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總醫(yī)院(457000)董寧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12月~2018年1月治療慢性胃炎合并消化性潰瘍的90例患者為觀察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甲、乙組,每組45例。甲組:26例男,19例女;年齡28~69歲,平均(47.8±10.4)歲;乙組:24例男,21例女;年齡30~70歲,平均(48.2±10.3)歲。所有患者都符合相關的醫(yī)學倫理審核標準,且簽有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藥物治療,以患者具體的病情為依據(jù),給予患者質(zhì)子泵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或抗幽門螺桿菌治療。甲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nèi)容包括基礎健康教育、心理干預和飲食指導等。乙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具體的護理措施包括以下幾點:①健康宣教:詳細向患者介紹有關疾病的病因、治療方法、注意事項等,使患者對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針對患者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增加患者的治療信心,改善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依從性。③生活干預:在飲食上對患者進行干預,囑咐患者多食用低脂、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確保睡眠充足,促使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提醒患者注意胃部保暖。④用藥護理: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用藥指導,叮囑患者嚴格按照規(guī)定服藥,并告知患者合理用藥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zhì)量評分、生活質(zhì)量評分與治療總有效率。其中,睡眠質(zhì)量采用匹茨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SQI)評估,得分越低,表明睡眠質(zhì)量越好。生活質(zhì)量采用生活質(zhì)量量表(SF-36)評估,評估內(nèi)容包括社會功能、情感職能、軀體功能、軀體疼痛等八個方面,總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zhì)量越好。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分析所有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與計量資料用n(%)和(±s)表示,組間差異用x2和t檢驗,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PSQI評分、SF-36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PSQI評分及SF-36評分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乙組護理后的PSQI評分明顯低于甲組,SF-36評分明顯高于甲組,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2.2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乙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5.6%(43/45)明顯高于甲組82.2%(37/45),組間比較差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PSQI評分、SF-36評分對比(n,±s)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PSQI評分、SF-36評分對比(n,±s)
組別(n=45)PSQI評分 SF-36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甲組 14.4±2.712.2±2.366.6±4.370.8±4.5乙組 14.2±2.6 9.5±2.2 66.1±4.581.7±4.1 P >0.05 <0.05 >0.05 <0.05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在消化系統(tǒng)疾病中屬于高發(fā)性常見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惡心、噯氣、腹脹等。給予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科學、有效的藥物治療和護理干預,對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睡眠及生活質(zhì)量有積極的影響作用。此次研究通過給予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綜合護理干預,結(jié)果顯示乙組患者護理后的PSQI評分明顯低于甲組,SF-36評分、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甲組,表明綜合護理干預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治療期間,能改善其睡眠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主要原因為綜合護理干預重視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能采取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調(diào)整患者的心態(tài)[1]。而健康教育則能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和治療依從性。生活護理干預有利于培養(yǎng)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用藥指導能增強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治療效果[2]。因此,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在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治療期間實施后,既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睡眠質(zhì)量,又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水平,適合在臨床上應用。