空間分布繪于圖3。結合文獻報道可看到,我國表層環(huán)境土壤中具有較高240Pu/239Pu原子比的離群點樣品在遼寧、內蒙、山西、新疆等地區(qū)[6,12,29]。除邢閃[5]和董微[6]在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上風向地區(qū)采集的表層土壤中測出很高的240Pu/239Pu原子比(分別為0.307±0.162和0.286 ±0.047)外,其余報道的表層樣品中240Pu/239Pu原子比(0.216~0.245)略超出全球沉降的240Pu/239Pu原子比的上限(0.194)。然而,考慮到這些樣品中240Pu/239Pu原子比的測量不確定度較大(部分結果不確定度高達20%以上),目前還難以明確斷定這些樣品中存在全球沉降以外的Pu核素來源;相比之下,我國表層環(huán)境土壤中較低的240Pu/239Pu原子比則主要出現在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下風向的甘肅地區(qū)。Bu等[18-19]和邢閃[5]報道了在甘肅酒泉地區(qū)的表層土壤中大量低于全球沉降特征值的240Pu/239Pu原子比。其中,Bu等[18-19]觀測到的兩個240Pu/239Pu原子比極低值分別為0.080±0.007和0.125±0.007,有力證明了甘肅地區(qū)確實存在全球沉降以外的Pu核素來源,由于該地區(qū)地處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下風向地區(qū),可推測受到了我國核試驗造成的Pu核素局域性影響。

        圖3 我國表層土壤240Pu/239Pu原子比空間分布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240Pu/239Pu atom ratio in Chinese surface soil

        1.2 垂直剖面土壤

        1) 剖面土壤239+240Pu沉積通量

        由于Pu核素沉降到地表后存在垂直遷移等環(huán)境行為,因此相比于表層土壤,垂直剖面土壤能更好保存土壤中的Pu核素信息。研究者利用沉積通量將Pu核素的沉降水平進行量化,沉積通量的計算方法為:

        其中:I為239+240Pu的沉積通量,Bq/m2;B為土壤容重,g/cm3;di為土壤柱第i個土壤層的厚度,cm;Ci為實際測量得到的第i個土壤層土壤樣品中的239+240Pu活度濃度,Bq/g。將文獻報道的我國不同緯度帶環(huán)境中的239+240Pu的沉積通量繪于圖4,兩虛線之間為Hardy等[30]報道的全球范圍內相應緯度帶的239+240Pu的沉積通量范圍。對于我國20°N~30°N和30°N~40°N緯度帶地區(qū),環(huán)境土壤柱中239+240Pu沉積通量與全球沉降的范圍相差不大。在部分土壤中,239+240Pu的沉積通量稍高于該緯度范圍內全球沉降的平均值,可能是由于當地較大的降雨量所導致[16,24];然而,在40°N~50°N緯度帶內,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239+240Pu沉積通量則在一個極大的范圍(13~546 Bq/m2)內變化。需注意,該范圍內239+240Pu沉積通量的極小值((13±1) Bq/m2)和極大值((546±27) Bq/m2)均出現在卜文庭[7]報道的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下風向的甘肅地區(qū)采樣點中。甘肅地區(qū)氣候干旱,土壤顆粒再懸浮情況嚴重。采樣點中極低的239+240Pu沉積通量可能是風沙引起的Pu核素損失所致。而該地區(qū)顯著高于全球同緯度帶(40°N~50°N)平均值(81.4 Bq/m2)的239+240Pu沉積通量則表明該地區(qū)受到了全球沉降以外的來自于我國核試驗的Pu核素影響[7]。

        圖4 我國不同緯度帶環(huán)境剖面土壤中239+240Pu沉積通量Fig.4 239+240Pu inventories in Chinese soil cores in different latitude regions

        2) 剖面土壤239+240Pu垂直分布特征

        Pu核素沉降到地表后,在具體環(huán)境條件下遵循特定的環(huán)境行為規(guī)律。由于不同地區(qū)環(huán)境條件(如降雨量、土壤有機物含量、土壤pH值等)各不相同,使得在剖面土壤樣品采集時土壤中的Pu核素具有特定的垂直分布規(guī)律。然而,由于Pu核素是一顆?;钚詷O高的核素,總體而言,其在剖面土壤中的垂直遷移仍較緩慢。鑒于上述原因,從報道的結果來看我國環(huán)境中保存較好的剖面土壤中239+240Pu活度濃度的垂直分布主要存在兩種模式。(1)239+240Pu的活度濃度出現在表層土壤,隨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層中的239+240Pu活度濃度降低。較具代表性的如Xu等[12-13]的研究,他們在遼東半島平原上采集的大量土壤柱中的239+240Pu活度濃度呈上述垂直分布特點。利用指數衰減函數擬合土壤剖面239+240Pu活度濃度的垂直分布,擬合度R2均高于0.8[13]。(2)239+240Pu活度濃度出現在亞表層土壤,在該層深度以上的土壤層中,隨土壤深度的增加,239+240Pu的活度濃度逐漸增加直至達到峰值,而在峰值深度以下的土壤層中,隨深度的增加,土壤中的239+240Pu活度濃度逐漸降低,整體呈現高斯分布。剖面土壤中239+240Pu活度濃度峰的位置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Pu核素在土壤中遷移速率的快慢。Ni等[16]的計算指出,Pu核素森林土壤中的垂直遷移慢于草地和荒漠土壤,在森林土壤條件下Pu核素能更好保存在淺層土壤中,倪有意等[31]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結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有研究者在剖面土壤柱中也觀測到了異于上述兩種形式的239+240Pu活度濃度分布特征。例如,Bu等[18]在甘肅地區(qū)采集的部分剖面土壤柱中,239+240Pu活度濃度不隨土壤深度變化而改變,整體呈現均勻分布特征;此外也有土壤柱中的239+240Pu活度濃度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239+240Pu峰值活度濃度出現在最底層(25~30 cm)土壤的報道。Bu等[18]認為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是該地區(qū)降雨量小,土壤有機物含量低導致Pu核素在該地區(qū)的遷移較快。然而更明確的原因和機理還值得進一步探究。

        3) 剖面土壤240Pu/239Pu原子比垂直分布特征

        與土壤柱中239+240Pu活度濃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不同的是,大部分文獻報道的我國環(huán)境土壤柱中不同土壤層240Pu/239Pu原子比變化不大。除部分深層土壤樣品由于Pu核素含量極低導致測量的240Pu/239Pu原子比不確定度較大外,目前報道的我國環(huán)境土壤柱中大部分240Pu/239Pu原子比均接近于0.18,說明全球沉降仍是我國環(huán)境中Pu核素的主要來源。然而,需注意的是,部分土壤柱中也出現了異于全球沉降特征值的240Pu/239Pu原子比。從空間分布來看,這些異常值報道較為集中的是在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下風向的甘肅地區(qū)。在早期研究中,金玉仁等[10]比較了陜西西安和甘肅某地土壤柱中的240Pu/239Pu原子比,發(fā)現西安和甘肅地區(qū)土壤樣品中240Pu/239Pu原子比分別為0.18和0.15,說明西安地區(qū)Pu核素來源于全球沉降,而甘肅地區(qū)樣品中的Pu核素則另有來源。隨后,Zheng等[3]分析測量了甘肅蘭州附近的森林土壤柱中240Pu/239Pu原子比,結果顯示不同深度土壤中240Pu/239Pu原子比均與全球沉降特征值符合很好。近年來,邢閃[5]對我國西北部的新疆、甘肅、寧夏及青海地區(qū)進行了剖面土壤的采集和Pu核素測量。盡管在部分土壤柱的土壤層中測量到了極異常(>0.3)的240Pu/239Pu原子比,然而由于在這些出現異常的土壤層中,239+240Pu的活度濃度極低,使得240Pu/239Pu原子比測量值不確定度很大。實際上,邢閃[5]采集的6個土壤柱中除了甘肅玉門地區(qū)的1個土壤柱,其余5個采自新疆、甘肅、寧夏和青海的土壤柱中各土壤層239+240Pu活度濃度絕大部分均低于0.05 mBq/g。這可能是測量得到的240Pu/239Pu原子較為異常且測量不確定度較大的原因。盡管如此,邢閃[5]在239+240Pu活度濃度較高的甘肅玉門土壤柱中仍觀測到了稍異于全球沉降特征值的240Pu/239Pu原子比(0.143~0.147),說明該地區(qū)可能受到全球沉降以外的Pu核素的影響。隨后,Bu等[5]針對性地對甘肅酒泉地區(qū)進行了土壤柱樣品采集和分析,8個甘肅地區(qū)土壤柱中經過沉積通量加權的240Pu/239Pu原子比為0.132~0.168,均低于全球沉降特征值(0.18)。此外,在兩個土壤柱的土壤層中還發(fā)現了極低(0.059和0.085)的240Pu/239Pu原子比。這些比值與被認為受到我國核試驗的Pu核素污染的我國西北湖泊沉積物中的240Pu/239Pu原子比相近[32-33],說明我國核試驗產生的240Pu/239Pu原子比可能略低于全球沉降特征值,并且進一步證明我國羅布泊核試驗場下風向的甘肅地區(qū)有可能受到了來自于我國核試驗的Pu核素區(qū)域性影響。

        2 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的241Am和237Np核素

        與Pu核素的相關研究相比,可檢索的關于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241Am和237Np的報道非常有限,目前僅3篇文獻涉及到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241Am的來源、濃度水平及分布情況。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的沙連茂等[20-21]與日本金澤大學低水平放射性實驗室在80年代末開展過我國華北地區(qū)的北京、濟南、石家莊和太原的土壤的241Am、239+240Pu和137Cs本底調查合作研究。結果顯示,4個地區(qū)土壤中241Am的活度濃度范圍為0.01~0.12 mBq/g(為便于比較和說明,已衰變修正到2018年1月,余同),而241Am的沉積通量為5.9~19.9 Bq/m2。最近,Ni等[16]研究報道了河北承德、甘肅瓜州、浙江秦山和貴州貴陽不同類型(森林、草地和荒漠)土壤柱中241Am和Pu核素的來源、濃度水平、分布特征及遷移行為,4個地區(qū)241Am沉積通量范圍為28.29~61.05 Bq/m2(已衰變修正到2018年1月),顯著高于沙連茂等報道的華北地區(qū)土壤中241Am的沉積通量,說明241Am的沉積通量也存在較大的地區(qū)差異性。土壤柱中241Am活度濃度的垂直分布也出現了亞表層濃度峰值,峰值以下隨土壤深度的增加,241Am活度濃度不斷降低,與239+240Pu的垂直分布特征非常相似。通過計算Pu核素和241Am的遷移速率,Ni等[16]進一步證實了這兩種超鈾核素在土壤中具有相似的垂直遷移行為?;趦烧攮h(huán)境行為的相似性,Ni等[16]使用241Am/239+240Pu活度濃度比作為非同位素示蹤依據,證實了這些土壤中的241Am主要是由全球沉降的241Pu衰變而來。

        對于237Np,目前還沒有針對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237Np濃度水平和分布特征的報道。僅有1篇關于土壤中237Np分析方法的文章中報道了環(huán)境土壤樣品中237Np的活度濃度用于方法驗證[34]。Yi等[34]建立了利用多接收杯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MC-ICP-MS)測量土壤中237Np的分析方法。在該研究中,分析測量了兩個采自甘肅某地的土壤樣品中的237Np活度濃度,結果分別為0.056 Bq/g和0.029 Bq/g。然而,該文章中并未提及具體的采樣信息。由于這兩個土壤中237Np的活度濃度顯著高于國外環(huán)境土壤中全球沉降來源的237Np濃度水平(mBq/g量級),因此有理由相信這兩個土壤樣品受到了全球沉降以外的237Np影響。

        3 結論與討論

        本文針對可檢索的有關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以Pu核素為主的包括241Am和237Np幾種重要超鈾核素的文獻進行分析,從這些超鈾核素的來源、濃度水平(含Pu同位素比值)和分布特征進行了討論和總結,主要有以下幾點結論。

        1) 我國不同環(huán)境中表層土壤樣品的239+240Pu活度濃度變化范圍很大,為0.005~2.662 mBq/g。表層土壤中240Pu/239Pu原子比呈正態(tài)分布的統(tǒng)計特征,且其平均值(0.183±0.032)與全球沉降的特征值(0.180±0.014)非常符合,說明大部分樣品中的Pu主要來源于全球沉降。

        2) 環(huán)境剖面土壤中239+240Pu的沉積通量變化范圍很大,為13~546 Bq/m2。甘肅部分地區(qū)存在較高的239+240Pu沉積通量,可能受到了我國核試驗的局域性影響;以全球沉降影響為主的土壤柱中239+240Pu的沉積通量或多或少與全球沉降在不同緯度帶的平均值有所差異,可能受到當地具體自然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

        3) 剖面土壤中239+240Pu活度濃度的垂直分布主要有表面峰和亞表面峰兩種形式。與239+240Pu活度濃度的情況不同,土壤柱中不同深度土壤層的240Pu/239Pu原子比差別不大。在甘肅部分土壤柱的土壤層中有明顯異于全球沉降值的極低240Pu/239Pu原子比(0.059和0.085)報道,提示這些區(qū)域可能受到了來自我國核試驗的局域性影響。

        4) 關于我國環(huán)境土壤中241Am和237Np兩種重要超鈾核素的報道目前仍非常有限,亟需開展相關研究。

        猜你喜歡
        核素活度表層
        核素分類開始部分的6種7核素小片分布
        半潛式平臺表層卡套管處理與認識
        海洋石油(2021年3期)2021-11-05 07:43:10
        水體表層沉積物對磷的吸收及釋放研究進展
        核素分類的4量子數
        CaO-SiO2-FeO-P2O5-Al2O3脫磷渣系中組元活度的計算
        核電廠惰性氣體排放活度濃度的估算
        氬弧熔覆原位合成Ti(C,N)-WC增強鎳基表層復合材料的研究
        焊接(2015年6期)2015-07-18 11:02:25
        鉆井液處理劑溶液活度測量方法對比
        超聲波光整強化40Cr表層顯微硬度研究
        植物對核素鍶的吸附與富集作用研究現狀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片| 精品av熟女一区二区偷窥海滩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久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91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美腿丝袜av在线播放|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免费观看|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无限看片在线版免费视频大全| 人妻中文字幕av有码在线| av网页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精品区| 久久久精品国产视频在线| 亚洲伊人av天堂有码在线|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视频毛片| 久久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国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图片区小说区激情区偷拍区| 亚洲人成人99网站| 久久狼人国产综合精品| 国产av无码国产av毛片|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 欧美| 加勒比东京热综合久久| 美女视频在线观看亚洲色图| 全球中文成人在线| 欧美日韩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18禁| 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搞黄色很刺激的网站二区| 欧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国精品久久99热一|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 国内精品少妇高潮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福利片在线观看| 在线av野外国语对白|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不卡| 亚洲熟妇无码久久精品疯| 亚洲女同高清精品一区二区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